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中科技大學問答▪P2

  ..續本文上一頁。”

  問:作爲藏傳佛教的信徒,大家會在特定的日子戒肉,就像齋戒一樣,您對此有什麼看法?

  答:從曆史上看,戒肉並不僅是藏傳佛教的一個傳統,而是整個大乘佛教的行爲。因爲從佛教的角度來講,吃肉跟吃生命沒什麼差別,是需要嚴格遮止的。與漢傳佛教比起來,藏傳佛教以前在這方面做得不太好,但這幾年來,藏傳佛教的很多寺院和出家人,也都開始紛紛提倡素食。

  今天中午,我爲了找個地方吃飯,轉了好幾圈,結果發現武漢的餐廳裏全部是肉食,一直找不到素食,最後實在沒辦法,很傷心地吃了幾個水果。

  如今很多人真的特別可憐,吃一頓飯就要殺那麼多衆生,被殺者很可憐,吃者更可憐,這種命債需要多少時日才能補償!作爲佛教徒,如果能完全戒肉,長期吃素,當然是最好的。如果實在做不到,至少也是不要點殺。否則,吃一頓飯就要殺那麼多生命,按照佛經的觀點,自己會用許多世的生命來償還,這是非常可怕的!

  (八) 問:一個人若看到社會的醜惡與人生的痛苦,于是選擇信佛、出家,以尋求解脫。但與此同時,他沒能盡到贍養父母的責任。這在世間來說,是一種不孝。請問,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答:有些人是爲了逃避而出家的,不一定有真正的出離心,即使出了家,也不一定有很大功德。若因此而沒有盡到贍養父母的責任,那確實是一種不孝。

  還有一種人,是看破世間而選擇出家,並通過修行來報答父母的恩德,這是佛教裏講的大孝。漢地的蓮池大師也說過:“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意思是,只有讓父母脫離了輪回,獲得了究竟的解脫,子女才算成就了孝道,是真正報答了父母的恩德。

  畢竟,給父母提供一些財物,讓他們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雖然這輩子會過得好一點,卻不能解決他們的生死大事。甚至,如果你爲了父母而天天造業,反而會讓他們來世墮入惡趣,感受無量無邊的痛苦。因此,這種孝順並不是真正的孝順。

  相反,倘若自己真正看破世間,選擇出家修道,雖然父母暫時會有些痛苦,但從長遠來講,對父母的解脫和安樂是有利的。

  因此,出家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自我逃避,可以稱爲不孝;另一種是以出離心引發的,這是大孝。

  (九) 問:我是國際經濟貿易專業的學生。我想從所學專業的角度,問一個與佛教相關的問題:

  前些日子,天氣特別寒冷,我看見很多乞丐在街上乞討,還看到一個年紀很大的老人,和女婿在外邊賣馄饨。看到這些,我心裏很難受。同時,現在很多人去寺院燒香拜佛,大多是祈求自己身體健康、生意成功等個人利益,真正祈願依靠佛教改善民計民生的卻很少。

  大家都清楚,與西方發達國家比起來,我們的教育水平、社會保障、控製通貨膨脹等方面,還有很大差距。佛教一向提倡普度衆生,那麼請問,怎麼樣才能用佛教來改變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呢?

  答:要讓佛教從宏觀上積極影響社會,比如解決通貨膨脹、社會保障等問題,目前來講有一定的困難。任何一個宗教,如果要進入社會各個領域,首先需要得到國家的推崇,就像唐朝時代的佛教,以及西方國家的基督教一樣。也就是說,當一個國家的政界與宗教緊密相連時,這個宗教才能進入社會的每一個層次,並且積極地影響社會。否則,雖然佛教的精神是普度衆生,但若沒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光靠一些佛教人士的努力,想改變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可能有很大的困難。

  但我們現在可以努力的是,在更大範圍內傳播佛教,讓很多大學生、知識分子,以及社會各個層面的人,都能正面地了解佛教。並非因爲我是佛教徒,就要在各個場合弘揚佛教,而是佛教思想對當代人來講,的確特別需要;佛教無私奉獻的精神,對個人、對家庭、對社會都會有很大的利益。

