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百業經(索達吉堪布 口譯)▪P36

  ..續本文上一頁父母也因同時發願,而今願力已成熟,故于我教法下,令我歡喜,出家滅盡叁界煩惱,獲證羅漢果位。複又于迦葉佛出世時,他們叁人出家並發願將來于佛教法下同得解脫,所以今叁人同得涅槃果位。此即一家共證羅漢果位的前後因緣。”【師言:通過傳講《百業經》,很多人收獲很大,尤其是漢族四衆弟子,轉化得很快。我本人非常高興,從今天起我再發一個願:以後不作無因誹謗。希望其他弟子也能如是發心發願。不能因一時的粗心,使自己失掉這寶貴的人身。】

  

  (64)俱天太子

  ——引諸青年 得證聖果

  一時,印度迦毗羅衛國的國君是獅子頰國王,其毗鄰友邦是由善覺國王【即釋迦拉薩國王】統管的無壁城。二王親密無間。

  獅子頰國王祈望自己的後代中有一個轉輪王,後來王妃果真生下淨飯、白飯、斛飯、甘露飯四個王子及淨母、白母、斛母、甘露母四個王女。善覺國王希望能與獅子頰國王聯姻,不久亦遂願,其王妃生下俱天太子和大幻化母、幻化母兩個王女。俱天太子長大後學習世間文史曆算、乘騎駕射等十五種技藝,精通五明【有別于佛教中的五明】。婆羅門相士預言大幻化母將生下一個金輪王,幻化母將生下一個具足相好的太子。後來,獅子頰國的淨飯王子娶大幻化母和幻化母兩個王女爲妻,恩愛度日。兜率(Tusita)天子爲化現人間而入大幻化母之胎。九月後生下的悉達多太子幼年即已精通各種文字、吠陀四典、琴棋歌舞、書畫雕刻等學問技藝。淨飯王期望太子文武雙全、無所不能,安排他學習箭術。于是特意請來釋迦族人推崇備至、精通箭術的俱天大師親自教授悉達多太子箭術。聰穎敏慧的悉達多太子得到俱天大師悉心傳教,很快精通了箭術,因教學日久,大師在太子面前也學到許多不共的學問和竅訣方便法。文武俱全的太子在王宮裏享受著充實的青春。太子偶遊四門,目睹人間生老病死等種種痛苦,生起極大厭離心,爲了令衆生永遠解脫痛苦、得到最究竟的安樂,決然舍棄未來的王位,趨至寂靜森林修行。

  

  時俱天大師到廣嚴城攝受五百青年學習箭術,見他們學習圓滿後皆生起一個自己才貌智慧無人可敵的傲慢心,即直言相告:“你們不要如此目空一切,釋迦族悉達多太子的智慧、相貌、技藝、能力等等,無論哪一方面都無比圓滿,你們連他腳下的微塵都比不上!”五百青年聞言,都想一睹悉達多太子究竟何等風采,即再叁祈求俱天大師引見,俱天大師告知太子已到森林苦行,衆青年只好暫且罷休。

  

  親證無上菩提的釋迦太子——釋迦牟尼佛廣利有情普度衆生來到廣嚴城,【譯者:印度當時的六大城市之一,現在是空曠廣袤、荒無人煙,幾年前上師親自去朝拜,並在此誦了《普賢行願品》。】五百青年請俱天大師一同拜見。他們在很遠的地方看見世尊身放金光的叁十二相,因身相所生的傲慢心刹那消失,但仍覺得在射箭技巧及能力方面自勝一籌。世尊知道他們的起心動念,爲徹底摧毀其慢心,准備以現量可見的世間方便法令其口服心服,如是需要一把帝釋天的弓箭,一動念帝釋天立即送來一把弓箭,世尊以幻變力在旁邊備置好箭靶子、七鼓、七輪、七鍋、七磚等,宣布比賽開始。世尊讓五百青年先示技藝,他們每個人竭盡全力也拿不動弓箭,更不用說展示箭術。世尊輕松自如地舉起箭對准箭靶射去,依次射穿七鼓、七輪、七鍋、七磚中心後入地。五百青年對此驚人之舉欽佩得五體投地,從內心對世尊生起極大歡喜心和信心。世尊知道他們的心已堪能,【譯者:從此可知,法是注于已經堪能自心的法器中的。無論在任何一位上師前求法,若心存慢等五毒,則法不入心,將無益于己。因慢如高山,法水不注,嫉如劇毒,法注毒器,獅乳亦成毒。所以,首先要觀察自己是否是法器,有沒有對上師的一切顯現都認爲是度生方便的極深信心

