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坐花志果·果報錄 下(清·汪道鼎著)▪P6

  ..續本文上一頁推想出他平日是如何地狂悖放蕩了!而月下老人的靈明神靈,也是應該有所敬畏的!

  十叁、顔太夫人

  擅開倉米濟民荒 全仗諸君赈得當

  有罪臨來惟子任 拼將破産補公倉

  【正文】顔靜甫中丞,初知山東平度州。廉明慈惠,有古循吏風〖循,長也。(漢書)有(循吏傳)。〗。其太夫人就養于署,每以仁愛訓其子。

  【譯文】顔靜甫中丞(撫臺),最先出任山東平度州知府,廉明慈惠,很有古時循吏的作風。他的母親顔太夫人隨子生活在州署之內,常常以仁愛之理教育靜甫。

  【正文】乾隆某年五月,中丞以事晉省。州境忽發大水,漂沒廬舍無算,鄉民逃竄入城者數萬口〖竄,音串,義同逃。〗。而水愈漲盛,城不沒者叁版〖句出(戰國策)〗。鄉民無所得食,號哭之聲,震動天地。官吏束手,無可爲計。太夫人聞之,遽令發常平倉谷〖(漢書食貨志)合邊郡皆築倉,以谷賤時增其價而賣,以利農谷;貴時減其價而賣,以贍其民;名曰常平倉,民便之。〗以赈餓者。幕中友不可,曰:“是須申請待報後行,且官不在署,誰敢擅動者?”太夫人聞之怫然曰〖怫,音弗。怫然,怒貌。〗:“常平谷本以備緩急,今數萬人嗷嗷待哺〖嗷,音敖;哺,音捕。待哺,猶言待食也。(詩經)哀鳴嗷嗷。〗,若必待報而行,不皆成餓殍乎〖殍,音漂,注詳一洋篇。〗?吾家頗殷實,若上司以擅動見責,傾産尚足以償。倘慮吾兒有異言,老人一人承之,無預諸君事。”立命請教佐各官至,親出告之。各官鹹吐舌不敢語,太夫人怒曰:“公等無憂拖累,果有事,當令吾兒獨任之。公等但爲老身稽查監放可耳。”衆不得已,遵命以行。一時歡聲雷動,鹹慶複生。城中紳富,感太夫人之德,亦多出米谷,以助官之不及。七日水始退,谷已盡罄。

  【譯文】乾隆間有一年五月,中丞因公事去了省城。平度州境內突發水災,漂沒了無數廬舍農家,逃難進城的鄉民達數萬之多,而水勢不退且更加洶猛,連縣城都幾乎變爲澤國。難民們沒有食物果腹,號哭哀告之聲,震天動地。城中官吏都束手無策。顔太夫人知道後,就要他們打開常平倉,放發谷子,以救饑民。(注:當時官府爲利民生産,建立常平倉,谷價賤時,加價出售;谷價貴時,減價出售,以平抑糧價。)府中幕僚都說不能這樣作,必須上報獲准才可以。而且主要官員不在,誰敢擅自動用。太夫人聽說,生氣說:“常平谷本來就是備以應急的。現今數萬人嗷嗷待哺,如果非要等到上報批准下來,那人還不都餓死了!我家産還頗殷富,若上司以擅自動用倉谷怪罪下來,把我家全部家産作抵,還足以償還。你們倘若顧慮我兒回來有異議,我老婆子一人承當,與各位無關!”她立即把下屬各部官吏邀請前來,親自出面說明,各官聽了都吐著舌頭不敢說一句話。太夫人生氣說:“各位不必擔心受牽連。如果真出了事,我會讓我兒出面一人負責!各位只要替我老婆子作好調查,監督發放,就行了!”大家不得已,只好遵命而行。一時間難民歡聲雷動,共慶又得活命複生。城中紳鄉富戶,有感于太夫人的德行,也大多數拿出米谷,以助官糧之不及。七天之後,水才退去,倉谷已盡。

