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丹徒縣安港鎮,有東嶽行宮,靈威顯赫,感應如響。鄰村有不孝子,其母訟之巡司,巡司拘系之,案未決。其婦日號泣于母側,爲子乞哀。母轉憐之,因以番銀二十元,授安港鎮趙某,請爲之饋巡司,而釋其子。趙匿其大半,僅以五元獻巡司。巡司怒卻之,且宣言將解縣。趙出,則绐訟者〖绐,音殆,欺也,騙也。〗,以巡司所望奢,非速饋四十元,即解縣照忤逆例嚴辦。母懼而歸,將鬻産以獻〖鬻,音育,賣也。〗。會有傳言其婦將自缢者,巡司慮幹人命,即解其子于縣。婦聞之,果自缢死。
【譯文】丹徒縣安港鎮,有一座東嶽大帝的行宮,有求必應,靈感異常,盛名遠揚。鄰村有一個不孝子,他母親告到鎮巡司所,巡司就把不孝子抓了。案子還未判決,兒媳婦成天在母親身邊哭訴,替兒子哀求饒恕。母親也很憐憫她,轉了念頭,就拿出二十塊銀元,交給安港鎮一個姓趙的,讓他送給巡司,放了她兒子。趙某私自扣下大半,只拿五元獻給巡司。巡司生氣地拒絕了,並宣告說馬上要把兒子押解去縣上處置。趙某回來,欺騙這位母親,說巡司要價高,如果不馬上送去四十元,就立即解送縣府,按忤逆罪嚴辦。母親一聽害怕了,回到家裏准備賣掉房産湊足送去。恰好又有傳聞說兒媳婦要上吊自盡,巡司擔心要出人命,馬上將兒子解送縣府。媳婦聽到這消息,果然自缢身死。
【正文】死數日,趙方晝寢忽躍起,狂奔入東嶽廟,沿途大呼:“某不合匿某姓十五金,致訟案不結,婦遭慘亡。今爲婦所控,嶽帝勾我質訊,我殆將死矣!”入廟即伏案下,號呼甚慘,如遭撲責狀,繼而寂然。視之,兩股杖痕重疊,氣息僅屬〖屬,接也。〗。扶掖而歸,越日竟死。
【譯文】不幾天,趙某正睡午覺,忽然一躍而起,失魂落魄向東嶽廟狂奔,一路跑一路大聲呼叫:“我不該私吞他家十五元錢,致使訟案不能了結,婦遭慘死。今天被她告了,東嶽大帝勾我去對質,我活不成了!”他一進廟,就爬伏在神案前,號呼不停,甚爲淒慘,像似遭到鞭撻,一會兒不聽有聲響。大家進去一看,只見他雙腿滿是木棍所打的痕迹,氣息奄奄,把他扶回家中,隔了一天就死了。
【正文】有某姓少年病瘵〖瘵,音債,肺痨病也。〗。或言貓胞衣合藥可治,其家如言購得之,和藥以食病者〖食,音寺。〗,病果愈。
【譯文】某家有一少年,得了肺痨病,久治不愈。聽說用貓的胎胞合藥服下,就能好。家裏人就用錢買了,合藥給他吃,病果然痊愈了。
【正文】越數月,病者忽見二青衣持票來勾,言爲貓所訟,遂以一人守其屍,一人導之行。至一公廨〖廨,音解,官署也。〗,宮殿極宏敞〖敞,齒兩切,音昌,上聲。宏敞,高大貌。〗,嶽帝衣冠南面坐,儀衛森列。一貓伏案下,作人言,訴因被取胞衣,致遭枉死狀。病者辨系家人所爲,己不預知。帝即命掌頰二十,以示薄懲。複谕之曰:“今釋汝去,速延某觀道士度彼,使歸人道,毋結來生債。”某伏地頓首謝,青衣人仍掖之歸。醒則兩頰盡腫,急語家人,往延某道士設醮。道士索價昂〖昂,高也。〗,家貧無以應,姑置之,而心恒惴惴。
【譯文】過了幾個月,這位少年忽然見到兩個穿青衣的人,拿了拘捕票來勾他,說他已被貓告了。隨即留一人看守他的屍體,另一人帶他去。來到一座官府衙門,宮殿極其寬敞宏大,嶽帝身穿天衣天冠,向南而坐,兩旁儀仗衛隊排列森嚴。一只貓伏在神案下,口吐人言,訴說因被取胎胞而遭枉死。少年辯解說是家裏人所作,自己預先並不知道。嶽帝就命衙役掌頰二十下,以示薄懲,又對他說:“今天放你回去,馬上去請某道觀中道士超度它,讓它投歸人道,不要再結來生的怨債!”少年跪地叩謝。那位青衣人又把他扶了回來,醒來之後,兩頰全部紅腫。他急忙把此事告訴了家裏人。家人馬上去道觀延請道士設醮超度。但道士要價很高。少年家中貧困,無法支付,也就拖延下來,但心中總是惴惴不安。
