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淨國土淨——香港中文大學演講
『 2011年7月28日晚上』
主持人致辭:
請大家起立,熱烈歡迎我們尊敬的索達吉堪布,和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學愚教授——
謝謝大家!請坐。今晚我們的演講主題“心淨國土淨”正式開始。首先,有請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的學愚教授致辭——
學愚教授:今天我們有緣聚會于香港中文大學,聆聽索達吉大法師的演講。我們都是慕名而來,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用一句話來講就是:千載一時,一時千載。
大家應該都知道索達吉大法師的簡曆,今天的因緣非常殊勝,我們抱著很大的求法欲望而來。在座諸位大善知識,首先請認真聆聽大師的講座,然後對不懂的地方可以詢問。佛教中有句話是:“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大師今天來這裏傳法,就是來解答我們疑惑的。如果你在生活方面、人際關系方面、乃至佛法修行方面有困惑,都可以提出來。剛才我們在吃飯時,堪布也說了,不怕問題問得深,有什麼問題,堪布都可以回答。
現在,請以熱烈的掌聲歡迎堪布給我們講法——
大家好!今天很高興來到中文大學。我高興的原因,並不是自己能在這裏講話,而是看到這裏的學術氣氛很自由、很開放,非常便于大家探尋真理。
今天早上在學術研究會上[1],中文大學文學院的熊院長講了一句話,我覺得很受啓發,她說:“在座這麼多大學生來自全國各地,集聚在這裏研討佛法,是來之不易的;你們能有這樣一個信仰,也是來之不易的。”確實,在當今社會,有正確的信仰並不容易。尤其在大學校園裏,能有這樣一個互相交流、互相研討的機會,引導很多年輕人追求真理,這是相當難得的,對每個人的人生觀,也會有不可磨滅的意義。
一、略講“心淨國土淨”之理
今天我講的主題是“心淨國土淨”。這個道理在有些人看來,可能比較淺顯,只理解爲真善美可以改善外在的環境。但若以大乘佛教、尤其是密乘的觀點解釋,那就相當甚深了。
比如說你們中文大學,後面依山、前面傍海,被譽爲全亞洲最美麗的大學校園之一,這是怎麼來的呢?是師生們共同的福業所感。假如你們往昔沒有積過善因,就不可能現前這樣的環境,像最近非洲在鬧災荒,1100多萬人面臨著饑餓的威脅,從電視中也可以看到,好多人的生活就像餓鬼一樣,非常可憐,這也是他們的共業所致。
那麼,業力又跟什麼有關呢?跟我們的心息息相關。佛陀在《華嚴經》中說:“衆生心淨故,得見清淨剎。”世間上的萬事萬物,實際上都是自心的顯現。在凡夫人的眼裏,這個世界粗糙不堪、凹凸不平;但在一地菩薩看來,由于斷除了遍計我執,所見何物皆無不淨;到了八地以上,看到的會更爲清淨。關于這方面的道理,藏傳佛教《大幻化網》中有深刻的剖析。若想真正通達,大家必須要花一定的時間。
大概在99年前,藏地有位非常偉大的學者,叫麥彭仁波切,他所造的《大幻化網光明藏論》中,就以顯宗和密宗的觀點,闡述了“心淨國土淨”的道理。十多年前,我也給部分知識分子講過一遍,在講的過程中我深有體會,感到“心淨”真的是“國土淨”。這一點,只有將大乘佛法的甚深理論,與實修相結合才會明白。當然,我並不是說自己有什麼境界,只是想告訴你們,藏傳佛教中確實有許多精髓,值得各位去借鑒、去學習。
昨天,學愚教授也講了,他以前在日本、在哈佛大學,看到許多專門研究藏傳佛教的機構,不少教授、博士長期致力于此,從見解上、修行上探索藏傳佛教的奧義。像這次來自英國的尼格教授,就對藏傳佛教非常感興趣,他本人是學薩迦派的,對很多道理講得相當明白。尤其令我吃驚的是,他竟然能用流利的藏語跟我交流。作爲一個英國人,對藏語的造詣達到這種程度,是相當不容易的。由此可見,如今很多學者對藏傳佛教的研究,已不滿足于僅僅只看幾本書了。
藏傳佛教爲什麼能吸引這麼多人呢?關鍵在于它的邏輯性非常強,修行次第十分明了,再加上傳承上師的竅訣、未經中斷的清淨傳承等,許多方面散發著獨特的魅力,被當今學者譽爲世界文化的寶庫。包括漢地許多大學的教授、研究生、博士生,近年來也都在研究藏傳佛教的因明、中觀、大圓滿等。而且值得慶幸的是,青藏高原因爲自然條件所限,無形中起到了保護文化的作用,這也是衆生的一種福分,如此給全世界帶來的利益無法估量。
或許個別人認爲,藏傳佛教的教義,只不過是灌頂、開光、灑淨、加持、放生這麼簡單,實際上並非如此。假如你真想了解藏傳佛教,就一定要進入藏地的佛學院,或者有規範管理、系統學習的道場,這樣才能明白它在教義方面的嚴密性。
那麼,灌頂、加持是不是藏傳佛教呢?是它的一種形式,但並不是它的精髓。所謂的佛教,正如偉大的世親論師在《俱舍論》中所說,唯一就是教法與證法[2]。不僅藏傳佛教是這樣,漢傳佛教也是如此。
