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與生命的認知 初講 第四日▪P6

  ..續本文上一頁是好的,還有人把腦切掉一邊,他同樣有知性!那個腦已經一部分拿掉了,怎麼還有知性呢?現在醫學試驗,單獨抽出來一個細胞,可以變成人。請問這個細胞有沒有知性?我們的指甲在身上,你指甲長了,碰到一個東西,指甲這裏痛不痛啊?痛。你把它剪了,丟在地上,石頭砸它痛不痛啊?你說那個剛剪下的指甲不痛嗎?你怎麼曉得它不痛?可是連在你這裏你馬上知道痛。這就是學佛,這就是做工夫的問題。

   所以我當年研究唯識,有一個教授,他說老兄我問你,蚯蚓或者一條蛇,你用快刀把它砍成叁段,這叁段都在滾動,哪一段裏頭有心性?當時我只有二十幾歲,我說叁段都有。他說你老兄怪了。我說有啊,叁段滾動的時候有。他說那你說明心見性那個性是分段落的嗎?我說沒有分段落,周遍圓滿,無所不在。那個蚯蚓、蛇被砍成叁截,叁截都在滾動,那不是性耶,那是能量發動的那個功能,這個叫業力,叫"余力未盡"。當時我年輕氣盛,他說:嗯!老兄,佩服了。我說我也不懂,不過我們年輕人會想而已嘛!

   譬如人要死的時候,把眼睛、肝髒捐給人家,一口氣還沒有完全斷,趕快把器官切下來,冷凍送出去那邊接上,那是第八阿賴耶識余命未斷。你說我們把自己身上快刀切一塊肉丟在那裏,那個肉在盤子裏還在抖動,可是我們腦子裏感覺到自己痛,沒有感覺割下來那塊肉痛啊。這是問題,你以爲研究佛學用功那麼簡單啊!所以叫你們念佛,有人說迷信。你才迷信呢!什麼都不懂,什麼也不知道。所以今天晚上叫你先懂十一切入,慢慢使你們知道有一個知性,它在那裏永遠不動。

   我要請問了,當我夜裏睡著了,無知了,對不對?那時知性在哪裏?在啊。你夜裏睡著了,你睡得打呼,我在樓上叫某某起來,我到你那裏很遠耶!你會自然知道,哦!你叫我啊!所以我就笑他們,一般學唯識、學密宗的講第六意識在腦裏頭,第七識、第八識在督脈,在背脊骨神經裏頭。我說你們搞什麼佛學啊!你看玄奘法師的《成唯識論》,還有彌勒菩薩的《瑜伽師地論》,明明告訴你第六意識不在身體,腦的感覺屬于前五識的身識。換句話,我們普通人站起來,兩手打開,這樣一圈,第六意識這裏都有啊。所以你坐在這裏,有人走過來,你也有感覺了。第六意識不在身上,可是它一切入,透入你身上,也透進你腦裏頭。

   今天晚上告訴你們一切入,告訴你們好好念佛。所以我告訴出家同學,廟子裏不一定講准提法,好好提倡禅淨雙修,一邊參禅打坐,一邊好好念佛,那就會很快成就。剛才晚上一堂念佛,你看多好啊。

  

   第六堂

   出家僧衆 居士菩薩

   現在說一個秘密,關于佛說的修行法門安那般那,我下午提出來,你們讀書不多,研究佛學也沒有真正信佛。信佛不是迷信,出家人早晚課都念叁皈依,皈依法,要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佛在世的時候,《金剛經》上說有"千二百五十人俱",這是佛弟子的常隨衆,永遠跟在他身邊。他也夠煩的,大家也沒有仔細去分析研究。這一千多人,有許多年齡比他大,我們講句笑話,對他老人家不恭敬,都是"兼並"來的。他悟道以後,叁十一歲就出來說法,有那麼多人跟著他。舍利子比佛年齡大,他跟著佛之後,他的學生一百人都跟過來了。目連尊者也有一百個跟他的學生,還有叁迦葉兄弟,不是禅宗祖師迦葉尊者,他們年齡都比佛大,也都是印度當時的大師,共一千個弟子一起都過來了。還有耶舍長者子五十個學生,也都是師父帶過來皈依的。可以說他一千二百五十個出家比丘,常隨衆,都是帶藝投師的,都是學外道,學神通,大學問,有工夫的。有些有神通,在虛空中走過來走過去的。

