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開悟”的前前後後

  “開悟”的前前後後

  1、明心見性

  ◎問:什麼是明心見性?明心見性的過程是不是很漫長?明心見性對于人生意味著什麼呢?

  

  ●雪漠:明心是明白真心,見性是見到自性,難易全在于信心,有信心者易如翻掌,無信心者難如登天。明心見性意味著解脫。

  

  ◎問:開示心性一定要面對面嗎?通過郵件、電話這樣的途徑可以嗎?

  

  ●雪漠:不可以。獅子乳不能往尿壺裏倒。

  

  ◎問:修到什麼程度才能去請善知識開示心性?

  

  ●雪漠:修到視師如佛時,便能請師明心性。

  

  ◎問:怎麼樣才能盡快地修到視師如佛呢?

  

  ●雪漠:有專修之法,但須得入門。

  

  ◎問:每個人在提問的時候,他們的心隨著問題轉的時候,是不是也要有警覺?

  

  ●雪漠:警覺是一種生命狀態,不可丟失的。

  

  ◎問:書中常講心性。心和性,有區別嗎?從明心和見性來看,性是不是更深一層?

  

  ●雪漠:明心重理,見性重事。沒有明心,不能見性。明心爲明,見性爲明空雙運。

  

  ◎問:事和理的融通,如何用空性的智慧去運用與辨別呢?要從理上通透,然後再從事上修證,其間再配合著願力。

  

  ●雪漠:理由思維現,事由身體證。真正的修煉不要離開日常生活。修煉就是修行。修行就是在修煉行爲。行住坐臥中,保持覺性,是真正的修煉。

  

  ◎問:已經理悟,但是沒證量,怎麼辦?

  

  ●雪漠:找個真包子吃。畫餅充不了饑。

  

  ◎問:請問見性的見,是誰在見,如果有見,那還有個能見的?

  

  ●雪漠:並無能見所見之後,才是真正的見性呀。若有見者,是妄念;若無見者,是無記。見而無見,才是真見。

  

  ◎問:知道了緣起性空的道理後,對世間的一切感到無言,是這樣嗎?

  

  ●雪漠:理上的明白並不等于事上的清涼。單純的藥方是治不了病的。

  

  ◎問:明心見性者的直觀與一般人的直覺有區別嗎?與一般人的理性思考有質的區別嗎?

  

  ●雪漠:當然不一樣。一般人的直覺是世間法,明心見性是出世間法。

  

  ◎問:明心見性是悟道了嗎?悟道和證道是一回事嗎?

  

  ●雪漠:明心見性是悟道,離證道還有很長一段距離。前者是一地菩薩,後者是成佛。

  

  ◎問:明心見性有什麼標准嗎?需要別人認定嗎?明心見性的具體狀態應該怎麼理解?

  

  ●雪漠:有標准。需要明心見性的人來印證。茶味只有咂舌妙,語言文字難盡言。

  

  ◎問:很多人在試圖從心靈的困境中解脫與超越,一方面認識自我,一方面也希望提升自己。我有幾個朋友參加一些心靈課程,感覺在體驗式的課程中重新認識了自己。這種認識與明心見性有什麼樣的不同?

  

  ●雪漠:明心見性是一種特殊的智慧狀態,跟一般知識層面的重新認識自己關系不大。

  

  ◎問:“見性容易行持難”,明心見性也不是太難的事,關鍵是在日常生活中行住坐臥如何保任和守持,則需一些叁根本的佛法基礎。是不是這樣?

  

  ●雪漠:是的。開示心性容易,保任心性難。

  

  ◎問:善知識爲弟子開示心性的時候,弟子本人知道嗎?

  

  ●雪漠:當然知道呀,瞎了的人看到光明,自己咋會不知道?

  

  ◎問:一定層次上的“明心見性”,是自己在這一境界中達到標准,但是需要“保任”,是因爲還有些執著心,所以還會有“煩惱”,如何更好地去掉這些執著?