現在許多佛教徒,只執著于佛教的表面形式,盡管自己皈依多年,卻並不了解佛教的教義。包括研究佛教的一些知識分子,像這幾天參加研討會的二十多位大學生,有些只知道佛教的幾個公案、理論上的一點皮毛,卻並沒有深入佛教的核心。其實,要想通達佛教的教義,不能只看一些資料就夠了,而要像前輩高僧大德那樣,通過長期的學習、研究、辯論、實地修持,才能真正獲得。
尤其像“心淨國土淨”這樣的道理,大家一定要潛心研究才能通達。它不僅在藏傳佛教中反複提及,而且漢傳佛教的《維摩诘經•佛國品》中也講到過:舍利子曾認爲釋迦牟尼佛的刹土不清淨,是個具五濁煩惱的世界。但從東方刹土來的螺髻梵王說:“在我的眼中,釋迦牟尼佛的刹土清淨無垢,宛如自在天宮。”可是舍利子不相信,說自己所見的,全是泥石瓦礫、丘陵坑坎[3]。兩人爭執不下之際,佛陀以腳趾壓地,頓時叁千大千世界莊嚴無比、極其清淨,呈現出無量的功德。舍利子見後歎爲稀有,佛陀告訴他:“我的器情世界本來就是清淨的,只不過你沒有見到而已。”
漢傳佛教的《圓覺經》中,也講過:“衆生國土,同一法性;地獄天宮,皆爲淨土。”所以,大家若想懂得“心淨國土淨”的道理,必須要學習《維摩诘經》、《圓覺經》這兩部經典。同時,最好再研究一下藏傳佛教的“大幻化網”,以及大圓滿中的“本來清淨”。假如你依靠具有法相的善知識引導,然後去觀察自己的心,就會慢慢體會到,“心淨國土淨”並不只是口頭上說說,而是確實會有不可思議的清淨境界紛然呈現。
二、心不淨則國土不淨
當然,這個法特別甚深,只用一堂課的時間,肯定無法揭示其中深義。因此,我今天主要給大家講一個要點,那就是:心不清淨的話,國土也不清淨。
爲什麼這樣說呢?打個比方,一個白色的海螺,正常人看來是白色;但在有膽病者的眼中,它卻是黃色;對眼根毀壞的人來說,甚至連黃色也見不到,只能看到漆黑一片。可見,外境的清淨與否,與自己的心有極大關系。
當今時代五濁橫行,人們內心貪嗔癡充滿,所造的惡業簡直無法想象,如此勢必會感召外境的一系列失衡。就算是再美麗的城市、再怡人的海島,以後會變成什麼樣也很難說。美國前副總統戈爾(Albert Arnold "Al" Gore, Jr.,1948-),通過多年對全球暖化的研究,曾在一份報告中提醒世人:人類若再這樣無節製地破壞大自然,那麼用不了幾年,許多沿海城市就會被海洋淹沒。這種現象的真實原因,他倒沒有揭示得很清楚,但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4](Plato,Πλάτων,約前427-前347),在描述大西洲(亞特蘭蒂斯)這個神奇國度的毀滅時,卻講得非常明白。
他在兩篇著名的對話著作——《克裏齊》和《齊麥裏》中,詳細記述了大西洲的存在。他說如今的大西洋那裏,在一萬多年前,有一片美麗富饒、高度發達的陸地,即大西洲。那裏氣候溫和,森林茂密,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安居樂業,是一塊得天獨厚的樂土。當地人信仰海神,將其視爲至高無上的主宰,時時加以供奉。後來,大西洲的人們開始腐化,邪惡代替了聖潔,貪財愛富、窮奢極欲代替了天生的美德。此舉觸怒了海神,降下滅頂之災,在一次特大的地震和洪水中,整個大西洲僅于一日一夜便沈淪海底,消失于滾滾的波濤之中……
對于柏拉圖筆下的大西洲,有人認爲是天方夜譚,有人卻對此深信不疑,只是苦于沒有找到確鑿的證據。幾個世紀以來,衆多考古學家試圖證明它的存在,但都紛紛無功而返。直至2009年2月,英國媒體對外宣布:英國航空工程師巴姆福德,通過“谷歌海洋”軟件查看叁維海床地圖時,震驚地發現在大西洋海底,竟有一塊貌似城市遺址的海床。這一驚人發現,讓全世界的考古學家興奮不已,假如它真是一處城市遺址,那很可能就是傳說中沈入海底的大西洲。
當然,我今天講這個,並不是想說明它的存在,而是想告訴大家,衆生造的業若日益嚴重,那麼世界總有一天會趨向滅亡。像古羅馬帝國,早期的人們崇尚純樸、高尚,然而,隨著它的經濟勢力不斷強大,世風日壞,崇尚奢華、狂歡縱欲的現象到處可見。最終,道德精神的沒落,成了古羅馬帝國走向衰亡的起點。
諸如此類的事例,古往今來數不勝數,理應引起人們的反思。倘若再繼續這樣下去,遲早有一天,我們“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人間仙境,會變成“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淒涼寫照。對此,每個人務必要重視!
叁、當前人類面臨的兩大問題
最近召開的學術研討會,探討了心靈環保與生態環保,這二者歸根結底,其實都與人們行持善法、斷除惡業有直接關系。倘若沒有從這方…
《心淨國土淨——香港中文大學演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