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隆蓮法師傳▪P2

  ..續本文上一頁乏認識,雖然表情肅穆,心裏卻不那麼莊重,眼睛東張西望的,在打量新奇的東西。進了藏經樓,看見那一排排的高門大櫃裏裝得滿滿的全是經書,真可謂浩如煙海,心裏很是不解。想不通一門宗教,哪有那麼多的道理可講?特別是聽奶奶介紹說,這還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就更覺得不可思議了。

  如今15年過去了。我差不多每年都要去好幾次文殊院。對佛教的了解,比之過去當然是多了一些。但反而更感到神秘和陌生了。總覺得佛門深不可測。

  所以在沒有見到隆蓮法師之前,法師之于我,也是神秘和陌生的。在我的想象裏,她是生活在另一個世界裏的人,超凡脫俗、不食人間煙火。

  我想恐怕不止是我會這樣想吧。

   一串頭銜,滿腹學問

  在此之前,我通過奶奶和一些資料,已經知道了隆蓮法師的大致情況。首先她有一大串頭銜: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

  四川省佛教協會名譽會長

  全國政協委員

  四川省政協常委

  四川尼衆佛學院院長

  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四川分會理事

  中國紅十字會四川分會理事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佛教協會《法音》雜志編委

  四川省文史館研究員

  四川省詩詞學會顧問

  成都市佛教協會名譽會長

  ……

  等等。

  但最讓我感興趣的,還不是這些,不是這些社會職務和嚇人的頭銜,而是她的滿腹學問,她的聰穎,她的成就。

  首先,她有著深厚的古典文學修養,有著廣博的文史哲知識,因此所寫的文章不僅文辭精彩,廣征博引,且邏輯性強,很有思想性;她特別喜歡古詩詞,一生創作了近千首詩詞佳作及近百幅極見功力的楹聯;她通曉英語、藏語,曾參加過《藏漢大詞典》和《世界佛教百科全書(中國部分)》 的編撰工作,並翻譯了許多藏傳佛經,也有英譯漢之作品;她自修了高等數學,任過中學的數學教師,並撰有數學論文;她習過中國畫,練得一手好書法,至今許多名山廟宇都留有她的墨迹;她拜名老中醫研習過歧黃之術,曾挂牌行醫……等等。

  但這些都還不是她的“專業”。她的“專業”是佛學。在佛學理論上,她的修養學問就更讓人贊歎了。出了許多部專著。可惜的是我們一般人無法明了其中的精深玄奧。

  

  

  毫無疑問的“當代第一”

  除了這一串頭銜和驚人的成就之外,更讓人欽佩的是,隆蓮法師在70高齡之後,還親自創辦了我國第一所專門培養佛門女弟子的高等學校——四川尼衆佛學院。親任院長,親自授課。

  因此她還是一位實打實的佛學教育家。

  如果按時下各種“家”的標准來衡量,隆蓮法師至少可以被稱爲文學家、翻譯家、書法家、教育家,還有詩人、醫生、數學老師……

  如今隆蓮法師已是83歲(指92年)的高齡了,依然非常繁忙。每天的日程都安排得滿滿的。要在愛道堂講經,要去尼衆佛學院上課,還要參加一些會議。而且她心境淡泊,向來不把功名利祿放在眼裏,更無心于輿論宣傳一類的事。所以,對外界的采訪,一般是不予接待的。

  所幸我有一位與法師作了多年朋友的奶奶。

  奶奶簡介

  奶奶是成都市佛教協會裏一位很有名望的老居士。你走到佛教協會所在地文殊院,只要說找熊婆婆,沒有人不知曉的。在過去的歲月裏,奶奶真吃了不少苦頭,丈夫早逝,兒子亦早逝。她一個人含辛茹苦,將孫子孫女們拉扯成人。奶奶的事,也足以寫一本書了。現在她終于苦出了頭,就連她的重孫也已經工作了。熬過了苦難的她,面色紅潤,思維敏捷,說話亦很風趣。一點兒也不像個八十多歲的人。我們都很喜歡她。

