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女,很重要,還沒有詳細講。
第五堂
說風
釋迦牟尼佛教弟子們即身成就,證果位的修持方法,是先由修出入息入手。這一次我們給它下一個批注,先修有爲法,是從現有的生命,生理、物理方面入手去修的,很現實的。現在的生命,就是鼻子到喉嚨這裏,叁寸氣不在就是死亡,一口氣不來就是死亡,所以要從這裏開始修。在佛學物理方面講是修風大,就是宇宙的能量變成空氣。這個風是無形無相的,我們大家看到過風嗎?沒有。你說有啊,風吹到臉上有感覺,那是你臉的感覺耶!那個風的體是什麼樣子,你不知道。所以《莊子·齊物論》描寫宇宙天地的大氣,碰到小孔有小聲,大孔有大聲,他描寫得太鬧熱了。這個不是風的相貌,莊子沒有騙你,他講的就是這個氣。所以第一篇《逍遙遊》就是講氣化,宇宙物理的變化;《齊物論》也告訴你這個氣的重要,都是氣的變化。
風是無形無相的,我們感覺看到風的動貌,那並不是風的本身,而是風的功能所發生的作用及現象,一般都錯認這是風。像我們現在坐在這裏有風嗎?沒有風。你感覺到沒有風嗎?你皮膚外面、臉上都感覺到有一股氣流在走,就是風啊!所以《楞嚴經》佛就說得非常徹底,"性風真空",風的本體本性無形無相,沒有東西,而是能量,同電一樣;電也就是風的變化,本來空的。
"性空真風",風因爲空,發生作用千變萬化。尤其《莊子·齊物論》說那個風是"吹萬不同",萬種風的現象,它在吹,顯出的現象有一萬種,千變萬化就是一個能量的關系,所以叫風。"性風真空,性空真風,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風的最後那個能在哪裏?在虛空嗎?在太空裏嗎?都沒有,它本來清淨的。本然是自然都存在,無所在無所不在。我們前面沒有風,你自己把手在前面搧兩下就有風了,它的本身"清淨本然,周遍法界"。法界不是宇宙哦,法界是佛學的名詞,包含整個宇宙,因爲宇宙還是物理世界的觀念,法界超越了物理世界。
那麼我們怎麼覺得有風呢?"隨衆生心",你心念跟它配合了,你自己的主觀意識起來"應所知量",科學家研究能、研究電,到今天世界上科學的文明,精密的科技靠這個電能,電就是風"隨衆生心,應所知量"的量變。現在物理學講量子力學,今天科學家已經研究到本能的量變,相應你的所知量。"循業發現",風無相無形,跟著人的思想觀念研究,講有電有能量有風,依循你的業力思想改變,産生了科學哲學。"甯有方所",甯是哪裏;方是方位,哪裏有個固定空間呢!
《楞嚴經》講物理世界地水火風空,最後的結論,"隨衆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甯有方所"這幾句話最重要。換句話,地大、水大、火大也是同樣的道理。你把它配合科學,不管時間、空間,如果一定講有一個主體的東西,都是觀念的錯誤。你看這個道理釋迦牟尼佛幾千年前都告訴你了,可是,我們有這樣寶貴的文化,自己不曉得去發現,去挖掘。如根據佛經,這幾句話懂進去,再研究物理科學,不曉得能發明多少偉大的東西!
爲什麼發明東西呢?發明東西是什麼呢?就是佛經一句話"循業發現"。這個世界上有一個蘋果,蘋果熟了掉到地上,掉了幾千年也不知道,碰到一個姓牛的老兄牛頓,一下子發現了地心引力。地心的吸力是從牛頓的"循業發現"來的,它本來存在的。"甯有方所",它沒有固定的方位。所以我常說,你們不要搞錯,以爲佛學迷信,自己不懂又亂去批評才是迷信!你做工夫,道理不懂也是沒有用啊,也中迷信啊!所以,佛法也是個科學。
穿過身心的一切
我們講修安那般那六妙門的方法,還是很粗淺的一步,佛學有一個名詞,必須要懂,這又是一個大科學來了。也許大家是清醒的,我是糊塗的,也許大家都糊塗,我是清醒的。佛經上告訴你有一個名稱,小乘說得更清楚,但是講理論的這些佛學家不注意的,叫"十一切入"。尤其你們講修行,修安那般那你更要清楚了。不要念錯哦,念成十一、切入,那就不對了。十,有十種精神、物理的功能,心物一元的。一切入,任何地方,它都會透進去穿過來。所以叫十一切入,是什麼東西呢?青、黃、赤、白、地、水、火、風、空、識。
青、黃、赤、白是色相。現在天黑了,你走出去看看天空,我們普通講夜裏是黑的。你錯了,你沒有科學的眼睛,不懂光學。夜裏不是黑的啊!是青的,深青的。沒有一個真正的黑,就是太空裏的黑洞也是深青色。太空有沒有黑洞?我幾十年前講一定有,存在的。有些科學家不承認。我說我不是學科學的,我講有就沒有人聽,現在那個霍金一講有,大家就說有了。赤是紅色的。這個裏頭要研究色了,大家在中學裏讀過,顔色分紅、橙、黃、綠、藍、靛、紫。紫到最深就變成青黑了。你注意哦,沒有黑,沒有白,怪吧!把所有的東西集中在一起就變黑了,變白了,黑白兩個是另外哦。紅色久了就變橙色,再變一變就變黃色,慢慢在變化,這是屬于化學了。