  【正文】中丞于省中得報,急馳歸。入署,幕友輩以發粟事告,中丞笑曰:“吾母所辦極當!速爲我具稿,據實通禀。我即專人回籍變産,以便賠補,諸君無患也。”及禀上,撫藩大駭,遂以擅動倉谷,飛章劾奏〖劾,音河;參也。章,奏章。飛章,迅速出奏之謂。〗。純皇帝覽而嘉之,朱批:“汝爲封疆大吏,有如此賢母良吏,不保舉而反參劾耶?”複降旨以所動倉谷,准作正項開銷,無庸賠補。中丞既感上恩,益刻厲爲善。

  【譯文】中丞大人在省城得到報告,急忙趕回,一進府衙,幕友們就把開倉放谷事告訴他,他笑著說:“我母親做得極其恰當。請你們盡快爲我起草報告,據實通禀上司。我立即派人回我原籍,變賣家産,以便賠補。各位就不必擔心了!”等報告到了省府,撫藩嚇得膽顫心驚,就以擅動倉谷罪名,連夜擬好奏章,派專人兼程飛報入京,彈劾中丞大人。皇上閱覽了奏章,很贊賞,用筆批示:“汝爲封疆大吏,有如此賢母良吏,不保舉,而反參劾耶!”接著又降禦旨,已動用的倉谷,准與作爲正項開銷,無須賠補。顔中丞誠感上恩,更加盡力爲善。

  【正文】及上東巡,中丞時已調濟南府。召見時猶細詢前事,特賜太夫人匾額以寵異之。後中丞屢蒙簡擢,官至黔撫〖黔,音箝,即貴州。撫,巡撫。〗;子檢由部曹至直督〖部曹,即主事等職。〗;孫伯焘由詞林至閩督;侄孫以燠,由中書出守〖中書,內閣官名,出守,注詳雲間守篇。〗,任東總河;其余內官詞林部曹,外任監司郡守者甚衆,皆太夫人積善所致也。

  【譯文】等到皇上東巡視察時,顔中丞當時已調任濟南府。皇上召見他時,還曾仔細詢問那時的情況,並特賜給太夫人一塊匾額,以表褒揚。後來中丞多次承蒙選拔升官,作了貴州省巡撫,兒子顔檢由部曹(中央部辦專員)升任直督(中央特派負責官員);孫子顔伯焘由翰林作了閩督(省長);侄孫顔以燠,由中書(內客官員)升任東總河。其他晚輩中在翰林,部曹作內官的,外任監司、郡守的,相當多。這都是太夫人積善所感之果報。

  十四、照例辦二則

  爲官清白未貪汙 身後何因斬絕辜

  具疏城隍問報應 示他照例順情無

  【正文】歸安費公,起家縣令,官至臬司。性公廉,不受私谒。既司憲柄〖臬司,稱總憲。柄,猶權也。〗,遇事執法,無所委曲。老而無子。

  【譯文】歸安縣費公,從縣官起家,做官至臬司(省司法廳長),禀性公正廉潔,不接受私下的拜谒。掌握司法之大權,遇事執法,無所委曲,老而無子。

  【正文】致仕後,自反仕宦數十年,而清白一節〖一節,猶言無二也。〗,何以得絕嗣報?遂具疏城隍廟自訴。是夕夢城隍神遣吏請去,至則見神降階迎入,坐定,謂公曰:“頃見公訴詞頗悻悻〖悻,音幸。(孟子注)悻悻,怒意也。〗,故特請公至一決之。公之不愛錢,不徇情,此心實可對天,然公司憲有年,平日所恃以尊主庇民者何事?願以賜教。”公曰:“無他,惟事事照例辦耳。”神笑曰:“公之無子,正坐此照例辦叁字。”公愕然曰〖愕,音惡。愕然,驚異貌。〗:“然則例不可用乎?”神曰:“不然。公儒者,獨不聞律設大法,禮順人情乎〖律設大法二句出(漢書卓茂傳)。〗?愚民無知,誤陷法網,若事事照例,民何以堪?且公總司憲柄,能保州縣必無誤入耶〖誤入,誤入人罪也。〗?況又自信太過,案有近于疑似者,公一斷之己見,其中豈無無辜被戮?揆之聖人罪疑惟輕之旨〖揆,度也。(書經)罪疑惟輕。〗,似不若此。水至清則無魚,此公所自作,無怪天道之錯置也。”公默然頗自悔。神複慰之曰:“公生平清公正直,將來與余有同官之誼,俎豆一方〖俎,音祖。俎豆,祭器。此句猶言享一方之祭祀也。〗,何藉子孫爲?”因複遣吏送之歸。公寤後〖寤,音誤,醒也。〗,求子之念始息。竟以侄爲嗣。

