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五日

  第五日   

   第一堂

   修念佛法门的方法,很粗浅地说就是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念完了这一声阿弥陀佛,身心一概放下沉下去,沉到虚空,这是修净土念佛三昧的方法,非常之好,而且是禅净同修之路。在我们来讲,这也是中国儒家文化。

  

   儒家修行之路

   曾子著的《大学》讲,上至皇帝,下至普通任何一个人,都必须自修内养之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是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我们十一二岁都背来了,是儒家正统的修行之路,在佛法没有来之前就有了。所以当佛法传过来,翻译禅定这个"定",是采用《大学》里的,是中国传统的文化。现在我们中国人的教育,自己把它丢掉了,不止断层,是连根挖掉了;不过没有挖完,还有我这个老兵在。

   这几步是修行的功夫,"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止做到了,这是定,包括我们这几天讲的修持。定而后才真正进到静,静的境界工夫做到了才是安。所以大家杀坐在这里搞了四五天已经了不起了,我都佩服你们。在我的想像中,右排这几个当代年轻的大英雄们,我讲大英雄是给他们戴高帽子,原以为他们坐不住,是玩玩的,两三天就会跑了,结果竟然安定下来,很不容易啊!可是他们这四五天也很勉强,心没有真正的安。"静而后能安",一步一步工夫,不是读了就知道的,有些人玩聪明,认为读了就办到了。

   你注意"而后"两个字,是指一步一步工夫做到。"安而后能虑",认为虑好像是思想、思虑,那就错了,虑就是佛学讲智慧般若,能虑就是能够生起智慧来,由定生慧。虑而后呢?工夫做到了,则"能得",得个什么?是倒过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得到明德了。"物有本末",任何东西都有根,有顶尖,本是根,末就是顶尖。这是中国文化传统,从皇帝起到每一个老百姓的基本教育修养。"事有终始",你要做内圣外王之学,内是圣人的修养,外用可以治中平天下,都要先从这里学起。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人生自己的修养也好,全体人民人类的教育也好,其根本就在知止。知止很难,是止在一点上。我刚才上来,听到诸位在念佛号,共修跟单独自己修力量不同,共修有互相的感应,有共鸣的作用,互相影响。所以在外面听到无比的庄严清净!左右都念,自己也不好意思,只好跟着修行,心不静也冒充静了嘛!这是共修的好处,但是要有共修的环境。

   所以我感叹,政府花了那么多钱办小学中学,孩子一进学校就要住校集体生活,需要明师的带领,共同的影响。进学校先养成到社会怎么做人,怎么生活。像我们七天在这里,这里也是一个社会,三个人以上在一起就变成一个社会了,社会主义嘛,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生活;真正民主的重点,必须是共同的需要,共同的修养。那么我们刚才的方法呢?是讲共修念佛,走修证之路,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也靠阿弥陀佛的力量加持我们,西方人叫做祈祷。我们不是用自心去祈祷,是心跟佛合一,念佛的名号,心就宁静下来,这就是定,就是止。

  

   佛号与咒语

   所以净土法门念一声佛号,叫做"三根普被",这句话是最大的教义,也是佛教最重要的,大家却很轻视。哪三个根呢?第一等聪明的人是上根,就是昨天我引用孔子讲的"生而知之"的人;第二等"学而知之"的中是等人;下根中最笨的人。上中下三等,三根普被。不管你高智慧或最笨的人,念一声佛号,心一静,什么魔啊鬼啊,当下都宁静了。不然你们可以去做个试验,养一只猫,或一条狗,这些动物在动得很凶猛的时候,你静静站在前面,看着它的眼神,你的心进入它的心里头,念南无阿弥陀佛,它就安静下来了。

   我以前的一个老学生,就是朱文光博士,这里老一辈的都叫他师兄,他是台湾人,他跟我最早,死得也最早,学农化的,美国留学,既学佛又学道。我吹牛给你们听,他真是大科学家,虽然学农化,什么都懂。他有科学问题解答不了的就跟我来讨论,开始做试验,讲了很多东西。有一个阶段,他测验念佛、念准提咒的功效,把稻子、花木种两排,用念过咒子、念过佛的水浇一排,用普通的水浇另外一排。两三个月比下来,发现用念佛念咒子的水浇的稻子、花木长得非常好,比一般好地两三倍。他说开口对着那个水念大悲咒或准提咒,或念心经,或者念阿弥陀佛,效果都不一样,水的分子跟着变化。开口念和用意识默念,又是两样效果。

   你们没有经验,大概古道有点经验吧。像我当年在峨嵋山上闭关,山上三年把人世间一辈子的清理福已经享完了。所以我说我这一辈子的福气从此没有了。你们以为做管发财的有福气,在我看来没有福气,真的福气是清福。在那个峨嵋山顶,到了秋天九月十月之间,已经大雪封山了,上山是不可能的,没有人可以走路上来的。要从山顶下来除非是滑冰下来。也有些和尚师兄弟们,屁股上包个大草席,拿两个手棍,从山顶上"哗"一路滑下来,那真是万山冰雪。

