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悟”的前前后后
1、明心见性
◎问:什么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的过程是不是很漫长?明心见性对于人生意味着什么呢?
●雪漠:明心是明白真心,见性是见到自性,难易全在于信心,有信心者易如翻掌,无信心者难如登天。明心见性意味着解脱。
◎问:开示心性一定要面对面吗?通过邮件、电话这样的途径可以吗?
●雪漠:不可以。狮子乳不能往尿壶里倒。
◎问:修到什么程度才能去请善知识开示心性?
●雪漠:修到视师如佛时,便能请师明心性。
◎问:怎么样才能尽快地修到视师如佛呢?
●雪漠:有专修之法,但须得入门。
◎问:每个人在提问的时候,他们的心随着问题转的时候,是不是也要有警觉?
●雪漠:警觉是一种生命状态,不可丢失的。
◎问:书中常讲心性。心和性,有区别吗?从明心和见性来看,性是不是更深一层?
●雪漠:明心重理,见性重事。没有明心,不能见性。明心为明,见性为明空双运。
◎问:事和理的融通,如何用空性的智慧去运用与辨别呢?要从理上通透,然后再从事上修证,其间再配合着愿力。
●雪漠:理由思维现,事由身体证。真正的修炼不要离开日常生活。修炼就是修行。修行就是在修炼行为。行住坐卧中,保持觉性,是真正的修炼。
◎问:已经理悟,但是没证量,怎么办?
●雪漠:找个真包子吃。画饼充不了饥。
◎问:请问见性的见,是谁在见,如果有见,那还有个能见的?
●雪漠:并无能见所见之后,才是真正的见性呀。若有见者,是妄念;若无见者,是无记。见而无见,才是真见。
◎问:知道了缘起性空的道理后,对世间的一切感到无言,是这样吗?
●雪漠:理上的明白并不等于事上的清凉。单纯的药方是治不了病的。
◎问:明心见性者的直观与一般人的直觉有区别吗?与一般人的理性思考有质的区别吗?
●雪漠:当然不一样。一般人的直觉是世间法,明心见性是出世间法。
◎问:明心见性是悟道了吗?悟道和证道是一回事吗?
●雪漠:明心见性是悟道,离证道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前者是一地菩萨,后者是成佛。
◎问:明心见性有什么标准吗?需要别人认定吗?明心见性的具体状态应该怎么理解?
●雪漠:有标准。需要明心见性的人来印证。茶味只有咂舌妙,语言文字难尽言。
◎问:很多人在试图从心灵的困境中解脱与超越,一方面认识自我,一方面也希望提升自己。我有几个朋友参加一些心灵课程,感觉在体验式的课程中重新认识了自己。这种认识与明心见性有什么样的不同?
●雪漠:明心见性是一种特殊的智慧状态,跟一般知识层面的重新认识自己关系不大。
◎问:“见性容易行持难”,明心见性也不是太难的事,关键是在日常生活中行住坐卧如何保任和守持,则需一些三根本的佛法基础。是不是这样?
●雪漠:是的。开示心性容易,保任心性难。
◎问:善知识为弟子开示心性的时候,弟子本人知道吗?
●雪漠:当然知道呀,瞎了的人看到光明,自己咋会不知道?
◎问:一定层次上的“明心见性”,是自己在这一境界中达到标准,但是需要“保任”,是因为还有些执著心,所以还会有“烦恼”,如何更好地去掉这些执著?
●雪漠:真正的“明心见性”是以执著的破除为基本标准的。要是还不知道如何去烦恼和执著,就不是真正的明心见性。这一定要请善知识印证。
◎问:我知道藏传佛教是很系统和高深的,虽然具体的修证方法我不了解,看过您的一篇文章,关于弟子和上师的三昧耶戒,如果形成三昧耶誓约,是不是说这个弟子已经初步明心见性了呢?如果明心见性,这个明心见性和显宗的般若空性有区别吗?是一样的吗?
●雪漠:有相同处,也有相异处。显宗尚有细微无明没能除去。
2、开悟、解悟、证悟
◎问:有没有可能没有明师,自己看书证悟大手印的?只依经文而修可以证悟吗?
●雪漠:没有。看书至多解悟,不可能证悟。画上的蜡烛,是很难照亮的。
◎问:请问开悟\解悟\证悟之间区别和关系?开悟是明心,见性就是证悟?
●雪漠:开悟,见到空性;解悟,理上明白空性;证悟,事上融入空性。见性是开悟,还不是证悟。前者是悟道,后者是证道。
◎问:悟有开、解、证之分,如开悟见过光明后,而极易丢失,是否与生存环境关系极大?
●雪漠:与环境有关,与信心有关,更与生理有关。许多时候,心理的烦恼,也是生理的疾病。按密宗的说法,所有烦恼,源于纠结的脉结。
◎问:见到光明后,直到证悟是否还需次第而行?
●雪漠:是的。我们所说的十地菩萨,便是次第。没有次第,便没有成就。
◎问:我发现阅读您的作品需要心灵成长,需要心灵的净化才能慢慢的体悟出来您说的真理。就如《大手印实修心髓》里面许多关于大手印的诠释,我是在一天天写随笔的过程中渐渐明白了,是不是这样理解,如果没有这样的生命体验,单纯地理解《大手印实修心髓》还是有一定隔阂的?