  奶奶早年是大家閨秀。後來做了官太太,丈夫和她都笃信佛教,就常請法師到家中講經,也常到外面去聽經,就這麼,她與隆蓮法師認識了。當然,那時候隆蓮法師還沒有出家,是一位小姐。

  奶奶回憶說,那時候隆蓮法師就已經表現出一種超人的智慧。“她真是聰明得很哪!”奶奶贊歎說:“有時候我們聽外地來的法師講經,還沒大聽明白,她就已經整理出來了。我們就抄她的筆記。後來我們一起跟西藏來的法師學藏文,我只學會了幾個詞,她就能翻譯書了。那就是不一樣哎!”奶奶對她這位老友,是真心敬佩。

  後來隆蓮法師削發爲尼,奶奶也開始了她的坎坷之途。她們各自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但她們的友誼,在經曆了幾十年的風風雨雨之後,一直保持到了今天。

  最初的印象

  趕到文殊院,在市佛教協會那個清靜幽雅的小院裏,我見到了隆蓮法師。她安詳地坐在藤沙發上,正和奶奶聊天。她是來市佛協辦事的,本來馬上要走,奶奶爲了我,把她留下了。

  時值初春,隆蓮法師身著金黃色袈裟,腳踏布草鞋,頭上戴著一頂與僧衣同色的絨線帽——看得出是手工織就的,通身非常和諧。她的面容安甯祥和,有一種超凡的氣韻。尤其是臉上那副秀琅鏡,秀琅鏡後面那深邃而又睿智的目光,使她明顯地不同于那些普通的慈眉善目的老比丘尼,清晰地透出一種大智慧和濃厚的書卷氣來。

  這就是我最初見到隆蓮法師的印象。

  我恭恭敬敬地在她老人家面前坐下,卻不知該說些什麼好。對我來說,佛教是一方陌生而又神秘的天地,而隆蓮法師則是這陌生天地裏的奇人。一想到自己對佛教的知識幾近于無,就生怕說錯什麼話,見笑于她老人家。

  我們之間隔著很遠的距離。

  法師見我有些拘謹,就和藹地問起我的名字。奶奶作了介紹,說我是她的侄孫媳婦,就是哪個哪個的兒媳。兩個老人于是又談起一些舊事。這些舊事離我很遠,但散發出的那種氣息又使我感到親近。

  這時我注意到,在法師身邊照料她的叁位尼姑,看上去都十分年青,大概只有十七、八歲吧。一個個眉目清秀,面色紅潤。她們小心而又恭敬地爲法師斟茶,雙手捧上。爾後又削了一個蘋果,仔細地分成四瓣,將其中一瓣雙手遞給法師。法師慈祥地道謝,並自豪地向我介紹說,她們都是四川尼衆佛學院的學生。叁個女學生即面帶羞色地向我致意。

  年輕的尼姑,在普通人的眼裏總有著一層神秘的色彩。而在隆蓮法師眼裏,她們就是學生。她慈愛地看著她身邊的女弟子說:她們能考進尼衆佛學院,是非常不容易的。不僅要有出家叁年的資格和當地佛教協會的推薦,還須經過嚴格的文化考試。所以常常是應考者衆多,中榜者寥寥。她們都是些出色的姑娘。

  我看著她們,不由地生出感慨:她們能有勇氣走上一條與衆多的人不同的生活道路,能毅然放棄天倫之樂和塵世的誘惑,而將一生的精力潛心于佛學,是多麼的不易呵!從她們身上,我似乎看到了50多年前的隆蓮法師。

  

  短暫的交談

  我不由地問,隆蓮法師,你也和她們一樣,很年輕就出家了嗎?

