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究竟什麼是禅

  究竟什麼是禅

  一、前言

  無論在家出家菩薩,大多數以爲「結跏趺坐」就是「禅」,殊不知「禅」並不是可以「坐」得出來的,如果習禅者僅僅盤腿宴坐,或是長坐不臥,整日裏閉目直身,或困盹昏沈,形同枯木,心似頑石,而希冀如此能得「禅悟」,撷果證道,那不啻是平步登天,水中覓月;吾人知曉狐狸特性,除了狡猾之外,日夜裏腹肌覓食之余,大部份時間便是似困盹,似警醒,似昏沈的淪迷于假寐中,宛若吾人宴坐,您能說那也是「禅」麼?故古德呵斥「知坐不知悟」的習禅人叫「野狐禅」,其意思即是指此,所以,吾人當警惕狐狸究竟是狐狸,絕不會因它的「假寐工夫」,而獲得解脫狐狸身,而超出六道輪回,而進入無余涅槃的佛道境界。

  二、禅的釋義

  梵語「禅那」,以吾國文字翻譯出來,早期譯作「思維修」或是「棄惡」,近期新譯作「靜慮」,無論是新舊所作之釋義,可不疑議的看出,禅那的注腳是「運用思維,竭窮智慧,以求領悟佛道的無上法門。」是屬于外靜內動的「活潑潑」的行爲;所謂「繁興永處那伽定」和「死水不藏龍」,以及「縱窮叁際,橫遍十方」,無不是「天翻地覆」般的境域,放開它,可以散布虛空法界,收攏來,可以納須彌于芥子,一切時空,一切緣境,永遠是繼續不斷,如海浪般起伏,如層雲般舒卷,一直到覺行圓滿,成辦佛道,進入最後的無余涅槃,仍然是常處不生不滅中。

  叁、禅的淵源

  大梵天問佛決疑經載: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以示衆,而皆罔措,惟迦葉頭陀破顔微笑;當時,世尊開言道:「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诃迦葉。」這便是禅那行門的起源,至于世尊于多子塔前,付金縷僧伽黎事,那是傳法禅宗初祖的公案;前者是行門之淵源,後者是開宗之起始,不可混爲一談。  

  四、禅的宗旨

  正法眼藏──世出世間法都有著正邪之分,此言正法,是指佛陀所說的無上妙法。眼是著眼,或是重點,亦如吾人之肉眼般。藏是指八識中的阿賴耶識,或是蘊藏。歸納說:即是正法的著眼,針對第八藏識,如何處理識田中所蘊藏的各種問題,使其能去惡存善,清淨識田,到最後連「善」也不可存留。

  涅槃妙心──不生不滅是涅槃,運用智慧是妙心,此句連「正法眼藏」,即是說,欲入不生不滅的境界,需要用智慧的妙心,明辨善惡,才能去惡存善,才能消淨識田,才能了生脫死。  實相無相──不空爲實,實即是有,相是指形態;實相之義,即是說不空相,實有相。無是有的反面,空就是無;無相即是空相,無有相。實相無相之全義,即是智慧妙行的方法;可以說是進入涅槃境界,處理識田的症結。事實上禅的宗旨,就是在認識世法,體解世法,知世法中的實有相是不空的,進而以智慧妙心而行出世法,做到無有相是空的。

  微妙法門──不可思議,難以形容,也無法揣測的都可以叫做微妙,法門即是方法與門徑,依此方法,入此門徑,即可到達目的地。

  不立文字──簡言之,即是不需要另立文字,集佛陀所說的一大藏教中之精華,去發掘真義之所在,便可以明辨實相無相了。

  教外別傳──教即是教化,傳即是記載,教外別傳之含義,即是說依一大藏教中的精華,就是最好的,別立的記載。

  綜上可以連貫起來作如是說:吾有正法,其著眼在針對第八之藏識,內中所蘊藏的各種問題,使其得到正確的處理,使其完善的清淨,而能進入不生不滅的涅槃境界,這是一種竭窮智慧的妙心。其方法是認清世法中的實有相是不空的,常運用智慧能知其理,而後去完成出世法,以行無有相是空的;這種微極妙絕的法門,是無需另立文字的,集經律論一大藏教中的精華,就是最好的,別立的記載。  依此,禅的宗旨是「實相無相」四個字,並不是在「眼藏」上鑽牛角尖;玄沙禅師曾說:「凝神寂靜,閉目藏睛,灰身滅智,劫數滿後,不免輪回,蓋爲道眼不明,生死根源(筆者按阿賴耶識)不破。」很明顯地揭示,眼不可藏,智不可滅,應重視實相的體認以期理知,而行無相的成辦以期事踐。

  五、結論

  張無盡居士嘗說:「非法無以談空,非慧無以說法。」佛說八萬四千行門,無不是法是慧,宗下的禅悟,是諸法諸慧的精華,故有「般若」行門之稱;所以說:結跏趺坐,藏睛滅智,若木石般之身心,絕不能算是「禅」,禅是智慧的,活潑潑的,六祖說:「迷人坐禅,一向除妄,不學慈悲喜舍智慧方便,猶如木石,無有作用。」禅的究竟,是前念起妄而知實相,後念離止而成無相,前念起是不空是有,後念離是空是無;顯然,這便是自性菩提,清淨八識田中各種問題的無上妙法。

  宗下巨匠如雲,而禅悟的境地不一,這是智慧與根基的關系;故佛陀先知先覺,有「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之說。不過,吾人習禅,對佛陀的教化,切不可斷章取義,任意曲解,縱然西土迢迢,時逾甚古,但是,初祖達摩,播法東土,傳心印于慧可大師,以楞伽四卷以爲證,當知其目的一則以消不立文字之弊端,再則是提醒禅悟者不可離棄一大藏教;所以,六祖後現不識文字相,仍依金剛經中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之精義而得禅悟。以後,永明大師著「宗鏡錄」百卷,以闡述有無之真義,以及曆代宗師之偈語、公案等;吾人靜心潔智,當可看出在在都是一大藏教中之精華,處處都是實相無相的文字,無不是告訴後學者「事理圓融」以達到禅悟的目的,並也處處強調不可執著文字,因執著文字,便難解難行實相無相的真理。末了,願吾人習禅,以野狐禅、口頭禅、文字禅爲誡,行實相無相之正法,共證菩提道果以爲結。

✿ 继续阅读 ▪ 無疑不禅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