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學問答
『 2011年11月10日下午 』
(一)問:我是陝西省社科院的佛教研究者,也是佛教研究所畢業的博士生。我想請教堪布,我們生生世世不斷輪回,到底有沒有最早的第一世呢?
答:我們的生命,可以說有結尾(指解脫輪回),但開端因爲極其漫長的緣故,相關佛學資料中經常說是“無始以來”。
關于“無始以來”的解釋,不同論典有不同的說法:有些認爲,衆生最早處于一種無記法的狀態,這種狀態類似于虛空,但又不完全一樣;有些認爲,最開端是沒有的,因爲是無始;還有些認爲,衆生應該有個開端,但這個開端沒有曆史記載,由于時間過于漫長,才叫做“無始”。
但不管是哪種說法,正如一位大德所言,我們最早怎麼樣不是很重要,走好眼前的路才是關鍵。
(二) 問:我是西北大學的本科生。好多人總是在生命的盡頭,回顧人生,才明白自己的遺憾。那我們今世的人生,主要任務是什麼呢?怎樣才能擁有真正的人生意義?
答:確實,不僅僅是普通人,包括曆史上的一些著名人物,也會在臨死時,才發現一輩子做了很多錯事。在生命的長河中,有些人能及時反省這種錯誤,而有些人從來也沒有這種機會。但不論是哪一種人,如果你真想對自己負責,就應該學會善待生命。
善待生命有幾種方式:上等的,是用自己的一生爲一切衆生造福;中等的,爲了自己而行善積德;下等的,不做損害其他衆生的事,畢竟所有的生命都同等珍貴。以這些方式,可以彌補往昔所造的很多罪業。當然,這些罪業,還可以通過佛教中的忏悔得以清淨。
問:人生是由誰決定的?爲什麼有些人的人生是快樂的,有些卻是苦難、充滿困惑的?
答:世間有些宗派認爲,人生的苦樂由上帝賜予,或者由大自在天決定。但按照佛教的說法,人生的主宰就是自己,並不是別人來掌控的。否則,真有一個造物主的話,他讓誰快樂,誰就快樂;他要誰痛苦,誰就痛苦,這是很不公平的。因爲我沒有做任何壞事,他就平白讓我受苦;我沒有做什麼好事,他卻讓我天天快樂,這樣的話,造物主可能會常常被大家埋怨。
其實,我們的人生之所以快樂,是由于過去做了善事;之所以痛苦,是因爲往昔造了惡業——這個概念乍聽起來,恐怕有些年輕人不接受,但它對每個人來講至關重要。就好比你播下毒藥的種子,結出來的果只能是毒藥,絕不會是妙藥。同樣,一旦你造了惡業,未來只能成熟苦果,而不會招致快樂。因此,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是亘古不變的真理。
所以,如果你想今生快樂、來世快樂,乃至生生世世都快樂,就盡量不要造殺生等諸多惡業。否則,只要造了惡業,它要麼會在你今生成熟,要麼會在來世成熟,遲早都要感受這種痛苦。這就是爲什麼有些人的人生充滿快樂,有些人卻飽嘗痛苦,這一切苦樂其實都是自作自受。
藏傳佛教有位大德叫智悲光尊者,他對因果曾有一個很好的比喻:就如同大鵬在空中飛翔時,影子雖然暫時看不到,但只要它一落地,影子馬上就出現了;同樣,一個人造了業的話,這個業力便會一直跟著他,只要因緣成熟,痛苦或快樂即會當下現前。這是非常深奧的因果道理,希望大家能經常思維。現在很多人沒有因果觀念,只要肚子填得飽,日子過得舒服,其他什麼都不顧,這種社會現象是特別可怕的。
(叁) 問:我是佛教的業余愛好者,讀過一些佛經,對輪回轉世特別感興趣。因爲一方面來講,輪回轉世和我們息息相關,到底有沒有輪回?有沒有來世?這關系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再一個就是,輪回轉世的理論,對佛教來講是個基礎,如果沒有輪回轉世了,佛教的其他理論也就變成空中樓閣了。
關于輪回轉世的證明,剛才您也講了一些案例。但現在的證明,好像都是基于案例。案例總是有限的、不普遍的,就算搜集了上萬個案例,跟人類總數相比,也只是少數。所以,單憑案例很難讓大部分人心悅誠服,可能需要一些理性方面的證明,來彌補這個不足。請問堪布,您在這方面有沒有開示?
答:我們建立任何一個理論,都需要兩種方式:一種是理證,也就是邏輯論證,在藏傳佛教中叫“因明”。因明中對輪回轉世的證明,最尖銳、最根本的一種推理,就是死時心的最後一刹那延續存在[1]。如果你對這個不能反駁,那不需要其他的,這個理論就已經成立了。
第二種方式,即是案例。實際上,如果你沒有能力推翻這些案例,那這個理論也是成立的,我們不得不承認。
要知道,一個理論能否成立,不是看多少人願意接受它,而應該看它是否站得住腳,用因明術語來說,就是看它有沒有所害。假如只是用人數來衡量,唐朝西安有100多萬人,大部分都是學佛的,不可能不承認前世後世。而如今21世紀,大多數人不信仰佛教,肯定也不承認輪回轉世。但若是一國之君推崇佛教,許多人又有可能一下子轉變過來。所以,以人多、人少來判斷一個理論是否成立,這不一定很正確。
再說了,如今所謂的科學,也是極少數科學家揭示的,並不是人人都能發現。世間上的純金非常難得,同樣,甚深的真理也很難發現,如果因爲不能被很多人發現,就否認它的合理性,這也是說不過去的。
其實,有些人若實在不承認前世後世,可以空出一定的時間,找些藏傳佛教的格西,面對面地進行理性辯論,這樣比較容易生起真實的見解。
(四) 問:我是西北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的研究生,平時對佛教也感興趣。佛教中講二無我,沒有人我,也沒有法我,如果執著有“我”,就是痛苦的來源。但在輪回學說中,輪回有一個“我”的存在才能成立。前邊這個“無我”和後邊這個“有我”,這兩者是不是矛盾?如果不矛盾,怎麼協調?
