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已可任運度化無邊的衆生。其余二戒,因爲分別隨學于聖者阿羅漢與菩薩,故一切行爲並未如同佛陀。
五、因爲證悟了一切諸法都本來爲普賢刹土,因此對輪回無有畏懼。就如夢中遭遇洪水,因爲已經了知了這只是一個夢,故不會恐慌,並且知道只要覺醒後,就能消除這些迷亂的顯現,因此只要盡力使自己醒來即可。
另外,修密行人在一切時中,都觀想上師即是普賢如來,上師的一切行爲都是普賢如來的清淨行爲。對上師及密法産生堅定不退的清淨信心,對叁昧耶戒非常恭敬,真正修行無上密法的人,不須幾十年的苦修,即使天天睡覺,也可于極快的時間裏成就如同普賢如來一樣的果位,
六、一切了義與不了義的戒律,都歸屬于自性之中而轉成清淨。
在無上大圓滿中,通達密法的瑜伽士明了一切萬法都是覺性的遊舞幻化,故一切了義和不了義的戒律,也都歸屬于覺性而轉成清淨。
七、失壞淨戒後,能自行補戒恢複。聲聞弟子著重身語之執戒,故壞戒後不能恢複,如泥土做成的陶器一樣,破碎後不能複原;菩薩弟子著重心業的持戒,壞戒後依靠善知識能恢複,猶如金器在損壞之後,能工巧匠能修複得更爲莊嚴;而密乘弟子因爲觀一切都是覺性的遊舞幻化,故能自力恢複,如凹陷的金銀器,不須工匠,自行即能修複。
凡如理清淨守護叁昧耶的利根修行人,必能圓滿獲得上述七種殊勝的功德。
佛在《大幻化網續》中雲,真正的如意寶不在外境,而是衆生相續中的殊勝福報,如具有殊勝的福報,在其前就會顯現無數如意寶,反之若無福報,縱遇外境上的如意寶,所見的也如土石一樣,毫無用處。
在密宗續部中,佛親口宣說清淨持戒的人會獲得護法的護持。護法有尚未解脫的誓言護法(如75位吉祥怙主)和出世間智慧護法兩大類,他們的職責就是保護清淨持戒的修行人,並且主動爲他行持息增懷誅的事業。
5、 ⒊叁昧耶與別解脫戒和菩薩戒功德的比較
密乘叁昧耶戒一方面和大乘菩薩戒有相通之處,但另一方面,小乘和大乘顯宗的戒律都沒有叁昧耶要求這麼嚴格。舉例而言,小乘別解脫戒相當于人的手足,菩薩戒相當于眼根,而密乘戒則相當于命根。對于密乘修行人而言,最爲重要、最需要注意、一點點都不能失壞的就是密乘的叁昧耶戒。九乘法中最殊勝的頂乘法無上大圓滿密法,之所以今生即可證得普賢王如來的無上菩提果,就是因爲它具有與普賢如來、阿彌陀佛、藥師佛一樣的見解和修行,再加上它的叁昧耶戒很細、很多,要求很嚴,從外內密、從發心和行爲、從聞思過程中,及之後入定安住于甚深的本性當中都有相應的規定。無上大圓滿密法的修行精要歸納起來就是守持清淨的叁昧耶戒,這是利根者今生要獲得普賢王如來果位的真正的因及最根本的修法。
守叁昧耶戒得到的不是暫時的善趣果報和安樂,只要守持清淨的叁昧耶戒,就可即生得到究竟的菩提果。守持別解脫戒和菩薩戒的功德非常大,而在無上密乘的叁昧耶戒中小乘和大乘持戒的功德都圓滿具足了,我們即生證得普賢王如來的果位全靠守持清淨的叁昧耶戒,所以守持密乘叁昧耶戒比守持小乘和大乘戒律的功德更爲廣大,守持幾千年小乘別解脫戒的功德不如守持幾百年大乘菩薩戒的功德大,而守持幾百年的大乘菩薩戒不如守持一年叁昧耶的功德大。無垢光尊者在《大幻化網廣釋》中引用《金剛續》的教言說:守持清淨叁昧耶戒有成就普賢王如來無二果位,圓滿獲得所有持明者的加持等很多功德。《金剛續》中說今生能成就開悟的根本因都是全靠守護叁昧耶戒,因此大家要注意保護、特別恭敬叁昧耶戒。
6、 ⒋叁昧耶與對上師的信心
在很多金剛上師對弟子的教言中,我們可以看到有兩點被特別地強調:一、對金剛上師和密法沒有邪見和疑惑,有清淨的信心。二、守持清淨的叁昧耶。無垢光尊者所著的《實相寶藏論》以及《上師心滴》中都講了受持清淨叁昧耶戒會得到如海一般的功德。因此說修持密法如果能具足對上師的信心,且叁昧耶清淨,那麼上師的加持就會如雨一般降臨,無論修什麼法都很容易。就顯宗來說,《毗奈耶經》等經論都說慧從定生,定從戒生,密宗要得到智慧,首先也要守持清靜的叁昧耶,但之後的修行重點並不在禅定上,而是生起對上師強烈的信心,安住于大圓滿智慧中,以此方便能迅速得到上師的加持,圓滿定力,從而獲得勝觀的智慧。在《莊嚴誓言》中也說:
由六月不動,信解及恭敬,
獲金剛持地。。。。。。。。。。。。。
其意也是說如果叁昧耶戒清淨且具足信心,僅六個月就會得到金剛持地。
無論是學舊密或是新密,關于叁昧耶學處最重要的續典就是《大幻化網根本續》,《大幻化網根本續》有22品,其中第9品以及第19品中著重講了叁昧耶戒。在第9品中說:
不壞入精進,六個叁十天。
