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我们的导师—圆因法师(圆因法师丛书序文会集)

  我们的导师—圆因法师

  “茅蓬札记”序

  “茅蓬札记第二辑”序—师父的四个法宝

  “茅蓬札记第三辑”序

  “放生问答—放生文集”缘起

  “莲池警策”序

  “修行精华”序

  本文选自圆因法师丛书中的序文,会集而成。

  “茅蓬札记”序

  佛法的广博浩瀚,一如江洋大海,三藏十二部大经大论,往往令人只能望而兴叹,很少人能够一一精读研究,经典中深奥的义理也很少人能够吸收了解,更何况是灵活运用,获得实益了!

  所以目前学佛同俦往往有一个共同的毛病,那就是修行抓不到要点,修行没有确实著力之处,以致于盲修瞎练,东参西究,乱学乱看,很多人花费了一辈子无数的心血财力,却因为走错了路,选错了方法,学的法门根本不契机,结果终究只是功亏一匮,徒劳无功。

  有一点我们要切记,我们的命光有限,禁不起一再地蹉跎虚掷,无常迅速,命不坚久,学佛一定要慎选法门,在最切要最急迫处下功夫,否则此生只是结个法缘而已,不能了生脱死,再轮回下去已是苦海无边千千万万年无尽的岁月,学佛路上怎能不战战兢兢,小心谨慎呢?

  不幸的是,我们生于此佛法式微,正法苍茫的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邪说邪论遍满天下,到处是似是而非,似正实邪的邪知邪见,学佛的人如果不能明辨是非,分别正邪,到处去乱听乱学,怕的是不仅无法得到佛法的实益,反而满脑子魔知魔见,沦为魔子魔孙而不自觉,那就太可怕,太划不来了!

  何其有幸,在末法苍茫的今日,我们得以逢遇一位难得难逢的善知识,那就是我们的导师—上圆下因老法师。师父以年届九十的高龄深居于山中茅篷清修达三十多年。修行上,师父一门深人,唯以净土法门为依归,平日生活恒常不离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圣号。行持上,师父律己甚严,一切能简则简,能省则省,家居衣著一切简单朴素。师父强调佛法是注重实践的教育,一定要亲身实行,才能得到实益,光说不练,一点也得不到好处。对于一切来访求法者,师父一概勉以“老实念佛”“以戒为师”,并且强调戒杀吃素,放生偿债的重要性,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在佛法的实践中,真正得到利益。

  这本“茅篷札记”是师父有鉴于当今学佛人往往懵懵懂懂,迷迷茫茫,找不到修行的方法,抓不到修行的要点,为了利益众生,在茅篷自修当中,择取最精采最切要最容易吸收的重点精华整理而成,相信对于大多数仍在佛法大海摸索疑惑的学佛人,当是一盏明灯,可以指引我们找到学佛正确的方法与归宿。

  感念师父,于此末法飘摇,邪魔猖獗的惨淡时代,以身教示现给我们,一位专修净土,老实念佛的修行者的绝佳典范!

  感念师父,以九十高龄仍独居于茅篷勤苦清修,每日孜孜不倦教诲每一位到茅篷请益求法的佛弟子!

  感念师父,教导我们佛法中最重要最切要的精华,让每一位佛弟子都能了解修行的意义与目标,从此老实念佛,拜佛礼忏,戒杀吃素,放生偿债,在佛法的实践中,在现世得到安乐,临终得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佛教莲池功德会 谨记

  “茅蓬札记第二辑”序—师父的四个法宝

  闲自访高僧,

  烟山万万层,

  师亲指归路,

  月挂一轮灯。

  这是唐朝寒山大师所留下的一首偈,偈中明白清楚地点出了修行路上善知识指导的重要性。因为修行路上最怕走入歧途,一旦修行的方向方法有所偏差,就好像飞机轮船偏离了航道,后果将是不堪设想。

  然而佛法大海。浩瀚无边,三藏十二部经典,部部深奥难测,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高妙难解,因此一般学佛大众往往浑浑噩噩,抓不著要点,以致人云亦云,无所适从,丝毫没有定见,一下子听人家说参禅好,就跑去参禅,一下子听人家说学密好,就跑去学密,一下子听人家说研教好,又搬出了一大堆经典研究起经教,像这种东看西学,莫衷一是,糊里糊涂的人,其实到处都是,结果只有白白蹉跎掉宝贵的一生,一辈子的心血努力都是徒劳无功。

  法华经云:“善知识,一大因缘,所以化导令得见佛。”善知识犹如一盏明灯,让我们在浑沌不明的修行路上找到了依靠。更因为善知识将佛法最重要最精华的部分提纲挈领,精简扼要地教导我们,我们只要按照善知识的指导,就能够顺利地走上修行的捷径,化繁为简,事半功倍。真正得到学佛的实益。

  老实念佛—在千载一时的大因缘中,我们得以逢遇一位难得难逢的善知识,那就是我们的导师—上图下因老法师。师父以年届九十的高龄,迄今仍隐居于深山茅蓬清修达三十多年。修行上师父谨遵佛陀的教诲,知道末法时代一切众生业深障重,根机钝劣,非念佛无法成就。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师父教导我们,在佛教所有八万四千法门当中,不管是禅教密律,全都是靠自力修行,成佛须经三大阿僧祇劫,是难行道,想要在今生一生成就是绝对不可能的。唯有净土法门,是佛教一切法门中的特别法门,倚仗佛力,只要具足信愿行三资粮,依靠大慈大悲的阿弥陀佛的本誓愿力,一心执持“南无阿弥陀佛”圣号,即可当生成就,了生脱死,是易行道,也是末法时代我等下劣凡夫的唯一依靠,末法时代的一切众生,修行如果舍离了念佛法门,亿亿万人中找不到一个成就的。所以师父专修净土法门,老老实实执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圣号,更以净土法门自行化他,普劝一切来访求法者一门深入,老实念佛,绝不三心二意,绝不朝三暮四,如此才能真正在今生成就,否则生死海急,轮回路险,光阴迅速,命不坚久,蹉跎掉了此生,再回头只是苦海无边无止无尽轮回的岁月!

