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因果報應錄(唐湘清居士)▪P22

  ..續本文上一頁翩青年了,某年,他兒子參加秀才的考試,考官評閱文章,並不惬意,准備不予錄取,可是奇怪得很,下意識中好像聽到天空間喊著:“不可”,就把那篇文章取出複閱,仍覺不滿意,還是不想予以錄取,忽然又聽到天空中喊著:“不可,不可”,因此再把那篇文章取出來重閱,一看還是不行,決定不予錄取,忽聞虛空中大呼:“不可二字最難,不可二字最難”,再把那文章取出來仔細評閱,竟發覺尚有可取之處,陳醫生的兒子,因此榜上有名了。事後考官把閱卷經過講出來,陳醫生深信是他不淫所積的陰德。(取材自德育古鑒)

  5.將軍功成不好色

  程顔賓是一位勇敢善戰的軍人,當他率兵攻下甯縣的時候,部屬們爲了慶祝勝利,在民間物色了叁位年輕貌美的小姐,獻給這位戰功赫赫的將軍,當時他雖喝醉了酒,但並沒有喪失理智,面對如花如月的絕色佳人,並沒有動一絲一毫

  將 軍說:“你們都好像我自己的女兒一樣”的邪念,他莊嚴和藹的對叁位小姐說:“你們都好像我自己的女兒一樣,我應當保護你們,怎敢違背良心,妄想侵犯你們呢?明天我一定通知你們的家長,領你們回去。”說罷,令部屬把叁位小姐妥善的安置一室。第二天早晨,立刻尋訪她們的父母,把他們的女兒分別領回家中。

  當地的民衆,對于這位人格高尚的軍官,都十分愛戴,樹立了真正英雄不好色的正確觀念。因爲他的聲譽日隆,深爲上級器重,不久升任巡察使。享壽九十叁歲,臨終以前,預知時至,告別親友,含笑而逝。他有幾個兒子,都很顯達。(取材自感應篇彙編)

  6.不呼小貓喜大茅

  明代有一位讀書人,姓茅,名鹿門。在二十余歲的時候,求學于浙江省余姚縣,住在邑廟前錢姓家中。錢家有一婢女,豆蔻年華,活潑可愛,並且情窦初開,對于茅鹿門這位單身的白面書生,不由自主的在她心中起了愛苗。

  有一晚上,茅鹿門正在燈前讀書,忽然聽到婢女在他書室外面叫著:“貓咪咪!貓咪咪!”他因爲讀書讀得津津有味,不願分心,所以起先沒有睬她。可是那婢女還是“貓咪咪!貓咪咪!”的叫個不停。他覺得奇怪起來,把書本合上,站起來對婢女說:“夜深了,你貓咪咪的叫個不停做什麼?難道有魚給貓吃嗎?”婢女聽了,格格的大笑,輕佻的說:“茅先生真是書呆子,我老實告訴你:我不是呼喊小貓,我實實在在的喜歡大茅呢!”他一聽這話不對勁,知道婢女是在挑逗他,就正色的說:“我父親命我遠出讀書,對我期望甚殷,我一定要學業有成,才能報答我的父親。如果學業未成功名未就,在外面亂談戀愛,或與你有非禮的行爲,那麼他日回去,叫我有何顔見我父親!更有何顔見你主人呢!”婢女聽了,知道茅鹿門是一位專心讀書的好人,無法挑逗,只得羞慚而退。從此婢女斷絕了心中绯色的愛念,轉爲對他純潔的欽敬。

  窗外傳來貓叫聲 後來茅鹿門果然學業有成,考中了嘉靖戊戌榜的舉人,官至副使,享壽九十歲而終。(取材自壽康寶鑒)

  7.張文啓不淫得賢妻

  張文啓是福建人,有一年,閩地土匪犯境,他爲了逃避匪難,與朋友周君一同避入山洞中。當他們進入山洞後,發覺洞中有段蜿延曲折的路,裏面花木扶疏,落葉缤紛,宛如世外桃源。他們放大膽子向前走,一路上沒有遇見一個人。那知走到路的盡處,忽然發覺路旁石凳上坐著一位美麗的少女,二人不覺大爲驚喜。可是少女看到了他們二個陌生男人,極爲恐慌,急急忙忙的要逃出山洞去。

