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坐花志果·果報錄 上(清·汪道鼎著)▪P4

  ..續本文上一頁,曰:“此亦大善事,然時迫歲除,二十金何從措置?第〖第,且也〗君已許之,不可中止,家中尚可典質〖質,音致,典質,以物當錢之謂。〗度歲,君但速爲彼謀,毋憂內顧〖(左思詩)內顧無鬥儲,(按)內顧,猶言顧家也。〗也!”公喜而出,貸之戚友,得十余金,尚不足數。邑有放利債者,非以物作抵,雖至親不能通一錢,默念事急矣,舍此別無所謀,第倉卒〖卒,音促,倉卒,急促也,鮮,少也。〗鮮可抵之物。

  【譯文】先生回到家裏,早飯還未作好。夫人向他要教書錢,好去買米。先生吱吱唔唔說:“白費了一年的辛苦!山路崎岖,摔了多少次跤,差些墮入深谷之中,哪來得及顧及到手中的錢包!”夫人知道他好周濟別人急難,笑著說:“如果跌跤失落了,還容易找回來,恐怕又是救人急難了!”先生說:“正是!奈何銀兩尚不足。”就把實情告訴了夫人。夫人本性賢淑,並無怨言,還表示贊成地說:“這是件大善事。但已近歲末,哪裏去籌措二十金。且你既然已答應人家,不能中止。家裏還可以典當東西過年。你就趕快去想辦法,家裏事,你就別分心了!”先生高高興興地走出了家門,跑了幾家親戚朋友,只借到十余金,還不夠。想起縣城裏有放債的,但非得以物作抵押,否則就是至親也休想借出一分錢,先生心裏默想:“這事又急,除此沒有其它的辦法,且倉促中又無可抵之物,怎麼辦!”

  【正文】公素主宗祠鑰匙,竟舉祠中桌椅門窗,向其人質十金,乘暮夜舁致之〖舁,音愉,擡也,致之,猶言與之也。〗;族人鹹不及知,次日持金往,婦已先至其地。出金畀之遽歸,婦潛尾之〖潛,隱也。尾之,跟之也。〗,遇公與一人言。婦詢其人,知公姓名居址,未幾即與其夫攜女至公家,向公夫婦叩謝,請留其女爲婢,公視女未十齡,然頗姣好,因謂之曰:“此好女子,可爲擇佳偶,速攜之歸,毋陷人于不義。”堅卻之,羅拜而去。

  【譯文】先生一直保管著本姓宗祠的大門鑰匙,他竟然把祠堂裏的桌椅門窗乘夜裏搬去作抵押,借到十金。族人都不知道。第二天帶著錢去到約定地點,那位婦人已先到了。先生拿出錢給了她就匆匆回家。婦人悄悄尾隨在後,看到先生在路上與一人交談了幾句,婦人就向此人打聽先生的姓名和住址。沒多久就和丈夫領著女兒來到先生家叩謝,並請求把女兒留下作婢女。先生看這女兒還不到十歲,長得挺好,就說:“此女長得很好,可爲她找門好女婿,快把她帶回去,別陷我于不義!”堅決拒絕。他們只好一齊跪下,謝恩而去。

  【正文】及元旦,族衆入祠祀祖,見祠中洞然〖洞然,空虛貌。】,鹹大驚,疑被盜。翁亟對衆自白曰:“歲暮無資,暫借質錢。乞俟到館取贖。”族衆鹹忿,群起诮讓〖诮,才肖切,音翹去聲。(前漢高帝紀)樊哙亦诮讓羽。(注)诮讓,以辭相責也。〗。公默然不辯,既無怍色〖怍,音祚,愧也。〗,亦無怒容。時有族長某翁,素知公長者,好周人急,疑必有他故,勸衆暫歸,俟叁日後再議,衆始散。族長獨至公家,密詢諸夫人,得其故喜曰:“此亦大善事,今秋必捷〖必捷,猶言必中也。〗。然擅盜祠中物,不小懲〖懲,音澄。(易經)小懲而大誡。(按)小懲,薄罰也。〗,人將效尤〖(左傳)尤而效之。(按)效尤,猶言學樣也。〗。”遂集族人而告以盜抵之故。且曰是宜暫革出祠,秋期伊迩〖秋期,鄉試期也。伊,語助辭。迩,近也。〗,俟泥金報後〖(盧氏雜記)唐進士及第,以泥金書帖附家報中,報登科之喜。(按)此句謂中舉開報也。〗,准其複入,衆皆曰諾。公夷然不以介意,及秋果捷,領鹿鳴宴歸〖新舉人領宴,謂鹿鳴宴,義本詩經,呦呦鹿鳴章。〗。族長爲之開宴慶賀。

