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elenium)缺乏具有很高相關關系。這些科學家相信,硒能刺激免疫系統,以抵抗癌的發育。
根據吉爾森醫師(Dr.MaxGerson),鉀鈉失衡是所有慢性病的開始,包括癌症在內。這時鉀在細胞內消失,鈉帶著水進入細胞內造成水腫和許多官能障礙,這說明了癌症病人的膳食爲什幺免鹽,並且包括大量新鮮生蔬果的理由,因爲生蔬果含有豐富鉀質。
因爲毒素、不完全消化和排泄作用,癌症患者的重要器官中毒很深。因此,治療的第一步即是爲身體解毒,特別是肝膽系統。
新鮮蔬果汁禁食療法可使身體由腎髒、大腸、肺髒、皮膚等器官粘膜排泄毒素。同時,新鮮蔬果汁含有豐富礦物質、微量元素、酵素和維生素,可以促進腺體代謝功能。
癌症的晚期病理狀況——腫瘤並非直接發生,而是各種錯綜複雜原因造成的自然結果。西德的艾塞爾醫師(Dr.JosefIssel,M.D.)治癌叁十余年,治療病人數逾萬,其五年痊愈率(five-yearcurerate)爲87%,且多數病人就醫時已進入癌症末期。他的治癌成就,獲得歐洲各國的極高評價。
艾塞爾深信,腫瘤是一種慢性病演變的結果,病理發生過程分爲五個階段,連續重疊發生。前叁個階段爲潛伏期,腫瘤在第四階段顯示後,癌症方爲人認知。
第一階段爲肇因和原發性傷害。出生前和出生後的內在和外來因素造成器官系的傷害,以及神經、荷爾蒙、排泄、和防衛系的功能紊亂。到了各種功能紊亂時期,即進入第二階段,其後,因排毒障礙導致複雜代謝功能的紊亂,發展成各種不同慢性病,這是第叁個階段。
抵抗惡性腫瘤的防衛能力削弱到某一程度時,即會生出惡性瘤。腫瘤的生成有時需要一項引發因素(atriggerfactor),或爲肉體上的,或爲精神上的。腫瘤的數目不一,或爲一個,或爲多個。這是第四階段。
第五階段則表現出腫瘤的各種征狀。局部征狀計有疼痛、流血、狹窄(stenosis)、穿孔等。一般全身性征狀計有貧血、再中毒、體重減輕、惡病質(cachexia)等。
根據上述病理過程,艾塞爾的整體觀念,解釋爲先有『癌病』,然後發生腫瘤。而一般的局部觀念,則以爲是先有腫瘤,後有『癌病』。
今日傳統療法失敗的原因是雙重的,第一只治腫瘤而不治療導致腫瘤的基本原因,自然無法生效。第二,目前對付腫瘤的手段不但無效並且有害,反而使造成腫瘤的基本原因更形惡化。
抗癌勇士——李豐醫師
張翠芬
李豐與淋巴癌
和平共處30年
她,臺大醫學系畢業的高材生,
叁十歲不到被宣判罹患癌症,
李豐,這位國內細胞病理權威,
沒有被癌症擊倒,
走過叁十年漫漫抗癌心路,
她沒有怨,反而感謝癌症,
讓她學會省視人生。
叁十年前,當時正在加拿大研究所進修的李豐,被醫師診斷罹患惡性淋巴瘤,估計只能再活半年,那時候她是臺大醫學系畢業的高材生,叁十歲不到,正打算去開創美好人生,「癌症」擊垮她一切夢想與希望;叁十年過去了,李豐還活著,走出生命谷底,健康狀況也不斷在爬坡,她笑說:「我要感謝我的癌症,因爲我賺到了,到現在已經多活了六十個半年!」
今年暑假從臺大醫院退休的病理科醫師李豐,是國內細胞病理權威。
被宣判罹癌症
猶如青天霹雳
李豐說,得到癌症,即使治好了,也不表示病人已痊愈,因爲抗癌是一輩子的功課,她曾在顯微鏡底下觀察,一位已治愈的鼻咽癌病人,廿六年來癌症未再發,在他去世後,其鼻咽組織仍看得到癌細胞,只是癌細胞被正常細胞包著,隨時伺機而動。
從發現癌症迄今,李豐已經學會和癌症和平共處。但是,叁十年前的癌症宣判,猶如青天霹雳;那時候,李豐在加拿大當醫師,研究所進修課程只剩一年畢業,頸部淋巴結卻無緣無故腫大,經診斷確定是惡性淋巴瘤,面對這個打擊,她簡直嚇呆了,更可悲的是,已論及婚嫁的男友借故疏遠她,醫院老板要求她離職…….。
失去所愛、失去工作、失去健康的多重打擊,李豐情緒跌到最低點,甚至還想到自殺,她的癌症經過手術、放療、化療,病情時好時壞;一年半以後,她回到國內,獲得友情安慰,恢複工作,還認識了另一半—作家李慶榮,李豐情緒由消極轉爲積極,雖然頸部腫瘤還像鴨蛋般大,她學著去接納它,並修正觀念、調整生活作息。
由于長期治療與服藥,李豐身體非常孱弱,治療後副作用層出不窮,雖然癌症控製住沒再發,卻小病大病不斷,感冒、帶狀疱疹、肺結核一個接一個,住院出院像家常便飯。
直到十二年前,她持續發燒住院兩周,醫院一直以肺結核做治療,抽血結果卻顯示她吃了太多藥物而引起中毒性肝炎,肺結核其實是誤診,她躺在病床上深思,平白吃了這幺多藥,卻惹來一身副作用,她自問,我要因爲癌症而死?還是因其它並發症而死?