  比如說,再過二十年,中國也會像日本那樣進入老齡化社會。這個時候,如果年輕人對父母沒有基本的孝順,把贍養老人的責任全部推到社會保障體系上;老年人自己沒有佛教的生死觀,不能正確地面對生老病死。那麼,國家和社會都會面臨很大的困難,這些困難完全依靠社會保障體系,也不一定能解決。

  很多人對信仰佛教有種擔心,認爲學佛後都會出家,其實這種憂慮大可不必。我們藏地99%的人都信仰佛教,但真正出家的只是少數。我們應該擔心的是什麼?如果不借助佛教等宗教的力量,面對很多民生問題,國家可能會遇到極大的困難。

  因此,要實現佛教普度大衆的理想,需要各種因緣。但不管怎麼樣,作爲佛教徒,都要盡力去弘揚佛教,以淨化世間人心。

  問:作爲您這樣的大師,可能很多人都想做您的弟子。請問,您對弟子的要求是什麼?

  答:我自己也沒有什麼所謂的弟子,只不過我經常給大家作一些佛法的開示。在開示的過程中,我一直強調兩個問題:

  首先,學佛需要有一定的修證。在學習教義的基礎上,一定要實地修持,否則,即使口頭上講得再好,也沒辦法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第二點,無論是什麼樣的生命,人也好,動物也好,要盡可能地去幫助他們。

  簡單地說,就是要修學真理,不斷完善自己。同時,要關心社會、關心身邊的人,盡量運用自己所懂的真理,去幫助身邊的衆生。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行爲,只要對他人、對社會有利,也要盡力去做。這就是我的兩個要求。

  (十) 問:今天講座的主題是“佛教的真理觀”,您也講到,佛教是世間上唯一的真理。但我沒太聽懂,您說的佛教真理到底是什麼。我認爲真理應該有唯一性,否則就不能稱爲真理。但對于不同信仰的人來說,他們所承認的真理可能各不相同。比如,信仰佛教的人,會認爲佛陀說的是真理;而對信基督教的人來說,上帝是他們的真理。在我看來,如果有不同的真理同時並存,那是不是恰恰證明它們都不是真理。因此,我的問題是:您說的佛教真理到底是什麼?能不能以概括的方式,再闡釋一下這個真理?

  答:佛教是世間上唯一的真理,這個真理包括兩方面:一個是佛教的智慧。尤其是依靠空性智慧,能徹底斷除衆生的痛苦,解脫生老病死,這在其他宗教中很難找得到。

  第二個,今天我沒有著重闡述,就是佛教的大悲。這種大悲遍及一切衆生,也是佛教所特有的。雖然其他宗教也提到過慈悲的觀念,但它並沒有遍及一切衆生。比如,有些宗教說可以吃衆生的肉,不能吃衆生的血,但這很難成立,沒有血的肉幾乎找不到;還有的宗教認爲,對異教徒可以打仗,並稱其爲“聖戰”。

  當然,我們對所有的宗教都應該尊重。不過,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19世紀和20世紀的很多觀念已逐漸轉變,非暴力的和平觀日益受到重視。在這個時候,我想很多宗教人士不得不贊歎平等對待所有生命、主張非暴力的佛教。

  因此,概括地說,佛教真理可以包含兩個方面——智慧和大悲。從這兩個方面,也可以證明佛教是世界上唯一的真理。

  (十一) 問:我是本校學經濟的學生。現在漢地很多人,包括佛教徒,對藏傳佛教有一些誤解。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藏密的一些儀軌和儀式,他們不太了解,去請教一些上師時,往往說這個是保密的,不能公開。但是,如果它一直處于保密狀態,就會讓人覺得很疑惑,甚至有點恐怖。請問,您怎麼看這個問題?