●雪漠:是的。举个例子。理上明白如明白吸烟的害处却戒不了烟,证悟则是明白吸烟的害处,又戒了烟。单纯的理悟解决不了生命的实际问题。
◎问:平时生活中在起心动念中提起警觉,对于习性上的小风小浪还可以应付,但是遇到大风大浪有时候就不行了,不知道这样修对不对呀?
●雪漠:知道了吸烟的害处之后,就别抽烟了,一支也别抽。
3、信心与资粮
◎问:如何开启光明之门?
●雪漠:积极积累资粮,便有殊胜因缘。
◎问:明心是否也需要自己的福慧资粮圆满才可以做到?自己如果资粮不圆满,开示了也可能不明白?
●雪漠:是的。资粮不够,开示也无用的。
◎问:请问什么是真正的资粮呢?积极积累资粮,是否有些特殊的窍诀?资粮是指持咒等上百万遍吗?
●雪漠:真正的资粮便是信心。净信上师,视师如佛。真正的资粮是对上师拥有无上的信心,视其如佛,破除我执,达到用生命供养也无悔的程度,做到“荣辱由师尊,死亦不退心”。当然,这一点要体现在行为上,而不仅仅是做意。
◎问:修大手印最基础的是什么呢?上师为自己开示心性,就表示自己已经资粮具足了吗?
●雪漠:信心。不一定。有时,因为某种随许的机缘,你也可能得遇胜缘,但并不能表明你就圆满了资粮道的修习。
◎问:开示心性后的明白是不会丢的吗?
●雪漠:开示心性后,只要信心俱足,便不会再丢了。就像火点燃之后,只要不被邪风所熄,只要有足够的柴禾,那火总是会燎原的。
4、以“狮”表法器
◎问:以前好像密勒日巴说过狮子能跳过悬崖,但是兔子不要学,会掉下悬崖,既然我们要做狮子,那是学狮子还是不学呢?自己以为是狮子,结果是兔子怎么办?
●雪漠:狮长了兔子的心,便是兔子。兔子有了狮子的心,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狮子。我曾在《大漠祭》序言中说,狗也狮子般捕猎,鹰也鸡一样刨食,区别的,是心灵。
◎问:我听说道家里面有炼精化气的方法,这个是不是对修行有帮助?
●雪漠:有是有,但必须得到真传承,现在流行的那一套,多是道听途说者。
◎问:丹田紫光照五脏,近似葡萄远似金,能了脱生死,处在无为涅槃的时候就能改天换地、摘星看月,成为一只跑在大道上的狮子了?
●雪漠:证得无为时,已无分别心。狮子与兔子,了然成一味。无大亦无小,无我亦无彼。无来亦无去,何须改天地?
◎问:在五浊恶世里,狮子本能的野性跟修为的淡定有矛盾吗?
●雪漠:此处讲狮子,非是兽中王。以此表法器,淡定且从容。独行天地间,奋然无怯意。我即法身王,吁气成太虚,
◎问:“狮子”在现实中很少,在文化意向和神学领域却很重要,我们成为“狮子”的主要原因为了保家卫国还是奔腾草原实现目标?
●雪漠:我们要成为狮子,既不为保家卫国,也不为奔腾草原。许多时候,成为狮子本身就是最好的目的。目的就是目的,不应该成为手段。
◎问:如何才能真正成为“狮子”?谢谢!
●雪漠:每一个想成为狮子者,只要有大心,发大愿,历大行,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你会在某一天照境子时,发现里面竟然有一只巨大的狮子。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变成大狮子了。
5、见性之后,便是圣者
◎问:请问见性是否要以圣僧看待?
●雪漠:见性之后,便是圣者。三宝之“僧宝”中,便包括“菩萨僧宝”。三皈之中,僧宝指多种,一为圣僧,二为三个凡夫僧以上的僧团,三便是明心见性的菩萨僧宝。
◎问:最近人事繁杂,心有些乱。倒是每每能将佛理融入事中,让心平静下来。但修行时会中断,也无法入定,心遂有些烦躁。要不要引起警觉?还是随它去?
●雪漠:提起正念,警觉精进,否则易被环境同化。随缘顺世而保持觉性。
◎问:如何随缘顺世而保持觉性?说明地更清楚些好吗?
●雪漠:先知何为觉性,才能进而谈到保持觉性。欲知何为觉性?得问你的根本上师呀!
◎问:觉性是需要自己根本上师开示的。现在是您的访谈哦,就问您啦!
●雪漠:对不起。我不是你的根本上师,无法为你开示觉性。觉性者,心性也。开示心性者,根本上师也。明白何为觉性时,便是契入大手印。理上明白为解悟,事上明白为证悟。
6、灌顶只领到了“门票”
◎问:请问什么是真正的灌顶?
●雪漠:真正的灌顶,是弟子跟上师的真正相应。
◎问:灌顶后能达到什么境界?
●雪漠…
《“开悟”的前前后后》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