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百業經(索達吉堪布 口譯)▪P27

  ..續本文上一頁,加上原有的怒火,再也抑製不住心中的憤恨,當面惡口辱罵:“你們已經犯了戒,行爲不如法……”兩位尊者見他惱羞成怒惡語不堪入耳,即緘口不再解釋。

  

  然後果嘎勒嘎追往王舍城,凡見比丘就說舍利子和目犍連是怎樣怎樣的與女人有關系、持戒不清淨等,【師言:我們學院的六千僧衆中,若現量見到他人的過失,要再叁觀察是不是自己的眼根不清淨、耳根不清淨而看錯了聽錯了。若不是管家負責人在很有必要的時候,最好不要舉他人之過,否則自背因果。不要說無因誹謗,即使是有因誹謗也要墮入地獄的,佛陀也是無法救度,這裏的果嘎勒嘎就是一個強有力的例證。現在,我們學院所有的人,都是發了菩提心的,可以說都是因地菩薩,若是對菩薩誹謗,其罪是大于誹謗羅漢的,將不知比果嘎勒嘎之苦要長、要重多少倍

  所以,各位徒衆,你們爲了究竟的自利,千萬千萬莫察他人之過,多觀自心自身自口爲要!要“守身如玉莫妄舉,守口如瓶莫妄言,守意如城莫妄念”,切記!切記!】如是散布謠言,妄加誹謗。諸比丘聞之前白佛陀:“世尊,果嘎勒嘎比丘逢人便說舍利子和目犍連的過失,如何處理

  ”佛陀特意找到果嘎勒嘎語重心長地勸說:“果嘎勒嘎,請不要誹謗兩位尊者,他們戒律很清淨,你如是誹謗,將來會恒常遭受大苦。”果嘎勒嘎執意對佛陀說:“世尊,我對您的信心很大,但舍利子和目犍連確實是惡性比丘,不是清淨比丘。”他繼續誹謗,佛陀再叁勸說:“果嘎勒嘎,請不要誹謗舍利子和目犍連,他們戒律清淨,若你繼續如是誹謗,將來恒時遭大苦報。”他固執己見對世尊說:“世尊,我對您的信心很大,但這兩位比丘確實是惡性比丘。”仍然照舊誹謗兩位尊者。

  

  後來果嘎勒嘎生病,身上長出許多大如芥子的虱子,再長到大如芝麻,再大如青稞,再大如碗豆,最後遍滿全身,口吐鮮血,渾身滾燙,忍不住大聲喊叫:“很燙啊!我的身上很燙啊!”【譯者:“很燙”在藏文中是“阿察察”。記得小時候,我們那裏一個老鄉在文革時期當民兵排長。當時,多芒寺經堂裏面全都毀完了,剩下一個空空的房子,裏面放一些牦牛冬天吃的飼料。一天,他悄悄地去把飼料點燃了,整個經堂都燒成了灰燼。過了五六年,那個老鄉渾身發燙,燙得他受不了,翻來滾去地,幾十個人都壓不住,大哭大叫:“阿察察!阿察察!”就這樣痛死掉了。他就是這樣現世造業,現世受報。】慘叫聲中他的身體流下膿血,于很大的痛苦中死去,馬上墮入最底層的地獄,身長一由旬,業力顯現的獄卒們拉出其舌作大地,五百農夫拿著燃燒的犁鋤鐵耙在上面耕犁,整個舌頭上燃火,痛苦得無法忍受。農夫和耕牛的腳每踏一處都立即燃起火焰,令他整個身體成爲一個燃燒的火團,一個身體燒盡了馬上又複活一個重受新的痛苦;業力顯現的鐵嘴大獅子、惡狗、大熊、豹子等張開大口撕咬他的身肉,鐵嘴老鷹、鸱鸮、烏鴉也競相啄食,渾身痛得無法忍受,大哭大叫。【譯者:這裏大家想一想,果嘎勒嘎現在還在地獄受苦,何時他才能解脫

