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因果明鏡論▪P19

  ..續本文上一頁行慈,惡來善往,是菩薩之上行。”于是射手截牙。象王囑咐他:“修道人,你應速避,勿令群象尋到足迹。”象王待此人去遠,疼痛難忍,躃地大呼,奄然而死,隨即生于天上。這時群象由四處尋來,都驚叫道:“是誰殺害吾王。”但最終尋索不得,還守王屍,悲痛哀號。

  後來射師取牙而還,王見象牙,心即恸怖。而夫人以牙持于手中,正欲細觀,忽然天雷霹雳,椎之吐血,死入地獄。

  經雲:“當平心地,則世界一切皆平。”由于心地之險惡,包藏于內,他人難以覺知。所以伏戈矛于談笑,設陷阱于綢缪,機深械密,山川之險亦不能過于此。了凡先生說:“造物所最惡者,莫甚于機,故天報深險之人,或有時而過當。”信然!

  唐李義甫,爲參知政事,容貌溫恭,與人談話必微笑,但其內心狡險忌刻,善于傾陷,時人稱他笑中有刀,因他柔而害物,又有“李貓”之號,後坐事,竄死巂州,子孫陵替。

  當自己的怨敵遭受不幸時,內心觀望暗自歡喜,如是幸災樂禍,與親自造罪的過失相同。

  古代,在一深山中住有師徒叁人,另有一個與他們不和的上師。一天,那位上師對侍者小僧人說:“煮上好茶!今天我聽到了一個好消息。”小僧人問:“聽到了什麼?”“與我們倆不好的那位上師有女人了。”“嘿,上師呀,這有什麼值得高興的呢?我還以爲您面見本尊得到授記了呢。”帕單巴尊者聽到此事後說:“幸災樂禍的那個上師比破戒造罪的那個上師罪業還大。”

  以上的現世報應不過是華報而已。在後世,由害心所感將墮入叁惡道中。假設僥幸得到人身,也是相貌醜陋、愚昧無知,身心常爲種種痛苦所逼,受到衆生欺淩,轉生于空曠恐怖、邊鄙野蠻、時有爭論之境,經常慘遭礌石兵刃等橫死,生生世世唯起害心,無有生起慈心的機會。

  十 邪見

  隨著業障的淨化,在善根福德方面都得以增上的人類不同于旁生,有著突出的思維能力。旁生除了本能的覓食、求偶等外,並不會去思考萬法的道理。對于這些低等生命來說,在業的障蔽之下,其心智處在暗昧的狀態中,不可能産生決定的見。而人類卻以其智力能進行想象、推理、歸納、分析等思維活動,一方面由于心智的優越潛能,使得人類有了升華理智而認識、求證、徹悟宇宙實相的可能。另一方面,在探索真理的過程中,由于認識的局限性,如果把握得不好,難免如盲人摸象,僅執一端,而以偏概全、以妄作真,由此形成的牢固知見,則大多流于邪見。而錯誤的見解,不論是對個體、還是對群體,都會産生非常惡劣的影響。從這一點來說,人類遠勝過旁生,有著強大的造業能力。在十種不善業中,邪見最重。因爲對于每個人來說,見是根本中的根本、核心中的核心,一切生命活動思想、言談、行爲都依隨著見而進行。如果見地落入邪謬,那我們的整個身心都將趨入邪道,陷入冥暗之中。

  如果說“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讓我們感覺到嗔心的力量遠甚于洪水猛獸,它可以在一念之際將千百劫來積累的善根摧毀無余。那麼邪見造成的後果更令人怵目心驚。因爲嗔心雖毀善根,但如果未舍棄因果正見,仍然有忏悔淨罪的機會。而一旦對因果産生邪見,謗無因果,則會使以前的一切善根都不生起,而且已斷善根也不能恢複如初。所以,與心地殘忍相比,見解邪惡更加可怕。殘忍之心尚且可以通過教育來感化,由于良知未泯,仍有回心向善的機會和改過自新的可能。但是相續一旦被邪見所染汙,直至此邪見未鏟除之前,因執邪見爲正確,所以即使行惡,也認爲這是理所當然,心無絲毫慚愧,這樣身心百分之百地決定浸入惡法之中,沒有反轉的余地。

