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業。使軍民恣其傷殺。水族嬰其酸楚。身首分離骨肉糜潰。以貧道意度皇帝之心。豈其然乎。豈其然乎……況今上旨。總使江南收捕海族。而江溪山水不出海魚。披省符文事不相涉。特由在斯苟欲是非。毀壞放生興殘害業。當今太平之世路不拾遺。[85]」這是天臺宗的僧人向帝王請示放生的事情。不管曆史如何的演進,放生在佛教觀中有著相當價值的意義和功德,但是放生最怕的還是強求形式、效法古人。放生本質沒有錯,如何放生才是重點,考察生態保障生命[86],既然,放生本沒有問題,那麼要如何放生才能達到慈悲護生和脫離商業幹預的目的呢?
1、放生園的型態:
如聖嚴法師以農禅寺和木柵動物園合作的情況作一個例子來說明。農禅寺提供一筆經費,請動物專家在木柵動物園設立一個鳥園來照顧這些鳥類,因爲有專家專業的照料保護,真正對這些生命有相當的幫助,不需要去買鳥類再放至野外,如果鳥類不適應野地生活,反而傷害了鳥。所以,聖嚴法師表示,放生,需要知道生物的來源,這是很重要的。類似農禅寺與木柵動物園合作的方式,關心放生及生物的人土可參考研究。如〈盲日「放生」無異「放死」佛光山願捐地保育野生動物-星雲法師號召智慧的慈悲心〉[87]。延續圓因法師放生志業的道證法師在2002/12月也有退休雞園的放生。〈霧峰有條「放生河」北柳村長環保奇想,平溪裏頭只准放魚不准捕撈〉[88]。
2、放生的物類前的叁思[89]:
比如說,要放鳥類,就先得考慮放什麼鳥?在哪兒放?什麼時候放?才比較安全有效。放生魚虌水族,也當首先研究考察它們的生態、習性和來源,然後選擇適當的時機,放到我們覺得最安全適合的地方。
3、放生勿落人商人的圈套:
聖嚴法師接著表示,如果爲了佛祖誕辰或各種祭典而購買生物來放生,不但不是一種功德,反而是一種罪業。身爲正信的佛教徒,應該注重放生本質所呈現的慈悲增長內涵才對,千萬不要只是刻意維護形式上的活動,而落人商業化的放生[90]。
臺灣行之有年的世俗放生,有的已形成「企業化」、「商情化」的「放生事業或商圈」,放生者無論出資或執行,殆已淪爲計量交易、酬庸賄賂的行徑。放生之危害自然生界乎衡,積怨造孽不消說,其在價值觀的物化現象,宗教界實應再度自清痛省[91]。其實宗教界的放生原義,系不限時間、地點、場合,逢機而起悲憫心來執行放生,也就是以「平等行慈故,普及一切」、「不起差別心」的忘相放生。反之,若是起了差別心,亦即動了貪念[92],「功德」變成「私德」,只尋求形式、儀式與計較。我們從上可知當今的放生法會的輿論是很多的、毀謗也是相繼而生,而圓因師卻對別人的言論不做任何辨解[93],他一生的最後修行是將放生與念佛結合在一起,正如他抄蕅益大師的一首偈一樣:
殺生即殺自心未來諸佛,放生即放自心未來諸佛,若放自心未來諸佛,即真念佛叁昧,修此念佛叁昧,是恒轉法華經百千萬億部也。
第二節 全體治療的防癌觀
一、防癌的觀念
癌症,幾乎是邁向二十一世紀所有人類共同的夢魇,從十大死亡原因一直高居榜首以外,癌症的發病率(一生中得癌的機會)也從十幾年前每四人中有一人,變成每叁人中有一人到現在美國的報告更顯示每二人中有一人會得到癌症[94]。癌症威脅人類的健康與生命幾乎已經到了猖獗的地步了。同時我們每一個人也無法置身度外,必須正視癌症的可怕,及早准備,及早預防,以免遭受癌症病魔的侵襲。
癌症這個字起源于螃蟹,表示癌症和毒螃蟹一樣的可怕、橫行無阻。癌症對大多數的人來說是一種意外的重症,從癌症的生物發展觀點來看,我們發現癌症時都已太慢了,所以我們重點應該是如何早期發現癌症或是在症狀未發生前要采行什麼方式來預防它的發生。要談癌症的預防就要先了解癌症演變的過程。初期癌症是細胞內的基因(染色體)發生變化,但是這個變化並非就是癌症,必需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大約十至四十年才會變成癌症,因此我們有很長的時間來預防它的發生。就算小時候基因發生突變,但是之後我們給予良好的調養,可能就不會變成癌症,這是我們防癌很重要的一個理念[95]。
癌症也是種血液性疾病,因爲癌症患者毫無例外都患了堿血症(alkalosis)。根據澳洲雪斯摩佩基醫師(Dr. Edward H. Smalpage),癌症病人在尿液和血液中有不正常的變異。
癌症的病理過程,艾塞爾的整體觀念,解釋爲先有『癌病』,然後發生腫瘤。而一般的局部觀念,則以爲是先有腫瘤,後有『癌病』。今日傳統療法失敗的原因是雙重的,第一只治腫瘤而不治療導致腫瘤的基本原因,自然無法生效。第二,目前對付腫瘤的手段不但無效並且有害,反而使造成腫瘤的基本原因更形惡化[96]。這些都是我們從醫學的角度知道癌症,可是圓因師卻從佛教觀來提供我們另外一種療法。
二、改變習慣是關鍵
