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四日▪P6

  ..续本文上一页是好的,还有人把脑切掉一边,他同样有知性!那个脑已经一部分拿掉了,怎么还有知性呢?现在医学试验,单独抽出来一个细胞,可以变成人。请问这个细胞有没有知性?我们的指甲在身上,你指甲长了,碰到一个东西,指甲这里痛不痛啊?痛。你把它剪了,丢在地上,石头砸它痛不痛啊?你说那个刚剪下的指甲不痛吗?你怎么晓得它不痛?可是连在你这里你马上知道痛。这就是学佛,这就是做工夫的问题。

   所以我当年研究唯识,有一个教授,他说老兄我问你,蚯蚓或者一条蛇,你用快刀把它砍成三段,这三段都在滚动,哪一段里头有心性?当时我只有二十几岁,我说三段都有。他说你老兄怪了。我说有啊,三段滚动的时候有。他说那你说明心见性那个性是分段落的吗?我说没有分段落,周遍圆满,无所不在。那个蚯蚓、蛇被砍成三截,三截都在滚动,那不是性耶,那是能量发动的那个功能,这个叫业力,叫"余力未尽"。当时我年轻气盛,他说:嗯!老兄,佩服了。我说我也不懂,不过我们年轻人会想而已嘛!

   譬如人要死的时候,把眼睛、肝脏捐给人家,一口气还没有完全断,赶快把器官切下来,冷冻送出去那边接上,那是第八阿赖耶识余命未断。你说我们把自己身上快刀切一块肉丢在那里,那个肉在盘子里还在抖动,可是我们脑子里感觉到自己痛,没有感觉割下来那块肉痛啊。这是问题,你以为研究佛学用功那么简单啊!所以叫你们念佛,有人说迷信。你才迷信呢!什么都不懂,什么也不知道。所以今天晚上叫你先懂十一切入,慢慢使你们知道有一个知性,它在那里永远不动。

   我要请问了,当我夜里睡着了,无知了,对不对?那时知性在哪里?在啊。你夜里睡着了,你睡得打呼,我在楼上叫某某起来,我到你那里很远耶!你会自然知道,哦!你叫我啊!所以我就笑他们,一般学唯识、学密宗的讲第六意识在脑里头,第七识、第八识在督脉,在背脊骨神经里头。我说你们搞什么佛学啊!你看玄奘法师的《成唯识论》,还有弥勒菩萨的《瑜伽师地论》,明明告诉你第六意识不在身体,脑的感觉属于前五识的身识。换句话,我们普通人站起来,两手打开,这样一圈,第六意识这里都有啊。所以你坐在这里,有人走过来,你也有感觉了。第六意识不在身上,可是它一切入,透入你身上,也透进你脑里头。

   今天晚上告诉你们一切入,告诉你们好好念佛。所以我告诉出家同学,庙子里不一定讲准提法,好好提倡禅净双修,一边参禅打坐,一边好好念佛,那就会很快成就。刚才晚上一堂念佛,你看多好啊。

  

   第六堂

   出家僧众 居士菩萨

   现在说一个秘密,关于佛说的修行法门安那般那,我下午提出来,你们读书不多,研究佛学也没有真正信佛。信佛不是迷信,出家人早晚课都念三皈依,皈依法,要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佛在世的时候,《金刚经》上说有"千二百五十人俱",这是佛弟子的常随众,永远跟在他身边。他也够烦的,大家也没有仔细去分析研究。这一千多人,有许多年龄比他大,我们讲句笑话,对他老人家不恭敬,都是"兼并"来的。他悟道以后,三十一岁就出来说法,有那么多人跟着他。舍利子比佛年龄大,他跟着佛之后,他的学生一百人都跟过来了。目连尊者也有一百个跟他的学生,还有三迦叶兄弟,不是禅宗祖师迦叶尊者,他们年龄都比佛大,也都是印度当时的大师,共一千个弟子一起都过来了。还有耶舍长者子五十个学生,也都是师父带过来皈依的。可以说他一千二百五十个出家比丘,常随众,都是带艺投师的,都是学外道,学神通,大学问,有工夫的。有些有神通,在虚空中走过来走过去的。

