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三反""五反"以后,一毛钱没有,自己怎么干上来的?"寻常岂藉栽培力,自得天机自长成"。好可怜啊!所以像有人说要叫谁来帮忙我啊,都不要,我们都"自得天机自长成"啊!要是人家不要我们长成就算了,做枯草烂草算了嘛,这是菩萨发心。第二首:
自少齐埋于小草 而今渐却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干 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两句诗对于现代的社会、文化、教育、人生,是很悲观的。人贵自立,要很努力自己站起来。"自少齐埋于小草",他说一个大树根苗,跟小草一起生长。"而今渐却出蓬蒿",从小看不出来,现在慢慢长大了。"时人不识凌云干",时人,当时的人,看它是个小草嘛,理都不理。"直待凌云始道高",一直等到这棵树长得冲向云霄了,大家就说好伟大的树啊!所以任何伟大都是从平凡中来的。
现在我不是讲哪一个人,我来禅堂以前还在跟沙弥研究建筑。这里建筑还没有完成,是刚开始的初步;还有很多要做的,真做一个大学堂,科学、哲学研究室,宿舍,什么都还不够。她说怎么办?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我们两个一老一少在讲,走一步算一步吧!"时人不识凌云干",世界上的人看现成的,不看你前面怎么努力。修行也是一样,出世法,入世法,做人做事都是一样。
所以这两首诗我们从小背来,我一辈子都当作自己的鞭策,做事情不求人知,只问自己该做不该做。所以儒家的道理就是"理所当为",应该做的就做了,不管一切。也就是昨天引用禅宗祖师讲的"龙衔海珠,游鱼不顾"。这些是是非非,同那些障碍听都不听,那是空话,没有用的,作出来才是真的。这是刚才听到念佛一路有的感想。你看人的思想那么转,转了一大圈又转回来。
这两首诗也是偈子,你们每个人可以拿来安慰自己,勉励自己。譬如讲庙港这块土地,我平常讲,我平生最后悔的是庙港的事,不应该动念头建这个地方,动了以后,自己搞得很痛苦,我最对不起的就是这一件事。中间大家这样那样,我一听都是笑话空话,不理。
这地方如果等到完全弄好,还要等一两年以后。这一次突然一念,翻开日历一看,今年又去了半年了,阴历六月初六,阳历七月一日,会计年度刚开始,所以几天以前告诉他们发出通知,就硬来测验一下,不硬上就上不了。但是这里什么管理都没有,后来忽然想到有一位女士,打个电话她就赶来了,一切就这样匆匆逼出来的。当中宋君还找来管理的人帮忙,这都是讲世法的事。大家五六天下来一看还可以,初步的试验不错,真要达到教育的目的,对社会作贡献,还远呢!前途万里才刚刚踏出第一脚。
第二堂
继续昨天讲安那般那的修法,用这个方法修禅定,即生成就可以证果。其实讲实话,我还真怕讲了白讲。但是另外一个观念,还不一定给你们讲,还有很多众生在听,很多比你们高明的需要听。关于"十六特胜",现在先说这个佛学的名称,是释迦牟尼佛以后这些大弟子们、大阿罗汉们,综合修持的经验,是很重要的法门。修气、修脉、修安那般那,是由风大入手修,先了色身的四大,然后再证入到阿罗汉的果位。这是即生成就的路,很深。
知是什么
首先昨天讲到五个重点,知息入、知息出、知息长短、知息遍身、除诸身行。这包括了大小乘佛法,修四禅八定,也包括了现在修密宗的红教、花教、白教、黄教。我是照次序来讲,这是整个修气脉,即生成就的方法。因为内容太多了,先了解知息入这个"知性"。
这一次我告诉大家的题目,你们还记得吗?这次的题目"禅与生命科学的认知",很严重哦。我也笑自己这个牛吹大了,这不只是一个题目,是多少个题目综合在一起的!认知是认知科学,生命科学是生命科学,禅是禅,禅又包括了禅定与禅宗、见地与工夫,这里头内容太多了。给你们诸位这些老油条讲,所谓老油条,就是老参菩萨,永远在那里参。丛林下那些老修行,当有人说你这个老参菩萨,听起来恭维得很,其实就是老油条的意思,参也参不通的。
佛学上说,不要起分别心啊!普通说学佛不要打妄想啊!一般学佛的人,都认为得定好像是坐在那里,一万年都不动才算了不起似的。我说我前面这一条石头牛,不是坐了多少年都不动吗?它还是牛啊!当年我学佛时,大家都叫我大师兄,你们问问题时,袁先生就笑,叫他们问我。他们问怎么叫做无妄想?怎么叫做不起分别心?这里大问题。我说不起妄想,不起分别,请问成佛了以后,佛有没有起妄想?起不起分别?当然起!他开口一说法,都是分别。