如說一個人中毒,光靠醫師開的藥物解毒,自己卻每天仍在吸毒,這種病人永遠好不了。同樣的道理,再高明的醫師,再昂貴的藥物,如果癌症病人不能改變飲食,每天仍大魚大肉吃進一大堆致癌毒素,癌症是不可能根治的。
(一)飲食
什麼才是最理想的飲食?不同的飲食可能會對健康造成什麼樣的後果?這些問題從來未曾被深入探討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科學家們首次廣泛地收集並編纂全世界各種飲食習慣與健康有關聯性的統計資料。這些資料中,一個不斷出現的事實就是,大量肉食與短壽之間有相互關系。愛斯基摩人、拉布蘭島人(Laplanders,譯者按:居住在北歐之一地區,包括挪威、瑞典、芬蘭之北部及前蘇聯的可拉半島之人民)、格林蘭人島人、克基族人(Russian Kurgi tribes),這些人口很顯著地,有最高的肉類消耗量,同時平均壽命亦爲最短—通常只有叁十歲。世界上壽命最長的幾個文化種族:居住在厄瓜多爾安地斯山的維康巴斯人(Vilcambas),居住在前蘇聯黑海地區的愛布克遜人(Abknasians),還有居住在北巴基斯坦喜馬拉亞山的宏薩人(Hunazs)。雖然這些種族分散在地球上不同的各個角落,研究人員卻在他們的飲食習慣中發現了一個「令人震驚的雷同處」,這叁個種族全是素食或非常接近素食[97]。
陳恒嘉先生譯有「神秘的長壽村」一文,曾在聯合報刊載多日。這叁處地區是:巴基斯坦的芬紮(或譯芬芝)、蘇聯的高加索、南美厄瓜多爾的畢路卡邦巴。叁個地區內一百歲以上的人瑞,多如牛毛,最高者達一百卅多歲。老人中多的是到一百一十多歲還能騎在馬鞍上奔馳,身體矯健。記者們就采訪所得,歸納他們長壽的原因,共有叁項:除了勤勉的勞動與家族的敬愛兩項之外,主要在于粗茶淡飯,而不是精美食物。照營養學者的分析,畢村人每日攝取的熱量,不會超過一千兩百卡洛裏,而他們並沒有營養失調的現象。據蘇聯老人研究所裘莫達夫博士的分析結果:「這些食物絕無人工添加物;他們都吃新鮮植物食物,不攝取動物性脂肪;都是低熱能食物;充分攝取了活性乳酸;幾乎不吃鹽與糖。」
另外從人類文化進步的角度來說,像牛尾盛保博士擔任日本國立東京第一病院內科研究醫師時,代表日本醫界前去歐洲參加國際醫學會議後,考察歐美各國人民的飲食生活,發覺他們已由肉食主義進步到素食主義了[98]。回國後便提倡素食,並創辦研究所及療養院,專爲最需要營養的肺結核病人設計並供應素食(住院療養的患者完全素食),結果病人都獲得優于動物性食物的營養,而無肉食之弊。
從此可知,自己才是癌症的罪魁禍首,我們每天叁餐的食物正是癌症形成的禍因,換言之,癌細胞易于繁殖的對象是偏食肉,卵及酸性食品的患者。明白了癌症的因果,我們也同時恍然大悟,唯有自己才是最好的醫師,趕快斷絕肉食,趕快戒殺吃素,自己才有機會轉危爲安,戰勝癌症!多吃蔬菜等堿性食物,少吃肉類等酸性食物[99],再配合運動、曬太陽可避免骨質疏松症。
叁 身心靈的整合
臺北榮總內科部腫瘤科,主治醫謝瑞坤,指示截至目前爲止,大多數癌症的確實發生原因仍未確定。但人們已知,遺傳的因素確實使某些人有較高的癌症發生率。大多數癌症的發生較可能是由飲食、生活習慣及所居住環境叁者間交互因素所引致的。譬如常見的癌症如肺癌、乳癌、攝護腺癌、大腸及直腸癌等。這些癌症的發生與飲食的關系已有多種研究[100]。
當然除了「吃素」以外,治療癌症還有很多很好的方法,淨土佛教的治療方式有像「念佛」、「禮忏」、「放生」等等,有心的人可以參考這方面的書籍,如李豐[101]給癌症病人叁個處方:第一就是要多笑,第二是生活態度要積極,第叁是學會不生氣;她自己也是這樣一步一步的走過來。會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收獲。
臺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林明燦醫師也提醒民衆注意,防癌除了要注重「生理營養」外,也要注意「心理營養」,也就是要保持情緒平穩[102]。動物實驗顯示,暴露在噪音、強光、監禁及電極環境下,産生的生理變化,會造成胸腺萎縮,而胸腺是人體兔疫系統中,防止感染及罹癌的重要器官,一旦萎縮,發生癌症的機會就大增。
此外,也有科學研究顯示,某些心理特質有助于病患複元健康,其中腦內荷爾蒙(β—ENDORPHINE),在心理層面有重要影響,而我們心靈就是一個堅強豐富的藥局,可以不斷的製造強力藥物,使身體健康。而心靈創傷常是導致一個人喪失求生意志及鬥志,疾病纏身的重要因素。運動對于防癌也有重大影響,國外研究發現,平均每叁名美國人中,就有一人罹癌,但是每七名愛好運動的美國人中,才有一人…
《放生問答—放生文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