  另一方面,由于邪見的矛頭直接指向宇宙人生的真理,其所指的對境是囊括十方叁世、情器萬有的法則,比如業感緣起的因果律本是世俗名言之中永不錯亂、顛撲不破的真理,它貫穿了塵塵刹刹的每一個法。如果直接否定因果律的存在,便否定了依因果律建立的一切行爲法則,多少人會受此影響而認爲行善無益、造惡無罪,致使善根斷絕,肆意爲惡,在長劫之中很難有解脫的機會。所以邪見對自他所造成的危害,其影響之深、範圍之廣、時間之長實在難以用分別心來衡量,只能以“不可說,不可說”來描述了。

  由此可知,邪見感召的果報尤其深重。以邪見的業力直接墮入叁惡趣中,如果落入無間地獄,則要感受其余地獄的所有痛苦,之後接連不斷地轉爲旁生,而在人道中,由余業影響將生于邊地,不信叁寶,誹謗因果。

  大品經雲:“若人不信,謗大乘般若經,直墮阿鼻地獄,無量百千億歲中受極苦痛,從一地獄至一地獄,若此劫盡生于他方大地獄中,他方劫盡,複生此方大地獄中。如是展轉遍十方界。他方劫盡,還生此間大地獄中。地獄罪畢,生畜生中,亦遍十方界。畜生罪畢,來生人中,無佛法處,貧窮下賤,諸根不具,常癡狂騃,無所別知。”

  具邪見之人縱有善根也將成爲痛苦之因。比如外道欲求解脫,以五熱炙身,以爲因此可淨業障,在此邪見的指導下,所作的一切精進苦行,只是徒勞自縛、緣木求魚而已。又如執著殺生祭祀追薦亡靈,可使冥陽兩利,爲盡孝道,而精進努力成辦,由于邪見的染汙,這一切所作都成爲惡業,當來須要感受苦報。所以龍樹菩薩說:“若欲趨善趣,當修習正見,邪見者行善,其果亦難忍。”《智度論》雲:“邪見罪重,故雖持戒等身口業好,皆隨邪見惡心。如佛自說,譬如種苦種,雖複四大所成,皆作苦味,邪見之人亦複如是,雖持戒精進皆成惡法,不如不執,少行慧施,無執易化,有執難度,非直自壞,亦損他人。”故《成實論》雲:“甯止不行,勿行邪道,身壞命終,墮于惡趣。”

  以下是邪見者感受果報的公案。

  在舍衛城,有位須達長者,他將一切出內取與之事交付老仆。一次,須達供養佛僧,當時病比丘所需物多,老仆悭惜,怨道:“長者愚癡,被沙門騙。這些乞士貪得無厭,有何道行。”又發惡願:“何時讓我不再聽到這些佛、僧之名。”後惡語傳到末利夫人處,她與須達婦爲度老仆設計在請佛時讓老仆前來與佛相會。老仆來時,見佛從正門入,心驚毛豎,即時躲避。她想從狗洞出,狗洞即閉,四門都關,僅正門開。老仆只好以扇遮臉,但佛在其前令扇如鏡,毫無障礙。老仆回首向東,東方有佛。上下南西北方,亦複如是。又用手覆面,十指頭全化爲佛,老仆閉目,心眼開見虛空化佛滿十方界。見佛足步虛空、爲老仆顯現無數身,許多邪見女心中的邪見頓時被摧毀無余。但老仆仍未生信,她疾走歸家,對大家說:“今天遇上大惡對,見到瞿昙,在王宮門顯現幻化,身如金山,目逾青蓮,放勝光明。”說完後,鑽入木籠,用百張皮覆于籠上,又用白毯纏頭,這樣臥于暗處。