  在此,世尊見他們已摧毀傲慢心,對世尊真正生起歡喜心,方開始傳法的。這一點大家要知道。】便傳了相應法要,五百青年摧毀薩迦耶見獲得預流果,齊聲再叁祈求:“世尊,我們願在聖教下出家受持比丘淨戒。”世尊以“善來比丘”的方便爲他們授了比丘戒,並傳授教言,他們各自精進,滅盡了叁界煩惱,遠離世間八法的垢染,獲證羅漢果位,現前黃金與牛糞等同、手掌與虛空無別的境界。諸天共贊五百羅漢的功德。

  

  諸比丘啓問:“世尊,五百青年爲何以俱天大師的引導被佛摧毀傲慢之心,現前羅漢果位

  請爲我等宣說。”

  世尊告曰:“以前他們也是依靠俱天大師的引導,被我摧毀慢心,令得四禅五通。昔日占巴城裏的剛勒海天國王生下一個莊嚴的孩子,爲其舉行了誕生儀式,取名海天,精心喂養。海天長大後,學習並精通了八觀察等世間的一切學問。他觀察父王的生活及行爲有時如法有時非法而不願繼承王位,希望到森林中靜修,祈求明達的父王得到恩准後在森林中修持,證得四禅五通。王宮的大臣們共有五百個孩子,他們長大後學習精通了世間五明,自以爲各自的才貌能力無人能及,非常傲慢。教授他們五明的老師告訴他們:“你們不要傲慢,林中海天僧人的智慧、相貌、能力,你們連他的萬分之一也比不上。”五百孩子很想親自一見,方肯信服,祈求老師帶去拜見海天僧人。一進森林,他們遙見海天僧人身相超凡脫俗,便自慚形穢,慢心立即消除,但仍懷疑海天僧人的武術能力方面不一定勝過自己,再通過其他方法觀察,終于信服,遂全在海天僧人前出家,得到四禅五通。諸比丘,當時林中的海天僧人即今現證菩提的我,五百大臣之子即今廣嚴城中五百青年,他們的老師即今俱天大師,今昔他們都是由俱天大師引度被我調伏。複又于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時,五百人共同出家,臨終前發願:我們今生在迦葉佛教法下出家,願來世在釋迦佛教法下出家,令佛歡喜,獲證羅漢果位。當時迦葉佛教下五百比丘即現在獲證羅漢果的五百比丘,今願力成熟,故在我教法下出家證羅漢果。”

  

  (65)一頭牦牛

  ——辱罵羅漢 累世爲牛

  一時,佛在舍衛城。祇陀園附近有一群牦牛,其中兩頭大牦牛互相角鬥,一頭身受重傷,內髒從傷口淌出來,無力地躺在地上,但其嗔恨心卻如烈火般難以抑製。

  我等大師、如來正等覺釋迦牟尼佛,具有二種智慧等無量功德,是衆生唯一的怙主、救度衆生的慈航,時時刻刻觀照著一切衆生,即便是波浪離開大海,佛陀對衆生的悲心刹那也不會離開。

  

