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我們的導師—圓因法師(圓因法師叢書序文會集)

  我們的導師—圓因法師

  “茅蓬劄記”序

  “茅蓬劄記第二輯”序—師父的四個法寶

  “茅蓬劄記第叁輯”序

  “放生問答—放生文集”緣起

  “蓮池警策”序

  “修行精華”序

  本文選自圓因法師叢書中的序文,會集而成。

  “茅蓬劄記”序

  佛法的廣博浩瀚,一如江洋大海,叁藏十二部大經大論,往往令人只能望而興歎,很少人能夠一一精讀研究,經典中深奧的義理也很少人能夠吸收了解,更何況是靈活運用,獲得實益了!

  所以目前學佛同俦往往有一個共同的毛病,那就是修行抓不到要點,修行沒有確實著力之處,以致于盲修瞎練,東參西究,亂學亂看,很多人花費了一輩子無數的心血財力,卻因爲走錯了路,選錯了方法,學的法門根本不契機,結果終究只是功虧一匮,徒勞無功。

  有一點我們要切記,我們的命光有限,禁不起一再地蹉跎虛擲,無常迅速,命不堅久,學佛一定要慎選法門,在最切要最急迫處下功夫,否則此生只是結個法緣而已,不能了生脫死,再輪回下去已是苦海無邊千千萬萬年無盡的歲月,學佛路上怎能不戰戰兢兢,小心謹慎呢?

  不幸的是,我們生于此佛法式微,正法蒼茫的末法時代,邪師說法如恒河沙,邪說邪論遍滿天下,到處是似是而非,似正實邪的邪知邪見,學佛的人如果不能明辨是非,分別正邪,到處去亂聽亂學,怕的是不僅無法得到佛法的實益,反而滿腦子魔知魔見,淪爲魔子魔孫而不自覺,那就太可怕,太劃不來了!

  何其有幸,在末法蒼茫的今日,我們得以逢遇一位難得難逢的善知識,那就是我們的導師—上圓下因老法師。師父以年屆九十的高齡深居于山中茅篷清修達叁十多年。修行上,師父一門深人,唯以淨土法門爲依歸,平日生活恒常不離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聖號。行持上,師父律己甚嚴,一切能簡則簡,能省則省,家居衣著一切簡單樸素。師父強調佛法是注重實踐的教育,一定要親身實行,才能得到實益,光說不練,一點也得不到好處。對于一切來訪求法者,師父一概勉以“老實念佛”“以戒爲師”,並且強調戒殺吃素,放生償債的重要性,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在佛法的實踐中,真正得到利益。

  這本“茅篷劄記”是師父有鑒于當今學佛人往往懵懵懂懂,迷迷茫茫,找不到修行的方法,抓不到修行的要點,爲了利益衆生,在茅篷自修當中,擇取最精采最切要最容易吸收的重點精華整理而成,相信對于大多數仍在佛法大海摸索疑惑的學佛人,當是一盞明燈,可以指引我們找到學佛正確的方法與歸宿。

  感念師父,于此末法飄搖,邪魔猖獗的慘淡時代,以身教示現給我們,一位專修淨土,老實念佛的修行者的絕佳典範!

  感念師父,以九十高齡仍獨居于茅篷勤苦清修,每日孜孜不倦教誨每一位到茅篷請益求法的佛弟子!

  感念師父,教導我們佛法中最重要最切要的精華,讓每一位佛弟子都能了解修行的意義與目標,從此老實念佛,拜佛禮忏,戒殺吃素,放生償債,在佛法的實踐中,在現世得到安樂,臨終得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佛教蓮池功德會 謹記

  “茅蓬劄記第二輯”序—師父的四個法寶

  閑自訪高僧,

  煙山萬萬層,

  師親指歸路,

  月挂一輪燈。

  這是唐朝寒山大師所留下的一首偈,偈中明白清楚地點出了修行路上善知識指導的重要性。因爲修行路上最怕走入歧途,一旦修行的方向方法有所偏差,就好像飛機輪船偏離了航道,後果將是不堪設想。

  然而佛法大海。浩瀚無邊,叁藏十二部經典,部部深奧難測,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高妙難解,因此一般學佛大衆往往渾渾噩噩,抓不著要點,以致人雲亦雲,無所適從,絲毫沒有定見,一下子聽人家說參禅好,就跑去參禅,一下子聽人家說學密好,就跑去學密,一下子聽人家說研教好,又搬出了一大堆經典研究起經教,像這種東看西學,莫衷一是,糊裏糊塗的人,其實到處都是,結果只有白白蹉跎掉寶貴的一生,一輩子的心血努力都是徒勞無功。

  法華經雲:“善知識,一大因緣,所以化導令得見佛。”善知識猶如一盞明燈,讓我們在渾沌不明的修行路上找到了依靠。更因爲善知識將佛法最重要最精華的部分提綱挈領,精簡扼要地教導我們,我們只要按照善知識的指導,就能夠順利地走上修行的捷徑,化繁爲簡,事半功倍。真正得到學佛的實益。

  老實念佛—在千載一時的大因緣中,我們得以逢遇一位難得難逢的善知識,那就是我們的導師—上圖下因老法師。師父以年屆九十的高齡,迄今仍隱居于深山茅蓬清修達叁十多年。修行上師父謹遵佛陀的教誨,知道末法時代一切衆生業深障重,根機鈍劣,非念佛無法成就。大集經雲:“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師父教導我們,在佛教所有八萬四千法門當中,不管是禅教密律,全都是靠自力修行,成佛須經叁大阿僧祇劫,是難行道,想要在今生一生成就是絕對不可能的。唯有淨土法門,是佛教一切法門中的特別法門,倚仗佛力,只要具足信願行叁資糧,依靠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的本誓願力,一心執持“南無阿彌陀佛”聖號,即可當生成就,了生脫死,是易行道,也是末法時代我等下劣凡夫的唯一依靠,末法時代的一切衆生,修行如果舍離了念佛法門,億億萬人中找不到一個成就的。所以師父專修淨土法門,老老實實執持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聖號,更以淨土法門自行化他,普勸一切來訪求法者一門深入,老實念佛,絕不叁心二意,絕不朝叁暮四,如此才能真正在今生成就,否則生死海急,輪回路險,光陰迅速,命不堅久,蹉跎掉了此生,再回頭只是苦海無邊無止無盡輪回的歲月!