即不失壞叁昧耶並如理精進修持,即可在六月之內得到無上普賢王如來的果位。因此如理如法得到真正金剛上師灌頂後,便得到了叁昧耶戒,此時,今生得到普賢王如來果位的種子已深種于相續之中了。
又據《傑珍大圓滿》,信心分上、中、下叁種:上等信心者即是上根,中等信心者是中根,下等信心者是下根。上根的人,如果叁昧耶清淨且因具足真正的上等信心,修此法六月即可得到普賢王如來的果位,法王如意寶在《勝利道歌》中說:甚深妙道光明藏,僅聞詞句斷有根,
六月修要得解脫,唯此銘刻于心中。
守持清淨的叁昧耶戒,得到了上師的加持,産生信心後,聽聞到無上大圓滿的金剛句都可以斷除輪回的種子和習氣,而且信心具足的弟子今生在六個月當中就可以得到究竟普賢王如來的果位。
上師通過爲我們灌頂,從而賜與叁昧耶的方式來加持我們的相續,而有些人認爲,受持叁昧耶和獲得灌頂不如單獨獲得一個竅訣好。但總的來說,普賢如來和大成就者們都講,上師對衆生最大的慈悲就是給衆生灌頂,使其得到叁昧耶戒,否則,想得普賢王如來之果位,根本就是空中樓閣。因此我們一定要知道,給我們灌頂的上師對我們的恩德比十方叁世諸佛還大。所以我們在依止具德金剛上師時,經過仔細觀察後,一定要如法依止,依教奉行。
因此我們一定要時時觀察自己的叁昧耶是否清淨,是否失壞了根本戒或是支分戒。衆生于無始輪回中,造業之多不可思議,相續中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煩惱與惡念。如果想盡快地調伏自己的煩惱心,那只有修持密法,而且在這業障越來越深重的五濁惡世當中,只有大圓滿的紅日之光方可迅速遣除衆生的愚癡黑暗,因此在末法時代中,要想得到真正的解脫,得到普賢王如來的果位,就一定要非常清淨地受持叁昧耶戒。
第叁節.出家的功德
七、 一.出家的功德
釋尊在《賢愚經》中這樣贊歎了出家的功德:“出家的功德比須彌山還高,比大海還深,比虛空還廣;出家能滅除魔的眷屬,延續佛的家族(種姓),出生、增上善法,遠離垢障,積累無上福報。”《賢愚經》第十五品贊歎出家功德時說:如有人用七寶造一座高到叁十叁天的佛塔,他的功德還不如出家功德大,因爲外境上的七寶塔會被煩惱之人摧毀掉,但出家的功德卻是他人無法摧毀的;又說內道出家的功德不可思議,乃至得到究竟菩提之間都不會滅盡。
佛在《毗奈耶經》中也明確指出,只要修行人的戒律清淨,那麼量等叁千大千世界的供養都可接受。藏地大德華智仁波切曾講:
淨戒飾著僧衣者,享用一日僧寶財,
其能消除諸財障。。。。。。。。。。。。。。。。。
即出家僧人只要持戒清淨,並努力聞思修行,十方的供養皆有資格接受,可隨便使用。但如果身爲出家僧人,而戒律不清淨,無出離心,對衆生沒有大悲心,于上師也無信心,還自以爲是個出家僧人,從而接受十方信衆的供養,那麼其果報之嚴重非一般人之所能忍受,即使是精通叁藏的法師也不例外。
八、 二.顯密均重視出家
有人認爲顯宗很重視出家,而密宗則不是這樣,其實這是一種很大的誤解,因爲密乘中的修法人最高的是比丘,其次是沙彌,最後是居士,這也與顯宗相一致。佛在《時輪金剛續》中說:修法人總分兩種,出家僧人和在家居士,在顯宗大乘中即稱爲出家菩薩和在家菩薩,發菩提心,守持沙彌(尼)戒或比丘(尼)戒的就成爲大乘出家菩薩,發菩提心,守持在家居士戒的就成爲在家菩薩,在密宗中作金剛上師及傳法灌頂等種種法事,一般只能由出家比丘來做,在家學密的人中只有具有特殊功德和成就的人才可以擔任上師,作傳法等的事業。以上是佛在《時輪金剛續》上的總說,另外在《時輪金剛根本續》中,佛爲香巴拉的國王進行時輪灌頂和傳法時教示:“國王應該依止出家的金剛上師,在家人在沒有證得初地菩薩前,不能擔任國王的上師。”
第四節.出家與在家
九、 一.在家與出家功德之比較
佛陀、寂天菩薩和無垢光尊者等高僧大德都曾指出,得登地聖果以後,出家在家已無區別。但在登地以前,在家很難守持清淨的戒律,故應發願出家。這在《普賢行願品》等經典中也有說明。
在末法時代,如果不以出家僧人的形象而以在家人的形象來弘法,則很容易遭到誹謗。無垢光尊者曾說,一男人不出家而又想弘法利生,或一個僧人還俗娶妻生子,都會對弘法利生産生很大障礙,産生極其不良的影響。
在家人守持一百天的清淨居士戒不如僧人守護一天出家戒律的功德大,這就象小孩的力量無法與青壯年的力量相比一樣。從學法的層次而言,前面已提及無論顯密,都說了地位最高爲比丘,其次爲沙彌,最下爲居士。而且佛經中還明確指出佛法中的主人是比丘。
有人以爲作一個居士比較方便,可以隨意而行,而出家則因戒律較多而倍感拘束,有的還因此發願不出家,…
《走向解脫 叁乘根本戒概述上 在家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