  世尊觀知那頭受傷牦牛被調化的機緣已成熟,即從祇陀園來到它身旁爲彼細心包紮:洗淨全部內髒,輕輕地放回體內,然後把傷口縫好。牦牛嗔心大減,佛陀喂它一些水草後開示:“諸行皆無常,諸法皆無我,涅槃即寂滅。你應對我生起歡喜心,這樣能使你脫離旁生界。”【譯者:不僅是牦牛,另外的許多有情也是通人性的,雖然它們不能用人的語言表達,但從它們的動作、眼神上,都能體現出它們也通人情,請大家仔細觀察。】牦牛對世尊生起歡喜,【譯者:在臨終時的起心動念特別關鍵,無論如何要生一個善念,最好是生起一個往生清淨刹土的念頭。】並在歡喜心中去世。之後它投生到舍衛城中一位大商主家。商主夫婦給孩子舉行了隆重的賀生儀式,取了適合其種姓的名字,用牛奶、酸奶等精心喂養。七歲時,他對釋迦牟尼佛的教法生起很大信心,得父母開許後于佛陀教法下出家並精進修持,很快滅盡輪回的煩惱,獲證阿羅漢果位,具種種神變,常以神變外出尋回果實鮮花等供養僧衆。

  

  諸比丘在世尊前贊曰:“稀有!稀有!此沙彌年僅七歲,便已得到如是功德和神變。”世尊言:“此非稀有,乃因緣生。你們還記得祇陀園附近曾有一頭受傷的牦牛嗎

  當時我給它包紮傷口,宣說佛法,它在對我的歡喜心中去世。”“世尊,記得。”世尊告曰:“因它對我生起歡喜心的緣故,去世後轉生在商主家,七歲時于我的教法下出家並精進修學,斷除煩惱,證得羅漢果位。”【師言:如果守持清淨的居士戒,精進修持大圓滿法,到彌勒佛出世時,肯定能得果位。這位沙彌年僅七歲,就已得羅漢果。】諸比丘複又啓問:“世尊,此沙彌以何業感轉爲牦牛

  又以何業轉得人身,對佛生歡喜心,斷盡叁界煩惱,獲證阿羅漢果

  請爲吾等宣說前後因緣。”世尊告曰:“賢劫人壽二萬歲時,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僧衆中一位供水執事比丘被一羅漢比丘無意碰掉手中水瓶,頓生嗔心,惡口謾罵:“你簡直像牦牛一樣不看著走路,竟然碰掉我的水瓶!”羅漢比丘知他這樣惡口罵人造了很大惡業,爲救度他而婉言相問:“你以爲自己是什麼人,我是什麼人

  ”“你是出家人我也是出家人呀!”“當然都是出家人,可我已遠離一切束縛和煩惱,而你仍舊煩惱粗重。你如果不好好忏悔,恐怕生生世世要受極大苦報。”羅漢比丘如是的勸誡使他生起很大後悔心,馬上頂禮羅漢比丘發露忏悔罪業。他臨終時發願:願我惡口辱罵聖者的果報不要成熟,以我此生出家的功德,將來能在釋迦佛教下令佛歡喜,出家證得羅漢果位。諸位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

  當時的供水執事員即現在證果的沙彌,因其嗔心惡口辱罵羅漢的果報而于五百世中轉爲牦牛。【譯者:《百業經》中,講惡口罵人的果報比較多。所以,大家平時一定要注意,不可隨便惡口罵人,別人若有小小的觸犯之處,不必去計較生氣,一旦造了口業,事後追悔莫及。】其願力成熟,故今于我教法下獲得人身,對我生歡喜心,七歲出家,精進修持,獲證羅漢果位。”

  

  (66)悲賢童子

  ——處以極刑 得佛救度

  一時,佛在廣嚴城。城中有一名爲獅子的大臣喜添貴子,舉行了隆重的賀生儀式,取名悲賢,以牛奶、酸奶等精心喂養。悲賢長大後學習文字武術等世間學問並精通五明。雖然他曾受過良好教育,後來卻變得品行惡劣,背著父…

《百業經(索達吉堪布 口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