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因果報應,如影隨形,絲毫不爽,當今世界上禽獸之所以多,正因爲以前殺禽獸的人多所造成。因爲人吃羊,羊死後爲人,人死後爲羊,死死生生,互來報怨,累世不已,正因此冤冤相報,互爲畜生,所以爲禽獸世界,若人人能戒殺放生,則畜生與我們怨業仇恨漸漸消弭,則必禽獸畜生漸減而人天福份增盛。“楚不捕蛙而蛙反少,蜀不食蟹而蟹自稀”古有明鑒,閣下試深自省之!
六問:我甯願把放生的錢拿去救濟赈災,比較實際。
答:鳏寡孤獨,貧窮苦難,戒殺放生之人亦當隨分隨力救濟扶助。但鳏寡孤獨,貧窮苦難雖令人悲憫,其命尚不至于速死,而物類畜生若不立行救贖放生,則馬上被宰殺烹烤,而斷命于人口腹之中。一爲境遇可憐,命猶可存,一爲千鈞一發,命喪九泉,熟急孰重,顯而立見。
要知道衆生異類與我相比,佛性無二無別,但因無明業報而沈淪至此。一切生物,佛皆視之如子,救一物命,即是救一佛子,諸佛皆大歡喜。所以救一衆生,如同救一未來得度之佛,是以大智度論雲:“諸余罪中,殺業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戒殺放生之殊勝,由此可見,有識之士可不深思而勉力行焉?
七問:異類衆生千千萬萬,吾人放生怎幺放得完?
答:天地之大德曰生,如來之大道曰慈,上天皆好生而惡殺,吾人處此五濁惡世,但當隨分隨力,盡自己能力隨緣放生,要知道救一物命,已合天心且諸佛歡喜,更何況救衆多物命!
至于千萬異類放之不盡,實乃累劫宿世共業所致,吾人愧爲博地凡夫,力有未逮,但發大慈悲心隨緣放生,總不能因其太多而不解救于萬一吧!
八問:以殺生爲業的人,家庭子女都須要靠此賺錢養家糊口,今勸人戒殺放生,豈不斷此人生計,愛畜牲不愛人,我不贊同!
答:養家糊口豈非一定要以殺生爲業,要知道因果必報,絲毫不爽,因造殺罪,必受殺報,雖暫得錦衣玉食,而未來際千萬劫受苦償報,無有止期,實爲得不償失!且禍延後代子孫,殺生之人,可不慎思而及時回頭乎?
九問:我曾看過一只海龜被放了又被抓,被抓了又被放,放放抓抓,有何意思!
答:這真是一只既罪業深重又福緣深厚的大海龜啊!因其罪業深重,所以被放生後又被抓入牢籠,因其福緣深厚,屢屢在被殺戮之際值遇善人搭救放生,逃過殺劫!
試想放生善人于此海龜身上,屢次于其將被殺害之際,救贖放生,活龜性命,亦同時免除欲殺海龜屠夫之殺罪,其功德何可計量!並且此種際遇之海龜亦爲數少之又少,絕大部分放生的海龜均得以悠遊自在,安享天年,絕大部分被抓的海龜均無情地被殺害以供人類滿足口腹之欲及賞玩之用。
捕者自捕,放者自放,放生乃無上功德,自當義無反顧,全力以赴,何必逡巡畏縮,推叁阻四,斷了自己活人性命的契機?
十問:請告訴我放生要注意那些地方?
答:放生是門學問,初發心放生人士可委托有經驗的放生團體代放,並參加其放生活動,從中請教有經驗的前輩們,漸漸地自己便可隨緣隨力放生,自行化他並廣爲提倡。
放生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一)不預訂:
在不預先告知的情況下突然去采買物類放生,以避免漁夫獵人商家藉此捕獵兜售。
(二)不固定:
不固定時間地點采買,不固定時間地點放生,總之避免有心人士藉此伺機斂財捕抓而禍及放生物類。
(叁)多少不拘:
隨個人發心,十元不嫌少,千萬不嫌多,物命一條不嫌少,物命萬千不嫌多,但求慈悲至上,心誠爲要。
(四)授叁皈依念佛:
放生前一定要授叁皈依並予以念佛,因爲“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畜生。”今朝有緣放其性命,吾人更當發菩提心,願物類衆生永不再墮叁惡道中,並得于今生報盡,來世爲人,值遇佛法,念佛修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永遠脫離六道輪回之苦,此乃放生中之大放生,是放生中最重要最究竟的意義!
(五)細心周到:
放生地點宜選擇人煙稀少,地廣水深,適合物類生存之地域爲原則,放生是救命的行爲,把衆生當作是自己的父母手足子女看待,盡量做到周全完備,庶幾乎問心無愧才可以!
將心比心談放生
之一 放生甚難
放生一事,在今天法弱魔強的混沌時代提倡甚難,所遭受的責難批評也最多。這是因爲末法衆生業障深重,沒有福報消解自己今生多劫以來所造之諸多惡業,更是因爲末法衆生昏庸愚昧,沒有智慧來分別真正的正邪是非。
所以蓮宗十叁祖 印光大師于《南浔極樂寺重修放生池疏》嘗言:
“戒殺放生之事,淺而易見。戒殺放生之理,深而難明。若不明其理,縱能行其事,其心決不能至誠恻怛。其福田利益,亦隨其心量而致成微淺。倘遇不知者阻誹,遂可被彼所轉,而一腔善心,隨即消滅者有之。”
往往魔障一來,批評謾罵指責的聲音一起,不只普遍一般人對放生大加討代,甚至放生同俦也信心動搖,對放生一事有所懷疑!
