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手冊
海濤法師輯
序
放生功德
放生功德最爲第一
放生法語
戒殺放生
放生、吃素
愛心的放生
慈悲的放生
每月大放生
放生儀軌
放生問答
海濤法師的弘法志願
中華護生協會
中華印經協會
序
所有的生命都是寶貴的。在愛惜自己生命的同時,我們也要愛護一切生命,愛心是世界宗教。
佛陀非常清楚的教導我們,要以慈悲心、平等心對待一切衆生。一切衆生代表一切宇宙,也代表一切法。
中華護生協會誠摯邀您一起加入放生、護生的愛心行列。
佛陀教育中心 負責人
中華護生協會 理事長
海 濤
放生功德
1、“勸君勤放生,終久得長壽。若發菩提心、大難天須救。”
—彌勒菩薩
2、“衆生即佛,殺衆生即殺佛,救衆生即救佛。”
3、“末法,放生第一。”
4、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業。
—《梵網經》
5、放生就是救命。放生就是還債。
放生就是救急。放生就是慈悲。
放生就是覺悟。放生就是實踐。
放生就是積極。放生就是方便。
放生就是改命。放生就是解冤。
放生就是消災。放生就是治病。
放生就是救親。放生就是延壽。
放生就是福善。放生能助生西。
6、“放生即救自己父母、子女。”
7、弘一大師:“先問諸君,一、欲延壽否?二、欲愈病否?叁、欲免難否?四、欲得子否?倘願者,今有一最簡便易行之法奉告,即是放生也。”
8、放生—守住當下的第一念—慈悲。
9、“天地之大德曰生,如來之大道曰慈。”
10、“放生即慈悲、成就諸佛心願、放生得成佛。”
11、“放生是救命的行爲,是慈悲心最具體的展現。”
12、“放生是大赦行動。”
13、“放諸生命...病得除愈,衆難解脫。”
“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道衆難。”
—《藥師經》
14、“卻即人心證佛心,轉劫濁成淨土,術莫于放生。”
—蕅益大師
15、放生即是觀音之大慈大悲,放生即普賢之大行大願。
16放生中之大放生—念佛。
17、放生諸功德—
一、長壽。
二、慈悲心自然生起。
叁、善神爲友。
四、所有動物體認爲親而歡喜。
五、無量功德。
六、衆人恭敬。
七、無病無危害。
八、快樂永幸福。
九、生生世世敬信佛陀所行。
十、不離叁寶。
十一、終獲無上菩提之果。
十二、師父善知識長久住世,爲師囊災祈福。
十叁、往生淨土。
—《地藏十輪經》
18、放生時,物命一起皈依、一起忏悔、一起念佛、激發菩提種子、慈悲心。
19、放生時應念之佛號—南無寶髻如來 南無寶勝如來 南無釋迦如來 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呗美吽
放生功德最爲第一
1、“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白居易
2、心在道上,一切行爲即無過失。
3、“一念慈悲,即是福田根苗。一念容忍,即是無量福田。”
4、放生播下慈悲種,心中常開智慧花。
5、放生爲消宿業第一快速法。
6、因果通叁世,一切業因果報並非都是這一世的因與果;是累世累劫的因因果果所遇緣而産生的。
7、戒殺延生錄曰:“果思邀福,務廣其善,善何以廣,莫如放生。”
8、“戒殺不結衆惡緣,再能放生惜物命,回此功德向法界,必登西方九品蓮。”
9、“下功斷緣戒殺,中功斷緣兼素,上功斷緣放生。”
10、放生乃“一念一觀音,一放一普賢”之殊勝行門。
11、“救物命如敬己命。”
12、慈悲的行者—有慈無別,有愛無類。
13、“楚不捕蛙而蛙反少,蜀不食蟹而蟹自稀。”
14、但發大慈悲心隨緣放生。
15、阻礙批評放生就是妨害人家救命,種了惡因,必得惡果。
16、今朝放生,物類皆知感恩圖報!今朝放生,等于救一未來佛!
今朝放生,等于救自己的親人!今朝放生,正可解冤釋仇,不再冤冤相報!
17、蓮池大師在戒殺放生文中語:“梵網以放生爲常住法。常住者爲金剛身,無量壽也。”
18、別讓知識學問框住了慈悲心。當我們真正放生時,所有一切的知識學問都應舍掉,都應放下,只留那一念我們對待衆生清清淨淨的慈悲,這才是放生真正的意義。
19、將心比心—“只將此心,推及物類。”我們但發慈悲救命之心拯救眼前受苦受難飽受生命煎熬的衆生。
20、大膽放心地去放生吧!放生自有放生的因果報應!毀謗放生自有毀謗放生的因果報應!
21、一個人放生,可以免除一個人身家的疾病災難;衆多人放生,可以挽救世界的浩劫,改變世界的命運。
放生法語
1、弘一大師:“惟願諸君自今以後,力行放生之事,痛改殺生之事。”
2、金山活佛:“最好的消業方法,莫過于放生,世界上最大的惡業莫過于殺生害命,反過來說,世界上最大的善業是莫過于戒殺放生,所以放生是最大的功德。你能依我的話,趕快量力買生物放生,就能增福延壽的。”
3、寒山問拾得:“放生可成佛否?”答曰:“諸佛無心,惟以愛物爲心。人能救物之苦,即能成就諸佛心願矣。故一念慈悲,救一物命,是一念觀世音也。日日放生則慈悲日日增長,久久不息則念念流入觀世音大慈悲海矣。我心即是佛心,焉得不成佛乎!故知放生因緣,非小善之所能比。凡我同願,宜廣行勸勉,善令群生同歸悲化。”
4、梁武帝問志公禅師:“放生功德如何?”