練瑜伽吃素禮佛
十年來未曾住院
她看到西醫的極限,轉而尋求其它方法。從那天起,李豐拒絕再當個藥罐子,不再吃任何一顆藥丸,包括維他命丸。現在她每天練瑜伽、吃全素、打坐、禮佛,每周和先生去爬爬山,這十年來沒再住過院,連感冒都很少了。
生病之後,李豐開始做的運動是爬山,但有一次爬山摔傷了腰椎,只能坐著輪椅,複健很久,最後卻演變成退化性關節炎,這時她接觸到瑜伽。剛開始兩年,她只在家中練瑜伽的熱身和拉筋,一般人幾個月就可以做到兩腳雙盤,她足足練了七年才達成,進度雖然慢,健康無形中卻改善了,她知道自己的身體差,所以練得比誰都勤快。
李豐每天只睡六個小時,清晨叁、四點就起床,空腹練二個多小時的瑜伽,再打坐一個多小時。她常說,每天花四個小時做運動,可以換來其它廿小時的全身舒暢,這種投資太值得了;近幾年,她還自創一套禮佛瑜伽,在跪地膜拜時融入瑜伽前彎後仰等動作,既可修心又能健身。
如同許多癌症病人一樣,李豐也嘗試過各式各樣的民俗療法、健康食品,但是試過叁個月沒效果就馬上停止,如今,她什幺補品都不吃,只吃全素(不吃蛋、牛奶),李豐說,只要是新鮮的食物,不經加工的蔬果、糙米飯,就是最天然的營養品,她認爲,人活得越自然越好,簡單清淡,讓她的健康一天比一天好。
癌症病人叁處方
多笑積極不生氣
原本是急性子,凡事講求效率的李豐,罹患癌症之後,改變最大的就是「隨時反省自己,學會放松」,李豐給癌症病人叁個處方:第一就是要多笑,第二是生活態度要積極,第叁是學會不生氣;她自己也是這樣一步一步的走過來。
卅年來,她的癌症不曾再發作過,當初那個鴨蛋大的腫瘤,已經萎縮剩下一個小疤。李豐說,癌症病人要從心態及生活上去改變,學放松、樂觀處世,讓身體免疫力保持在最好的狀態,她常以自己的例子告訴其它癌症病人:「生命長短沒辦法預測,但生命品質卻可以控製」,罹患癌症,讓人學會自我反省,重新檢視生命,李豐認爲,健康必須靠自己,如果能身體力行、堅持下去,所有疾病都會自動讓步!
(摘自中國時報)
癌症可以預防
雷久南博士
癌症對一般人來說,大都認爲它是絕症而感到恐懼。在我今天的講演裏,我要用我的所知所學,貢獻大家,說明這是一項誤會,請大家改變觀念,癌症並非絕症,不但可以治療,而且可以預防。但我今天講的只是預防,因爲得了病再治療,總是麻煩的事。預防的方法,既方便又容易更省錢,何樂而不爲?
首先我要介紹我現在的工作環境—德州大學安德森醫院腫瘤研究所。這所醫院的規模,在美國癌症方面,是數一數二的,它具有治療、教育和研究叁方面的任務。我在一九七七年得到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後就在那裏工作。我的本行,原是物理化學而非生化,所以我的研究方向,重點在從生物物理觀點出發,與一般同僚的方向頗不相同。我的許多看法,也因我的所學背景與訓練的關系,使我容易接受許多民間自然療法。
癌症因發生部位不同而有許多不同的名稱。簡單的說,癌症是指細胞的無限製分裂,能夠在身體其它部位重新建立基地,重新生長。
癌症高居美國十大死因的第二位,僅次于心髒病,其中以肺癌最爲普遍,其次是直腸癌和乳癌。美國的肺癌罹患率,近年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尤以女性人數的上升最爲顯著,這可能是女性吸煙人數增多之故。
美國人也非常恐懼癌症,因爲肺癌的治療效果,如果以五年存活計算,平均只有百分之十。我再要強調的是,治療與不治療的生存率都差不多。一般人以爲美國治癌很進步,這種想法是不確實的。其次是乳腺癌與直腸癌的生存率爲百分之五十,而血癌與淋巴腺癌則只有百分之叁。從這些統計看來,可以說,西方的醫學還沒有解決治癌問題,否則其治療率數字不應如此之低。因此使我産生一項推測,可能是研究的方向錯誤,大家將癌病視爲局部或個別疾病來處理,而忽略了它整體的生物物理觀念。
我之所以說癌病可以預防,是基于以下幾個不同方向的事實與研究統計資料爲依據。
第一、在不同的國家或不同的社會,癌病的發病率不同,這個現象說明癌病不是天然而生,是隨環境不同而有差異的。
第二、癌病的發生率,可因移民而有變化。例如日本人的胃癌本來很普遍,在移民美國之後,第一代胃癌仍多,但第二代與第叁代後,其發病率就與美國人相近,這表示了遺傳不是癌病的主因。因移民而影響到癌病的發生,也證實了癌病是可以預防的。
第叁、癌病可以隨時間而有所改變。例如美國五十年來胃癌的發生,一直在自然的下降,但在治療技術方面,並無特殊的成就。其原因可能與五十年來生活、飲食的改變有關。
第四、由于致癌物質的發現,如果減低致癌物質的汙染或産生,就可以達成預防癌病的目的。例如已知黃曲毒素可以引發肝癌;又知…
《防癌手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