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祖師真影──大圓滿隆欽甯提傳承祖師口傳故事撷英▪P5

  ..續本文上一頁。很快地,所有的准備工作都完成了。

  當那叁個瑜伽士開始修法時,屋中似乎充滿一股敬畏的肅穆。屋子上方出現了一道彩虹,同時,一些頭發從屍體的頭上落下來,死者的梵穴有些突起,神識就從那兒躍出,並轉生到佛的淨土。全家人都大吃一驚,他們從未料到會有如此神奇的結果!

  “您們已創造了一個奇迹!”牧羊人呼叫著:“爲了表示感恩,我們將供養您們叁匹馬和一頭牦牛,讓您旅途方便些。”

  最年輕的那喇嘛直率地說:“我們不需要馬匹和牦牛或任何能載重的動物;叁匹馬只是多了在叁匹馬的煩惱罷了!我們也不需任何供養做爲替死者修法的報酬;就算你們把全部財産給了我們,我們要它來做什麼呢?”

  主人殷勤地邀請他們留下來,修法叁個月、叁個星期,或至少叁天。接著他恭敬地詢問年輕的喇嘛,他的同伴到底是誰,因爲很明顯地,他們並非叁個尋常的出家人。

  年輕的喇嘛回答說:“你是否聽過吉美林巴出名的法嗣──多珠千吉美赤列沃塞仁波切?”

  牧羊人被震住了,躊躇半天,他不揣冒昧地尋問另一位尊貴喇嘛的姓名。“那是鼎鼎有名的大圓滿大師吉美嘉威努格本人。”年輕的喇嘛說道,卻忽略不提他自己的名字。刹那間,全家人都跪拜在泥土地上頂禮,乞請原諒他們的無知,且因不舍得與這叁位大成就者分離,他們陪著喇嘛走了一天的路。

  那年輕的喇嘛正是證悟的雲遊僧巴珠仁波切。他的創作和完美無缺的正直至今仍激勵著我們。

  

  【頂禮開悟的流浪漢】

  巴珠仁波切,是上世紀末大圓滿的大成就者,他是一位名孚衆望的老師、詩人和作家。他身著遊牧民族所穿之手工縫製的羊皮長褂外衣,經常匿名在東藏(編按:即康區,即西康)各地行走。很少人認出,他就是他們所企盼見到敬仰的喇嘛。

  有一次,巴珠仁波切遇到一群喇嘛正要前往參加一個盛大的集會,于是他加入他們一夥。因爲他衣著十分褴褛,態度又非常謙虛,人們把他看成一位尋常的托缽修行者,因此他必須幫忙煮奶茶,砍柴薪,並侍候那些出家衆。就這樣,他們長途跋涉,穿過東藏偏遠的康區。

  有一天,他們聽說有一位顯要的喇嘛,將在附近給一個重要的口傳、金剛乘的灌頂及開示教法,這群人便匆匆地趕去參加。當他們抵達時,所有的喇嘛、信徒以及出家衆,都穿戴著寺院華麗的帽子、寶冠及各種垂飾物;精美的馬鞍、花彩,將坐騎裝飾得十分華麗;長管號角、海螺貝殼及銅製喇叭,奏出和諧的天樂。每位尊貴的喇嘛都被恭請到法座上,法座的高度視喇嘛的地位而定……接著法會的儀式就開始了。

  灌頂結束,所有的人都到傳法上師面前供養,並領受上師將手放在他們頭頂的加持。巴珠仁波切在整個過程中,都安靜地坐在那群人的後面,並站在長隊伍的最後,等待加持。隊伍緩慢地前進,一個接一個地在上師座前頂禮,供養一條白色的絲巾(哈達),並接受上師的加持。剛開始,上師以他的手放在每個人頭上,然而群衆實在太多了,他開始用一根長的孔雀羽毛,碰每個人一下,表示加持。就這樣一直到最後,當流浪漢站到他面前,那位傳法上師驚愕地睜大眼睛:這個衣著肮髒又邋遢的人,不就是活佛──那位至高無上大圓滿上師巴珠仁波切嗎?!