  這是他誹謗二位尊者的果報。所以,若對因果有誠信的人,從現在開始忏悔以前所造的業,注意以後不要再造業,否則,一旦業果成熟,那將會後悔莫及。】

  

  時有叁色叁天子一起飛來佛前恭敬頂禮,一位天子禀白:“世尊,提婆達多的眷屬果嘎勒嘎已病故。”另一位白曰:“世尊,果嘎勒嘎因誹謗二尊者已墮入地獄。”最後一位以偈白佛言:“無論是何人,說過毀己因,勿贊惡人德,不譏毀正士。【譯者:本來佛陀具足智慧與神通,無所不知,但爲了利益衆生,需要這樣的緣起,不請而說的極少。像我們的上師如意寶,對我們學院的一切了如指掌,但爲了利益衆生,有人向他老人家反映後,才對衆人宣說。】【師言:對惡人不要贊歎或者不是大德而奉稱大德。對大德不應譏毀或者以凡夫之心去妄加推測而誹謗,經中有明確的宣講。我的上師托嘎如意寶自我親近他老人家起,無論任何人對他說功德或過失,他僅僅是應一聲“哦呀,哦呀”,從來沒有隨人而譏毀他人。我的上師人格是如此的穩重,但爲什麼他老人家的傳承弟子中竟出現你們中有些沒有主見的人

  簡直像水上的浮萍、牆上的草,隨風飄動隨風倒,無論新來一個什麼樣的人,馬上圍過去摸頂什麼的,這是哪位上師給你們傳下的規矩

  你們有沒有頭腦和智慧

  我本人于石渠求學六年,除了托嘎如意寶、諾巴上師和觀音上師以外,再沒有依止過任何一個人。我的托嘎如意寶對大成就者心存恭敬,一般也不輕易表態的。一次,一個成就者的兒子在石渠學院附近打獐子開了一槍,按學院的規矩敲鑼打鼓集衆,對殺生者念經降伏。我心想看看上師對大成就者的兒子是什麼態度,就去偷聽。上師只是說:“如果你是成就者,我也不敢說不讓你打獵,但若是一個凡夫,殺生沒有意義吧。”僅此而已。】【譯者:在漢族四衆弟子中,有些人的頭腦和智慧好像沒有,經常口中輕易奉承惡人、譏毀正士,身更是不穩重,這個上師今天依止得好好的,明天丟掉他,又找另一個依止,真像大熊貓抱竹子,抱一個丟一個。《二規教言論》中是如何教我們穩重的,《格言寶藏論》是怎樣教我們觀察善惡的

  真正的聖者教言,依此奉行者極少,隨他人凡夫見而行者反多,就像全知麥彭仁波切所說:“于此濁世末法時,若說真實語則無人聽,若說诳語,則反以爲真實……”希望大家平時多用聖者的教言來熏習自己的叁業,不要輕舉妄動,不要人雲亦雲,要叁思而後行。對上師叁寶要用心去恒時依止,不但是今日、今生、而且是生生世世依止一位上師。】倘若如是行,唯口徒造業,永離于安樂,尤其于聖者,若生嗔恨心,百千萬劫中,地獄受痛苦。”說偈畢,叁天子隱身不見。

  

  次日世尊告于大衆:“昨晚來叁位天子分別告訴我:“提婆達多的眷屬果嘎勒嘎已病故;他已墮入地獄,因誹謗舍利子和目犍連之故;另一個以偈曰:無論是何人,說過毀己因,勿贊惡人德,不譏毀正士。倘若如是行,唯口徒造業,永離諸安樂,尤其于聖者,若生嗔恨心,百千萬劫中,地獄受痛苦。你們要知道果嘎勒嘎已墮入地獄受大痛苦。地獄痛苦難忍,時日漫長,如若“果薩拉”【印度城市】地方遍滿芝麻,百年取出一粒,取完全部芝麻的時間是最上層地獄受苦的時間,每下一層將增加二十倍,以此類推到最下一層,果嘎勒嘎即在此地獄中受大痛苦。若未得如我之境界,則難以了知別人的根基,故不可說人過失。欲真正了知一個人,要通過種種觀察:觀察行爲、行境、道友、生活、聽聞、身業和口業。如是多方面綜合觀察才能真正了知一個人,切莫以偏概全輕斷善惡。諸比丘,對一般的木頭也不能生嗔恨心,何況對有情衆生,以後要多注意口業,精進修行。”

