..續本文上一頁 我應該喜愛過去所熟習的對治煩惱的善法,且想著無始以來煩惱傷害自己的情形而對它心懷憎恨,此中要斷除的煩惱和對治煩惱的善法互相交戰。或許有人會認爲,喜愛對治法、憎恨煩惱,難道就不是應該斷除的愛憎嗎?一般來講愛憎是要斷除的,但是像現在喜愛斷煩惱的對治法,憎惡煩惱的這種愛憎煩惱,對于一個初學者來講是消滅貪等煩惱的對治法,並不屬于要消滅斷除的煩惱。在究竟上是要斷除的沒有錯,但在眼前是心續所要依止的,所以不是屬于要斷除的。
44、吾甯被燒殺 或遭砍頭難 絕不恭順從 依止煩惱敵
若是擁有國土或大權威者強迫著你,說:「你若是斷舍煩惱,我就用火燒你。」即使真正被丟到火堆中燒殺,我甯可被燒殺犧牲生命,絕不恭順依止煩惱敵。或若說:「你若斷舍煩惱,我就砍你的頭。」我也甯可被砍頭,絕不順從依止貪等的煩惱敵,心應該如此堅決地斷除煩惱。
45、凡敵被驅逐 棲息據他鄉 力壯仍複返 惑敵非如是
是否有人會問:現在把煩惱斷了,要是煩惱再回來該怎麼辦?其實只是無法將煩惱斷除而已,要是能將煩惱斷除,它是不會再回來的。如果是一個世間普通的敵人,現在因爲力量、人數的小寡,被驅逐出境無法待在原來的地方,他會到其它地方據地爲己有,結合志同道合者,等到力量稍大一點時,就會回來報複,因而有生命財産的危險。但是,貪等煩惱敵的情形與此截然不同,若是以證無我智慧的對治法將煩惱一次斷除,它不可能再回來,因此與普通敵人不同。
46、慧眼斷煩惱 自吾心除已 何往何安住 害我故複返
若是認爲沒有斷除貪等煩惱的對治方法,這也不對,斷除的對治方法是有的。若是觀察貪等煩惱,煩惱根本沒有自性,所以稱爲「惑」或「幻」,它是空洞、虛而不實的,只是心的妄念而已,以證無我的智慧眼觀察尋找就能斷除。當它被斷除時,就有如黑暗中太陽升起,所有的黑暗無處可去一樣,煩惱從自己心中消除以後,它將去什麼地方?沒有任何地方可去。
煩惱又住在那裏,爲了傷害我再回來呢?它不會再回來。過去只是自己沒有智慧,被愚癡蒙蔽而十分低劣,致使不精進修行斷煩惱的善法,因而無法斷除煩惱,要是精進修行對治的善法,就能斷除。
47、惑不住于境 亦不住根識 中間或他處 究竟住何處
傷害諸衆生 煩惱如幻故 心中畏懼除 爲知應依勤
以智慧眼去觀察尋找,貪瞋等煩惱的住處,發現不住在色聲香味觸等境上。如果貪等煩惱住在境上,當衆生見聞色聲等境時也應生煩惱,但是對一切境時,並沒有都生起貪等煩惱,所以貪等煩惱不住在境上。那麼是不是住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上或是住在眼耳鼻舌身意六識上?也不是,因爲不是時時刻刻都生起貪等煩惱。那麼是不是住在眼等六根跟色等六境的中間?也不是,根境的中間是空空的虛空,根本沒有感覺到或看到煩惱。那麼是不是住在除此以外的其它地方?也不是,當每一貪瞋等煩惱生起時,都觀察它們的本質,找它住在那裏?是不是住在自己的頭、牙齒、手、外面的皮膚、裏面的肉、骨頭中的骨髓,或是肚子裏面的大腸、小腸?
如此去找它住在什麼地方時,根本找不到,所以也不會住在除根境識以外的其它地方。那麼貪等這些煩惱到底住在什麼地方來傷害一切衆生呢?其實煩惱是空無本質、沒有它住的地方,沒有來也沒有去,所以這些煩惱就像魔術師用咒、藥和其它一些因素所變化出來的馬象車兵等。因爲這個緣故,去除了內心以爲自己沒有能力斷除煩惱的畏懼後,就可以悠閑自在了。爲了知道貪等煩惱的真相,應努力于聞思等善。
48、何故無義害 引我入地獄 思所言學處 爲修應精勤
爲了知道煩惱的本質,我應該努力聞思,但卻沒有這樣做,而是任隨空無自性、不堅實的煩惱在我心中生起造惡。造惡的結果又使我墮到地獄、餓鬼、畜生等惡道受寒熱饑渴等種種痛苦,爲什麼毫無意義地讓不堅實的煩惱這樣傷害我呢?這是極不應該的。過去因爲未曾觀察煩惱的本質,不見其真相,所以任隨它傷害。煩惱是空無自性的,絕對不容許它做無意義的傷害。應像不放逸這一品中所說的內容,思惟所修的戒而不放逸、思惟所依的暇滿而不放逸、思惟所舍的煩惱而不放逸,慢慢地不斷思惟後,爲了修持此中所說的學處,應該努力才是。
若不遵醫囑 病患何能愈
這是說,光只是知道沒有用,應該如實地去做,知道了以後,應該實際去做。譬如被氣膽涎等病纏身時,看過醫生後就應該按照醫生所說的,如何進食、吃藥等方法去做,如果不能聽醫生的話,需要醫生給藥治療的病人怎麼能康複呢
就像這個例子,應該依照不放逸品所說的學處,實際去做才是,否則光只是知道寂天菩薩所說的,那能獲利呢?
二、品名
入菩薩行第四品 — 不放逸。
《入菩薩行論 第四品 不放逸》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