  那位傳法上師趕緊下座,俯跪在地上,在群衆目瞪口呆下,他將孔雀羽毛供養巴珠仁波切,並對這位面帶微笑的聖人一再頂禮。

  

  

  【忍辱波羅蜜】

  並非所有的佛法修持者都是出家衆,都在寺廟裏。有個相當大的傳承,就是西藏瑜伽士,他們過著如隱士般的生活,獨自打坐和祈禱。還有一些行者,四處自由流浪,不執著停留于任何地方;他們也沒有任何財産或社會地位做爲寄托,看起來更像是乞丐或流浪漢,但事實上,他們更貼近于遠古那種神聖狂熱又神秘的印度大成就者。

  巴珠仁波切,以其樸質的生活方式著名,他破除偶像的作風,以及不矯揉造作的外表,與其博學多聞和精神上的偉大成就齊名。他深刻地期許修行者,將重點放在精神與心靈的本質上面,而不要放在外表的形式上,因此,對于消除傲慢或虛僞矯飾,他也從不猶豫。

  一世紀前,證悟的流浪漢──巴珠仁波切,匿名爲行腳僧,四處流浪。他聽說有個著名的隱士,長久以來都過著隱居生活,巴珠就去拜望那位隱士。當他走進那位苦行僧昏暗的洞穴時,閉不出聲,他飽經風霜的臉上帶著一絲諷刺地笑,並窺視洞內。

  “你是誰?”隱士問道:“你從何處來?你將往何處去?”

  “我從我背後的方向來,將往我面對的方向去。”巴珠回答。

  隱士困惑地說:“你在哪兒出生?”

  “人世間。”巴珠答道。

  此時,隱士有些激動。“你叫什麼名字?”他诘問。

  “無作瑜伽士。”這位不速之客答道。

  接著巴珠仁波切天真地詢問隱士爲何住在這偏遠的地方。這正是隱士帶著些許驕傲准備好要回答的問題。

  “我已在此住二十年了,我正在修至高無上的忍辱波羅蜜。”

  “非常好!”匿名的訪客說道。然後,傾身向前仿佛要向他透露什麼般,巴珠對他耳語:“像我們這幾位老騙子,實在無法駕馭那種事的!”

  隱士憤怒地從座位上暴跳起來,“你想你是什麼東西,膽敢這樣擾亂我的閉關修行?誰支使你來的?爲什麼你不讓我這謙卑的修行人,安安靜靜地禅修?”他怒氣大發地說。

  “好啦!朋友!”巴珠平靜地說:“現在,你的忍辱波羅蜜到哪兒去了呢?”

  

  

  【老狗】

  巴珠仁波切以談吐直率著稱,並鄙視繁文缛節、僞善矯飾。巴珠仁波切是吉美林巴的法嗣──吉美嘉威努格──的大弟子。巴珠也拜在悟者瘋瑜伽士欽哲依喜多傑門下,與他私習教法。在這些大師的調教下,巴珠成爲一切大圓滿心要傳承殊勝密傳教法的法嗣。

  欽哲依喜多傑仁波切,住在荒野中,帶著一支獵槍,不斷用來喝醒別人。他深富機智,第一世的蔣揚欽哲大師──蔣揚欽哲旺波稱他是至友。當欽哲依喜多傑圓寂時,具超能力的第一世蔣揚欽哲大師,感覺出遠方發生的事。他恭敬地說:“現在那個老流浪漢,已經融入我的身了。”

  吉美嘉威努格已經爲巴珠仁波切開啓了自心佛性。有一天,欽哲依喜多傑用刺激的言語向他搭話,藉此教導實相。“喂!佛法的英雄,爲何對我客氣地保持距離?如果有膽,來啊!你!”

