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化婚姻與佛化家庭

  佛化婚姻與佛化家庭

  聖嚴師父著

  果茂整理

  目錄

  一、談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1.婚姻的意義

  2.建立佛化家庭的意義

  3.如何建立佛化家庭

  二、佛化婚禮與佛化家庭

  叁、婚禮不應僅是習俗

  1.叁寶爲佛化家庭的指歸

  2.倫理是佛化家庭的要素

  3.修行是佛化家庭的提升

  四、佛教對于家庭的看法

  1.淨化人間,必定要淨化社會

  2.淨化人間的著力點,是從淨化的家庭開始

  3.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叁個條件

  4.家庭的成員都當各盡各的責任和義務

  5.佛化家庭的經濟生活,應該有叁個原則

  五、如何看待你家小菩薩

  談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佛教是不贊成結婚的嗎?當然不是。不過,佛教的確贊歎出家的功德,那也並不等于反對在家人結婚,信了佛教的人也不會都該出家。其實,唐宋時代,在家的佛教非常興盛,我們可以從敦煌石窟的文字記載、圖畫、或雕刻中,看到許多關于在家居士家庭生活的描述。宋、元朝以後,佛教漸漸隱遁山林,與人世間漸漸疏遠,因而造成一般人認爲佛教是僅屬于出家人的錯誤觀念。很多父母,如果發現自己的子女親近道場、親近法師,就會很擔心他們出家。事實上並不盡然!你們就經常親近寺院,卻沒有因此而准備出家。出家不是消極地逃避,僅有極少數人適合出家、出得了家。

  在家居士是佛教的基礎,在釋迦牟尼佛的時候,就非常重視家庭生活,重視夫妻之間、親子之間,如何彼此相待。甚至還有經典講到結婚之後,懷孕、生子的事。例如《善生經》、《玉耶女經》,均對夫妻親子有明確的倫常原則。《長阿含十六經》明文說:爲子求善婚娶是父母的義務。《中阿含一叁五經》亦明言:「夫當以五事愛敬供給妻子。」「妻子當以十叁事善敬順夫。」並說:若人慈愍妻子者,必有增益,則無捐耗。」由此可知,佛教並不是與世隔絕的。諸位菩薩很幸運,能夠參加我們第一屆的佛化婚禮。今天請諸位來上課,就是從佛教徒的立場、從將來要踏入人生另一境界的立場來認識婚姻。

  一、婚姻的意義

  婚姻本身是責任和義務的肯定與承擔。通常一般人在結婚之前,認爲自己還沒有結婚,可以什麼都不管,不但沒有想到如何讓父母頤養晚年,其至還一直接受父母呵護照顧;可是,結婚之後因爲有了家室,同時因爲孩子的誕生,才真正體會到父母的辛勞,而産生家庭的責任感。所以結婚和沒結婚是完全不一樣的人,婚姻本身是家庭責任的肯定與開始。

  有人說「婚姻是練鎖」,「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也有現代年輕人認爲,反正結了婚還可以離婚,爲什麼一定要結婚,不結婚不是很自由嗎?這是不負責任、過份浪漫而不務實的態度。如果結婚的時候就准備離婚,還結什麼婚!結了婚還要求絕對充分的放肆,還結什麼婚!結婚是一份責任,豈能兒戲?請諸位菩薩一定要肯定:婚姻是一個嚴肅的課題,是人生絕佳的曆練。

  現今社會問題最多的,莫過于金錢及男女色。印度因爲天氣炎熱,一般人都很早熟,女孩子十二、叁歲就能結婚,甚至更早。氣候炎熱加上居住空間小,所以一般人多半在樹下或門前露天而眠,因此男女之間的性行爲比較混亂。釋尊看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因而規定在家居士一是要守五戒,其中的不邪淫戒更是非守不可。由此可見佛教對婚姻的重視,及夫婦彼此之間要互守信諾、互守貞操等觀念的強調。可是,中國自五四新思想的學者們提倡「守貞操是吃人的禮教」,及毛澤東主張「破四舊」及「一杯水」,因此把中國弄得家庭不像家庭,夫妻不像夫妻,所以今日的中國大陸,也在注意正常的婚姻關系了。

  站在佛教徒的立場,五戒中的不邪淫戒,是夫妻共守。因爲邪淫不僅是家庭問題,同時也破壞了社會的和諧,這種罪業是很重的。大家千萬不要認爲逢場作戲沒有關系,假戲真演,終會導致婚姻破裂;而且以生理健康而言,男人在外面宿娼嫖妓,可能感染花柳病、梅毒、愛滋病的病毒,而帶回家傳染給太太,贻禍給後代。就心理層面而言,不論男女,一個人有了外遇,便會造成另一半的不平衡,因而第四者也可能接著出現,問題不斷衍生,造成社會的不安,這個責任實在太大了。所以婚姻的社會責任是不容忽視的!

  結婚是兩個家族的結合,人際關系因之擴大而改變。面對人生的新境界,更應秉持慈悲的精神,來對待、照顧另一半的親人,公公婆婆及嶽父嶽母。同時也應以智慧來處理自己的公私事務,以理性來迎接兒女的出生,給予適當的教育。這是在婚姻過程中,應該學習負起的責任與義務。

  二、建立佛化家庭的意義

  (1)以宗教信仰來促進家庭生活的幸福美滿

  宗教信仰是非重要的,這次法鼓山農禅寺舉辦的聯合婚禮,我們准備贈送每一對新人一尊觀世音菩薩像,是特別請藝術家設計雕塑後製成的白瓷觀音像,希望你們不論居家空間的大小,都能虔誠供奉此尊觀音菩薩。從此這不僅是你的家,也是你們共同修行的道場。