  佛知老仆罪重,與己無緣,而與羅睺羅有大因緣,返回精舍後,佛遣羅睺羅去度老仆。羅睺羅變爲轉輪聖王,衆比丘化爲千位王子,他們一同到須達家,以老仆爲玉女寶。爾時聖王用如意珠照耀女面,老仆看見自己如玉女寶,異常歡喜,說道:“沙門說大話,自稱有道,無一效驗。今聖王出世,弘利處多,令我老仆如玉女寶。”說完後,頂禮聖王。此時典藏臣宣講聖王十善,老仆聽後生大歡喜,自以爲聖王所說義無不善。于是作禮悔過自責。老仆既已調伏,羅睺羅等恢複原貌。老仆見後歎道:“佛法清淨,不舍衆生,弊惡如我,尚且度化。”隨即受五戒,成須陀洹,後在佛前忏悔出家,證阿羅漢果。

  關于老仆的前世因緣,佛說:“往昔,寶蓋燈佛的像法中,有一快見王子,出家學道,依仗出身,常懷驕慢。和尚說甚深大空義,他聽後反生邪見。和尚滅度後,快見誹謗說:“我大和尚無智慧,只知贊說空義,願我後世不樂見他。”又說:“我阿阇黎具足智慧辯才,願他世世爲我善知識。”說完後,教徒衆都行持邪見,雖然持守禁戒,但因謗般若、執持邪說,命終後墮入阿鼻地獄,八十億劫受苦無量。罪畢出獄,生爲貧賤之人,五百身中聾癡瞎眼,一千二百身常爲人仆。當時的和尚是我前身,阿阇黎即今羅睺羅,王子比丘即今老仆,他的徒衆即今見佛發菩提心的邪見女。”

  快見王子因爲對般若空性及傳空性法的上師生起邪見,因而不僅得不到甚深般若法的加持,反而由此墮入地獄長劫受苦。又因他發惡願,當他投生爲老仆時,由這惡願的障礙,見佛即生厭惡、躲避的惡心,無法得佛的加持,所以惡心等流果絲毫不爽,多劫之前是何種心態,多劫之後如是的心態依然會遇緣現起。再看徒衆因受他的邪見染汙,都成爲持邪見者,所以在修行時擇師擇友極其重要,如果親近不信因果的惡友,自己也會被染上邪見而斷善根。《因緣品》說:“若將純淨吉祥草,系于腐爛之魚上,彼草亦會變腐爛,依止惡友亦複然。”

  往昔,邊地給國王有名爲“戰哦、炯幾”的兩個兒子,他們成了常斷見者。後來國王將他倆委付勝光王撫養。他們舍棄了邪見,于佛前出家,最後證得阿羅漢果。這是由于:他倆曾是迦葉佛教法中精通叁藏的兩位出家人,以此業力所感,今于釋迦佛教法中證得阿羅漢果。同時轉生于邊地成爲邪見者是因爲:在迦葉佛時,他們二位前往某邊地,無有教言卻擅自大膽修行,本來沒證悟卻自以爲證悟了,從而生起增上慢,因臨終時未獲得任何功德而心生邪見,口口聲聲說:迦葉佛教法不真實,因果不存在,我們倆未能解脫,同樣其他人也絕不會有解脫。”說完便死去了。以此邪見他們于多生累劫中墮入惡趣,並于許多世中生于邊地,在此之前連叁寶之聲也未曾聽過。

  在中國曆史上曾經出現過叁武一周的滅佛法難。由于執政者對佛法僧叁寶心懷邪見,致使喪心病狂,挾其威勢,造成了舉國毀寺逐僧、焚經砸像的浩浩罪業。肇事者現世所遭的惡報,史有明載,而其後世果報,依因果之理當可想見。

  魏太武帝,爲崔浩所惑,毀寺焚經,不到叁四年…

《因果明鏡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