  隆蓮法師笑道:沒有喔,我沒有她們那麼好的運氣喲!我一直到32歲那年才正式出家的。不過出家的想法是很小就有的,大概也就是六、七歲吧。

  我感到驚異:這麼小?那是受誰的影響呢?

  法師道:說來話就長了……

  我注意到,法師鏡片後面的那雙眼睛裏,閃爍出一種沈入往事的神情。

  但她沒有說下去。她急著要走。她說她下午還有課,中午必須趕回去。奶奶說,無論有什麼事,法師都不會影響上課的。這麼大的年齡了,常常還在路途上顛簸。

  隆蓮法師笑道:我這個人就是這樣,要不讓我做事的話,還不如死了。她又回頭對我說,我這人沒什麼可寫的,就那麼點兒事,人家早已經寫過了。你可以先找些資料來看,如果需要補充,我們再找個時間談吧。這番非常實在的話,讓我一下覺得和她近了很多。

  叁天之後,她就離開成都,去北京參加全國政協會議了。

  奶奶將她手上的資料都找給了我。我看後覺得很不滿足。我不只想知道一個有著很高社會地位和衆多頭銜的大法師,我還想了解她的身世她的性格她的心情,簡而言之,我想知道一個生動而又豐富的大法師。

  于是我等待著機會,再和她見面。

  走進愛道堂

  一個月後,隆蓮法師從北京開完政協會回來了。

  奶奶去看她,跟她說我還想見她。隆蓮法師就讓奶奶在星期天下午5點以後,帶我到愛道堂去見她。愛道堂是她在成都的住處。用佛教上的用語說,是她安禅講經的地方。

  我不明白爲何是下午5點?按我們俗人的習慣,約在5點有請人吃飯的意味。難道法師要請我吃素齋嗎?對素齋我可是一點兒不陌生。奶奶在文殊院的素齋堂裏不知請我們吃過多少次了。那裏的素席頗有名氣,大多是用豆製品做成,還十分講究。

  見到奶奶後,我就拐彎抹角地問她,幹嘛5點去見她?

  奶奶說,隆蓮法師只有今天下午5點以後才有空。上午在尼衆佛學院講課,中午趕回來,下午2點至5點在愛道堂講經,晚上還要潛心讀書修行,明天一早又要趕回尼衆佛學院。

  聽到這裏,我真爲自己有那樣的念頭感到羞愧,到底是一介俗人呵。對隆蓮法師來說,哪有什麼星期天可言?

  奶奶邁動著她80歲高齡的蹒跚步履,陪我去愛道堂。文殊院和愛道堂相距很近,不過幾百米遠。在一條叫做通順橋的小街上。

  拐過小巷,還未走到愛道堂門前,我就有了一種感覺,要到了。果然,奶奶說,就是這兒。我擡頭,見門楣上書著四個金色的大字:古圓覺庵。

  奶奶告訴我,曆史上這裏叫圓覺庵,後來才改叫愛道堂的。我問爲何叫愛道堂?奶奶說,傳說釋迦牟尼的姨媽叫愛道,是她把釋迦牟尼從小帶大的。她笃信佛教,是第一個比丘尼。所以這座比丘尼的寺廟就叫愛道堂。

  原來是這樣。

  我們走進那扇門。門裏是深巷,一條凸凹不平的土路,潮潮的。我不由地想,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女人從這條路上走進去,想尋求她們的幸福。她們找到了嗎?

  而身爲大法師的隆蓮,又是來尋求什麼的?

  我跟隨奶奶,一路拱手問候著向裏走去。

  小院十分幹淨,花草茂盛。我知道,50多年前的夏天,隆蓮法師就是在這裏出家的。當時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如今半個世紀過去了,這小院草木依舊,青磚青瓦依舊,人也依舊。寂靜的空氣裏,依然飄盈著平和清晰的講經聲和悠悠的鍾聲…

《隆蓮法師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隆蓮詩詞選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