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坐花志果·果報錄 下(清·汪道鼎著)▪P3

  ..續本文上一頁裏有呻吟聲,挖開一看,有男女二具屍體,女的已經複活,我就想奸汙她,但徒弟堅持不可,所以把他殺了,埋在那裏。”問他那少婦在哪裏,說現在藏在庵中。前去搜查,果然找到了。

  【正文】顧僧事雖白,而殺周者未得主名。訊佃,是室本何人所居,曰:“某之妹。”喚之至,年二十許,頗有姿色。命暫禁于密室,夜分,喚穩婆驗之,已非處子〖女未嫁曰處子。〗。詢其與奸爲誰,女不能諱,實對爲西鄰某甲,連夜捕之至,一訊而服。蓋某甲夜入女室,見二人並頭睡,疑別與人有私,妒火中焚,並殺之,而不虞其誤也。谳定〖谳,音孽,又音彥,議罪曰谳〗,某甲與僧,俱以因奸致死,問大辟〖辟,音僻。(禮記)其死罪,則曰某之罪在大辟。〗。而坐佃以移屍之罪。

  【譯文】至此,僧徒被殺之事已明,但殺周的人還不知是誰。縣令就詢問佃戶:“這間房子原來是誰住在裏面?”答說:“是我妹住”。把他妹妹找來,年齡二十多,頗有姿色。縣官命暫時把她禁閉隔離,夜裏叫來一個接生婆對她進行驗身,發現已不是處女。問她與誰通奸,她無法隱瞞,供出與西鄰某甲。連夜把某甲抓來,一加審訊,就招供了。某甲那天夜裏,進入女子住的房間,見是兩人並頭而睡,疑心是與別人有私情,一時妒火中燒,就殺了兩人,沒有想到殺錯了。縣官遂判決某甲和僧,因奸致殺人命,判死刑。而佃戶因移屍不報,判監禁。

  【正文】坐花主人曰:“昔人有言曰:“奸近殺。”諒哉〖諒,猶信也。〗!當周生邂逅彼姝〖邂逅,音解遘。姝,音樞。(玉篇)邂逅,不期而會也。(詩經)彼姝者子。(韻會)女之美者曰姝。〗,要宿佃家〖要,音邀,與邀義略同。〗,豈不視爲生平奇遇哉?乃爲歡須臾〖臾,音俞。須臾,不多時也。〗,喪生俄頃。入室者既變衽席作幹戈〖此指周因奸被殺言。衽,音忍,注詳雲間守篇。〗,聞聲者複化慈悲爲殘忍〖此指僧殺其徒言。〗。欲情偶熾〖熾音赤,盛也。〗,孽海同沈。一女迷途,四人殒命,可勿畏哉?可勿戒哉?”

  【譯文】坐花主人說:“古人有言:“奸情隱含殺機。”確實有道理!當周生在路上巧遇那位漂亮少婦時,邀她在佃戶家留宿,難道不是認爲這是生平難得的豔遇嗎!結果爲須臾之歡而喪生俄頃!那個通奸者進得房來,更把偷情變爲殺戮!聽到呻吟聲的那個,色欲頓生,轉慈悲爲殘忍,招來孽海同沈!一個女人迷路,四人跟著喪命。難道不可怕嗎!難道不該引以爲戒嗎!”

  五、子死複生

  祖慝遺留得九魔 敗家畢竟要消磨

  不如赈濟資先罄 五子重生福報多

  【正文】菱湖王文簡公以銜之先世某翁,以財雄于鄉。弱冠後〖冠,音貫。(禮記)二十曰弱冠。〗,連舉九子,顧皆頑鈍勿慧。乾隆某年歲大歉〖大歉,大荒也。〗,人多菜色〖(禮王製)民無菜色。(按)菜色,餓色也。〗,翁罄己資以赈其鄉人,全活無算,而翁家亦緣是中落〖緣,由也。富家忽貧曰中落。〗。未幾,長子染疾死。不逾年,九子相繼夭殁,無一存者。夫婦悲憤,惘惘若癡〖惘,音罔。惘惘,失意貌。〗。素奉觀音大士,因作一疏,焚于供像前,詞頗哀怨。是晚夢大士谕之曰:“汝向所生九子,是爲九魔,皆敗子也。緣爾祖有隱慝〖慝,他德切,音忒,惡也。〗,令敗爾家。昨以爾傾家赈濟,陰德浩大,上帝特敕所司收回魔鬼,別降文人以振爾後。若能益修善果,二十年後,文曲星當生爾家。毋自怼也〖怼,音隊,怨也。〗。”夫婦所夢皆同,遂益兢業爲善〖兢,音矜。兢業,戒懼貌。〗。扶危救困,孜孜如恐不及〖孜,音滋。(書經)子思日孜孜。(注)孜孜,勉力不怠之謂。〗。

