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汪道鼎著
鹫峰樵者音釋
下卷目錄:
一、受汙不辯
二、腹內蛇鳴
叁、救人延壽
四、妒奸誤殺
五、子死複生
六、殿試卷用淡墨
七、敬師獲報
八、撫院吏
九、吳封翁
十、香店
十一、賤值盤剝叁則
十二、白雲庵
十叁、顔太夫人
十四、照例辦二則
十五、楊協戎
十六、某選郎
十七、義犬
十八、報恩豬
十九、周雲岫
二十、王中丞
二一、李曉林
二二、僞書保節
二叁、陰骘兩榜
二四、陶順
二五、雷劈盜弁
二六、掘墳卒
二七、雷警不孝
二八、埋屍獲報
二九、陝右生
叁十、柯橋某
叁一、安港東嶽廟叁則
叁二、蔡方伯
叁叁、殺婢索命
叁四、無頭人
叁五、朱書闱卷
叁六、夢中鶴舞
叁七、雷震後妻
叁八、顧雲樵
叁九、口報
四十、石大郎
四一、風卷麻裙
四二、棄米圊中
四叁、埋骨不慎
四四、承德令
四五、鬼文入殼
四六、冷甲
一、受汙不辯
遺食好安貧者脈 償銀藉慰病人心
氣寬量大儲陰德 如此良翁哪裏尋
【正文】常州魏廉訪之封翁,樂善好施,精于歧黃〖(史記)黃帝使歧伯嘗味草木,典醫療疾。(按)黃帝咨于歧伯而作內經,世稱醫爲歧黃,本此。〗。求醫者不論貧富,皆盡心治之,不索謝。赤貧無力者,轉捐資贈以藥。遇鄉民來城就醫,必先予之粥或餅餌〖餌,音耳。(說文)餌,粉餅也。〗。食已,始診脈,曰:“遠行而益之以饑,血脈多紊亂〖紊,音問,亦亂也。〗。我遺之食,而俟其少休,脈始可定。我豈好行其德哉?我將以神吾術也。”其托辭以行善,皆類此。
【釋文】常州魏廉訪的父親,樂善好施,精通醫術。上門求醫的人,不論貧富,都加盡心治療,不圖回謝。對那些十分貧困的病人,反而贈錢送藥。遇到遠鄉來城求醫的人,一定先讓喝點粥或吃些餅,吃完,才開始診脈。他說:“這是因爲走了遠路,加上饑餓,血脈多有紊亂。我讓他們先吃點東西,稍稍休息一下,脈才能安定下來。我哪裏是想要行善積德,只是要用這種辦法來顯示我醫術的神妙!”他行善所借口的托辭,大多如此。
【正文】嘗爲人延往治病,病者枕畔失銀十兩,其子惑讒言,疑公取之而不敢問。或教之執香跪于公門,公見而訝之,曰:“若何爲者?”對曰:“有疑事欲問,恐長者見責,勿敢言。”公曰:“第言之,弗汝責也。”乃以實告。公延入密室,曰:“事誠有之。適暫移以應急需,原擬俟明日複診時,密歸趙璧〖(史記)趙得楚和氏璧,秦請以十五城易之。蔺相如奉璧而往;既獻璧,視秦無意償城,乃绐取璧,遣從者懷之間行歸趙。(按)世謂還物曰歸趙璧,本此。〗,今既承詢及,可即取去,幸勿爲外人道也!”遂如數兌銀予之。
【釋文】有一次先生被請往一病人家中治病。病人枕頭旁丟失了十兩銀子,他的兒子聽了讒言,懷疑是先生拿了,但又不敢當面問。有人就教他拿一柱香去跪在先生門前。先生見了,奇怪地說:“這是爲什麼呀?”答說:“有樁疑難事,想問先生。怕老先生見怪,不敢說。”先生說:“你說吧,不責怪你!”病家子才以實相告。先生把他請進密室,說:“確有此事,我是想暫時拿去以應急需,原打算明天複診時,如數偷偷還回去。今天既然你問起了,可以馬上拿回去。請你千萬不要向外人說!”馬上如數給了他。
