唵 薩婆怛他揭多 末羅毗輸達尼 健陀鞞娜伐 喇底僧塞迦啰 怛他揭多馱都達 達啰達啰 珊達羅珊達羅 薩婆怛他揭多 阿地瑟恥帝莎诃
「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若自造塔、若教人造,若修故塔、若作小塔,或以泥作、或用石,應先滿一千八遍,然後造作。其塔分量,或如爪甲,或長一肘乃至由旬,以其力及至心故,于泥等塔中出妙香氣,所謂牛頭栴檀、赤白栴檀、龍、麝香、金香等,及天香氣,自作、教人,皆得成就廣大善根福德之聚。命若短促,便得延壽;後臨終時,得見九十九億百千那由他佛;常爲一切諸佛憶念而與授記,生極樂界,壽命九十九億百千那由他歲;常得宿命、天眼、天身、天耳、天鼻;天栴檀香從其身出,口中常出優羅花香;得五神通,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得不退轉。若香泥,下至極少如芥子許,塗此塔上,彼人亦得如上所說大福德聚。
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如法書寫陀羅尼法,以清淨心尊重、供養,如佛無異,于書寫人亦增上供養。如前所說書印已,置于塔中及所修塔內,並相輪橖中如法成就,是人當得廣大善根福德之聚。」
佛說此陀羅尼印法時,十方一切諸佛如來同聲贊言:「善哉,善哉!釋迦牟尼如來應正等覺,乃能善說此大陀羅尼印法,令一切衆生皆無空過,獲大利益,攝大福聚,乃至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得不退轉。」
爾時衆中天龍八部及諸菩薩、執金剛主、四王、帝釋、梵天王、那羅延、摩酰首羅、摩尼跋陀、補那跋陀羅,及跋羅神、夜摩神、婆樓摩神、俱薜羅神、婆飒婆神諸仙衆等,聞此法已,起厭離心,調伏柔軟,生大歡喜,以大音聲互相謂言:「希有,希有,諸佛如來!希有,希有,真正妙法!希有,希有,此陀羅尼印法!如來所說甚難值遇!」是時劫比羅戰荼大婆羅門,聞此大功德殊勝利益大陀羅尼法印,即得明達法性,遠塵離垢,斷諸煩惱,滅諸罪障,壽命延長,生大歡喜,踴躍無量,令一切衆生亦皆當得心意清淨。
爾時除蓋障菩薩摩诃薩持一寶臺,種種衆寶間錯莊嚴,以佛所嚴而莊嚴之,愛樂法故,供養如來,右繞叁匝,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此大陀羅尼壇場法印甚難值遇!世尊說此一切衆生妙法庫藏鎮閻浮提,令諸衆生種大善根,施其壽命,消滅煩惱。我今亦當爲令衆生種善根故、供養一切諸如來故,今于佛前說自心印陀羅尼法。」即說曰:
南谟薄伽伐帝納婆納伐底喃 叁藐叁佛陀俱胝那庾多設多索诃薩啰喃 南谟薩婆伐啰拿毗瑟劍鼻泥菩提薩埵也 唵 噜噜 薩婆阿伐啰拿毗戍達尼
薩婆怛他揭多摩庾播剌尼 毗布麗 呢末麗 薩婆悉陀南摩塞訖栗帝 跋啰跋啰 薩婆薩埵婆盧羯尼 吽薩婆尼伐啰拿毗瑟劍毗呢 薩婆播波毗燒達尼莎诃
「世尊!此陀羅尼是九十九億諸佛所說。若有至心暫念誦者,一切罪業悉皆消滅。若有依法書寫此,滿九十九本,置于塔中或塔四周,有人禮拜及以贊歎,或以香花、塗香、燈燭供養此塔,彼善男女于現生中,滅一切罪,除一切障,滿一切願,則爲供養九十九億百千那由他河沙等諸如來已,亦爲供養九十九億百千那由他河沙等舍利塔已,是則成就廣大善根福德之聚。