  【譯文】菱湖王以銜先生,號文簡,他祖父是當地鄉裏手屈一指的大富翁。二十歲以後,接連生了九個兒子,一個個都是頑劣蠢鈍,毫無慧根可言。乾隆間有一年大旱,顆粒無收,老百姓都餓得面黃饑瘦。老先生把全部家産拿出來赈濟,救活了許多人,自己家也因此中落。不久,大兒子得病死了,不到一年功夫,九個兒子前後都夭折了,一個都沒有剩下。夫妻兩人悲憤之極,神情恍惚,若癡若呆。他們一向供奉觀音大士,就寫了一份措詞相當哀怨的呈疏,在所供的佛像前焚燒,以示泣訴。當晚夢見觀音大士告訴他們說:“你們以前所生的九個兒子,是九個魔頭,都是敗家子。因爲你家祖輩有隱惡,是讓他們來敗壞你家的。後因你能傾其家財赈濟,陰德浩大。天帝特下令所司收回這幾個魔鬼,另派文人降生你家,以振興你的家業。如果能更加努力修善,二十年後,文曲星將降生在你家。不要埋怨不滿!”夫婦兩人所夢都一樣。于是更加兢兢業業作善事,扶危救困,孜孜不倦,生怕做得不周到。

  【正文】未幾,妻妾數人先後有娠〖娠,音申,又音震,懷孕也。〗。數年之間,複得五子,鹹讀書能文章,有聲庠序間。再傳而文簡公大魁天下〖中狀元曰大魁天下。〗,官至尚書。其弟以〖,音吾。〗,即是年會元,至今簪纓勿替〖(詩經)子子孫孫,勿替引之。(注)替,廢也。〗。

  【譯文】不久,妻妾幾人,先後都懷孕了。幾年之間又得了五個兒子,都喜讀書,而且會寫文章,在學界很有好譽。再下一輩就是文簡公,大魁天下(中狀元),官至尚書;文簡公的弟弟王以,就在他哥哥中狀元那一年中了舉人。至今,他家子孫後代中,考中當官的沒有中斷過。

  六、殿試卷用淡墨

  險哉獲間遽相傾 難得王言诘厲聲

  淡墨偏教關節合 師生兄弟迹同明

  【正文】王文簡公以銜,與其弟以,爲諸生時,有聲庠序間,爲學使窦東臯先生所賞,一時稱爲二王。鄉捷後,同應乙卯會試。窦爲總裁,首題民之所好好之二句。窦爲學使時,按臨湖郡日詣學講書,至此節別有心解,至是適以之命題,通場惟二王解與己意合。及揭曉〖出榜曰揭曉。〗,以得會元,以銜第二,下第者遂多浮議〖不中曰下第。浮議,謗言也。〗。

  【譯文】王以銜,即文簡公,和他弟弟王以作秀才時,在學界就出了名,受到學使窦東臯先生賞識,一時被稱爲二王。兄弟二人在鄉試中雙雙獲捷,後又一同參加乙卯年的會試。窦東臯先生爲會試總裁,出的第一題就是“民之所好,好之”二句。窦東臯先生被派往菱湖郡任學使工作時,常去學館講書,講到“民之所好,好之”這一節時,發揮了獨到見解。至會考時,就恰好用上這兩句作了命題。所有參考生的答卷中,只有二王的文章旨趣,與東臯先生心意相合。出榜揭曉時,王以得會元(第一名舉人),王以銜爲第二,其他未錄取者在言詞上多有不平。