  他們二人實在不願意少女離開,事實上那少女如果獨自逃出山洞,反而有遇著土匪的危險。張文啓就高聲的喊著少女說:“小姐!小姐!你不要逃,你不要逃!我們都是當地的忠厚老實人,也是爲了逃避匪難而來此,決不會對你不規矩的。”少女聽到張文啓說話的聲調,誠懇而和善,知道不是壞人,就放心下來,同時自己也覺得逃出山洞,恐怕反有遇匪的危險,就停止著不逃,回過頭來與他們聊天了。

  張文啓阻止周君非禮少女。

  那位小姐從容的坐定下來對他們講述自己逃難的經過。原來她起先是與父母一同逃出,後來因爲在途中遇著土匪,各自逃命,因此與父母逃散。叁人談談說說,也就不覺寂寞。

  張文啓確是規矩老實的好人,心中只想如何保護那位與父母逃散的少女,絕對沒有邪念,可是同行的周君,不免有些色迷迷的,到了中夜時分,屢次企圖非禮少女,都經張文啓強力阻止,少女幸未被汙。

  第二天早晨,張文啓拉著周君一同走出山洞,藉詞出去探聽消息,其目的是把周君拉開,使那少女安處,不受糾纏。出山後知道土匪已經離境,就邀同村中父老,到山洞中把少女領出,並問明其父母裏姓,托村老送這位小姐安返家中。 過了不久,少女的父親黃老先生,央人至張家說媒,因爲感謝張文啓的恩德,辦了很豐富的嫁妝,把那位美麗的小姐嫁給他。結婚後夫唱婦隨,生活極爲美滿,後來生了二個兒子,長大後都狀元及第。

  佛經上說:“不邪淫者,得如意眷屬報。”以上昭彰的事實,豈不是佛經最好的注解嗎?(取材自感應篇彙編)

  8.缺損陰德最難修

  唐臯,是安徽歙縣人,在青年時代,只知孜孜用功讀書,腦海中從來沒有考慮追逐異性的事,可說是一位標准的模範青年。

  鄰居有一位小姐,對唐臯頗爲愛慕,常常借故跑到他的書房去,與他親近,甚至公開約他幽會,都經他嚴詞拒絕,他爲了避免小姐的糾纏,在書房讀書的時候,就把房門關鎖起來。

  有一天晚上,唐臯正在書房燈下讀書,那位小姐又到書房門外來敲門,他就高聲讀書,裝作沒有聽到門聲。可是小姐不肯罷休,又跑到書房的窗前去,用舌把糊窗的紙舐破,從破損的紙洞中,望著書房中的唐臯,向他調笑,他沒有辦法,只得站起來向她敷衍說:“小姐!真對不起,今天我沒有空,請你明天再來。”

  少 女不斷糾纏唐臯

  第二天,唐臯把破損的紙窗糊補好,並在紙窗上題著如下二句:“舐破紙窗容易補,缺損陰德最難修。”當晚小姐果然又來窗前,看到紙窗的破洞已補好,而窗紙上題著上面二句話,心中頗感慚愧,便自動的不再吵鬧他,靜悄悄的回家去了。

  附近寺院中有一位和尚,常常在唐臯家中門前經過。一天晚上和尚夜歸,又途經唐宅,看到門前懸著一塊狀元匾,左右懸著二盞紅燈,左燈寫著“舐破紙窗容易補”,右燈寫著“缺損陰德最難修。”可是再欲凝神細看時,匾與燈忽又不見,和尚感覺大大的奇怪。