  答:藏地的密宗,對儀軌和儀式並不是很保密,比如藏地的開光儀式,以及很多咒語和修法儀軌,對大家都是公開的。真正需要保密的,是最甚深的見解和修法。

  當然,並不是因爲它有過失而需要保密,只不過它對修行人的要求比較高,暫時需要保密。但如果你具備了相應的條件,比如之前修過加行、依止了具相上師等,那完全可以學、可以修。否則,不經前行就直接修學的話,很多人都接受不了,甚至會舍棄密法。這不但對他沒有利益,反而對他的修行有極大損害。

  這方面,禅宗也是一樣。如果你剛開始修,就什麼都不執著,甚至對善法也不執著,很多人就會誤入歧途。

  現在有些人對密宗接受不了,這也情有可原。以前禅宗剛傳到漢地時,弘揚得也不是很成功,因爲它的見解非常高深,當時包括梁武帝在內,都沒辦法領悟。但慢慢地,人們意識到了它的殊勝,才開始廣泛傳播。因此,一種事物被大家普遍接受,本身需要一個過程。

  問:唐朝時,善無畏、金剛智、不空這“開元叁大士”,也曾弘揚過密宗,但唐密在很快的時間中就失傳了,之後興盛的是禅宗。請問,您覺得密宗跟漢地的文化是不是有沖突?

  答:“開元叁大士”所弘揚的唐密,跟藏密並不相同,也沒有直接的傳承關系。有些人認爲唐密的消失,跟保密有關系,其實並不是這樣。唐密的消失,主要是因爲他們宗派的後學者,沒有很好地繼承和弘揚這個法脈。這樣一來,任何一種文化最後都會失傳的。

  但是,藏密的聞思體系、實修體系、傳承體系,可以說非常完善。正因爲如此,藏密弘揚于世這麼長時間,不僅跟其他文化沒有沖突,而且有日益廣弘的趨勢。這方面,不僅在漢地如此,在西方和東南亞也是這樣。

  (十二) 問:我是哲學系文學專業的,想請教您一個關于安樂死的問題。

  當一個人到了生命末期,如果疾病對他造成了很大的痛苦,對于佛教徒來說,也許能依靠修行佛法來面對;但非佛教徒可能覺得,結束生命是一種解脫,因此他會申請安樂死,就是請求醫生的協助來結束生命,也叫醫助自殺。

  佛教提倡大慈大悲,那麼當醫生看到患者極其痛苦時,如果根據他本人的請求,而幫助他結束生命,這對醫生來說,是在造惡業,還是做了一件功德?

  答:按照佛教的觀點,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提倡安樂死。即使病人正在遭受巨大的痛苦,如果我們采取措施結束他的生命,就有殺人的極大過患。

  從表面上看來,似乎通過安樂死,可以讓病人解脫病痛。但對病人來說,現在的痛苦是以前的惡業所感,承受這種痛苦可以消盡惡業,並不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如果對他施以安樂死,惡業就無法以此消除,那他以後還會感受更大的痛苦。因此,安樂死並不能真正除苦。

  所以,即使病人很痛苦,我們也不提倡結束他的生命。如果在病人的強烈申請下,醫生實施了這種行爲,對我們來說,也只能隨緣了。

  (十叁) 問:我也是一名藏族人,來自鄰近的中國地質大學。我一般很少吃魚肉、鳥肉,因爲它們都是生命。但我有時會無意中把這些肉吃進嘴裏;有時候明知是魚肉,還是吃了。請問,這種過失有多大?

  答:吃別的動物肉,跟吃魚肉、蝦肉應該也差不多。只不過在習慣中,藏地很多人吃牛羊肉比較多,吃魚肉、狗肉比較少。但現在藏地的一些年輕人,也有人認爲“不會吃魚蝦,是不成功的標志”,這是一種愚癡的表現。

  曾有一個格言說:“吃肉就是吃生命。”確實是這樣。尤其是生活在海邊的人,爲了吃一頓飯,可能要殺害無數生命,從因果的角度來講,這是非常可怕的。但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時候也沒辦法阻止。

  如果你無意中吃進了一些肉,過失不會很大。但不論有意、無意,或是不得不吃肉,在吃肉的同時或事後,多念百字明、金剛薩埵心咒作忏悔,這是非常有必要的!

  主持人結語:

  今天,相信大家度過了一個非常愉快的晚上。

  我想起這麼一句話:“一個人可以沒有財富,但一定要擁有智慧。”正因爲有很多像索達吉堪布這樣的佛學大師,在四處撒播佛陀的智慧,才讓我們在佛陀涅槃2555年後的今天,仍然可以依靠佛法,獲得一種解脫,獲得一種快樂。

  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感謝堪布!請全體起立,恭送堪布。

《華中科技大學問答》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