  【譯文】退休後,反思自己宦海幾十年,始終保持清白氣節,爲什麼會得絕嗣之報呢?他就寫了一份疏表,去城隍廟自訴。當夜夢見城隍差人來請,到了大殿,見城隍親自走下臺階迎接,賓主坐定,對費公說:“見到公的訴詞,頗有悻悻然不滿之意。所以特請公來加以說明。公不愛錢,不徇私情,這種心情確實可以昭然對天。但是公專司法權柄多年,平日你是依據什麼原則來上尊皇恩下護百姓的呢?願聽賜教。”費公說:“沒有別的,只有凡事處處照例辦就是了!”城隍笑著說:“公之所以無子,就錯在這照例辦叁個字上!”費公聽了感到驚異,說:“這麼說來,律例不能用嗎?”城隍神說:“不然,公是儒者,難道沒有聽說過“律設大法,禮順人情?(語出《漢書卓茂傳》)嗎?愚民百姓無知,誤陷法網,如果事事都照律例辦,百姓怎麼受得了?公總掌司法大權,能擔保下屬的各州縣的案子沒有錯判的嗎?何況又太過自信,所理案件中有些疑惑而相類似的,都以自己的見解加以決斷,其中難道沒有無辜被殺的嗎?依據古聖旨,托罪有疑點者,應當從輕,似乎不應照例辦吧。水清則無魚,這是你所自作,不應該責怪天道不公!”費公聽了之後,沈默無言,頗感自悔。城隍又安慰說:“公生平一向清廉,公正,梗直,將來還要一道和我作官共事,享受一方的祭祀哩!何必爲子孫事耽耿耿于懷!”說完城隍命吏役送費公回府。費公夢醒之後,也就不想求子之事了,認侄兒作了自己的後嗣。

  【正文】臨終見臥榻前似有報冤者,叱問之,則陳臬某省時〖(書經)汝陳時臬。(傳)臬,法也。(按)楚謂作臬可曰陳臬,本此。〗,有匪犯六人,罪不至死,而公執法以入之者〖入之,入之于死罪也。〗。公自知不起,遂索衣冠服之而卒。後相傳爲某郡城隍雲。

  【譯文】臨終時,費公見床前隱約有幾個冤鬼影子。他大聲叱問,他們陳述說:費公在某省任臬臺時,有匪犯六人,罪不當死,是費公執法定罪判死刑的。費公自己知道陽壽已盡,就命侍者拿來衣冠,穿著正齊,盍然而逝。後來流傳說,他當了某郡的城隍。

  【正文】昔有張廉訪者,陳臬河南,每事執法嚴辦。遇有勢力及富家郎,尤不稍貸〖貸,猶寬也。〗。時嚴習教之禁。有富人爲鄰家控其習教,以圖不軌者〖不軌,猶言不法也。〗。廉訪聞其饒于財〖饒,猶富也。〗,執而嚴梏之。首府及觀察某公,知其誣,爲之力白于廉訪。廉訪笑曰:“有是乎?一白丁耳〖(陋室銘)往來無白丁,(按)世稱無功名者曰白丁。〗,而能使觀察太守爲之盡力,是漢武帝所謂郭解家,固不貧者也〖解,音蟹。(漢書)漢武帝徙郡國豪傑于茂林,屯人郭解,關東大俠也,亦在徙中。衛青爲言郭解家貧不中徙,上曰:解布衣,權至使將軍爲言,此其家不貧。卒徙解家。〗。”竟文致入其罪〖文致,注詳曹之英…

《坐花志果·果報錄 下(清·汪道鼎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