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念法,也可以配合上我們這幾天講的修安那般那的念法,你一個人在家也可以修的。如果念阿彌陀佛,配合安那般那這個修法,得阿彌陀佛的加持,你身體可以祛病延年,也可以健康長壽,也可以修成就的。
念法有好幾種,剛才的念法是一般的,心心專一,就像前天我跟你們講過的,眼睛耳朵都回轉來向內,聽自己念佛。如果單獨在家裏也不敲引磬,一口氣一口氣念,把這一口氣念完爲止。假設念到"南無"兩個字氣沒有了,嘴巴就不出聲停下來,鼻子自然呼吸進來。道家修神仙長壽的方法,那叫做"服氣"。注意哦,我們中國人講:你這個家夥服氣不服氣?這個服是衣服的服,就是吃氣。其實你只要好好念佛,道家的"服氣"也有了,這個十六特勝修氣脈也有了,輕輕一口氣一口氣念。我現在大概念一下給你們聽。我給你們講話犧牲太大了,像某人的爸爸講的,"叫老師不要拼命啊"!我是拼命給你們講。以道家的人來講,"開口神氣散",壽命減少了。我們佛家的觀念又不同了,我連生命都布施出來給你們了。其實兩個是一個道理。那麼我現在大概給你講一下,就是這樣念。(師示範念南無阿彌陀佛佛號)
你們光聽沒有用心吧!你怎麼沒有注意老師這一口氣念多少聲啊?你看我開始念叁聲,氣就接不上了,念到後面,一口氣越來越長,念得也越多。最後鼻子自然呼吸沒有停哦,心念沒有散哦,只有一句佛號。可是你們光聽,所以今天中午我跟永會師講,我說這些同學們,腦神經都缺好幾條,有什麼好講呢!
(師再示範念南無阿彌陀佛)
而且你一邊念,一邊可以調整氣。譬如我今天胸悶、頭痛,你念南無阿彌陀佛......把這裏病氣散出去了。或者胃不舒服,用中氣念南無阿彌陀佛......或者腰這裏不舒服,用丹田氣念南無阿彌陀佛,沈下來念。你把眼鏡拿掉,眼睛微微張無,不看外面,耳朵回轉來一心不亂,只聽自己的聲音。念到後來,你整個的房間,四面一片光明。
你們可以試驗啊!也可以跟著學啊!不是叫老師嗎?學嘛!我說我念給你聽,你就聽,你可以輕輕地學啊,這就叫善于學習啊。譬如你這樣念,一口氣一口氣念,就不講敲引磬,不照規律了;個人自我做主,自我一個天地了。
(大衆跟著老師念南無阿彌陀佛)
氣不夠的時候嘴巴一閉,鼻子吸氣。有時候念順了,嘴巴不閉,鼻子還可以吸氣。所以嘴巴是嘴巴的氣,鼻子是鼻子的氣,兩個路線。
這樣念身體都會健康,你們可以試試看,自己一口氣念,不要管別人,隔壁的也不管。自己聽這個聲音,你身體馬上改變了。(同學依法念佛號)
有病或身體不好的人趕快多念,使你健康長壽,念阿彌陀佛帶著藥師佛的法門。如果你眼睛微微張開,心境不動念下去,等一下你左右前後一片光明包圍了。所以學佛法八萬四千方便法門,這是一個法門,你自己念一下可以體會。一口氣一口氣,配合安那般那念,身體精神就變了。這叫做"和尚不吃葷,心裏有素(數)",自己知道。好好努力去用功,一切罪業,一切煩惱、痛苦的事,一聲佛號專心念下去。乃至個人在家裏七天一個周期閉關,單獨地決心念下去,一切會改變。也不一定七天哦,如果能心境專一,七個鍾頭都可以轉變身心,不要被生老病死困住了,要自己跳出來。
剛才聽到你們念佛,引起我跟你們講這些法門,各種各樣的修法很多,但是原則上是一條路。
第二堂
爲了念佛法門用去了兩堂,現在我們恢複本題十六特勝,先要知息入,你們這幾天聽課以後,有沒有在這裏面體會安那般那的工夫,我不知道。我的教育方法,你們每天要寫報告給我,我每天都在批人家的報告,哪怕你寫得狗屁不通,我也看,看了還要批。不能寫理論空話,要講實際修行的,今天怎麼樣的情況,修持的心得,心情變化。有幾篇講空話講理論的,我懶得看了,就丟到一邊去了,它已經離開本題了嘛。
所以聽課以後要實踐,這就是科學了;理論配合實踐的經驗,寫出來的東西,簡單明了的。甚至說我今天白過一天,什麼都上不了路,這個是真實的報告。那我要找你談話了,什麼道理呢?生病啦,還是心裏有煩惱?還是有什麼別的啦?