答:這一點都不矛盾。釋迦牟尼佛在第二轉*輪中,說“我”不存在,萬法都是空性的;但在第一轉*輪中,又說“我”要解脫,因爲“我”是痛苦的,痛苦的根源是煩惱,煩惱通過智慧可以斷除。這兩者實際上並不相違,至于具體原因,大家要系統學習才能明白。不過,我在這裏可以大概講一下:
萬法的實相,是我和我所都不存在,這叫做勝義中不存在;但沒有證達這樣的境界之前,“我”是存在的,包括輪回痛苦、解脫、極樂世界,也全部是存在的。就像你正在做一場夢,夢沒有醒時,夢中的一切都有,有快樂也有痛苦,爲了獲得夢中的快樂,需要斷除夢中的痛苦;可是當夢醒了以後,一切就蕩然無存了。所以,你夢中的“有”與夢醒後的“無”,這二者根本不矛盾。
佛教中空性與顯現的關系,大家要學習一段時間後,才會比較容易明白。而且這個道理特別重要。比如佛說眼耳鼻舌身沒有,這些真正去觀察,確實是找不到的。這種找不到,並不是它明明有卻找不到,而是用月稱論師、龍猛菩薩的中觀正理去剖析,它的本體點滴不存。但在迷亂顯現中,它又無欺存在。
如果學了中觀、《俱舍論》等論典,你們就會完全明白“有”和“無”一點都不矛盾,而且這樣說非常合理。若不這樣說的話,很多問題就說不清楚了。
問:往前推幾百年或幾千年,地球上可能只有十億人,但當今已經六七十億了,如果輪回學說真的成立,爲什麼人會越來越多?多出來的靈魂是從哪兒來的?
答:我們這個地球上的人類,最近剛公布達到了70億。人類雖然有這麼多,但在六道輪回中,並不僅僅只有人類,還有無量無邊的其他衆生。
佛教的宇宙觀,跟世間的宇宙觀還是有一定差別。按照佛教的觀點,世界有無數的世界,衆生也有無量的衆生。其他世界的有些衆生,因爲行持善業獲得了人身,就會被業力所牽,轉生到我們這個世界來。我們這個世界倘若有一天毀滅了,人類又會轉生到其他世界去。
如今人類最熟悉的,就只有地球和月球。但佛教中說,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包括了叁千大千世界,這是非常龐大的數目,裏面的生命也是不計其數的。
(五) 問:我有一個朋友,她去了拉薩,轉經輪轉反了,回來碰到很多違緣,然後她對佛法就很敬畏。請問,轉經輪轉反了該怎麼辦?
答:轉經輪一般都要順時針轉,逆時針的話,確實有很大過失。如果她想要彌補,逆轉了多少遍,再順轉多少遍就可以了。
問:現在泰國在發洪水,那是一個佛教盛傳的大國,怎麼還會感受這種痛苦?
答:泰國雖說是佛教聖地,但是出現一些災難,這也是正常現象。往昔釋迦牟尼佛在世時,釋迦族也被琉璃王滅族,即使佛陀親自勸阻,也無濟于事。原因是什麼呢?在久遠以前,釋迦族人當漁夫時,捕殺了大量的魚。而這些魚,正是琉璃王及其軍隊的前世。當時,佛陀也顯現頭痛,因爲他當漁夫的兒子時,看見捕來的魚在輾轉翻跳,禁不住地笑了起來,以此業力,成佛後仍示現頭痛。所以,因果是絲毫不爽的,不管是誰,造了業就必定感受果報。
泰國,我以前也去過,確實那裏佛教很興盛,但遺憾的是,除了一些高等大學的博士和出家人以外,在民間,很多人對佛法教義並不太懂。他們只是信仰佛教,經常拜出家人、拜寺院,可是對信心、智慧、出離心、菩提心的了解,還是比較欠缺。就像現在漢地的很多地方,每逢佛教節日、開法會,寺院裏都人山人海,但你真正問他對佛教的認識,許多人連“諸惡莫作、諸善奉行”都不知道,甚至一邊殺蚊子一邊開始拜佛。
現在泰國發洪水,應該也是往昔的業力成熟所致,而他們現在信仰佛法、護持叁寶,這對將來會非常有利。要知道,因和果並不是同一時間發生的。包括有些人好心沒有好報,這也應該考慮前世的業力。只要以前造了惡因,今生出現惡果是在所難免的。
問:怎麼樣正確分辨佛教跟邪教之間的差別?
答:最關鍵是要學習佛法。現在很多人對佛教的了解相當不夠,我經常跟一些研究宗教的博士生、…
《西北大學問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