若有比丘于月八日、十叁日、十四日、十五日,洗浴護淨,著鮮潔衣,于一日一夜而不飲食,或時唯食叁種白食,右繞佛塔,誦此陀羅尼滿一百八遍,百千劫罪及五無間皆得除滅。我除蓋障即爲現身,令其所願皆悉滿足,得見一切諸佛如來。
若有誦滿二百八遍,得諸禅定。若有誦滿叁百八遍,得淨一切障叁昧。若有誦滿四百八遍,得四大天王常來親近,現身衛護,加其身心增大威德。若有誦滿五百八遍,攝得無量阿僧祇不可量諸大善根。若有誦滿六百八遍,便得此根本法成,爲持天仙。若有誦滿七百八遍,得大威德具足光明。若有誦滿八百八遍,得心清淨。若有誦滿九百八遍,得五根清淨。若有誦滿一千八遍,當得須陀洹果。若誦滿二千遍,當得斯陀含果。若誦滿叁千遍,當得阿那含果。若誦滿四千遍,當得阿羅漢果。若誦滿五千遍,當得辟支佛果。若誦滿六千遍,當得普賢地。若誦滿七千遍,當得初地。若滿八千遍,當得第五地。若滿九千遍,當得普門陀羅尼。若滿十千遍,當得不動地。若複滿十一千遍,當得如來地,成大人相,大師子吼。若複有人欲于現生,成就功德大利益者,應修故塔,誦、右繞滿百八遍,心中所願無不成滿。」
時釋迦牟尼佛贊除蓋障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如是隨順如來所演法,而助宣說。」
時執金剛大夜叉主白佛言:「世尊!此大王陀羅尼法,同如來藏亦如佛塔。世尊以此勝法鎮閻浮提,令一切衆生皆得解脫,能于後時作大佛事。」
佛言:「執金剛主!此大法若在世時,同如來在,以其能作佛所作事。少有所作成大福聚,況多功用所獲善根!假使百千億那由他沙諸佛說不能盡,佛眼所見不可爲喻,不可量、不可說。」
執金剛主言:「以何因緣少用功力成大福聚?」
佛言:「谛聽,當爲汝說!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欲得滿足大功德聚,當依前法書寫此四大陀羅尼法之王,各九十九本。然後于佛塔前造一方壇,牛糞塗地。于壇四角置香水滿瓶,香爐布列以供養。盛香花、水、粳米,置于壇上,及叁味食(烏麻、綠豆、粳米和煮)並叁白食,各置瓶中布于壇上,種種果子數滿九十九,並四種食,一切所須及諸香花皆置其上,以陀羅尼置相輪橖中及塔四周,以王法置于塔內,想十方佛,至心誦念此陀羅尼。」即說曰:
南谟納婆納伐底喃怛他揭多俱胝喃 弶伽捺地婆盧迦叁摩喃 唵 毗補麗毗末麗 啰伐麗 市那 伐麗 薩啰薩啰 薩婆怛他揭多馱都揭鞞
薩底地瑟恥帝莎诃 阿耶咄都飯尼莎诃 薩婆提婆那婆诃耶弭 勃陀阿地瑟侘那 叁摩也莎诃
「應燒香相續誦此陀羅尼二十八遍,即時八大菩薩、八大夜叉王、執金剛夜叉主、四王、帝釋、梵天王、那羅延、摩酰首羅,各以自手共持彼塔及相輪橖。亦有九十九億百千那由他河沙諸佛,皆至此處加持彼塔,安佛舍利。由加持故,令塔猶如大摩尼寶。是人由此則爲已造九十九億百千那由他諸大寶塔,由此當得廣大善根,壽命延長身淨無垢,衆病悉除災障殄滅。若見此塔者,滅五逆罪;聞塔鈴聲,消諸惡業;舍身當生極樂世界。若有傳聞此塔名者,當得阿鞞跋致。下至鳥獸得聞其聲,離畜生趣,永不複受,當得廣大福德之聚。
若複有人欲得滿足六波羅蜜者,當作方壇,先以牛糞塗,後以淨土而覆其上,灑以香湯,滑淨塗拭,五供養置于壇上,寫前四種陀羅尼,各九十九本,手作小塔,滿九十九,于此塔中各置一本。其相輪還置小塔相輪橖中,行列壇上,以諸香花供養,旋繞七遍。」誦此陀羅尼曰:
