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生需以佛的示現滅度方有感悟,那麼妙音菩薩就示現跟釋迦牟尼佛一樣修煉成功,滅度徹底不再來凡世間的效果。爲了讓衆生起信,需要的話,妙音菩薩就會模擬整個釋迦牟尼佛成佛弘法的過程,到最後也會走不動了,起不來了,該說《大般涅槃經》了,最後以叁昧真火而自火化,示現涅槃,然後大家去分佛的舍利子來供養。可見,菩薩在八地以上就和佛在凡世間的示現難分彼此了,你說他到底是菩薩還是佛?實際上很多佛也是以菩薩的樣子來示現,包括我們熟悉的觀音菩薩,他也是在久遠以前就成佛了,又示現成菩薩的身份,出現在佛的左右,更容易和衆生去親近;還有文殊師利法王子,諸佛之師,也是以菩薩的身份輔佐佛的弘法。我們看西方叁聖像中,觀音菩薩比阿彌陀佛低了半頭,我們會想,菩薩就是功德不夠,比佛低。我們是人,人就是人的念頭,人不會是佛的念頭,所以佛菩薩的示現是隨著人的經驗在走的,隨著凡夫的觀念在走的,隨著妄念在走的。所以他現這些樣子,有生與滅,有增與減,有垢和淨。在什麼樣的地方就必須得有什麼樣的示現,讓衆生好理解,否則的話,衆生自己不理解就會認爲你格格不入,菩薩就沒有辦法和衆生的生活融爲一體,更不會讓人覺得菩薩是對的,按照菩薩的教法去學去修。所以妙音菩薩以各種形式而現身,甚至可以以佛身示現成道轉*輪再涅槃的過程來度衆生。菩薩摩诃薩可以示現佛陀法化世間的過程,佛也可以示現菩薩的身份再返回世間而不被凡人們知道。所以在八地以上的菩薩摩诃薩與佛陀在世間的顯現往往是分不出來的,這種區分只是凡人們在概念上的理解上的區分。
釋迦牟尼佛告訴華德菩薩,妙音菩薩在從前修行的時候,以種種難舍能舍的財布施供養諸佛,一直到成道以後,也在分身無數講《妙法蓮華經》,同時在娑婆世界和十方他方世界,以各種各樣的分身濟度一切的衆生。“爾時華德菩薩白佛言,世尊,是妙音菩薩,深種善根,世尊,是菩薩,住何叁昧,而能如是在所變現,度脫衆生”,華德菩薩很感興趣,妙音菩薩如此毫無障礙的想分什麼身就分什麼身,甚至示現佛身,示現佛的轉*輪和涅槃之相,到底得了什麼樣的智慧叁昧而有此大神通力?“善男子,其叁昧,名現一切色身,妙音菩薩住是叁昧中,能如是饒益無量衆生”,釋迦牟尼佛告訴華德菩薩,這個叁昧名字叫現一切色身,包括一般人不敢想的現佛身,現佛的涅槃,這個叁昧就叫現一切色身叁昧。妙音菩薩的境界就是住于此種叁昧中,而能釋放出這些稀有的大方便來饒益無量衆生的。
“說是妙音菩薩品時,與妙音菩薩俱來者八萬四千人,皆得現一切色身叁昧”,和妙音菩薩一起來的有八萬四千位菩薩,他們聽了釋迦牟尼佛介紹妙音菩薩的這些功德善行,包括介紹他隨各種各樣的地方而變現色身說法的功德以後,因釋迦牟尼佛及法會的加持,這八萬四千人立刻得到了現一切色身叁昧的境界,入于了現一切色身叁昧。“此娑婆世界無量菩薩,亦得是叁昧,及陀羅尼”,聽法的娑婆世界的菩薩們,他們也在釋迦牟尼佛和法會的加持力下,立刻得證了現一切色身叁昧。“爾時妙音菩薩摩诃薩供養釋迦牟尼佛,及多寶佛塔已,還歸本土”,妙音菩薩到釋迦牟尼佛這裏帶了無數的珠寶,先是供養了釋迦牟尼佛,再跪拜,然後立于一旁,聽佛的開示,那麼現在,他觀見此行目的已達到,回去的因緣已到,所以就還歸本土。