之二 毀謗質疑
最近常聽很多人批評放生後的生物很多都死在荒野上,即使放生之後,環境的變遷,氣溫水溫的變化,高度緯度的改變,湖水潭水的清濁種種問題考慮之下,也未必會活,更有人認爲放生外來品種的異類會破壞生態平衡,也有人說放了蝦被小魚吃,放了小魚被大魚吃,放了也難逃一死,幹脆不要放了!
很奇怪,現在的人平常對于自私營利之事,名利當前,絲毫不曾考慮周全,不畏因果報應,恣意行事,魯莽沖動,全心投入,一點猶豫都沒有。但是對于行善戒殺放生之事,卻總是推叁阻四,畏首畏尾,千思萬慮,用盡各種的邏輯思考並且考慮盡了科學、生態、環境、溫度、緯度、高度各種知識,真是琳琅滿目,應有盡有,仿佛所有的論點都可以推翻放生似的!末法衆生,顛倒是非,喜惡畏善,認假爲真,避正就邪,莫此爲甚!
之叁 放生第一
末法今日從沒一件事情像放生如此這般,引起那幺多的懷疑批評,引起那幺多的指責謾罵,這是因爲放生功德無量無邊,放生就是救命,真接又容易,人人可行,處處可做,最容易消除業障。
但累劫以來冤家債主,邪道魔衆環伺左右,不願我們那幺輕易地消除罪業,因而百加阻撓,助長無明,使得放生一事顯得困難重重,所以愈珍貴難得的法寶,在末法提倡起來障礙愈多,如此可見放生是如何地珠勝。是以大智度論雲:“諸余罪中,殺業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
其實面對外界的謾罵批評,只要我們心存慈悲正念,一切的橫逆毀謗就等于是在消我們的業障,成全我們的道業。金剛經雲:“若爲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爲消滅,當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且讓我們心平氣和地面對一切放生的誣蔑輕賤吧!只要隨時反省自己,關于放生是否自己盡心盡力,問心無愧,則千萬人吾往矣!所有的毀謗批評都是菩薩度我,都是消我的業障!
之四 將心比心
“只將此心,推及物類”是對所有放生質問的一個最簡單最明白的回答!將此心比他心,把自己設身處地當成今天被關在牢籠的鳥或當成今天被抓待烹的魚蝦,你自己會不會驚惶失措?會不會恐懼萬分?希不希望人家救你一命,還你自由?
如果有人要救你,旁邊卻有人說,救也是白救,搞不好等一下又被抓了,你恨不恨他?
如果有人阻撓說,以前放過的有些都死在郊外,現在把你放了,可能也會死在荒野上,勸人家不要放,你恨不恨他?
如果有人要放了你,旁邊卻有人說你生下來就是注定要給人吃的,殺你吃你是天經地義的,你恨不恨他?
如果有人要放了你,又有一人勸阻說你已經受傷殘廢了,放了也難逃一死,你恨不恨他?
有人阻撓說,你是外來品種,放了會影響生態平衡,也可能適應不良,殺了算了,你恨不恨他?
也有人不以爲然地說,你只是幼弱嬰孩,放了也沒有求生存活的能力,殺來吃反而鮮嫩,你恨不恨他?
又有人說你將不能適應外面的氣候溫度,甚至不能適應空氣湖水的清濁,放了也是白放,也難逃一死,勸人家不要放你,你恨不恨他?
反過來說,你又不是水族,又不是飛禽,憑什幺認爲他們在一個嶄新的環境中沒有足夠求生求活的能力?“天地之大德曰生,如來之大道曰慈”,我們但發慈悲救命之心,拯救眼前受苦受難,飽受生命煎熬的衆生,天地萬物皆有靈性,皆知感恩圖報,更皆有其保全性命之救生本能!大膽放心地去放生吧!放生自有放生的因果報應!毀謗放生自有毀謗放生的因果報應!
之五 放生即救自己的父母子女
放生的諸位菩薩們在不預定時間地點采買,不固定時間地點放生,以免有心人士伺機捕獵兜售的大原則下,在事前放生的地點選擇均力求寬廣隱密,並適合放生物命生存的最佳天然環境;在購買搬運,皈依放生的過程中均力求周到完善;把每一條衆生的性命當作自己累劫以來的父母子女一般地呵護!
而在盡了最大的努力之後,絕大部份的生命均能重獲自由,回到大自然自己的家園;極少數的生命或力竭或命運坎坷,在放生後不幸死亡,至少也死得其所,死于大自然的懷抱中,猶千萬倍幸于被宰被殺被愈被炸于鼎镬而入人口腹之中!
所以智慧無上的佛陀早在梵網經殷殷告誡我們:
“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業,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反生,故六道衆生,皆是我父母,而殺而食者,即殺我父母。”
更明白地說,六道衆生,皆我父母,放而生者,即救我父母。
每一條衆生都是我們累劫以來互爲父母手足兒女親眷,把自己的眼光擴展至無限的宇宙時空的真象時,面對自己的父母親眷被擒被關被宰被殺之際,還不竭心盡力,義無反顧地趕快解救他們,真的是禽獸不如啊!
普勸放生
一
華嚴經雲:“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我們每一個人一生中所造的惡業已無窮無盡,更何況累劫多生。
所以,當…
《放生問答—放生文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