   这是讲出家众。在家呢?菩萨大都是在家的。所以有些出家人反对居士,我说你搞清楚,四大菩萨及一切大菩萨多数是居士耶!你们拜菩萨为什么不拜居士啊!算不定我这个居士也是个菩萨!可是你要拜我,我还不高兴呢!我还不是菩萨,不想让你拜,你一拜,我就赶快拜你。因为你还没有资格拜我,我肯接受你这一拜,很不容易哦!这是讲笑话。

  

   秘密中的秘密

   我们回过来研究,为什么当年跟着佛的人,当下证果得道,证阿罗汉的很多,他教的是什么东西?除了智能上悟道以外,这个工夫一下就到达,是什么原因?我研究过,讲了半天离不开禅定,禅定的方法总有个入门的。除非智慧很高的,像中国禅宗的六祖一样,叫做上上智,头等头等人。世界上有几个头等啊?何况头等中的头等,那找不出来的。他们当年都是上上智。现在人学佛学了三辈子,还没有影子。所以我告诉你,我遍学了一切外道,遍学了一切道家、密宗,一切方法等等,发现都有问题。

   究竟快捷的路是哪一条?只好回过头来再找佛经,看来看去还是安那般那、白骨观。奇怪,为什么安那般那、白骨观那么简单?原来它秘密里头有秘密。我当年为这个,有时候搞不清楚,就哭啊流泪。我的命怎么那么不好?没有碰到佛在世,向谁去问呢?学道的人太多了,每当听人说他那个师父有神通,活了几百岁,我听都不要听,都是鬼话,若跟他去,会上很多当。"哇!我那个表哥的师父,两百五十岁了,真行道了。""好,去,去。"去了以后找到表哥,"哎呀,你听我表弟乱讲,我没有见过,是我舅舅见过的。"好,一起去找你舅舅。东找西找最后没有影子的。上这一种当,我上得多了,可是本身不经历过,你不知道啊!

   这本《达摩禅经》,这个达摩不是那个禅宗达摩祖师。达摩两个字是总称、总论,等于写博士论文,综合一切祖师们修持的经验学问。可是佛陀跋陀罗在中国译出《达摩禅经》,也成功了,他的徒弟法师,我给你们介绍过的,在树洞里坐了七百年的那位。他同佛陀跋陀罗,和达摩祖师,都是同门的。

   这本书你不读百遍千遍,看不出来。我每次读这种书,有时当小说一样,虽然形式很随便,内心是无比地恭敬在求,你总要告诉我一个消息吧!后来看出来了,《达摩禅经》有消息,秘密都留在里头。

  

   真正的修持--十六特胜

   六妙门,是个初步的入门。真正修持在佛学的名称叫"十六特胜"。记住哦!有十六条原则,是特别特别的方法,秘密中秘密的方法,好得没有再好的方法,佛学用一个名称叫"特胜"。拿现在的名词来讲,战略上特别容易胜利的,大统战,最高的统战,都把它综合了。千万记住,这个里头东西多了,除了这个入门方法,数息、随息、止息、观、还、净,大概讲了以外,不要被《小止观》这些书把你瞒住了。祖师们没有骗你,很慈悲地告诉你,但是后面真实的部分,也许怕一些众生福报智能不够,所以没有说明白。六妙门是最基本的,你要先懂十种一切入,再懂十六特胜,记住!