所以十一切入,青、黃、赤、白四種色,怎麼變出來的?是地、水、火、風、空五種物理作用的變化。最後一個識,是心理,精神的,這個不屬于物理的,這樣懂了吧!我們這些同學有的也講哲學、佛學的,根本沒有好好研究,也沒有看經。普通上佛學院,老實講在學校裏混一混,概論也沒有讀完的,就算是什麼學者專家了。讀書要很仔細的才行。這十種東西,十分之一是唯心的,就是這個"識"是唯心的,青、黃、赤、白、地、水、火、風、空,都是唯物的。
注意!這十種是一切入,你在這裏打坐,你的身心內外,整個宇宙,一切都穿插進來了,都穿過你的身心,這叫十種一切入。乃至鋼板,乃至太空艙,什麼都擋不住的,一切處都透入。譬如我們現在這個建築有牆壁,你說有擋住嗎?沒有,地水火風空一樣透過來。所以我們身體爲什麼衰老?是受物理的侵蝕變化,都透進來了。你在這裏打坐,做起工夫來有境界,是不是受這個物理的影響幹擾呢?可惜這裏沒有真正研究佛學的人,有的話我就問他。
我們前天還講過十二因緣,我說你們注意哦,十二因緣還背得來吧?我幫你們講,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什麼?名色。神識入胎,和精蟲卵髒結合,那個叫名色。名是概念、理念、精神,色是精蟲跟卵髒配合一起的變化,所以叫做名色,不叫做胎兒。名色以後是六入。釋迦牟尼佛好奇怪啊,佛經上明明講六根對六塵,爲什麼十二因緣裏,偏偏不叫六塵叫六入呢?問題來了吧!這就是科學頭腦,研究學問的頭腦。爲什麼講生命那個識緣名色,名色以後不叫六塵,叫六入呢?當胎兒叁緣和合形成人一生命,它這種物理的功能,都透入進來了,所以叫六入,這一下懂了吧!你看佛的科學多高。厲害吧!不是我厲害,是佛的厲害。你聽了應該有個震撼的。
六入以後緣什麼呢?觸。觸緣什麼?受。觸受就是你的感覺就來了。所以感覺的狀態,所以有身心的狀態,都是物理的作用,可是人被物理世界騙了。有了觸受以後緣什麼?就愛了,越愛越抓,愛名、愛東西、愛漂亮、愛兒女家庭。所以愛以後就緣取,拼命抓。取緣有,現實的世界就是有,活著叫做生命。生命最後呢?衰老。老了以後呢?死。死了以後無明再來,這樣懂了吧!你看我們本師,這位大老師的厲害,幾千年前他就把科學的觀念告訴你了。可是幾千年前沒有這個科學,大家不懂,所以他老人家想辦法讓後面的人懂。
把思想意識拉住
懂了十種一切入,你修行打坐,爲什麼還管你的氣呢?叫你先認識自己出入息,一進一出,你把心跟呼吸配合。思想跟呼吸,這是兩樣東西哦!從生命投胎以來就分開。你看這個生命活到五十幾,雖然老了,但永遠很規律地呼吸。可是很多人活了幾十歲,根本不曉得呼吸是什麼!你沒有管耶,你只是那個第六意識思想在亂想亂跑,是不是這樣?佛學有一句話,就是把向外馳求,像野馬一樣亂跑的心,用一條繩子,用自己生命這個氣(風大),把它拉回來配合到一起。
怎麼拉呢?你不知道拉,他告訴你先要"數";氣一進一出數一、數二。其實這個時候有叁個心在用,你知道"數"是心的投影,那個心跟氣配合爲一,一個心在用嘛。旁邊還有一個影子在看自己數對了沒有,兩個影子在旁邊看住了,都是自己變的。後面,還有個監察的作用在,哦!這一下我沒有亂想,完全數對了。你看這個心的厲害。所以廟子上塑的菩薩四個面孔。四面自己都看到了,佛像代表你的心,我們心的功能同時四面看見。所以那個沙彌十幾歲跟在我旁邊,放學回來問我,太老師啊,那個心有幾個啊?我說很多耶。她說是啊!真的啊!我一邊做功課,一邊想那個電影。我說對了,豈止是兩個的想,你七八個都同時在想。她說:對哦!
這個心在同一個時候是多用的,你要拴攏來歸一,歸到呼吸上來,只有一個東西是不動的,拿現實的生命講是知性。我現在在講話,你們大家在聽話,是不是有一個知道我在講話、你在聽話的?這個是知性,是不動的,它都在。譬如我們在發脾氣,罵這個混蛋。你一邊在罵人的時候,有沒有一個知道我在罵人發脾氣的?有沒有?有啊!這個"知性"沒有動過,它沒有發脾氣耶,可是你知道在發脾氣耶!
知性在哪裏
有人自殺吃安眠藥上吊的時候,你說那個知性知道自己現在在幹什麼嗎?當然知道。你要死的時候知道不知道自己要死了呢?也知道。哎呀!我好痛啊。人家問:你講話啊?我講不出來,要死了。他那個知性沒有動哦。
這個知性在哪裏啊?現在科學說在腦,是嗎?有案例證明不在腦。我們這裏就有兩個,某人跟人家打架,釘子打到腦裏這個頭骨切開過。還有一個女士,打開腦子,有一個瘤拿掉了。這還…
《禅與生命的認知 初講 第四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