  拜佛禮忏—師父強調“禮忏”的重要性,教導我們每天一定要禮拜八十八佛求忏悔。因爲多生累世以來,我們早已積欠了無數的罪業,罪業若不消滅,以後因果報應是絕對迷不掉的,解決之道唯有忏悔,從內心真實真誠地發慚愧心及忏悔心,每天在佛前禮拜八十八佛洪名求忏悔,因爲禮拜八十八佛正是佛陀金口在經典中開示我們忏悔的最佳法寶。每天禮佛,每天忏悔,在拜佛禮忏的過程中,身體佛,口念佛,意念專注在佛號之上,身口意叁業清淨,並得諸佛依本誓願力攝受加被,滅罪消愆,消除業障,不可思議!即使師父如今已九十高齡,拜八十八佛仍是每天必作的功課,數十年來如一日,從不間斷。

  戒殺吃素—行持上師父律己甚嚴,山中生活起居一切能劣則省,能簡則簡,刻苦耐勞,惜福節儉,食衣住行都是樸樸素素。師父教導我們要“以戒爲師”,生活言行處處要嚴守戒律,處處要小心謹慎,以免犯戒造成自己的功德有失有漏。守一分戒律,得一分清淨,成就一分功德;守十分戒律,得十分清淨,成就十分功德。戒律守不守得好,關系著我們學佛道業的順遂與否,學佛的人一定要持戒,千萬不可絲毫有所輕忽。

  師父強調學佛的人一定要趕快吃素,因爲楞伽經雲:“食肉與殺同罪”,吃肉就是殺生,就是犯殺戒,而衆生最寶貴的是自己的生命,殺了他吃了他,所結的怨仇最深最大,將來的果報也最慘最烈,所以持戒第一首須戒殺,趕快要斷肉吃素,上等根機的人能夠馬上完全改過來最好,中下等根機的人即使不能馬上改過來,也要減少自己吃肉的次數與份量,趕快督促自己走上完全吃素的正途,否則殺價殺還,血債血還,將來吃虧受苦的還是自己。

  贖命放生—居士們常尊稱師父是“放生師父”,因爲師父特別注重放生,數十年來,師父除了殷殷教誨苦勸學佛人常行放生之外,幾乎不下山的師父更是身體力行,每月固定下山帶領居士們一起去放生。師父教導我們,吃素只是消極地改過,只是不再造新的殺業而已!而放生則是積極地行善,償還累世以來我們所積欠無數的殺債。而人世間一切災難不幸,癌症惡疾的最大原因就是來自于殺生,解決之道就是放生,因爲衆生最寶貴的還是自己的生命,所以放生的功德最大,與衆生結的善緣最深,感應最快,是除災解難,解怨消結最有效最快速的法寶。在放生的善舉中,無數物命感恩示謝的畫面示現眼前,無數居士的癌症惡疾霍然痊愈,更讓每一位參與放生的居士長養了慈悲心,體會到天地萬物衆生率皆平等,皆具佛性,皆能成佛的真理,從此以慈悲心平等愛護一切生命。要知道佛心就是慈悲心,修行人慈悲心一發,心與佛合,行與佛同,與佛最容易感應道交,學佛道業最容易成就。

  “老實念佛”、“拜佛禮忏”、“戒殺吃素”、“贖命放生”是師父時常訓勉大家修行的四大重點。師父強調實踐,教導我們學佛的利益完全是從親身實踐而來,我們要學佛,不要佛學,一個一字不識但力行實踐的老實人遠遠勝過一個博通經論卻一點也不實踐的大通家,師父絕不談玄說妙,用高話來淩駕後學,而是希望大家在平凡平實的修行中認真實踐,真正得到法益。

  有鑒于時下很多學佛人往往盲修瞎練,抓不著修行的要點,之前師父將平日于山中茅蓬清修,撷取經教中的重點精華集結而成“茅蓬劄記”一書印行與大衆結緣,出版之後,獲得廣大的回響。很多居士表示獲益匪淺,紛紛請求師父再出版續集,爲了讓更多人受益,師父此次特別再集結了一些寶貴的精華印行成爲“茅蓬劄記”第二輯,希望能讓每一位讀者在閱讀過後,能更深刻精確地掌握到修行的方向與要點,從此在學佛路上生起堅固的信心,不再傍徨,不再猶豫,躬身力行,日起有功進而成就道業。

  感念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曆劫思惟苦行,成就一切諸佛護念贊歎的淨土法門,以佛力普被一切後學,讓我等末法罪業凡夫猶能倚仗佛力,當生成就,不再流浪生死,遭受輪回之苦!

  感念大慈大悲的本師釋迦牟尼佛,于此娑婆世界五濁惡世,難行能行,難言能言,苦心叮咛開示難信難逢的淨土法門,讓後世一切凡夫,得聞如此不可思議的彌陀大法!

  感念師父,于此正法凋零,邪魔猖獗的末法時代,孜孜不倦地教導我們…

《我們的導師—圓因法師(圓因法師叢書序文會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茅蓬劄記第叁輯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