  

  舍利子和目犍連到地獄欲救果嘎勒嘎,在很遠之地已見他正受極大痛苦。果嘎勒嘎看到他們複生大嗔恨心:“你們在人間加害于我,如今在地獄裏你倆還不放過我,還想再做什麼

  ”因他嗔恨心增盛,故所遭之苦更加猛烈,身上的火更加熾燃。兩位尊者見無法救他便回到王舍城,【譯者:大家知道衆生業力成熟受報時,聖者也是無法救度的,太可怕了!有的人在依止恩師的過程中,由于自己的業障所礙,當時不能對恩師生起信心,不知忏悔自己的業障,反而對恩師無因誹謗。後來,再求恩師原諒。當然,作爲一位善知識,肯定是不會計較的,但是以後的因果會不會原諒,那很難說。】對衆人如實宣講現量見聞到的果嘎勒嘎之苦,衆人聞後對因果不虛生起誠信,對輪回生起厭離心,已堪爲法器。舍利子給他們傳了相應的法,有些得加行道的暖、頂、忍、勝法位;有些得預流果、一來果、不來果、羅漢果;有些得梵天、帝釋天之位;有些得獨覺、辟支佛位;有些得金輪王位;有些種下了無上菩提的因;余者亦對佛法生起誠信並皈依佛門。

  

  時諸比丘啓問:“世尊,以何因緣果嘎勒嘎比丘對二尊者生嗔心作誹謗死後即墮地獄

  唯願開示,吾等欲聞。”世尊告諸比丘:“不僅是現在,以前也因誹謗他們墮入地獄。久遠以前,無爭城市有一位大自在部國王,手下有一位精通世間一切學問的婆羅門大臣,人人對他恭敬如對聖者羅漢一般。森林中一位具五百眷屬的仙人精通一切學問,後因森林生活不太方便而遷到無爭城近郊結茅安住,受很多人恭敬。久而久之,國王、大臣和施主們全到仙人前恭敬供養。婆羅門大臣得不到以前那樣的名聞利養和他人的尊重,心生惡念,欲害五百仙人。當時,仙人座下有精通一切學問守持淨戒的兩大弟子,婆羅門大臣到處造謠說仙人的兩位大弟子持戒不清淨,做不淨行,不是梵淨行者等等。後來五百仙人也得不到供養。仙人勸說婆羅門大臣:“你不要誹謗我的兩位弟子,他們的戒行很清淨。”叁番五次地勸誡他,他還是不聽,仙人就警告:“你再這樣下去,以後要墮地獄受極大痛苦。”大臣滿不在乎,死後即墮入地獄受很多痛苦。諸比丘,當時的老仙人就是現前菩提的我,兩位弟子即舍利子和目犍連,婆羅門大臣即現在的果嘎勒嘎比丘。當時他以無因誹謗而墮入地獄,現在亦複如是。”

  

  衆比丘複又啓問:“世尊,以何因緣舍利子和目犍連已是羅漢仍受如是誹謗

  惟願爲說。”世尊複告曰:“諸比丘,一切衆生的業不會成熟于外面的地水火風,而是成熟于自己的界蘊處,即所謂“縱經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往昔俱塵城中有兩位苦行者,各有五百眷屬,當地居民對他們很恭敬。距城較遠的森林中有位具足五神通的慈悲婆羅門帶著五百眷屬修行,因林中生活不太方便,就遷居到城郊。時城民們多轉依婆羅門,在其前出家並得到些神通。苦行者覺得自婆羅門來後,供養等大不如前,爲得到供養就開始無因誹謗婆羅門,又令弟衆常去城市路口對人散布謠言。婆羅門自覺此非久留之地即…

《百業經(索達吉堪布 口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