   這是講出家衆。在家呢?菩薩大都是在家的。所以有些出家人反對居士,我說你搞清楚,四大菩薩及一切大菩薩多數是居士耶!你們拜菩薩爲什麼不拜居士啊!算不定我這個居士也是個菩薩!可是你要拜我,我還不高興呢!我還不是菩薩,不想讓你拜,你一拜,我就趕快拜你。因爲你還沒有資格拜我,我肯接受你這一拜,很不容易哦!這是講笑話。

  

   秘密中的秘密

   我們回過來研究,爲什麼當年跟著佛的人,當下證果得道,證阿羅漢的很多,他教的是什麼東西?除了智能上悟道以外,這個工夫一下就到達,是什麼原因?我研究過,講了半天離不開禅定,禅定的方法總有個入門的。除非智慧很高的,像中國禅宗的六祖一樣,叫做上上智,頭等頭等人。世界上有幾個頭等啊?何況頭等中的頭等,那找不出來的。他們當年都是上上智。現在人學佛學了叁輩子,還沒有影子。所以我告訴你,我遍學了一切外道,遍學了一切道家、密宗,一切方法等等,發現都有問題。

   究竟快捷的路是哪一條?只好回過頭來再找佛經,看來看去還是安那般那、白骨觀。奇怪,爲什麼安那般那、白骨觀那麼簡單?原來它秘密裏頭有秘密。我當年爲這個,有時候搞不清楚,就哭啊流淚。我的命怎麼那麼不好?沒有碰到佛在世,向誰去問呢?學道的人太多了,每當聽人說他那個師父有神通,活了幾百歲,我聽都不要聽,都是鬼話,若跟他去,會上很多當。"哇!我那個表哥的師父,兩百五十歲了,真行道了。""好,去,去。"去了以後找到表哥,"哎呀,你聽我表弟亂講,我沒有見過,是我舅舅見過的。"好,一起去找你舅舅。東找西找最後沒有影子的。上這一種當,我上得多了,可是本身不經曆過,你不知道啊!

   這本《達摩禅經》,這個達摩不是那個禅宗達摩祖師。達摩兩個字是總稱、總論,等于寫博士論文,綜合一切祖師們修持的經驗學問。可是佛陀跋陀羅在中國譯出《達摩禅經》,也成功了,他的徒弟法師,我給你們介紹過的,在樹洞裏坐了七百年的那位。他同佛陀跋陀羅,和達摩祖師,都是同門的。

   這本書你不讀百遍千遍,看不出來。我每次讀這種書,有時當小說一樣,雖然形式很隨便,內心是無比地恭敬在求,你總要告訴我一個消息吧!後來看出來了,《達摩禅經》有消息,秘密都留在裏頭。

  

   真正的修持--十六特勝

   六妙門,是個初步的入門。真正修持在佛學的名稱叫"十六特勝"。記住哦!有十六條原則,是特別特別的方法,秘密中秘密的方法,好得沒有再好的方法,佛學用一個名稱叫"特勝"。拿現在的名詞來講,戰略上特別容易勝利的,大統戰,最高的統戰,都把它綜合了。千萬記住,這個裏頭東西多了,除了這個入門方法,數息、隨息、止息、觀、還、淨,大概講了以外,不要被《小止觀》這些書把你瞞住了。祖師們沒有騙你,很慈悲地告訴你,但是後面真實的部分,也許怕一些衆生福報智能不夠,所以沒有說明白。六妙門是最基本的,你要先懂十種一切入,再懂十六特勝,記住!

