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簡談佛教解脫的含義和次第▪P4

  ..續本文上一頁不願意唱那樣的歌,這是很滑稽的。我只是舉個例子,當然癞蛤蟆的歌也很好聽,但那是另外的東西。就像不同教派發出了不同的聲音,有不同的方便法門,都會讓人達到某種境界。大自然的聲音都很美。我的意思是,不同的教派有不同的規則,你必須明白那種規則,實踐那種規則,最後打破那種規則,卻又不違反那種規則。打破它的時候,甚至你會創造規則。大師不被任何規則限製,但可能會超越規則、創造一種整個世界都認可的規則。這才是大師。

  

  開始的時候,你需要單純地遵守規則。你不能隨便地破壞規則。當你破壞規則的時候,你根本不可能實現超越。你首先要繼承,然後才談得到發展。大師就是這個杯子裏的水已經滿滿的,後來溢出來的部分才是創造。半瓶子的咣當咣當,那不是創造。一定要明白這個東西。“無修法身境”,就是滿了之後,它已經沒聲音了,你覺得他沒有什麼東西,但裏面充滿了智慧,就是那樣一種東西。它可以不說,也可以說,但無論說還是不說,他都不執著這個東西。境來則取,境去則空。明空之中,智悲雙運,叁身五智皆俱足。你可能看不出他的修來,但已經沒有了黑暗和光明的概念。

  

  有個朋友問我,達到能夠得到和本尊對話的地步是什麼境界?我說這在真正的修行中間不是高層次的,生起次第完成之後就會這樣。爲什麼呢?因爲這時候你還有二元對立,你還有我和佛的二元對立,我是衆生,你是本尊。而真正修成後是沒有這種對立的,在一片朗然光明之中沒有佛與衆生的概念,沒有這種分別,真正就是無來無去,不著于相,如如不動。修到最後,真如和萬法是一體的,沒有真如和萬法的分別,這就是“叁世如來意,隨契佛子心”。

  

  因此,這種智慧必須進入你生命中,成爲你行爲的某一種指南和觀照,成爲一種你向往的東西和靈魂的標杆。除此之外,再沒有更高明的法了。爲什麼?因爲所有的修煉目的就是爲了實現終極的自由。方便法門雖然不同,它可以用一種紅的顔色、綠的顔色……但終極目標是相同的。所以“除此無勝法,法身起妙行”,一切都是法身生起的妙用而已。

  

  昨天有個人說我發願要學很多法,其實成就是不需要學那麼多法的。所有的法都可能實現成就。成就之後,再隨緣應世。衆多的法對他沒有什麼意義,他不需要這些概念,他已經沒有這個概念。老子說:“爲學日增,爲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爲,無爲而無所不爲”,貪婪掃掉了,仇恨掃掉了,愚昧掃掉了,習氣掃掉了,再也沒有要清除的東西的時候,叫證果,叫成就。修煉的目的不是爲了增加什麼東西,不是在這杯水裏加一點果汁、加一點貪婪、加一點仇恨、加一點分別心……不是這個,而是要減少。所有宗教修煉的目的,都是爲了減少自己心裏的東西,減少負擔,減少分別心,減少貪嗔癡慢妒,減少到最後,心靈的灰塵沒有了,習氣也除掉了,再也沒有可掃的時候叫證果。修行不是在這個之外,再找什麼果位,不是你得到了一個蘋果似的果,說:你看,我證果了。因此,《金剛經》才說:“若阿羅漢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果,則不名阿羅漢。”

  明白了嗎?證無所證,連那個都不執著。

  

  “莫可輕棄之,勿失方便門”

  

  “智慧藏中藏,不似石中英”,就是指正見以及在這種見地指導下的生活方式,它是智慧寶藏中的寶藏。明白這個道理時,叫明白心性,即在理上的明白;當你的生命能受用到空性時,就叫開悟,即事上的明白。

  

  《椎擊叁要訣》是通過勝樂金剛這個法脈傳承下來的。“勝樂金剛教,傳承叁印心,付于心子持,深義契佛心。”所有得到這種見地、這種法脈的人,其實是得到了一種心子的待遇,也叫心傳。雖然今天的好多人不一定明白。爲什麼呢?因爲在事上你們還不知道什麼是真心和心性,如果你們真的明白了什麼是真心和心性的話,那就是真正的開悟。但因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機緣,而且必須實踐“教”,不實踐是不可能成就的。因此,“莫可輕棄之,勿失方便門”,不要輕意地丟棄它。它非常的方便,非常的智慧。

  

  這個叁要訣,它講了資糧道、加行道之後的如何修見道、修道、無修道的幾個要訣。其實,任何法門、方法都不離這些。這是類似于佛教概論、實踐概論、生命科學概論這樣的東西,它是離不開的修行見地。法門可以有無數的變化,但這條軌迹、這幾個臺階都是一樣的;它們可以有不同的說法,比如念佛叁昧、禅定、叁摩地……但各種名相如果離開這種正見,就是外道。這就叫“印”。什麼是“印”?這是正見。有了這個“印”,佛法就是真的;沒有這個“印”,就是假的。佛教中有叁法印:諸形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槃,而這叁者合一之後的“印”,叫“大印”。叁法印都融入了“大手印”,也叫“真如之印”。

  

  今天講的這些內容,僅僅是作爲學術和文化上的一種交流,至于你該修什麼樣的方便法門,各有各的根器,各有各的喜好,各有各的傳承,各有各的上師,這需要另外的機緣。入門的時候可以經過不同的門,但修行必須經過這幾個階段,就是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修道,這叫五級證道,最終才能證得究竟智慧。

  

  今天就講到這兒。

  

  作者簡介:

  

  雪漠,原名陳開紅,甘肅涼州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甘肅省專業作家,國家一級作家,深造于魯迅文學院和上海首屆作家研究生班,西部文化學者,大手印研究專家和傳承持有者,被甘肅省委省政府等部門授予“甘肅省優秀專家”、“甘肅省領軍人才”、“甘肅省德藝雙馨文藝家”、“甘肅省拔尖創新人才”等稱號。“雪漠小說研究”被列入複旦大學、蘭州大學、上海師範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等高校的研究專題。

   雪漠的文學代表作爲長篇小說《大漠祭》、《獵原》、《白虎關》、《西夏咒》等,其學術代表作爲《我的靈魂依怙》、《大手印實修心髓》(甘肅民族出版社)等,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其作品入選《中國文學年鑒》和《中國新文學大系》,榮獲“第叁屆馮牧文學獎”、“上海長中篇小說優秀作品大獎”、“中國作家大紅鷹文學獎”、“中國作家鄂爾多斯文學獎”等諸多重要獎項,入圍 “第六屆茅盾文學獎”和“第五屆國家圖書獎”,登上中國小說學會中國小說排行榜。《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文彙報》、中央電視臺等數百家媒體進行了評價,被譽爲“真正意義上的西部小說和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已被譯成多種文字,在《中國西部現代文學史》有重點論述,被認爲是當代西部文學的標志性作品。

  

《簡談佛教解脫的含義和次第》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