南谟納婆納伐底喃怛他揭多 俱胝南弶伽捺地婆盧迦 俱胝那庾多設多索诃薩啰喃 唵 普怖哩 折裏尼 折哩慕哩忽哩 社跋哩莎诃
「若依此法而受持者,六波羅蜜悉皆成滿,是則同造九十九億百千那由他河沙等七寶塔已,是則供養九十九億百千那由他如來應正等覺,皆以諸天大供養雲、種種莊嚴諸天宮殿、諸天供具而爲供養。彼諸如來皆悉憶念此善男女,令其當得廣大善根福德之聚。若有于此王,如法書寫、受持、讀誦、供養、恭敬,佩于身上,以威力擁護是人,令諸怨家及怨朋黨、一切夜叉、羅剎、富單那等,皆于此人不能爲惡,各懷恐怖,逃散諸方。若有得共彼人語者,亦得除滅五無間業。若有得聞此人語聲,或在其影,或觸其身,令彼一切宿障重罪皆得消除,所有諸毒不能爲害,火不能燒,水不能漂,厭禱邪魅不得其便,雷電、霹雳無能驚娆,常爲諸佛而共加持,一切如來安慰護念,諸天善神增其勢力,非余術之所能製。是故應當于一切處求此法。寫已,置于當路塔中,令往來衆生,下至鳥獸、蛾、蠅、蟻子,皆得永離一切地獄及諸惡道,生諸天宮,常憶宿命,至不退轉。」
爾時佛告除蓋障菩薩摩诃薩、執金剛主、四王、帝釋、梵天王等,及其眷屬那羅延天、摩酰首羅等言:「善男子!我以此法之王付囑汝等,應當守護,住持擁護,以肩荷擔寶箧盛之,于後時中莫令斷絕,應善執持,應善覆護,授與後世一切衆生,令得見聞,離五無間。」
是時除蓋障菩薩、執金剛主、四王、帝釋、梵天王、那羅延天、摩酰首羅及天龍八部等,鹹禮佛足,同聲白言:「我等已蒙世尊加護,授此法及造塔法,鹹皆守衛、住持、讀誦、書寫、供養。爲護一切諸衆生故,于後時分令彼衆生悉得聞知,不墮地獄及諸惡趣。我等爲報如來大恩,鹹共守護,令廣流通,尊重、恭敬如佛無異,不令此法而有壞滅。」
佛言:「善哉,善哉!汝等乃能堅固守護,住持如是陀羅尼法。」
時諸大衆聞佛說已,歡喜奉行。
柒、袈裟功德
1.袈裟功德殊勝,凡有袈裟所在,一切天龍善神悉予守護,使此安甯。佛曾告阿難:「過去諸佛著如是衣,得成佛道;未來諸佛亦當著如是衣,得成佛道。如我今日以刀割截,成沙門衣,不爲怨賊所劫,此是解脫服、福田之衣。若有衆生起一惡心,向叁世諸佛、辟支、羅漢及著染衣人,獲罪無量。所以者何?壞色之衣,是聖賢標式。若能發心,敬染衣人,獲福無量。我由信心敬戴之至,得成佛道。」《毗尼日用切要香乳記》
2.龍得袈裟一絲,挂其門上,則免金翅鳥難。《釋迦如來行迹頌》
3.有一犯人,被判綁縛棄置曠野之間,剃須發求覓袈裟,遇得一片自系其頸,得免羅剎鬼魅之難。《地藏十輪經》
4.有一猕猴見羅漢入定,即取坐具披作袈裟,繞比丘行。比丘定起爲說叁歸五戒求菩提法,猕猴依教受已踴躍歡喜,緣樹墜死生兜率天,值一生補處菩薩爲說無上道。從是以後值佛無數,于最後身,次彌勒後當成菩提,號師子月佛。《師子月佛經》
5.于我法中但使性是沙門,汙沙門行,自稱沙門,形似沙門。當有被著袈裟衣者,于此賢劫彌勒爲首,乃至最後盧遮如來,彼諸沙門如是佛所,于無余涅槃界,次第當得入般涅槃,無有遺余。《大悲經》
6.五條表斷貪,淨身業也。七衣表斷瞋,淨口業也。長多短少,表聖增凡減。並表斷癡,淨意業也。《毗尼日用切要》
7.若人持戒信心清淨,知僧福田。爲法衣故,施一直爲作衣價,心常愛樂而生隨喜,命終生林戲天,自在遊戲,隨意所至。若生人中,神德自在。若有衆生心有淨信,爲比丘僧染治袈裟法服,命終生彩地天,與諸天女五欲自娛,飲食甘露無有醉亂。從天命終得受人身,人所愛敬。《正法念處經》