   一、"知息入",二、"知息出",進來知道,出去知道。所以修安那般那,我昨天講了,問你們夜裏體會沒有,沒有一個人答複我的。你呼吸進來出去,完全搞清楚沒有?這很重要的,你不要當成開玩笑,把這七天在這裏當做好玩,你辜負了自己,也辜負了我。

   叁、"知息長短",隨時隨地自己呼吸一進一出,曉得長短。這一句話就是問題了,什麼叫呼吸長,什麼叫呼吸短呢?你說吳某那麼高,我那麼矮,那麼吳某的呼吸進來特別長嗎?我的呼吸會短一點嗎?怎麼叫知息長、知息短呢?所以要觀察你自己。有時候身體不好,呼吸進來出去,你覺得只到喉部、胸部這裏,腸胃都達不到。像那個女孩子,打坐時呼吸會達到丹田、小肚子,甚至這裏有一兩個同學,可以達到腳底心。呼吸的感覺,知息長短,對風寒燥熱的感受,你靜下來當場測驗,已經知道自己健康不健康,有沒有問題。知息長短,你要搞清楚主體在這一個知性上,不在息上面。這個知性剛才已經講過了,身體每一個細胞,內外都普遍的,不一定在腦子裏,而是無所不在的。

   如果知道息的長短,你可以測驗身體了,先講到這裏,你們大家自己去體會。不要故意的哦,不要故意去練習呼吸。佛經告訴你,知息入、知息出、知息長短,這裏把那些佛經歸納,知息長短,配合上你的修持了。對于飲食男女,要嚴持戒律搞清楚。

   第四"知息遍身",密宗的叁脈七輪,中國醫學十二經脈,是直接從身體的內部感覺知道。遍身,就是每個細胞,到哪裏都很清楚。這個時候不要給一般的佛學騙了。哎呀!這個"知道"是妄想嘛!要四大皆空嘛!那你就完了。換句話說,你這個時候是"明知",不是"故犯",隨時要明白知道,你們這樣修持下去,只要第一步、第二步、第叁步做到,你們身體精神永遠保持健康長壽,頭腦是清楚的,事業就順利了。

   知息入、知息出、知息長短,你把這叁個先測驗好,如果達到第四步知息遍身,你的知性是沒有妄想哦,若有妄想,用六祖的師兄神秀的偈子--"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任何妄想起來,不要妨礙知性,都把它丟開了,知性則存在。你一邊做工夫,注意呼吸,一邊也知道自己妄想來嘛,你不要管那個妄想,只管這個息。

   工夫做到知息遍身這一步,你的變化,用道家講的四個字"祛病延年",一切病都好了,包括癌症在內,包括死亡在內。你要知息遍身,曉得息到達每一個細胞,就比較可以長壽,慢一點衰老。至少我現在在桌子上也打坐給你們看,我還可以動作很快做給你們看。爲什麼我這個年齡還這麼輕便呢?知息遍身。

   到了第五步"除諸身行",不得了了,你已經把身體的障礙完全打通了,沒有身體的感覺,身體跟虛空合一了,這是真實的工夫哦。你看這四個字--除諸身行--滅除身上一切的障礙,都打通了。

  

   進入初禅

   到了除諸身行以後,才進入禅定的初禅受喜、受樂。初禅是離生喜樂,如果身體都沒有調整好,你說四大皆空,你怎麼去空啊?你到了除諸身行的時候,可以吹牛,有一點像四大皆空了,才達到初禅的受喜、受樂。你們這些喜歡玩聰明的,不要玩聰明了,工夫不是你吹牛吹得出來的。

   這一次明白告訴你們,把秘密都揭穿了。初禅是心一境性,離生喜樂,這個定境界來了叫做禅定。這個離是什麼?身跟心兩個分離開了。這個時候的樂感不是男女做愛那一種快感了,而是全身細胞都是樂感,發樂了,大樂在腦哦!平時頭部會昏昏的,這時整個的腦得大樂了。我們普通的樂,欲界的樂都是男女生殖系統的樂,到初禅是腦子的樂。

   今天先講了這一部分,晚上大家好好把十六特勝背來,先去體會,知息入、知息出、知息長短,心拴不回來的用六妙門。現在全世界講修禅、打坐、做工夫統統在六妙門的數息裏頭轉,你說這個差得多遠啊!下面越來地重要了,慢慢講。現在你們本子都記了,你在腦子裏也要記住,然後你一生的修持不用問人了。這十六特勝並不是一步一步上來,是穿插的,明天再講了。

《禅與生命的認知 初講 第四日》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