答曰:“放生功德不可限量。經雲:蠢動含靈,皆有佛性,只因迷妄因緣,遂使升沈各別,以渠生死輪回互爲六親眷屬,改頭換面不複相識。若能發喜舍心,起慈悲念;贖命放生者,現世保病延生,未來當證菩提。”
5、蕅益大師:“欲即人心證佛心,轉劫濁成淨土,術莫于放生;放生一法,唯擴與久,一杯水不救車薪火,唯設人各一杯焉,一杯不已再一杯已,杯水多,車火未有不滅者,今殺運紛紛,並同分惡業招感,非慈悲叁昧水,孰能熄之。”
6、忏雲和尚:“丙申春雲臥病岡山,經久不愈。醫藥治療,營養滋補,靜攝調護,悉皆罔效,身心苦悶,不知所措,嗣承淨業道侶慈悲勸谕,謂若提倡放生,與衆行之當得早占勿藥雲雲,雲遂依勸言,先自放生,並向諸方提倡,經時不久,頑強痼疾霍然痊愈。”
7、《大乘起信論》雲:“初學菩薩,雖修行信心,以先世來多有重罪惡業故,或謂魔邪所惱,或爲世務所纏,或爲種種病緣之逼迫。爲難非一,令其行人,廢修善品,宜勇猛精進,晝夜六時,禮拜諸佛,供養贊歎,殲悔勸請,隨喜回向菩提,常發大願,惡業消除,善根增長。”
8、“人之有病,皆由因果。所謂心包果海,果徹因源。累劫殺業,致病魔惱身,放生償債,功德殊大。”
9、放生即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以放生爲職志,組地方放生團。
10、蓮池大師:“普勸世人隨所見生命發慈悲心,是捐舍世財,作斯方便。”
11、佛陀爲大醫王,放生念佛治絕症。
以法爲樂—生命的喜宴。
戒殺放生
1、“諸余罪中,殺業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
—《大智度論》
2、“衆生至愛者身命,諸佛至愛者衆生,能救衆生身命,則能成就諸佛心願。”
—《普賢行願品》
3、“一切衆生因殺生故,現在短命,財物耗減,眷屬分離,橫罹其殃。舍此身已,當墮地獄。”
—《優婆塞戒經》
4、“人既愛其壽,生物愛其命。放生合天心,放生順佛令,放生免叁災,放生離九橫,放生壽命長,放生官祿盛,放生子孫昌,放生家門慶,放生無憂惱,放生少疾病,放生解冤結,放生罪垢淨,放生觀音慈,放生普賢行,放生與殺生,果報明如鏡。”
—憨山大師放生偈
5、“世上多殺生遂有刀兵劫
負命殺汝身欠財焚汝宅
離散汝妻子曾破他巢穴
報應各相當洗耳聽佛說”
—慈受禅師戒殺放生偈
6、“施皆有報,事匪無征,載在簡編,昭乎耳目。普願隨所見物,發慈悲心,捐不堅財,行方便事,或恩周多命,則大積陰功,若惠及一蟲,亦何非善?...傥更助稱佛號,加諷經文,爲其回向西方,令彼永離惡道,則存心愈大,植德彌深,道業資之速成,蓮臺上其勝品矣。”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
7、“原夫水陸衆生一念心性,直下與叁世諸佛,無二無別。但以宿惡業力,障蔽妙明,不能顯現,淪爲異類。”
“良以我與一切衆生,皆在輪回之中。從其始來輾轉相生,輾轉相殺。彼固各各皆爲我之父母兄弟姐妹兒女。我亦各各皆爲彼之父母兄弟姐妹兒女。…我今幸承宿世福善,生于人道。固宜解怨釋結,戒殺放生。令彼一切有生命者,各得其所。又爲念佛回向淨土,令得度脫。”
“凡大聖大賢,無不以戒殺放生,爲挽殺劫以培福果,息刀兵而樂天年之基址。古雲,欲知世上刀兵劫,須聽屠門夜半聲,又雲,欲得世間無兵劫,除非衆生不食肉。是知戒殺放生,乃拔本塞源之濟世良谟也。”
“我皇舉天下以爲池,罄域中而蒙福,承陀羅尼加持之力,竭煩惱海生死之津。”
“夫人物雖異,佛性原同。彼以惡業淪于異類,我以善業幸得人身。若不加憫恤,恣情食啖。一旦我福或盡,彼罪或畢,難免從頭償還,充彼口腹。須知刀兵大劫,皆宿世之殺業所感。”
“要曉得救畜生的性命,實是真正徹底救人。”
“是知護生,原屬護自。戒殺可免天殺,鬼神殺,盜賊殺,未來冤冤相報殺。”
—印光大師戒殺放生文
放生、吃素
1、“須知放生一事,實爲發起同人,普護物命之最勝善心。企其體貼放生之意,中心恻然,不忍食啖。既不食啖,則捕者便息。庶水陸空行一切物類,自在飛走遊泳自所行境,則成不放之普放。非所謂以天下而爲池乎。縱不能人各如…
《放生手冊(海濤法師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