知性这一知,并非最后的究竟哦!见闻觉知有四个作用。见,不是用眼睛哦,要搞清楚。我们闭着眼睛有没有看?也在看。看到什么?看到一个什么都看不见,但是你还是在看,这也是看哦。闻,就是听,你听到完全没有声音的时候,乃至睡着了,什么都没有听,实际还在听,听那个没有声音、听不见的声音。觉,感觉,你睡着了有没有感觉呢?有啊!你醒来才知道刚才睡得好舒服啊!事后方知和当时有些差别而已。知,知道的知,有一个知道不知道的知,知不知是知之至也,到了极点。知道那个不知之地,跟你们讲,那是属于般若了,太高了。
再提醒你们学佛的,这个知性不是第六意识的分别作用。知没有分别哦,因知而起了许多的分别,这是个大科学、大哲学、大逻辑。所以这一知比什么都厉害,到般若境界,直到无知之地。所以鸠摩罗什的弟子僧肇写了《肇论》,影响了几千年,有一篇叫《般若无知论》,知不知是谓知也。佛说过,孔子、老子也说过,都从"一知"的知性入手。
现在大家当场要体会,譬如我讲话你们听话,谁在听啊?知性在听。先不讲科学,先不讲脑的反应,就讲普通的吧!你一边听我讲话,一边还在思想,第六意识还在里头分别--老师讲这一句什么意思,那句什么意思,也会记录,这是第六意识的分别心啊!不是你那个知性。但是"知"道你自己坐在这里,也知道气候舒服不舒服,身体流不流汗,同时也知道自己在分别,这一知包括很多了,这是唯识所讲的五遍行。
五遍行,作意、触、受、想、思,这五个作用无所不在,跟知性也有关。换句话说,作意也是知,知也有作意在内。这叫五遍行,随时都在,过去现在未来,甚至你死后都在,做梦也在,变成灵魂也在。怎么了这个五遍行?就是怎么转过来这个知。换句话说,知是什么呢?知是意,意识思想。现在才跟你们漏一点点认知科学,那都在佛学里。平常也跟你们提过,有些同学听我讲万遍了,耳朵都生茧了,懒得听了,可是自己没有体验。
佛告诉我们,这么一弹指有六十个刹那。我们一呼一吸一刹那之间意识有多少转呢?九百六十个转动。一昼夜之间我们的思想转了十三亿转,就是中国十三亿人口那么多。这个是行阴。譬如现在我讲话你听话,你还在做笔记,你同时还知道外面的事,作用那么多,就因为你这个意在转动。这个作用的功能就有那么厉害。
不要听了这个到外面吹牛,说自己懂得很多,你自己真懂进去再说。这一知有这样厉害。当你呼吸也好,或做任何事,你那个知,就在那个事上面;可是同时也在这个事上面的,像火花一样放开的,还有很多很多。譬如我们拿一支蜡烛来点,你这个蜡烛点了,就只看到一点亮,这一点亮在转,旁边所有东西你都看到了,这是科学。它的光是辐射、放射的。现在讲量子力学,是波粒在转动,这个波粒的转动快得不得了。
修行叫你先了解这个知。知息入,你以为只是知道这个息入吗?你这里知息入,那里同时还知别的呢!你们要弄清楚,这个头脑很厉害,佛告诉你先利用这个鼻子呼吸入手,知息入,知息出。风与息还有这个气是在科学,跟宇宙相连的哦。我们呼吸一进一出,有个什么东西在进出呢?没有啊,它是空的啊,它不过是个生灭法,来往、往来。像你这个拳头挥动来往,有个拳头往来吗?没有啊!中间没有个拳头啊,只是一个空的形相。你说没有吗?它有啊!所以很难懂得。
学佛是需要大科学、大逻辑、大智能。所以叫你用鼻子修安那般那,入气、出气。我不是用刚生下来的婴儿比喻吗?嘴开口"啊",他不是有意叫的,因为十个月在里面闷住,没有呼吸。那么有气没有?有气啊,是闷住的,气在里头一样在变化,一出娘胎接触外面,就是触受了。所以婴儿生下来就膨胀开来,生下来那么小,一下就长大不少。佛说那个一出娘胎的感受,就等于十万根针插进全身毛孔里头那样,难受极了。
吐故纳新
所以这个"啊"是自然的发音,是开口音,然后鼻子气进去。道家有句话形容得很好,吐故纳新,碳气呼出去是吐故,氧气吸进来是纳新。所以我昨天为什么跟你们讲哼哈二将,就是因为鼻子"哼"气,嘴巴"哈"气。戴老板在日本买来了两个哼哈二将的头,塑得很好。譬如我们难过时,就叹口气"唉"!嘴里是出气,这是阿部的音,叹出了心肝脾肺肾五脏六腑的气。心肝脾肺肾本身在呼吸,每个细胞也在呼吸。至于呼吸来往的气,是通督脉、任脉等等的。黄医师讲胚胎细胞的变化,像开花一样,生命是行阴来的,行是动。所以开口以后气进来了,开始后天的呼吸。
但是我们呼吸完全靠鼻子行吗?不行的哦!有时候我们难过时,"哎哟,我的妈啊!"这个气郁在里头,那时鼻子的气不能表达了。所以韩愈也说:"穷极则呼天,痛极则呼父母。"这是我们小时候背的古文。一个人倒霉到极点,环境困难到极点的时候喊什么?"我的天啊!"外国人说上帝啊!怎么办啊!我们痛苦时,身体难过极了,喊一声"我的妈啊"是自然的。
呼天也好,呼父母也好,都是呼吸喊叫,这个喊是吐气哦!吐故,吐五脏…
《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五日》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