  當巴珠靠近時,欽哲冷不防地揪住他的辮子,將他摔倒在地,並踢了他一身子灰。巴珠聞到上師的氣息有酒味,便下結論認定上師是喝醉了,因此,決定不跟他計較這些粗魯的舉動。欽哲讀出了他的心念,便大聲痛罵他。

  “你這個臭知識分子!”他大叫:“你怎能讓如此鄙俗的念頭,進到你那個小小的心裏?一切都是清淨圓滿的!你這條老狗!”

  他揍了巴珠一拳,然後又鄙惡地踹了他一腳。

  刹時,一切對巴珠來說,都變得像水晶一樣清楚了。

  他的自心與非二元對立的佛性(內在明覺的無限光明)當下合一,同時,頭頂太陽在一片湛蘭的天空中照耀著。

  巴珠體驗到一種無以言喻的甯靜。他本能地坐下,就定于他暴躁的上師爲他開啓究竟自性的那點上。

  後來,巴珠仁波切說:“謝謝欽哲無與倫比的慈悲,現在我大圓滿的名字就叫作老狗。我無任何需求,只想到處自由流浪。”

  

  

  【准備你自己的供養】

  巴珠仁波切的老師,是著名的瑜伽士,也就是以嚴厲、粗犷聞名的大圓滿大師欽哲依喜多傑。

  食子(多瑪)是用大麥粉撚揉製成的圓錐形糕餅,在各類的供養禮儀中,都會用到它。這些或爲白色或爲紅色的糕餅,象征著方便與智慧、大樂與空性是無二無別、混然一體的。將食子供養後棄置,意味著自我幻象的消除。

  有一天,穿著有如乞丐而匿名四處流浪的巴珠,來拜望他的上師欽哲依喜多傑。他在上師劄營的廚房內遇到一位喇嘛正在做多瑪(食子)。

  巴珠仁波切問這位喇嘛,他是否能進去見欽哲,那位喇嘛斜眼看看眼前這位衣衫褴褛的流浪漢,順口說:“哦,沒問題,我可以替你引見,不用擔心。另外,能否請你幫我做這些食子?”喇嘛說完就走開,猶自咯咯地笑個不停,留下巴珠在那兒幫他做食子。

  找不到奶油來塗一個白色的食子,卻發現有過多的紅色顔料來做紅色的食子,博學的巴珠就把一個食子漆成紅色。依那食子的形狀,任何一個人都知道應該是白色,甚至它的名稱──“噶多(意爲白色的食子)”,都顯示應該是白色,而現在卻被塗成紅色。

  喇嘛終于回來了,他很滿意這乞丐已替他做完所有的工作……直到他瞥見那個白色的“噶多”竟被塗成紅色。

  “這是何等愚蠢啊?!”喇嘛大叫。

  巴珠仁波切溫和地回答:“慈悲的喇嘛啊!能否請您告訴我,依照儀式它必需永遠是白色,而不能是紅色的理由?”

  “什麼?!”喇嘛咆哮,憤怒地將發紅的雙眼瞪向天空,“這肮髒汙穢的流浪漢,不僅犯了如此愚蠢的錯誤,竟還膽敢質問我!”他開始揍這個站在面前的謙卑流浪漢,並把他轟了出去。

  “只要我在這裏一日,你就別想要見欽哲!”喇嘛望著巴珠仁波切後退的身影大叫,後者消失于森林中。

  到了晚上,欽哲仁波切問白天是否有任何人來見他,因爲他有個夢兆,他的心子巴珠仁波切將來拜訪,他也期待要見他這位獨特的弟子。他的隨從說整天都沒有人來。但是有超能力的上師堅持一定有人來過,在廚房做食子的喇嘛終于開口,告訴欽哲說有位乞丐的確到廚房來化緣,表示願意以工作交換,但是在他犯了錯,把一個白色食子塗成紅色後,已被遣走。

  “那就是巴珠,你這個笨蛋!”欽哲大發雷霆,他的暴躁,與他的智慧和慈悲,是同樣有名的。“立刻去找他來,除非我見到他,否則你們我誰也不見!”

  因爲欽哲明白的直言,于是所有的隨從,都必須去找那個乞丐…

《祖師真影──大圓滿隆欽甯提傳承祖師口傳故事撷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