  拜佛礼忏—师父强调“礼忏”的重要性,教导我们每天一定要礼拜八十八佛求忏悔。因为多生累世以来,我们早已积欠了无数的罪业,罪业若不消灭,以后因果报应是绝对迷不掉的,解决之道唯有忏悔,从内心真实真诚地发惭愧心及忏悔心,每天在佛前礼拜八十八佛洪名求忏悔,因为礼拜八十八佛正是佛陀金口在经典中开示我们忏悔的最佳法宝。每天礼佛,每天忏悔,在拜佛礼忏的过程中,身体佛,口念佛,意念专注在佛号之上,身口意三业清净,并得诸佛依本誓愿力摄受加被,灭罪消愆,消除业障,不可思议!即使师父如今已九十高龄,拜八十八佛仍是每天必作的功课,数十年来如一日,从不间断。

  戒杀吃素—行持上师父律己甚严,山中生活起居一切能劣则省,能简则简,刻苦耐劳,惜福节俭,食衣住行都是朴朴素素。师父教导我们要“以戒为师”,生活言行处处要严守戒律,处处要小心谨慎,以免犯戒造成自己的功德有失有漏。守一分戒律,得一分清净,成就一分功德;守十分戒律,得十分清净,成就十分功德。戒律守不守得好,关系著我们学佛道业的顺遂与否,学佛的人一定要持戒,千万不可丝毫有所轻忽。

  师父强调学佛的人一定要赶快吃素,因为楞伽经云:“食肉与杀同罪”,吃肉就是杀生,就是犯杀戒,而众生最宝贵的是自己的生命,杀了他吃了他,所结的怨仇最深最大,将来的果报也最惨最烈,所以持戒第一首须戒杀,赶快要断肉吃素,上等根机的人能够马上完全改过来最好,中下等根机的人即使不能马上改过来,也要减少自己吃肉的次数与份量,赶快督促自己走上完全吃素的正途,否则杀价杀还,血债血还,将来吃亏受苦的还是自己。

  赎命放生—居士们常尊称师父是“放生师父”,因为师父特别注重放生,数十年来,师父除了殷殷教诲苦劝学佛人常行放生之外,几乎不下山的师父更是身体力行,每月固定下山带领居士们一起去放生。师父教导我们,吃素只是消极地改过,只是不再造新的杀业而已!而放生则是积极地行善,偿还累世以来我们所积欠无数的杀债。而人世间一切灾难不幸,癌症恶疾的最大原因就是来自于杀生,解决之道就是放生,因为众生最宝贵的还是自己的生命,所以放生的功德最大,与众生结的善缘最深,感应最快,是除灾解难,解怨消结最有效最快速的法宝。在放生的善举中,无数物命感恩示谢的画面示现眼前,无数居士的癌症恶疾霍然痊愈,更让每一位参与放生的居士长养了慈悲心,体会到天地万物众生率皆平等,皆具佛性,皆能成佛的真理,从此以慈悲心平等爱护一切生命。要知道佛心就是慈悲心,修行人慈悲心一发,心与佛合,行与佛同,与佛最容易感应道交,学佛道业最容易成就。

  “老实念佛”、“拜佛礼忏”、“戒杀吃素”、“赎命放生”是师父时常训勉大家修行的四大重点。师父强调实践,教导我们学佛的利益完全是从亲身实践而来,我们要学佛,不要佛学,一个一字不识但力行实践的老实人远远胜过一个博通经论却一点也不实践的大通家,师父绝不谈玄说妙,用高话来凌驾后学,而是希望大家在平凡平实的修行中认真实践,真正得到法益。

  有鉴于时下很多学佛人往往盲修瞎练,抓不著修行的要点,之前师父将平日于山中茅蓬清修,撷取经教中的重点精华集结而成“茅蓬札记”一书印行与大众结缘,出版之后,获得广大的回响。很多居士表示获益匪浅,纷纷请求师父再出版续集,为了让更多人受益,师父此次特别再集结了一些宝贵的精华印行成为“茅蓬札记”第二辑,希望能让每一位读者在阅读过后,能更深刻精确地掌握到修行的方向与要点,从此在学佛路上生起坚固的信心,不再傍徨,不再犹豫,躬身力行,日起有功进而成就道业。

  感念大慈大悲的阿弥陀佛,历劫思惟苦行,成就一切诸佛护念赞叹的净土法门,以佛力普被一切后学,让我等末法罪业凡夫犹能倚仗佛力,当生成就,不再流浪生死,遭受轮回之苦!

  感念大慈大悲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于此娑婆世界五浊恶世,难行能行,难言能言,苦心叮咛开示难信难逢的净土法门,让后世一切凡夫,得闻如此不可思议的弥陀大法!

  感念师父,于此正法凋零,邪魔猖獗的末法时代,孜孜不倦地教导我们…

《我们的导师—圆因法师(圆因法师丛书序文会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茅蓬札记第三辑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