“所經諸國,六種震動,雨寶蓮華,作百千萬億種種技樂”,他回本土的過程中,經過了無數的國土,經過的所有的佛國也是現種種的瑞相,大地震動,搞得大家把目光又都集中在了他的身上。都問這是怎麼回事,知道的就告訴不知道的,這是淨華宿王智佛那裏的妙音菩薩,去參加釋迦牟尼佛的《妙法蓮華經》法會去了,然後再告訴他們詳細的經過。妙音菩薩途經這麼多的國土,引發了那麼多人的關注,實際上是爲了度這些人,不是像我們一樣招搖過市,讓大家知道地球上還有我這麼個人存在過,以各種各樣的方式來換取大家的注意,留意記住自己,這當然是在圖一個虛名,是個妄念。而妙音菩薩所做的一切,也是以衆生經驗當中熟悉的有形有相的方式在進行,僅從世俗的角度來看,好像和我們也差不多。其實不然,菩薩所做的一切,首先肯定都超過阿羅漢的境界了,不會給自己製造被迫輪回的業,不存在造業一說,因爲他們的心是歸于清淨自性的;再說,在衆生生命的廣泛性和延續性上,種下了未來法解脫的因緣。比如,讓剛才不知道妙音菩薩赴法華會的人再去打聽這件事,等于把法會的過程又重溫一遍。更何況這個過程被永久地記錄了下來,讓我們人世間的人們經過了兩千多年後,還能進入當時的場景,重溫當時法會的盛景,聆聽佛菩薩之間的對話。所以佛菩薩走到哪裏,現種種瑞相,大地震動,天雨散花,絕不是爲了個人的虛名浮利,而是爲了喚起衆生們對法的尊重,製造機會讓衆生去了解法義,然後生起羨慕之心,稀求之心,歡喜之心,使衆生因此因緣而種下了無邊殊勝的大福德。
智泉法師講經系列(之一)續
《妙法蓮華經》之
《妙音菩薩品》續
2009年九月二十叁日
妙音菩薩回到了淨華宿王智佛所,“白佛言,世尊,我到娑婆世界,饒益衆生,見釋迦牟尼佛,及見多寶佛塔,禮拜、供養,又見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及見藥王菩薩、得勤精進力菩薩、勇施菩薩等”。他走的時候要請假,回來的時候也得去彙報一下,他就給淨華宿王智佛彙報了:我去娑婆世界,饒益衆生,也見了釋迦牟尼佛,見了多寶佛,對他們禮拜供養了,還見了文殊菩薩、藥王菩薩、勤精進力菩薩、勇施菩薩等,亦令是八萬四千菩薩,得“現一切色身叁昧”,我這種變現一切色身形象的能力,跟著去的八萬四千菩薩也證得了。也怪,這八萬四千菩薩整天跟在身邊都沒有得此智慧叁昧,去娑婆世界走了一趟就得了。這說明有時候環境變了一下,到了那種情況下,受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和諸位菩薩功德的加持和觸動,策發了他們更深的善根慧力和大願,從而當場證到了“現一切色身叁昧”。“說是妙音菩薩來往品時,四萬二千天子,得無生法忍,華德菩薩,得法華叁昧”。在說《妙音菩薩品》時,四萬二千天子,天子就是天人,聽法的天人肯定有善根功德,但是沒到菩薩的層次,法會的加持使他們得無生法忍,就是證到了一地菩薩的智慧境界,從此成爲了聖位菩薩。而華德菩薩得法華叁昧,法華叁昧是什麼?就是不住相而行一切善法的大菩薩境界。
