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古德拜《華嚴》、《法華》,一字一拜;智者大師拜求《楞嚴經》十八年,風雨無阻;藏地磕幾百萬大頭的人比比皆是,這種誠敬的精神應該激勵策發我們也精進不息。
經中宣說禮敬的功德,讓我們向往不已。如《業報差別經》雲:“禮佛一拜,從其膝下至金剛際,一塵一轉輪王位。獲十種功德:一者得妙色身;二出言人信;叁處衆無畏;四諸佛護念;五具大威儀;六衆人親附;七諸天愛敬;八具大福報;九命終往生;十速證涅槃。”現在我們身體醜陋、容色粗糙,出言人多不信,在大衆中膽怯畏懼,魔障纏身,舉止粗魯,衆叛親離,精怪厲鬼作祟,貧困乏瘠,生于五濁惡世。對照佛經這面鏡子,確實應該禮佛。《地藏經》中雲:“見聞瞻禮一念間,利益人天無量事。”禮敬地藏菩薩能消除一切惡事、災難、苦惱,同樣禮敬其他諸佛菩薩也都能獲得如此功德。
《寶積經》中說身體有四十種過患:身體是牢獄,恒被貪嗔癡等煩惱所束縛;是臭穢坑,八萬蟲蛆攢食居住;是行動的廁所,被不淨物所裝滿;是愚癡的羅刹,被我見吞吃智慧之身;如惡賊,世人悉皆譏嫌討厭;如死狗,一切聖賢如棄敝履;危脆不堅如芭蕉水沫;迅速衰敗刹那無常如草露電光;百般將養調理反作怨仇不知報恩。身體的過患無量無邊,應該深深認識到這一點,不能和一般世人一樣,百般滋養這個酒囊飯袋。肆意縱情淫欲,日夜大造殺盜等十種惡業,深深地沈淪在苦海中。現在以此臭穢皮囊禮拜供養,如以毒藥換取醍醐,瓦礫換取珍寶。否則虛擲光陰而不修行,一旦老病忽來,殺鬼猝至,欲禮不能。所以當淨心誠意,斷除身口過患而恒時禮敬諸佛,方不辜負得個人身,否則與畜生之身沒有差別。下面對禮敬的修法及種類略作宣說。
一、我慢禮:指沒有恭敬心,內懷我慢,禮拜如翹翹板一上一下。憨山大師費閑歌中雲:“拜佛容易敬心難,意不虔誠總是閑,五體虛懸空費力,骷髅磕破也徒然。”甚至有的人禮拜時松松垮垮,歪歪扭扭,東張西望。或頭不點地,或起立時彎腰曲背,或頂禮的環節作得不圓滿,這些都有很大的過失,所以應該如理如法符合規矩而頂禮,否則爲了求福卻反而種下惡因,很不值得。《壇經》中有段公案講:法達法師七歲出家常誦法華,累計達叁千余遍,功德確實很大。當他拜見六祖時,懷著貢高我慢心,因此在頂禮祖師時頭不著地。大師教訓他,禮拜頭不碰地,不如不禮。並說偈曰:“禮爲折慢幢,頭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忘功福無比。”禮拜本爲折伏我慢的高幢,但若懷有我慢之心,無有恭敬,頭不點地,則依此我慢反成罪過,若能不執著功德之相,才能獲得無量福報。由此可見我慢禮應該舍棄,我們應省察自己的禮拜是否如法,若是我慢禮,則應痛改前非,並剋責忏悔。
二、唱和禮:指禮拜時高聲喧嘩,爲求名聞利養故意顯露引起他人的注意,或者驚擾同參的觀想修行。詞句混亂不清,口中閑言雜話滔滔不絕,同時身體也不停地禮拜,這些都有很大的弊端,應該認清這些過患,謹慎行持。
叁、恭敬禮:即經中所說的以斷除身口意十種惡業的清淨叁門而禮敬佛、菩薩、聲聞、緣覺、善知識、正法等。恭敬禮的儀式雖說都是五體投地接足而禮,但藏地、漢地、南傳、日本、朝鮮等因地域、宗派的不同,而各有差異,對這種情況無須自是非他,只要是佛法清淨宗派中的禮敬,都應該認同。而且禮拜時口中所念、心中所觀更是傳承各異,但只要內心虔誠觀想、發願,願詞念誦清晰明朗,身體威儀如法,則無論何種都能調製身心。(此處對不同地域諸多宗派的禮法、觀法、念法不作一一宣說。)《離垢慧經》中的禮佛方法,大家都可共同行持。經中說:「我今五體對佛禮拜,爲斷五道,遠離五蓋,令諸衆生常得具五種神通,具足五眼。願我右膝著地時,令諸衆生常得正覺道;左膝著地時,令諸衆生雖入外道法中不起邪見;右手著地如世尊坐金剛座以右手指地時,大地震動,現諸瑞相,證大菩提;左手著地願以四攝法攝受外道進入正法;願我頭著地時,令諸衆生遠離驕慢心,悉得佛的無見頂相。」
四、無相起用禮:即安住般若本性之中,泯滅能禮所禮,一切悉皆空寂。雖然諸法微塵許的本性不可得,但緣起顯現不滅,所以遍運身心,如水月般,普遍禮敬。如漢地古德造的禮敬頌雲:“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我此道場如帝珠,釋迦如來影現中,我身影現如來前,頭面接足恭敬禮。”
有人剛聽聞般若、中觀經論中“諸法空性離戲絕非、遠離能所”之理,就舍棄一切禮拜、誦經、繞塔、經行、布施、持戒等事相修行,墮入斷見坑中不覺不知。見他人修行積福反而妄加指責、橫加幹擾。經常以“不執著、不分別”爲借口而放棄修行善法,這種人對般若空性連影子尚未夢見,猶不知慚愧,還高談“頓悟成佛”,其心早已墮入魔界,辦好了直入地獄的快速通行證。《華嚴經》中說:「斷除希求善法的心,是菩薩的魔障。」佛在《像法決疑經》中早就揭露出這一類人的醜惡嘴臉,並授記了他們的下場。「佛說:如果有人看到他人修積福報,施濟貧窮之人。就譏毀說∶“出家人何用布施,你肯定是邪命之人,爲求得名聞利養。只用修禅定智慧就可以了,何用那些紛擾無益之事呢?”只是如此作意,命終之後,墮大地獄,經久受苦。從地獄中出來又生于餓鬼,舍餓鬼身,在五百世中轉生爲狗。舍狗身,五百世中常生貧賤之家。」經雲:“厭離有爲功德是爲魔業,樂著無爲功德亦爲魔業。”