   我那时享尽清福,每夜的月亮都看得到,不管弯弯的眉毛月,半圆的月,圆满的月。看到上空都是蓝天,加上万山冰雪,四周上下整个是水晶世界。尤其夜静更深,不要说人看不到一个,鬼也看不到半个啊。那是冷得很哦,冷到已经不知道自己冷不冷了。就在那个时候朗诵一声诗句,或者一声南无阿弥陀佛,整个大地好像都在震动。现在我们大家在座的都住在城市中,红尘滚滚,多少烦恼。但是,自己回到小房间,乃至有一个小地方坐下来,眼睛一闭,算是自己死掉了吧!什么都不管,心中南无阿弥陀佛一念,同山顶的境界是一样的清净。

  

   禅净双修

   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实际上"南无"是皈依,阿弥陀佛是佛的名号,意思是无量光、无量寿。他是真正的大密宗,也是真正的禅宗。宋朝禅宗大师永明寿禅师,浙江余杭人,是一个将军出家的,学佛有成就,学问又好。有一部中国最伟大的佛学《宗镜录》是他带领的著作,影响中国文化千多年。所以有人说学佛没有一部基本概论的书,我说你先去读《宗镜录》,它就是佛学概论。永明寿禅师悟道以后专门提倡念佛,他的道德行为影响了宋元明清一直到现代。他有几个偈子非常好,你们出家的同学应该都记得,"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你们打坐修行学禅,不晓得连带修念佛法门,修啊修啊,修错了,因为自己智慧不够;第二个偈子"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一边打坐修行,一边念念佛,好象很厉害的老虎又生了两个角;"现世为人师,来生做佛祖",他一生提倡禅净双修,我只抽他几句偈子讲。你们出家同学应该背来。而且我还常劝你们出家同学,除了修准提法以外,好好提倡禅净双修,可是没有一个人听话的。像那个法师,我传了个准提法,他就拼命教人修准提法。所以你们都叫我老师,我只好笑。

   你们这些人在散乱中搞惯了,还能坚持五天下来,是多大的牺牲啊!我很佩服。因为我知道你们,这是多么难能可贵,所以值得赞叹。但是这一次六七天的经验,不要回去受到环境影响就变了,那就不行了。有些同学跟我在这个环境也好多次了,要是都像在禅堂一样一贯下去,三年五年七年没有不成就的。可是做不到,离开禅堂回去就不是这样,受环境影响动摇了。然后说老师啊,真没有办法,外面的事情忙。我对啊对啊!实际上我嘴里跟你讲对,心里在骂你,没有本事,修行一换环境就变了,那怎么叫修行!

   尤其年轻的同学,从大学开始起搞这个到现在,一辈子没有成就。不但是自己内养没有成就,学问也没有成就,事业也没有成就,吹牛也没有成就。有啊,有个人在外面说是我的传人,到处骗人吹牛,骗人有成就没有?也没有成就。所以吃饭时,当众骂他靠佛吃饭骗人。他一边流着鼻涕眼泪,是!是!一边看着前面的菜,问是牛肉还是猪肉啊!我写信骂他,他把我的信裱起来,挂在前面:你看,老师在骂我,他没有写信骂别人吧!可见我是他的大弟子。你说有什么办法?真可惜啊!几十年我说半个人都没有,不要说整个。

  

   这个时代

   其实这一堂课是感慨,感慨什么呢?我讲件小事,也是大事。我笑沙弥,我说:这个地方,开始不是谢老总来垦泥巴不行,垦下来你盖房子,现在来试用一下,样样觉得都还好。当然你也不懂,硬叫你来干这个。虽然吃了那么多的苦,受了那么多的气,一两年当中有这么一个地方,你还是了不起。我还问,大家在这里住,每一个房间,用的东西对不对,赶快集中意见,下一次再建的话,可以改善。

   先跟你们闲谈一下再讲正题。我们这里有一位朋友何先生,他对于国家民族文化教育热忱得很,我说将来中国前途,他们年轻后代是有希望的,但是要靠自己,不是靠教育来,现在这个教育大有问题。我就想起古人两首诗,我经常引用的,也是我的一辈子的写照。

   雨后山中蔓草荣 沿溪漫谷可怜生

   寻常岂藉栽培力 自得天机自长成

   "雨后山中蔓草荣",他说山里头,等于我们庙港这个地,原来是荒郊,谢老总来开始开垦。他说大雨以后荒山里头的那个草,得了天上的雨,自己生出来了。"沿溪漫谷可怜生",这些草没有人培养,这些树木是自己成长的。"寻常岂藉栽培力",寻常就是平常,藉就是依靠,没有靠哪一个提拔,没有靠哪一个帮忙。"自得天机自长成",我从年轻到现在,常常感叹,自己的一生也是这样。比如这三位老板,做生意的许多人,或者做事业的等等,都有这个感慨。

   我回到大陆以后,看到这一代,二三十岁,三四十岁的青年,包括你们四五十岁的几个,都是自己成长出来的啊!都是一样的可怜,"沿溪漫谷可怜生…

《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五日》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