這就是第二十四品《妙音菩薩品》,妙音菩薩從淨華宿王智佛這裏離開,到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法華會上走了一趟,使得那麼多的衆生受了益。實際上這樣的法會對于佛來說,對于這些菩薩摩诃薩來說有和沒有一樣,不生不滅,不增不減,可是他們這麼走一趟,說說話,表表法,關鍵是讓周圍沒達到這個水平的人獲得了好處,讓很多菩薩又百尺竿頭進了一步,讓那麼多的天人證得了無生法忍,成爲了聖人,包括經過的路中間,很多佛國裏面的衆生也得到了巨大的受益。通過有這個過程,即是對《法華經》的一個肯定,表面上看是在贊歎妙音菩薩,實際上整個過程是圍繞著法華法會在展開的。同時佛與菩薩們互相支持,互相贊歎,也是在贊歎法華盛會。我們也懂得了妙音菩薩之所以能過來,是因爲他本身也在曆生曆劫地弘揚《妙法蓮華經》的根本成佛法門,在不斷度脫很多人成佛。說他在各種地方現一切色身的神通叁昧只是個陪襯,他現一切身靠近衆生,到最後是爲了弘揚《妙法蓮華經》,令衆生能夠最後成佛。
《妙音菩薩品》也叫《妙音菩薩來往品》,一來一往,就這麼一來一往,讓我們更重視《妙法蓮華經》了。同時,也知道這些佛菩薩所展現的很奇妙的功德瑞相是修來的。我們在贊歎的同時也知道福氣是修來的,所以要進一步關心、研究是怎麼逐漸地修來的。還以妙音菩薩爲例,先從基礎的善法做起,行布施,再到真正悟道以後行法布施,法供養,不是像我們把經擺到那,就以爲在法供養了。出資印點經書是對法有一種尊重,但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法供養。真正意義上的法供養是如法修行,不離菩提,廣布衆施,難舍能舍,難忍能忍,這是行法供養。法是有內涵的,不是簡單地念念經就叫法供養,而是嚴格地按照法去想去做才叫法供養。一些學佛人的品德甚至連社會上沒學佛的人都不如。很多社會上沒學佛的人起碼都有作人的良知,人的品德和責任感,看見誰有問題了、不好了,會伸出手幫一幫、扶一扶。今天有什麼事做得對不起社會或別人了,晚上覺都睡不著。可是一些學佛人都不這樣了,很可悲的一種現象。可能是因爲這些人把念念經誤認爲,人世間正義的事都讓自己給做完了,其它的好事太初級,太小菜了,念經抱住佛腿是最重要的,除此之外爲所欲爲,佛他老人家也不會見怪。可見,一些人入佛門不是因爲本來有多麼高尚多麼智慧才入進來的,只是爲了保佑自己和自己的家人才入的佛門,而後更主要的是沒有繼續深入經藏,更沒有實修實證,只是把阿彌陀佛當老爸在心裏供著。這是沒有什麼值得誇贊的,真正的學佛人能根據法去思去想去做,這才值得誇贊,才會超出社會上的善人。如果很多好事看見了就是不做,還推卸責任,連一點人的品德都沒有,這就連社會上的善人都不如了。
法裏面教了那麼多的修法,以布施爲基礎,都是需要身體力行的,不能只是說共生極樂,同登彼岸,皆成佛道,每天當成回向文念念,忘了念還得補一下。如果生活當中連人與人互相的關心幫助都做不到,功德從何而起。整天只問該看什麼經,該念什麼經,而不去規範自己,那就純屬形式化了。看經沒有入進去,心發不起來,行爲做不出來,功德怎麼生起來呢?當然我們說看總比不看要好,但是如果靈知麻木了,不該做的也開始做了,不敢幹的又敢幹了,行爲上反而放得更…
《《妙法蓮華經》之《妙音菩薩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智泉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