  供奉觀世音菩薩有二種意義,一是學習、模仿觀世音菩薩的慈悲精神。如果能像觀世音菩薩那樣慈悲,夫妻還會吵架嗎?還會打小孩嗎?還會棄父母于不顧嗎?還會對朋友不忠誠嗎?不會的!第二種意義是,菩薩的確是有感應,當在有困難、有麻煩時,要以佛菩薩爲模範,同時祈求佛菩薩給予力量和信心,讓你們在平順中共渡一生。夫妻雙方由于同床異夢、意見不合是正常的。要在觀世音菩薩的保佑下,互相的調和,彼此包容。

  有的人結了婚以後,夫妻吵架,就來找我,我的方法,通常是誰來就罵誰,「有理扁擔叁,無理叁扁擔」,因爲吵架是兩張嘴巴之間的事,如果只有一個人在吵,一會兒就吵不下去了,有了這種認知,就算對方不改變,家庭也不致于破裂。結婚儀式的本身很簡單,但在婚後的未來,則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彼此一定要以宗教的信仰爲依歸,有了共同宗教信仰的家庭,一定會美滿、幸福。

  (2)以家庭的淨化,提升人品、淨化人間

  淨化人間要從淨化家庭開始,也就是要從建立佛化家庭開始。以佛菩薩的慈悲、及智慧,爲我們學習的重點。提升自己,淨化家庭,進而影響周遭的親人、朋友,再擴及社會,達成淨化人間、建設人間淨土的目標。

  叁、如何建立佛家庭

  (1)建立婚姻的共識

  建立佛法家庭,是希望從你們兩個人結婚時開始,就是一個佛教家庭。如何建立佛教的家庭呢?首先須要建立婚姻的共識,那便是彼此關懷、彼此尊敬、彼此體諒、彼此禮讓、互相學習、共同成長。這才像是互爲同修的菩薩,互爲善友,互相提攜的佛化婚姻。

  如果遇到你的另一半陷于情緒的低潮,現出消極、無奈、孤單寂寞、驚恐失望的時候,你應該鼓勵他(她):「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待我們再好好努力,千萬不要灰心!我會陪著你共同度過難關,而且我們的孩子也需要你的照顧!」這就是互相關懷。

  釋尊教導我們,衆生皆有佛性,一切衆生皆有成佛的可能,皆是未來的佛。所以要尊敬對方,即使對方不尊敬你,甚至虐待你,也要認爲這是助你成長的逆增上緣。這不是教你逆來順受,而是在無法避免的情況已經發生的時候,就要學習接受事實,並且由衷地感謝一切助你成長的各種因緣。「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如果對方一時無法改變,一定要調整自己,時時以尊敬、尊重的態度,來與對方相處,視其爲未來佛、現在的菩薩。互敬、互重,此種方式,對家庭生活的和諧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家庭問題的發生,是來自夫婦雙方不能相互禮讓。曾經有一位男居士在禅七期間痛哭流涕,他告訴我說:「一味嫌棄太太,是我這一生最大的罪惡,出禅堂後,我一定跪在太太面前,好好地向她賠罪、忏悔,並由衷地謝謝她多年來的包容。」禅七結束後的第二天,便見他的太太跑來告訴我:「感謝師父!本來我先生已經准備和我離婚,如今,我撿回了先生。謝謝師父。!」這是很不容易的。夫婦之間一定要互相禮讓,尤其是先生對太太忏悔,因爲一般而言,使得先生向太太賠罪是比較難的。

  (2)懷胎之教育

  結婚後,有不要孩子的權利,如果僅爲自私,便是不負責任的想法,也是拒絕成長的觀念;如果不自量力拚命生孩子,也是自害害人的事。有了孩子,才會深刻地體會到父母生養兒女是多麼的不容易!從懷孕到生産,從生産到小孩上學、結婚、成家,成家之後,還要幫他立業,牽腸挂肚,萬般呵護。沒有孩子,不會知道爲人父母的責任,也很難知道爲人父母的辛苦。但現代的社會,不論中國人也好、西方人也好,結婚之後,非但忽略了雙親的奉養,還因忙著事業,而把小孩小給父母去「含饴弄孫」當褓母,這是顛倒了。

  佛教非常重視胎教,大藏經中有關胎教的,至少有叁部:一、《菩薩處胎經》,二、大寶積經《佛說入胎藏會》,叁、大寶積經《佛爲阿難說處胎會》。孕婦懷胎的時候,要作如此想:這是菩薩來入胎,懷的是一尊小菩薩。千萬不要認爲:「生孩子嘛!把小鬼生出來就好了」,如果你認爲那是小鬼,他真的會變成小鬼;如果你視他爲菩薩,他會是個菩薩。心的念頭是非常重要的。懷孕時,心中常念觀音菩薩,多看觀音菩薩像,經常觀想菩薩慈祥的面容,對胎兒很有用;我們要經常保持心平氣和,想要生氣的時候,就趕快念觀念觀音菩薩。懷胎時,不可以暴飲暴食、生活不正常。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表情及心理現象,都會對胎兒産生直接的影響。丈夫們可能認爲始教僅是母親妊娠中的事,跟做父親的沒有關系,其實你的身心狀態會影響到你的太太,也就會影響到腹中的胎兒。所以良好的胎教是夫妻雙方共同的責任。

  (3)小菩薩的培育

  當小菩薩會爬行時,就要開始教他拜佛;在還未識字之前,可以讓他看佛教故事的兒童圖畫,例如佛陀、觀音、佛在《本生故事》種種類似童話的傳說,救度衆生的感人事迹,培養孩子們慈悲對待一切衆生的情懷。許多父母都主…

《佛化婚姻與佛化家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 继续阅读 ▪ 怎樣做一個居士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