8.「僧寶不思議,身披叁事雲衣,浮杯過海剎那時,赴感應機。堪作人天功德主,堅持戒行無違,我今稽首願遙知,振錫杖提攜。」《叁時系念佛事》
◎袈裟五德
9.釋迦牟尼佛昔于過去寶藏佛所發菩提心:願我成佛時,令我袈裟有五功德:
一者,我成佛已,若有衆生入我法中出家著袈裟者,或犯重禁,或犯邪見,若于叁寶輕毀不信,集諸重罪,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若于一念中生恭敬心,尊重佛、法、僧。如是衆生乃至一人必與授記,于叁乘中得不退轉。
二者,我成佛已,天龍鬼神、人及非人若能于此著袈裟者恭敬、供養、尊重、贊歎,其人若得見此袈裟少分,即得不退于叁乘中。
叁者,若有衆生爲饑渴所逼,若貧窮、鬼神、下賤諸人,乃至餓鬼、畜生,若得袈裟少分,乃至四寸,其人即得飲食充足,隨其所願,疾得成就。
四者,若有衆生共相違反,起怨賊想,展轉诤。若諸天龍八部、人及非人共诤時,念此袈裟,尋生悲心、柔軟之心、無怨賊心、寂滅之心、調伏善心。
五者,有人若在兵甲訟斷事之中,持此袈裟少分,至此輩中,爲自護故,供養、恭敬、尊重袈裟,是諸人等無能侵毀、觸娆、輕弄,常得勝他過此諸難。若我袈裟不能成就如是五事聖功德者,則爲欺诳十方世界現在諸佛,于未來世不成菩提作佛。《悲華經》
10.若天、若夜叉、若羅剎、龍、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羅伽、鸠盤茶、毗舍遮及余世人,交陣時,能念袈裟者,令彼衆生得悲心、軟心、無怨心、淨心、隨用作心。衆生若于戰、若于诤訟,爲護身故,尊重、恭敬、供養袈裟,常持自隨者,令彼衆生所在常勝,無能陵者,從戰、诤訟安隱解脫。
《大乘悲分陀利經》
11.袈裟十利:
一者,能覆其身遠離羞恥,具足慚愧修行善法。
二者,遠離寒熱及以蚊虻惡獸毒蟲,安隱修道。
叁者,亦現沙門出家相貌,見者歡喜遠離邪心。
四者,袈裟即是人天寶幢之相,尊重敬禮得生梵天。
五者,著袈裟時生寶塔想,能滅衆罪生諸福德。
六者,本製袈裟染令壞色,離五欲想不生貪愛。
七者,袈裟是佛淨衣,永斷煩惱作良田故。
八者,身著袈裟罪業消除,十善業道念念增長。
九者,九者,袈裟猶如良田,能善增長菩薩道故。
十者,袈裟猶如甲胄,煩惱毒箭不能害故。《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12.佛告舍利弗言:「若修行大菩薩滿于世間,于諸衆生每日授與袈裟衣服。于意雲何?如是施者是善清淨施,不但爲初修行菩薩初心發起無上菩提心故,從此之後則成最上。修行菩薩而堪淨受如是衣施。若初修行菩薩每日于他受淨脔食,積如須彌,而堪淨受。不爲修行菩薩初心發起無上菩提心故,從此之後則成最上。」《大乘修行菩薩行門諸經要集》
13.《賢愚經》雲:「染色之服皆是叁世賢聖標式,其有衆生剃除須發著染衣者,當知是人,不久當得解脫一切諸苦......」因此,袈裟亦稱爲「解脫服」。
14.袈裟雲何又稱調伏衣?「律名爲調伏衣,故文雲:結使已調伏,乃應披袈裟也。如經中,內起瞋心,外著袈裟無不息滅是也。」《釋門章服儀》
15.供養袈裟的功德有八項:皮膚發光、皮膚光滑、皮膚柔嫩、無病、膚色金黃色、身體莊嚴漂亮、衣食無缺,高貴衣服皆擁有、入涅槃時可進入四禅。(節錄自泰國法語開示)
《造塔功德》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