【正文】方其子之執香而來也,人鹹謂公素謹饬,不宜以穢行重誣長者。及取銀歸,則皆喟然曰〖喟,五醜切,音魁,去聲;又音蒯,歎聲。〗:“人心之不可知如是哉!”一時謗議繁興,公聞而夷然不屑也〖夷然,自若貌。正字通,凡遇事物,輕視不加意,曰不屑。〗。
【釋文】剛才病人兒子來先生門前跪香,大家都說先生一向謹慎高尚,不應該誣陷有道德的人會有這麼肮髒的行爲。等他們見到病人的兒子拿著銀子出來回去了,都異口同聲感歎說:“人心之不可知,竟到如此地步!”于是七嘴八舌誹謗議論之聲四起。先生聽到之後,神態自若,毫不在意。
【正文】未幾,病者疾愈,拂拭床帳,得其銀于褥底,始大驚悔,曰:“失物固在,奈何陷長者于不義?宜速往對衆歸之,毋使久抱不白冤。”遂父子偕至公門,仍執香而跪。公見而笑曰:“今又何爲者?”忸怩而對曰〖忸,女六切,讀如玉;怩,音尼,慚色也。〗:“向所失銀固在,疑誤長者,罪當死。今繳還公所賜銀。小子無知,捶撲惟命。”公笑扶之起,曰:“是何妨?勿以介意。”其子從容請曰〖從,音舂。從容,緩貌。〗:“前日讒言得罪長者,何以甘受汙名而不辭,致某慚愧無地?今既蒙垂宥,敢問其故?”公笑曰:“尊翁與我同裏〖,音汗,門也。〗,素知其勤儉惜財。方在病中,聞失十金,病必加劇〖劇,音及,甚也,增也。〗,或致不起。吾是以甯受汙名,使尊翁知失物複得,變戚爲喜。病自愈矣!”病者父子複長跪頓首曰:“感君厚德,不憚自汙以活我,願來世爲犬馬以報大恩。”公因延其父子入,置酒款之,盡歡而散。是日觀者如堵牆〖堵,音賭。(禮射義)孔子射于矍相之圃,蓋觀者如堵牆。(注)如堵牆,言圍繞而觀者衆也。〗,皆曰:“長者之所爲,固衆人不可測也!”于是魏善人之名大噪〖噪,音燥。大噪,猶大震也。〗。
【釋文】不久,病人痊愈。清理打掃床帳時,在褥墊下找到了銀子,才大驚而後悔說:“東西並沒有丟失,竟然陷害了一位德高的長者,這該怎麼辦!應該馬上去先生家,當著衆人面把錢還給他,不能再讓他抱不白之冤!”于是父子倆一道來到先生寓所,仍然手奉燃香跪在門前。先生見了,笑著說:“今天這樣,又是爲什麼啊?”父子羞愧地說:“以前丟失的銀子,沒有丟,我們錯怪長者了,真是該死。今天來交還先生所給的銀子。小子無知,任憑先生打罵!”先生笑著把他們扶起來,說:“這有什麼關系?不要放在心上!”病人的兒子問先生:“那一天我讒言汙罪長者,爲什麼先生甘受汙名而不說明,使我今天羞慚無地!今天既蒙先生寬懷,饒恕我們,是否能告訴我們,先生這樣作的原因是什麼呢?”先生笑著說:“你父親與我是鄉親鄰裏,我素來知道他勤儉惜財。正在病中,聽說丟了十兩銀子,病情一定會加重,甚至會一病不起。因此我甯願受點委屈背上汙名,使你父親知道失物找到,痛戚之心得以轉喜,病自然會好起來!”聽到這裏,父子兩人都雙膝跪地,叩頭不止,說:“感謝先生厚德,不顧自己名聲被汙而救活我的性命。願來世作犬馬以報大恩!”先生把父子二人請進家去,設酒款待,盡歡而散。這一天,圍觀人多如牆一樣,都說長者的作爲,確是衆人所猜測不透的。從此魏善人之名聲就傳開了。
【正文】其後廉訪自進士起家,至陳臬某省。公年登大耋〖耋,音跌。(易經)則大耋之嗟。(說文)年八十曰耋。〗,屢膺封诰〖膺,音應,受也。〗。諸孫亦多通籍〖通籍,謂貴顯也。〗。識者謂天之施報善人,固不爽也!