請看悟徹心源、證等諸佛的祖師是如何做的呢?禅宗百丈懷海禅師雲:“行道禮拜,慈悲喜舍,是沙門本事,宛然依佛教敕,只是不許執著。”《金剛經》中也說不著相行布施等,所得福德量等虛空。唐朝代宗皇帝當沙彌時,一天看到黃檗禅師在大雄寶殿中禮佛,他就跑過去賣弄口舌說:“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長老如此辛苦禮拜求什麼?”禅師回答:“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常禮如是事。”誰知他不解禅師的深刻開示,還不知高低地問:“那禮拜什麼?”禅師“啪”就給了他一個耳光,當巴掌落在臉上時,他們這類人痛苦萬分,早把平時不執著、不分別、大空性等口頭禅抛到九霄雲外去了。
五、內觀禮:即內觀自己身內法身真佛,離言絕相,離念平等,猶如虛空。心不攀緣外境,舍迷妄垢心,契合本覺妙心,即可稱爲皈依禮敬。
六、大悲禮:安住實相自然會發起無緣大慈悲心,觀叁惡趣衆生無法禮拜,叁善趣衆生雖能禮拜,但信敬叁寶者少之又少。彼等恒被無明業惑所纏,極爲可憐,我應觀想帶領他們,或代替他們禮拜諸佛菩薩,以此善根令諸衆生離苦得樂。
七、無盡禮:如天帝寶殿因陀羅網上所懸寶珠顆顆圓明,一顆周圍有無量珠,無量寶珠的影像都可明清地呈現在一顆之中而不混雜錯亂,這樣相互映攝,則每一珠中都有無量珠影。同樣,法界中的諸佛與我都是一顆寶珠,不用費力觀想,我身自然如影般現于佛前,諸佛也一定影現在我這顆寶珠裏。所以若有這樣的信解智力,一禮拜則禮盡法界所有一切佛,這樣一個身體一時普遍顯現在每尊佛前廣行禮拜,猶如千江有水千江月。這個修法極其輕松自如,但其功德卻是無法衡量的。本經中雲:“一毛孔中悉明見,不思議數無量佛,一切毛孔皆如是,普禮一切世間燈。”又雲:“于一微塵中,見一切諸佛,菩薩衆圍繞。法界塵亦然,一一如來所,一切刹塵禮。”
如上所說只是講了一個端倪,打開一點思路。真正圓頓華嚴的不共修法必須依賴普賢神力的加被與自己深心信解的智慧力的真實攝持,令所觀境如對目前,雖然曆曆明現,但不分別執著生滅、一多等相狀。能見心依智不依分別心識,這樣心境一如,佛與自己無二圓融,方能入其不思議解脫境界。如本經雲:“一切法無生,一切法無滅,若能如是解,諸佛常現前。”複雲:“若有欲知佛境界,當淨自意如虛空,遠離妄想及諸取,令心所向皆無礙。”
最後讓我們以廣大心發宏誓願:“虛空界盡,我禮乃盡。以虛空界不可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如是乃至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我禮乃盡,而衆生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十大行願每一個都應如是而發。
丁二、稱贊如來
贊歎佛可消除口業的四種障礙,得到四無礙辯的功德。
頌曰:
于一塵中塵數佛,各處菩薩衆會中,
無盡法界塵亦然,深信諸佛皆充滿。
各以一切音聲海,普出無盡妙言辭,
盡于未來一切劫,贊佛甚深功德海。
佛菩薩證得深寂離戲光明無爲法,所以具足小中現大、大融于小的無礙境界。在一微塵中有十方叁世一切佛土微塵數的諸佛,每一尊佛都處在無量菩薩海會圍繞之中廣轉*輪。一個微塵中是這樣的,法界中微塵,每一粒也都被諸佛海會大衆所充滿。這種境界不是凡夫狹隘的心量所能接受,只有以法性不可思議力、諸佛如來加持力以及自己聞思修的智慧才能深深勝解,朗然明觀。面對如此殊勝的對境,我遍以如大海般無量音聲,一一音聲中又出生無邊美妙悅耳動聽的言辭,盡于未來漫無邊際的一切時劫,不停地贊歎諸佛如來浩瀚無涯的功德海。
《法華經》中說娑婆世界以音聲而作佛事,因此在這個世界上提到修行,大多都是借助念、誦、讀、唱等,如念佛、持咒、讀誦、唱梵呗、唱贊文、講經說法等。《法華經》中雲:“或以歡喜心,歌呗頌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贊歎如來功德也是音聲佛事中的主要內容。
佛的功德無量,所以诠釋佛功德的佛名也無量,如阿彌陀佛又稱無量光、無量壽、……超日月光等等。因衆生心力狹劣無法憶持,世尊才爲衆生宣說《萬佛名號經》及《佛十號經》等,如來即是佛的十種德號之一,…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略釋願海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