  【譯文】到了大年初一,全族人來到宗祠祭祖,見祠中空無所有,大驚以爲遭盜。先生極力對族人坦白說:“年關缺錢,暫借去當了錢,請求大家等我回到館裏,取錢把家具贖回來!”族人都感忿怒,吵嚷責罵,先生沈默不加辯駁,既無愧色,也無怒容。當時族長某老先生,知道先生素來忠厚,又好周濟急難,懷疑其中必有緣故,就勸衆人先回去,叁日以後再商討此事,衆人才散去。族長一人獨自來到先生家,悄悄向夫人詢問情況,了解到實情後,很高興地說:“這也是一樁大善事麼!今年秋試,一定考中。但是私自盜用祠中之物,不加以小小懲罰,以後就會有人跟著學。”于是就召集全族人,把先生盜物抵押之事說了,並說:“應該暫時開除他出祠。鄉試爲期不遠,等他考中舉人,得喜報,才准他再回祠。”大家都表示同意,先生很平靜,也不在意。到了秋試,果然捷中,領了上賜鹿鳴宴後回到鄉裏,族長爲他設宴慶賀。

  【正文】公後官通州學正;生二子,次即荔門方伯,人以爲好周人急之報。

  【譯文】先生後來作了通州學正,生二子,次子就是荔門藩臺大人。大家都認爲這是好心救人急難的報應。

  《其二》

  【正文】萬彥齋先生鄉貢後〖(宋史選舉志)升于州縣曰鄉貢。(按)世謂中舉爲鄉貢,本此。〗,偕同伴赴公車〖(漢書光武紀)韶舉賢良方正,遣詣公車。(按)世以上京會試,爲赴公車,本此。〗。至山左某邑〖山左,即山東。〗,同行陸以甯,病弗能興,衆皆暫留旅寓以待,越兩日,病益重,延醫診視,勢難即痊,衆以試期迫,爭欲先行,並邀公。公毅然〖毅然,決斷貌。〗曰:“以一病夫委之旅店,而無一人視醫藥,是速之死也,我此行不過藉計偕〖(漢書武帝紀)征吏民明當世之務,習先聖之術者,令其計偕。(注)計者,上計簿吏也,郡國每歲遣詣京師,令所征之人與俱來也。(按)世謂進京會試,爲計偕。〗,以瞻仰帝京,本無意功名,諸君請去,我當留以俟其愈。”陸聞之不自安,力勸公與衆偕行,公堅不可,遂獨留求醫煎藥,晨夕守視者二旬。陸病竟不起,臨終執公手曰:“我與君雖同裏〖音翰,門也。〗,素非深交,蒙君厚恩,深逾滄海〖逾,音俞,過也。〗。此生已矣,審有輪回,當丐冥司爲君子,以報大德。”言已奄然而逝。

  【譯文】萬彥齋先生中舉之後,和同伴一起進京趕考。走到山東某縣,同伴中陸以甯,臥病不起。同伴們都暫留旅館,等他康複。過了兩天,病更重了,請醫診視,看病勢很難馬上就好。大家因爲試期逼近,都爭著早點動身,並邀先生一起走。先生決斷地說:“把一個重病之人托給旅店,沒有一人爲他關照醫藥,這不等于讓他早點死嗎!我這一趟來,只不過借趕考之便看看京城風光,本無意于功名。你們各位請上路吧,我就留下來等他痊愈吧!”陸以甯聽了,深感不安,極力勸他和大家一道走。先生堅持原意,就一人留下來請醫煎藥侍候病人,早晚守視二十多天。陸以甯竟一病不起,臨終時握著先生的手說:“我和你雖是同鄉,但並非深交,承蒙你的厚恩,深過大海。我此生業已無望,如果真有輪回,我要請求閻王讓我投生作你的兒子,以報你的大德!”說完閉上眼睛死了。