  第二天,和尚跑到唐宅去看唐臯,告訴他昨晚在門前遇見的事。唐臯就指著紙窗上題的那二句,並說明其原由。和尚始恍悟昨晚所見門外的紅燈,是唐臯善心感應的神火。不禁驚歎的說:“窗前題語,門外懸燈,感應之機,捷于桴鼓。”並且進一步慰勉他說:“像你這樣高尚的道德,前途一定未可限量。”過了一年,唐臯果然考中狀元,名聞天下。(取材自安士全書)

  9.靳老師拒不納妾

  靳瑜先生,江蘇省鎮江縣人。在金壇縣設塾授徒,平日誨人不倦,是一位道德文章極受人們尊敬的好老師,他結婚已二十多年,可是夫人一直沒有生育,因此靳老師雖年逾半百,奈何膝下尚虛。

  不孝有叁,無後爲大,在中國人的腦海中,兒子是多麼的重要。因爲我們中國人重視祭祖,如果沒有兒子,不僅自己死後,永遠無人祭祀,且自己以上的曆代祖宗,也將香火斷絕,這是一件多麼嚴重的事。

  中國民間有首歌謠說:“叁十無子平平過,四十無子冷清清,五十無子無人問,六十無子斷六親”,現在靳老師已年逾半百,再過幾年就是六十歲,如果一直這樣沒有兒子,豈不將要六十無子斷六親了嗎?

  普通一般情形,做妻子的人,都是反對丈夫納妾。可是靳太太不忍看到靳家香火斷絕,極力鼓勵丈夫討個小老婆,藉此彌補內心的歉疚。她對靳老師說:“我嫁到你們靳家二十多年,沒有替你們靳家生個兒子,抱歉萬分,真使我日夜不安,爲了靳家祖宗的香火,你應該討個小老婆,生個兒子,才對得起你們靳家的祖宗。”

  靳老師的看法與太太不同,他說:“所謂不孝有叁,無後爲大,其真正的意義,是教我們生在世上,要好好的培植後一代,這才是真正的有後。如果生了兒子,不知好好的教養,變成贻害社會的敗類,反而羞辱祖宗,試問那樣可算孝順嗎?我雖沒有兒子,可是我當老師,善盡職責,教育青少年,成爲國家有用的良材,這樣才是真正的有後,對得起祖宗。何況有沒有兒子,都是命中注定的,倘若命中沒有兒子,即使討一百個老婆,也不會有兒子。”

  靳老師不納妾的態度,十分堅決,妻子屢次的勸告,都沒有使丈夫動心。靳太太因勸告無效,她就想乘丈夫不在家時,把人家的姑娘接到家中來住,再寫信叫丈夫回家,這樣造成既成事實,丈夫諒必無法拒絕了吧?

  同村有一貧苦家庭的姑娘,芳齡十八,面貌娟秀,身體健康。靳太太認爲是丈夫娶妾的好對象,出資把那小姑娘買到家中來,並函促靳老師立即回家。

  靳老師接到家信,從金壇回到鎮江,趕到家中。進門以後,看到房間中擺著滿桌的酒菜,更有村中那位十八歲的大姑娘,穿著大紅衣服坐在桌子旁。

  靳太太滿面笑容對先生說:“今天是你納妾的黃道吉日,坐下來與新娘子暢飲一杯吧?”這時靳老師羞窘得滿面通紅,不知所措。

  靳太太看到先生十分羞窘,以爲是自己在場,先生不好意思。她就退出房間,並把房門鎖上。希望房間中只剩他們二個人,可以成全先生的好事。

  靳老師獨自面對如花似玉的十八歲少女,不僅毫不動心,且對太太這樣的舉動,十分憤怒。急欲離開房間,可是房門已被太太鎖上,怎麼辦呢?他就打破窗戶,跳牆而出。

  靳老師不與小姐同飲,從窗內跳出來。

  太太睹此情形,十分著急。對先生說:“我拿出大部分的私蓄,花了很多錢,好不容易替你買到這樣美麗的姑娘,我這樣犧牲自己,完全爲你們靳家著想,你怎麼不知好歹,爲什麼不陪著新娘…

《因果報應錄(唐湘清居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