  

  ●雪漠:真正的“明心見性”是以執著的破除爲基本標准的。要是還不知道如何去煩惱和執著,就不是真正的明心見性。這一定要請善知識印證。

  

  ◎問:我知道藏傳佛教是很系統和高深的,雖然具體的修證方法我不了解,看過您的一篇文章,關于弟子和上師的叁昧耶戒,如果形成叁昧耶誓約,是不是說這個弟子已經初步明心見性了呢?如果明心見性,這個明心見性和顯宗的般若空性有區別嗎?是一樣的嗎?

  

  ●雪漠:有相同處,也有相異處。顯宗尚有細微無明沒能除去。

  

  2、開悟、解悟、證悟

  

  ◎問:有沒有可能沒有明師,自己看書證悟大手印的?只依經文而修可以證悟嗎?

  

  ●雪漠:沒有。看書至多解悟,不可能證悟。畫上的蠟燭,是很難照亮的。

  

  ◎問:請問開悟\解悟\證悟之間區別和關系?開悟是明心,見性就是證悟?

  

  ●雪漠:開悟,見到空性;解悟,理上明白空性;證悟,事上融入空性。見性是開悟,還不是證悟。前者是悟道,後者是證道。

  

  ◎問:悟有開、解、證之分,如開悟見過光明後,而極易丟失,是否與生存環境關系極大?

  

  ●雪漠:與環境有關,與信心有關,更與生理有關。許多時候,心理的煩惱,也是生理的疾病。按密宗的說法,所有煩惱,源于糾結的脈結。

  

  ◎問:見到光明後,直到證悟是否還需次第而行?

  

  ●雪漠:是的。我們所說的十地菩薩,便是次第。沒有次第,便沒有成就。

  

  ◎問:我發現閱讀您的作品需要心靈成長,需要心靈的淨化才能慢慢的體悟出來您說的真理。就如《大手印實修心髓》裏面許多關于大手印的诠釋,我是在一天天寫隨筆的過程中漸漸明白了,是不是這樣理解,如果沒有這樣的生命體驗,單純地理解《大手印實修心髓》還是有一定隔閡的?

  

  ●雪漠:是的。舉個例子。理上明白如明白吸煙的害處卻戒不了煙,證悟則是明白吸煙的害處,又戒了煙。單純的理悟解決不了生命的實際問題。

  

  ◎問:平時生活中在起心動念中提起警覺,對于習性上的小風小浪還可以應付,但是遇到大風大浪有時候就不行了,不知道這樣修對不對呀?

  

  ●雪漠:知道了吸煙的害處之後,就別抽煙了,一支也別抽。

  

  3、信心與資糧

  

  ◎問:如何開啓光明之門?

  

  ●雪漠:積極積累資糧,便有殊勝因緣。

  

  ◎問:明心是否也需要自己的福慧資糧圓滿才可以做到?自己如果資糧不圓滿,開示了也可能不明白?

  

  ●雪漠:是的。資糧不夠,開示也無用的。

  

  ◎問:請問什麼是真正的資糧呢?積極積累資糧,是否有些特殊的竅訣?資糧是指持咒等上百萬遍嗎?

  

  ●雪漠:真正的資糧便是信心。淨信上師,視師如佛。真正的資糧是對上師擁有無上的信心,視其如佛,破除我執,達到用生命供養也無悔的程度,做到“榮辱由師尊,死亦不退心”。當然,這一點要體現在行爲上,而不僅僅是做意。

  

  ◎問:修大手印最基礎的是什麼呢?上師爲自己開示心性,就表示自己已經資糧具足了嗎?

  

  ●雪漠:信心。不一定。有時,因爲某種隨許的機緣,你也可能得遇勝緣,但並不能表明你就圓滿了資糧道的修習。

  

  ◎問:開示心性後的明白是不會丟的嗎?