我也有寫報告的經驗,我在峨嵋山閉關叁年,開始我每天寫日記,最後天天看佛經也沒有其他的妄想。結果我翻開一看,大概有幾十頁"又空過了一天"。第二天再翻,"又空過了一天"。就不寫了。但是我那個空過一天,並沒有空過,是我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其實我空過一天是晝夜坐的那裏,想把一萬多卷的《大藏經》,叁年之中看完。每天晝夜要看二十五本到叁十多本,我真的沒有空過一天,還做記錄。但是我覺得那不過是求佛法的知見而已,對我身心用功,我認爲是空過一天。如果講普通人做學問,我並沒有空過哦,一分一秒我都沒有松懈。所以講寫日記、寫報告是這樣。
息與觀相關的修持
現在我們回到本題。十六特勝由知息入、知息出開始,剛才講到這裏,問你們有沒有真正的體會。到了知息遍身,遍滿全身,呼吸都知道,這是科學哦。注意黃醫師跟你講的,受精卵在母胎,細胞分裂像蓮花一瓣一瓣的在開哦,是這樣的變化,氣也在這樣的變哦。知息遍滿全身,也很清楚了,但是你們很難體會啊。實際上五髒六腑都不幹淨,尤其是腸胃不清,産生障礙。所以我到現在常常告訴人,飲食的障礙比男女的障礙還要嚴重。飲食不是吃哦,你喝一點水,喝一點營養都是問題。
遍滿全身以後,"知"不談了,除諸身行,當然有知性存在,可是知性的作用不起了。也不是不起作用,是自然普遍存在了。然後到了受喜、受樂,進入初禅。然後到了受諸心行。前面是除諸身行,注意哦,到了這一步是受諸心行了,走到心行路線去了,對不對?然後心作喜、心作攝、心作解脫,到禅定境界,就是心了,到了心就是第七識了。佛法不是分心意識叁層嗎?前面屬于意,第六意識是重要的。第六意識分別思想的根根在第七識。
到心作解脫以後,十六特勝去了一大半了。然後用觀察了,觀是慧,講到了唯心方面。尤其你們這個讀書的、學科學的更要注意了。我在前面曾講過,後面這幾個觀無常、觀出散、觀離欲、觀滅盡、觀棄舍,並不是到後面觀哦!有智慧的人,一開始知息入知息出,已經觀無常、觀出散了。尤其黃醫師更要注意,知道息出入,息不要抓回來,安那般那一講一出是生滅法,我們的心念也不要抓回來。一切衆生入胎以後,自己把自己的身體看得很緊,都要抓回來到身體內部。本來是一塊鐵,充了電變磁場了,把一切吸進來,所以禅宗叫你放下。
出散很重要,要與虛空合一。觀無常,本來無常;觀出散,不要抓回來,所以工夫不上路,都因爲你抓回來。我們這個生命由入胎以後到出生,一切都是吸進來的,抓回來的。尤其心理上更是抓,要錢、要人、要命、要生意、要官、要權力、要欲望,沒有放下。所以修行要觀出散。後面這幾個,在第一個開始已經用了,不要分開。
十六特勝有十六步的工夫,一步一步來。如果您平常問我是不是這樣,是啊,是啊,你很用功,了不起,好啊!我那個"好"是罵人耶!很多人說老師你講"好",我說你懂不懂我的"好"啊?因爲我沒有辦法罵你,也沒有辦法打你,你是個人嘛,給你面子。這個"好"字,以禅宗臨濟祖師的話"一喝不作一喝用"。一句話不作一句話,哪裏好?沒有辦法答複你,就隨便你吧!要這樣仔細去參。
王陽明的知
給你們提到"知",我們現在的認知、知道、思想,被現在科學認爲是腦的關系,是腦電波,腦的反應。如果拿佛學來說,絕對不是腦電波的問題。你看我們一念之中轉得多快,昨天晚上說一念之間,後來有人還來問我,老師,佛經說一彈指之間有六十刹那,也有說一彈指有九十刹那。你說計算機一彈指之間有多少振動?計算機顯現的振動,就代表思想的轉動嗎?不一定哦。不能說科學家計算機的測驗就准,我才不相信呢!那個分秒有數字可以計算的,我們思想的速度比那個快多了。比方你在寫一封信的時候,或者看稿子的時候,你一邊在看,一邊感覺到身體,一邊想到別的事,乃至想到中國、美國、法國、日本,轉了在圈子,還不到刹那之間,還在那裏看稿子呢!你看多快啊!所以寫文章,或用計算機,都來不及寫出自己的思想。
腦是身識的一部分,這個你要懂八識了。最重要的五遍行,就是普遍存在于第六識、第七識、第八識,以及前面五個識裏頭。你的意識思想裏頭同時具備這五個功能,是粗的,都存在。哪五個呢?作意,有意識思想,會思維,會思想,但是這個思想中間俱備有"觸"、"受"。有感覺、知覺在內,都是一念,有"想"與"思",快速得不得了。
有關這個知性,儒家王陽明的哲學講"知行合一"。當年蔣介石先生,幾十年前黃埔同學都受他的教育影響,都在研究王陽明的"知行合一"。日本人也在研究。明朝的王陽明由禅宗跳出來創立宗派,他是浙江人,影響東方文化思想幾近五六百年,日本明治維新也受他的影響。蔣老頭子當年的威風同毛澤東一樣,他是校長耶,那個威權多大啊!但是,我在軍校講課時,拼命批評王陽明,一概不管。王陰明學過禅宗,也學過道,他也真悟了一些的!我說他只見到第六識,沒有見到第七識。他的四句偈很有名。
無善無惡性之體 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 爲善去惡是格物
大學之道,"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他用《大學》的"知"講本體論,及思維意識起的作用。誰敢批評王學啊!誰敢反對蔣校長、蔣委員長啊!我也沒有反對啊,講學問嘛,上課就直講。那個時候我才二…
《禅與生命的認知 初講 第六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