  【正文】時和相當國,以窦骨鲠不附己〖鲠,音梗。(荀子)君有忠臣,謂之骨鲠。(按)骨鲠,剛直之謂。〗,思有以中傷之〖中傷之,猶言害之也。〗。聞之大喜,遽以上聞。純廟爲所動,谪窦官〖谪,音摘,猶降也。〗,而逐以回籍讀書。及廷對日,文簡公念師幹吏議〖獲罪曰幹吏議,師指窦東臯先生言。〗,弟被放逐,郁郁不得志,僅以淡墨書卷,潦草終場,無複奢望。

  【譯文】當時正是和相國當政,因爲窦東臯先生剛直,不去攀附巴結他,他就想找茬加以中傷。聽到會考的情況,大喜,立即上報皇上。皇上被他說動,降旨谪去窦的官職,把王以逐回本鄉讀書。到了廷對(殿試)那一天,文簡公想到自己的老師窦東臯獲罪皇上,弟弟又被取消舉人資格,遣返回鄉,心中十分郁悶,只用淡墨書寫考卷,潦潦草草地寫完就交了卷子,也不再抱什麼奢望。

  【正文】適和相有館師,亦于是年中進士,和囑之曰:“子殿試日以淡墨書卷,可得鼎元。”及得公卷,以爲必館師也,竟置一甲。胪唱日,純廟見其書以淡墨爲疑,和從旁力贊曰:“此人以淡墨書卷,能莊雅若此,較濃墨者倍難,必積學士也。”純廟以爲然,遂得首選。及唱名爲王以銜,上顧和厲聲曰:“此亦窦光鼐所爲耶〖鼐,音柰。〗?”和噤不敢出一語〖噤,音禁,口閉也。〗。于是窦怨大白,而浮議亦頓息。甚矣!小人之所爲,無往不福君子。小人亦枉自爲小人哉!

  【譯文】恰巧和相國有一位館師,也是當年中的進士。和相國曾在廷對前囑附他說:“你在殿試的時候,用淡墨書寫卷子,可得鼎元。”閱卷時,拿到文簡公的卷子,以爲一定是館師的,就排在了一甲(第一名)。在胪唱日(皇上臨場,最後定榜),皇上見卷子是用淡墨書寫,心中有疑,和相國就從旁極力加以贊揚,說:“這人用淡墨書寫,能寫得這樣端莊典雅,比用濃墨書寫更是難得了,一定是位飽學之士。”皇上也認爲是這樣,就定爲首選。到了唱名時,卻是王以銜。皇上瞪著和相國,嚴厲地說:“這難道也是窦光鼐幹的嗎?”和相國連大氣都不敢出一口,于是窦東臯先生的冤情才大白于人前,外面的各種議論也就平息了。真是的!小人的一作一爲,件件都成了君子的福運。小人也真是枉爲小人一場!

  七、敬師獲報

  臯比久侍亦前緣 心血遺來數十篇

  寄語奪元諸俊侶 敬師兩字是真诠

  【正文】浙江某解元幼時,封翁即延名師訓之。教法精嚴,封翁亦敬禮備至。自開蒙以至開筆爲文,不易師。解元弱冠補博士弟子員,師以生平所作製藝悉授之〖場屋中時文曰製藝。〗。又擇其極佳者數十篇,令之熟讀,且曰:“吾一生精血,盡在于是,如場屋遇之,皆可掄元奪魁。”解元受之,略讀皆成誦。

  【釋文】浙江有一位解元(鄉試第一名),小時,他父親就聘請名師來教育他,教法和要求精密嚴謹。老先生對老師也尊重禮敬十分周到。從孩子啓蒙階段直到開筆寫文章,沒有更換過老師。孩子二十歲就考選爲“補博士弟子員”。這位老師把自己平生所作應考文章(製藝),全都教授給這位學生。又從中選擇最好的幾十篇,讓學生熟讀,並說:“我一生的心血,都在這裏面了。如果參加科考遇上,都可以掄元奪魁(必中無疑)”。學生受教以後,讀一兩遍,都能流利背誦。

  【正文】未幾,師…

《坐花志果·果報錄 下(清·汪道鼎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