   一、"知息入",二、"知息出",进来知道,出去知道。所以修安那般那,我昨天讲了,问你们夜里体会没有,没有一个人答复我的。你呼吸进来出去,完全搞清楚没有?这很重要的,你不要当成开玩笑,把这七天在这里当做好玩,你辜负了自己,也辜负了我。

   三、"知息长短",随时随地自己呼吸一进一出,晓得长短。这一句话就是问题了,什么叫呼吸长,什么叫呼吸短呢?你说吴某那么高,我那么矮,那么吴某的呼吸进来特别长吗?我的呼吸会短一点吗?怎么叫知息长、知息短呢?所以要观察你自己。有时候身体不好,呼吸进来出去,你觉得只到喉部、胸部这里,肠胃都达不到。像那个女孩子,打坐时呼吸会达到丹田、小肚子,甚至这里有一两个同学,可以达到脚底心。呼吸的感觉,知息长短,对风寒燥热的感受,你静下来当场测验,已经知道自己健康不健康,有没有问题。知息长短,你要搞清楚主体在这一个知性上,不在息上面。这个知性刚才已经讲过了,身体每一个细胞,内外都普遍的,不一定在脑子里,而是无所不在的。

   如果知道息的长短,你可以测验身体了,先讲到这里,你们大家自己去体会。不要故意的哦,不要故意去练习呼吸。佛经告诉你,知息入、知息出、知息长短,这里把那些佛经归纳,知息长短,配合上你的修持了。对于饮食男女,要严持戒律搞清楚。

   第四"知息遍身",密宗的三脉七轮,中国医学十二经脉,是直接从身体的内部感觉知道。遍身,就是每个细胞,到哪里都很清楚。这个时候不要给一般的佛学骗了。哎呀!这个"知道"是妄想嘛!要四大皆空嘛!那你就完了。换句话说,你这个时候是"明知",不是"故犯",随时要明白知道,你们这样修持下去,只要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做到,你们身体精神永远保持健康长寿,头脑是清楚的,事业就顺利了。

   知息入、知息出、知息长短,你把这三个先测验好,如果达到第四步知息遍身,你的知性是没有妄想哦,若有妄想,用六祖的师兄神秀的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任何妄想起来,不要妨碍知性,都把它丢开了,知性则存在。你一边做工夫,注意呼吸,一边也知道自己妄想来嘛,你不要管那个妄想,只管这个息。

   工夫做到知息遍身这一步,你的变化,用道家讲的四个字"祛病延年",一切病都好了,包括癌症在内,包括死亡在内。你要知息遍身,晓得息到达每一个细胞,就比较可以长寿,慢一点衰老。至少我现在在桌子上也打坐给你们看,我还可以动作很快做给你们看。为什么我这个年龄还这么轻便呢?知息遍身。

   到了第五步"除诸身行",不得了了,你已经把身体的障碍完全打通了,没有身体的感觉,身体跟虚空合一了,这是真实的工夫哦。你看这四个字--除诸身行--灭除身上一切的障碍,都打通了。

  

   进入初禅

   到了除诸身行以后,才进入禅定的初禅受喜、受乐。初禅是离生喜乐,如果身体都没有调整好,你说四大皆空,你怎么去空啊?你到了除诸身行的时候,可以吹牛,有一点像四大皆空了,才达到初禅的受喜、受乐。你们这些喜欢玩聪明的,不要玩聪明了,工夫不是你吹牛吹得出来的。

   这一次明白告诉你们,把秘密都揭穿了。初禅是心一境性,离生喜乐,这个定境界来了叫做禅定。这个离是什么?身跟心两个分离开了。这个时候的乐感不是男女做爱那一种快感了,而是全身细胞都是乐感,发乐了,大乐在脑哦!平时头部会昏昏的,这时整个的脑得大乐了。我们普通的乐,欲界的乐都是男女生殖系统的乐,到初禅是脑子的乐。

   今天先讲了这一部分,晚上大家好好把十六特胜背来,先去体会,知息入、知息出、知息长短,心拴不回来的用六妙门。现在全世界讲修禅、打坐、做工夫统统在六妙门的数息里头转,你说这个差得多远啊!下面越来地重要了,慢慢讲。现在你们本子都记了,你在脑子里也要记住,然后你一生的修持不用问人了。这十六特胜并不是一步一步上来,是穿插的,明天再讲了。

《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四日》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