  【正文】時二人旅資已罄〖罄,音慶,盡也。〗,乃盡典衣裘以殓,複念陸家貧子幼,若不乘便攜歸,恐他日歸榇未易〖榇,音趁,棺也。〗,因寄榇于旅店,而身自步行丐食入都,訪至同行者寓,時試期已過,衆怪其來遲,複見公衣敝履穿,面目黧黑〖黧,音離,黃黑色也,此句出戰國策。〗,憐而詢之,公具以別後事告,且謀所以歸陸榇者曰,幸諸君念公車一日之雅〖猶言念同伴進京之情。〗,使得正首邱〖(禮記)狐死正首邱,仁也,(按)世稱歸葬故土,爲正首邱,義本此。〗,九原有知〖九原,猶言九泉,謂地下也。〗,定圖銜結〖銜,銜環,結,結草,(續齊諧記)楊寶年九歲,見一黃雀墮地,寶懷歸,采黃花飼之,毛羽威乃去,是夕夢銜白環四枚以與寶。(左傳宣公十五年)輔氏之役魏顆見老人結草以抗杜回,杜回踬而顛,故獲之,夜夢之曰,余爾所嫁婦人之父也,爾用先君之治命,余是以報,(按)銜結,總言報恩也。〗。衆感其義,鹹踴躍解囊〖踴躍,音勇月,樂從貌。〗。複謀之常郡,同上公車者,得數十金畀公,公出都日步行丐食如故,不妄動一文。

  【譯文】這時兩人的旅費都已用盡,先生就把隨身帶的衣裘等行李,全部典當掉,買棺木裝殓了陸以甯。又想,陸家貧寒,兒子幼小,若不乘便把棺木送回他家,以後就更無力運回去了。于是把棺木寄放在旅店裏,一人步行乞討進京。訪問到同鄉夥伴們住的旅店。當時考期已過,大家怪他來遲了,又見他衣著破爛,鞋子露出腳趾,神色黑瘦,都很同情。問他,他把分手以後的事敘說一遍,並自己打算把陸的棺木送歸故裏的想法說了,“幸得諸位體念同車進京之情,若能讓他歸葬故土,九泉有知,定圖結草銜環以報諸位大恩”。衆人爲他的誠義之心所感動,都踴躍出資,又向同一批來的常州考生募捐,共得數十金,交給先生。先生出京,依舊步行乞食,不妄用一文錢。

  【正文】抵旅舍以所得金,陳于柩前呼陸而告曰:“以某某之惠,得金若幹,俾我護君以歸,君而有知,盍〖何不也。〗偕我行?”遂攜其榇以返。及抵家尚余十余金,以與陸之妻子。

  【譯文】到了旅舍,把募化款擺在陸以甯的靈柩前,呼喚著陸的名字說:“因同行諸友的惠賜,得金如數,讓我護送你回家吧!你要有知,可隨我一起上路!”先生運送靈柩回到陸家,到時還剩十余金,全部交給陸的妻子。

  【正文】越數載,夏日,公偶與戴朱二友登城晚眺,公家即在城下,忽見一人揮扇急行,直入公家,戴指謂公曰:“彼非陸以甯乎?”公視之信,忘其已死也,亟呼之,朱後至聞而駭曰:“陸久死安得來?”公頓悟複谛審〖谛,音帝,谛審,細視也。〗,已入公門,急與二友下城蹤迹之〖蹤迹之,猶言追尋其蹤迹也。〗。甫及門,家僮迎報夫人將坐蓐〖蓐,音辱,坐蓐,婦人臨産之謂。〗。亟歸視之,子已墮地,貌酷似陸,始憬然悟城上所見果陸也〖憬,音炯,憬然,悟貌。〗。…

《坐花志果·果報錄 上(清·汪道鼎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