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简谈佛教解脱的含义和次第▪P4

  ..续本文上一页不愿意唱那样的歌,这是很滑稽的。我只是举个例子,当然癞蛤蟆的歌也很好听,但那是另外的东西。就像不同教派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方便法门,都会让人达到某种境界。大自然的声音都很美。我的意思是,不同的教派有不同的规则,你必须明白那种规则,实践那种规则,最后打破那种规则,却又不违反那种规则。打破它的时候,甚至你会创造规则。大师不被任何规则限制,但可能会超越规则、创造一种整个世界都认可的规则。这才是大师。

  

  开始的时候,你需要单纯地遵守规则。你不能随便地破坏规则。当你破坏规则的时候,你根本不可能实现超越。你首先要继承,然后才谈得到发展。大师就是这个杯子里的水已经满满的,后来溢出来的部分才是创造。半瓶子的咣当咣当,那不是创造。一定要明白这个东西。“无修法身境”,就是满了之后,它已经没声音了,你觉得他没有什么东西,但里面充满了智慧,就是那样一种东西。它可以不说,也可以说,但无论说还是不说,他都不执著这个东西。境来则取,境去则空。明空之中,智悲双运,三身五智皆俱足。你可能看不出他的修来,但已经没有了黑暗和光明的概念。

  

  有个朋友问我,达到能够得到和本尊对话的地步是什么境界?我说这在真正的修行中间不是高层次的,生起次第完成之后就会这样。为什么呢?因为这时候你还有二元对立,你还有我和佛的二元对立,我是众生,你是本尊。而真正修成后是没有这种对立的,在一片朗然光明之中没有佛与众生的概念,没有这种分别,真正就是无来无去,不著于相,如如不动。修到最后,真如和万法是一体的,没有真如和万法的分别,这就是“三世如来意,随契佛子心”。

  

  因此,这种智慧必须进入你生命中,成为你行为的某一种指南和观照,成为一种你向往的东西和灵魂的标杆。除此之外,再没有更高明的法了。为什么?因为所有的修炼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终极的自由。方便法门虽然不同,它可以用一种红的颜色、绿的颜色……但终极目标是相同的。所以“除此无胜法,法身起妙行”,一切都是法身生起的妙用而已。

  

  昨天有个人说我发愿要学很多法,其实成就是不需要学那么多法的。所有的法都可能实现成就。成就之后,再随缘应世。众多的法对他没有什么意义,他不需要这些概念,他已经没有这个概念。老子说:“为学日增,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所不为”,贪婪扫掉了,仇恨扫掉了,愚昧扫掉了,习气扫掉了,再也没有要清除的东西的时候,叫证果,叫成就。修炼的目的不是为了增加什么东西,不是在这杯水里加一点果汁、加一点贪婪、加一点仇恨、加一点分别心……不是这个,而是要减少。所有宗教修炼的目的,都是为了减少自己心里的东西,减少负担,减少分别心,减少贪嗔痴慢妒,减少到最后,心灵的灰尘没有了,习气也除掉了,再也没有可扫的时候叫证果。修行不是在这个之外,再找什么果位,不是你得到了一个苹果似的果,说:你看,我证果了。因此,《金刚经》才说:“若阿罗汉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果,则不名阿罗汉。”

  明白了吗?证无所证,连那个都不执著。

  

  “莫可轻弃之,勿失方便门”

  

  “智慧藏中藏,不似石中英”,就是指正见以及在这种见地指导下的生活方式,它是智慧宝藏中的宝藏。明白这个道理时,叫明白心性,即在理上的明白;当你的生命能受用到空性时,就叫开悟,即事上的明白。

  

  《椎击三要诀》是通过胜乐金刚这个法脉传承下来的。“胜乐金刚教,传承三印心,付于心子持,深义契佛心。”所有得到这种见地、这种法脉的人,其实是得到了一种心子的待遇,也叫心传。虽然今天的好多人不一定明白。为什么呢?因为在事上你们还不知道什么是真心和心性,如果你们真的明白了什么是真心和心性的话,那就是真正的开悟。但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机缘,而且必须实践“教”,不实践是不可能成就的。因此,“莫可轻弃之,勿失方便门”,不要轻意地丢弃它。它非常的方便,非常的智慧。

  

  这个三要诀,它讲了资粮道、加行道之后的如何修见道、修道、无修道的几个要诀。其实,任何法门、方法都不离这些。这是类似于佛教概论、实践概论、生命科学概论这样的东西,它是离不开的修行见地。法门可以有无数的变化,但这条轨迹、这几个台阶都是一样的;它们可以有不同的说法,比如念佛三昧、禅定、三摩地……但各种名相如果离开这种正见,就是外道。这就叫“印”。什么是“印”?这是正见。有了这个“印”,佛法就是真的;没有这个“印”,就是假的。佛教中有三法印:诸形无常、诸法无我、寂静涅槃,而这三者合一之后的“印”,叫“大印”。三法印都融入了“大手印”,也叫“真如之印”。

  

  今天讲的这些内容,仅仅是作为学术和文化上的一种交流,至于你该修什么样的方便法门,各有各的根器,各有各的喜好,各有各的传承,各有各的上师,这需要另外的机缘。入门的时候可以经过不同的门,但修行必须经过这几个阶段,就是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修道,这叫五级证道,最终才能证得究竟智慧。

  

  今天就讲到这儿。

  

  作者简介:

  

  雪漠,原名陈开红,甘肃凉州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专业作家,国家一级作家,深造于鲁迅文学院和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西部文化学者,大手印研究专家和传承持有者,被甘肃省委省政府等部门授予“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德艺双馨文艺家”、“甘肃省拔尖创新人才”等称号。“雪漠小说研究”被列入复旦大学、兰州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的研究专题。

   雪漠的文学代表作为长篇小说《大漠祭》、《猎原》、《白虎关》、《西夏咒》等,其学术代表作为《我的灵魂依怙》、《大手印实修心髓》(甘肃民族出版社)等,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其作品入选《中国文学年鉴》和《中国新文学大系》,荣获“第三届冯牧文学奖”、“上海长中篇小说优秀作品大奖”、“中国作家大红鹰文学奖”、“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等诸多重要奖项,入围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和“第五届国家图书奖”,登上中国小说学会中国小说排行榜。《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央电视台等数百家媒体进行了评价,被誉为“真正意义上的西部小说和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中国西部现代文学史》有重点论述,被认为是当代西部文学的标志性作品。

  

《简谈佛教解脱的含义和次第》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