  

  ●雪漠:開示心性後,只要信心俱足,便不會再丟了。就像火點燃之後,只要不被邪風所熄,只要有足夠的柴禾,那火總是會燎原的。

  

  4、以“獅”表法器

  

  ◎問:以前好像密勒日巴說過獅子能跳過懸崖,但是兔子不要學,會掉下懸崖,既然我們要做獅子,那是學獅子還是不學呢?自己以爲是獅子,結果是兔子怎麼辦?

  

  ●雪漠:獅長了兔子的心,便是兔子。兔子有了獅子的心,就是另一種意義上的獅子。我曾在《大漠祭》序言中說,狗也獅子般捕獵,鷹也雞一樣刨食,區別的,是心靈。

  

  ◎問:我聽說道家裏面有煉精化氣的方法,這個是不是對修行有幫助?

  

  ●雪漠:有是有,但必須得到真傳承,現在流行的那一套,多是道聽途說者。

  

  ◎問:丹田紫光照五髒,近似葡萄遠似金,能了脫生死,處在無爲涅槃的時候就能改天換地、摘星看月,成爲一只跑在大道上的獅子了?

  

  ●雪漠:證得無爲時,已無分別心。獅子與兔子,了然成一味。無大亦無小,無我亦無彼。無來亦無去,何須改天地?

  

  ◎問:在五濁惡世裏,獅子本能的野性跟修爲的淡定有矛盾嗎?

  

  ●雪漠:此處講獅子,非是獸中王。以此表法器,淡定且從容。獨行天地間,奮然無怯意。我即法身王,籲氣成太虛,

  

  ◎問:“獅子”在現實中很少,在文化意向和神學領域卻很重要,我們成爲“獅子”的主要原因爲了保家衛國還是奔騰草原實現目標?

  

  ●雪漠:我們要成爲獅子,既不爲保家衛國,也不爲奔騰草原。許多時候,成爲獅子本身就是最好的目的。目的就是目的,不應該成爲手段。

  

  ◎問:如何才能真正成爲“獅子”?謝謝!

  

  ●雪漠:每一個想成爲獅子者,只要有大心,發大願,曆大行,只管耕耘,不問收獲。你會在某一天照境子時,發現裏面竟然有一只巨大的獅子。衆裏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變成大獅子了。

  

  5、見性之後,便是聖者

  

  ◎問:請問見性是否要以聖僧看待?

  

  ●雪漠:見性之後,便是聖者。叁寶之“僧寶”中,便包括“菩薩僧寶”。叁皈之中,僧寶指多種,一爲聖僧,二爲叁個凡夫僧以上的僧團,叁便是明心見性的菩薩僧寶。

  

  ◎問:最近人事繁雜,心有些亂。倒是每每能將佛理融入事中,讓心平靜下來。但修行時會中斷,也無法入定,心遂有些煩躁。要不要引起警覺?還是隨它去?

  

  ●雪漠:提起正念,警覺精進,否則易被環境同化。隨緣順世而保持覺性。

  

  ◎問:如何隨緣順世而保持覺性?說明地更清楚些好嗎?

  

  ●雪漠:先知何爲覺性,才能進而談到保持覺性。欲知何爲覺性?得問你的根本上師呀!

  

  ◎問:覺性是需要自己根本上師開示的。現在是您的訪談哦,就問您啦!

  

  ●雪漠:對不起。我不是你的根本上師,無法爲你開示覺性。覺性者,心性也。開示心性者,根本上師也。明白何爲覺性時,便是契入大手印。理上明白爲解悟,事上明白爲證悟。

  

  6、灌頂只領到了“門票”

  

  ◎問:請問什麼是真正的灌頂?

  

  ●雪漠:真正的灌頂,是弟子跟上師的真正相應。

  

  ◎問:灌頂後能達到什麼境界?

  

  ●雪漠…

《“開悟”的前前後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