【釋文】後來廉訪先生自進士起家,到某省作到臬臺,老先生當正值八十大壽,多次受皇上封诰,各位孫子也多顯貴。有識之士都說上天對善人的施報,的確不虛!
【正文】坐花主人曰:“昔西漢不疑〖,音吮。〗,有人誤持同舍郎金去,疑爲不疑所盜。不疑不辨,償以己金。後得金,亡金郎大慚,謝不疑,不疑亦弗較。觀魏封翁事,古今人何必不相及哉?”
【譯文】坐花主人說:“古代西漢有一位不疑,有人錯把同住一房的人的銀子拿走了。失主懷疑是不疑所偷。他也不加申辯,把自己的錢賠償給他。後來丟失的銀子還回來了,失主大感慚愧,向不疑道歉致謝,不疑也不計較。看到魏老太翁的事,就可知道,今人不一定不及古人啊!”
二、腹內蛇鳴
虺蛇乘作腹中鳴 溺女從來罪不輕
我願宰官紳士輩 育嬰保赤廣經營
【正文】湖州貧家多溺女之習。余母嘗言親眷家有一侍女,嫁後生女,辄溺死之。十年中育七女,無一留者。後複有孕,臨盆不育,但聞腹內蛇叫,聞一晝夜,號呼而死。詩不雲乎:“維虺維蛇〖虺,音悔。(詩經朱注)虺,蛇屬,小頸大頭。〗,女子之祥。”然則腹中蛇鳴,豈非被溺之女怨毒所化乎?
【譯文】湖州地區,貧窮家庭生了女孩子,常常把她溺死。我母親曾給我講過,親戚家有一個侍女,出嫁以後,生了女嬰,就溺死,十年生了七個女孩,都溺死了,沒有留下一個。後來又懷了孕,足月臨産,生不下來,只聽到腹內蛇叫,叫了一晝夜,産婦痛苦號叫而死。詩經中不是有“維虺維蛇,女子之祥”的說法麼!但是肚子裏蛇叫,這難道不是被溺之女孩的怨毒所化嗎!
叁、救人延壽
同舟推解恰深情 想見翁非作孽身
陰卒泄機遭貶谪 笑他受累卻非輕
【正文】休甯汪翁,歲暮收帳歸,扁舟行風雪中。岸上一人求附舟,舟子不欲,翁獨憐而許之。及登舟,已凍餒欲僵〖餒,弩罪切,音內上聲,餓也。〗。翁溫以敝裘,飲以火酒。移時始能言,頓首作謝。诘其蹤迹,告曰:“我非人,城隍司勾魂使也!”問所勾何人,出示一冊,共叁十叁名,翁冠其首〖冠,音貫。(韻會)爲衆之首曰冠。〗。大驚,向之長跪乞哀。其人曰:“此奉東嶽行勾,雖城隍司弗能救,我何敢玩法?”固哀之。曰:“無已,念同舟推解之恩〖(史記淮陰侯傳)漢王解衣衣我,推食食我。〗,置君于末,可暫緩數日。君速歸理身後事,新正叁日候君于廟門左。”翁謝之。
【譯文】休甯縣汪老先生,年底出外收帳,返程途中,乘船在風雪中行駛,見到岸上有一個人打手勢,想搭船。船主不願意,老先生卻憐憫他,同意了。他上船時,已經凍餓交加,幾乎不能動了。老先生把自已披的舊皮衣給他裹上,又拿火酒給他喝,過了一會兒,才能說話。起身向老先生行了叩頭禮以致謝意。問他從哪來到哪去,他說:“我不是人,是城隍司下的勾魂使。”問他去勾什麼人,他拿出一本名冊,共叁十叁名,老先生的名字列…
《坐花志果·果報錄 下(清·汪道鼎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