【正文】一日方與家人笑語,忽嗔目狂呼曰:“青衣人又至矣!”遂複昏瞀〖瞀,音茂,目不明貌。〗多時,口作青衣人語曰:“我奉帝命,奔馳遠道,今留此爲汝家人看守房舍,豈一盞清茶尚吝之耶?我若去,房舍一壞,安能複履人世?”言已,作切齒狀〖切齒,恨貌。〗。家人急與之茶,盡十余盞。其鄰衆聞之,競來詢冥中家屬,隨所問以對,無弗驗。約一晝夜,複作青衣人語曰:“汝家人回矣!”語訖而仆,俄頃複醒,神清如常。詢其故,則仍至前處,嶽帝責以負約。雖呵斥甚厲,未遭撲責,惟命速回超度而已。其家乃竭力如命措辦,後遂寂然。
【譯文】一天,少年正和家裏人談笑,忽然瞪大眼睛狂呼:“青衣人又來了!”當下就昏暈過去,隔了很長時間,嘴裏說著青衣人的話:“我奉嶽帝之命,遠道奔波。現在留在這裏爲你家人看守房舍,難道連一盞清茶都舍不得嗎?我要是走了,房舍一壞,他怎麼能再回人間來呢?”說完,作出憤恨切齒之狀。家裏人趕忙給他泡茶,一連喝了十幾杯。左鄰右舍聽說此事,都競相前來打聽自家已故親屬在陰間的情況,隨問所答,一一都准確無誤。大約過了一晝夜,少年又以青衣人口氣說:“你們家的人回來了!”說完就昏過去,不一會兒,又蘇醒過來,神情如常。家人問他經過情形,他說仍然去了以前的那個地方。嶽帝責備他沒有履行諾言。雖然呵責得很厲害,但沒有再打他,只是要他回來快點超度。家裏人便竭盡全力籌措操辦超度之事。從此以後,便一切平安。
【正文】安港江面有老鼋,率其族以居,生息蕃衍〖蕃衍,衆多也。〗。沿江漁者,嘗捕得鼋大如盆,以獻素封趙某〖素封,注詳偷兒篇。〗。趙食而甘之,厚予之值〖值,價也。〗。漁者大喜,益百計捕鼋,得即獻趙,恒獲重利以歸。如是以爲常。
【譯文】安港水域裏有一只大鼋(甲魚),全族都生活在這裏,生息蕃衍。江邊打漁人曾捕捉到一只大如臉盆的甲魚,獻給了當地的一家名門大戶趙家。趙老翁吃了以後,覺得味道十分鮮美,就給了漁夫很多錢。這個漁夫十分高興得意,越發想盡辦法去捕甲魚,只要捉到,就拿去獻給趙家,經常能獲得大利。這樣也就成了常例。
【正文】越歲余,趙忽夢至東嶽廟,與一人對簿〖對薄,注詳牛頭人篇。〗,銳頭而肥軀〖軀,音區,體也;銳,尖也。〗,自稱江中老鼋。訴趙以口腹之欲,殺其子孫。嶽帝問趙,趙具服漁者獻鼋狀。帝因責趙曰:“老鼋窟宅于此有年〖窟,音枯,穴也。〗,素不爲行旅害,彼漁者何知?爾素封之家,不知放生惜福,而反縱其饕餮〖饕餮,音濤帖。(韻會)嗜飲食曰饕。(玉篇)餮,貪食也。(左傳)缙雲氏有不才子,貪于飲食,冒于貨賄,天下謂之饕餮。〗,多殺生靈,陰律不能爲貸爾。”趙哀求改過,且發願:“如蒙釋回,當戒殺放生。凡牛犬及不常見之物,永禁不食,以贖前愆。”陳乞再叁,乃命薄予杖責,以泄老鼋之怒。杖訖,複谕之曰:“一念之善,鬼神福之。爾果能戒殺放生,永禁牛犬,自有善報。若仍恣肆如前〖恣肆,即放縱之謂。〗,不複爾宥也。”因命鬼役導之出。
【譯文】過了一年多,趙翁忽然夢見自己來到了東嶽廟,與一個人對質。此人尖頭長頸,身軀肥碩,自稱是江中老鼋,申訴說趙某因爲貪戀口腹,殺了它的子孫。嶽帝責問趙,趙就據實詳敘了漁人獻鼋的前後經過。嶽帝責備趙說:“老鼋在此地穴居安家已經多年,從來沒有擾害過來往行旅。那個打漁的人有什麼知識。你卻是名門之家,不知放生惜福,反而貪縱口腹,厲吃大嚼,多殺生靈,陰間律法是不能饒恕的!”趙一再哀求准予改過,並且發願說如果能獲寬恕放回,一定戒殺放生,凡是牛肉、狗肉等不常見的東西,永遠守禁不食,以贖前罪,求之再叁,嶽帝始命給予杖責,替老鼋消除怒氣。杖責完畢,嶽帝又告誡趙說:“一念之善,鬼神會加福。你如真能戒殺放生,永遠禁食牛犬之肉,自有善報。如果仍像以前那樣恣縱放肆,就不再寬恕你了!”接著命令鬼役領趙出去。
【正文】及醒,兩股青紫,腫痛數日,杖而能起。不自掩諱,述以戒人。遂舉鼋鼍龜鼈及牛馬驢犬之類,合家戒食。又不惜金錢,買物放生。數歲之後,家資日富,財雄一鄉。
【正文】趙翁醒來之後,發現兩腿青紫紅腫,疼痛了幾天,拄著拐杖能起床行走了。他便不加掩飾隱諱,向人講述前後經過,以勸戒別人。並且要求家人,徹底禁食龜鼈等野生水産及牛馬驢犬等生物之肉,又不惜金錢,買物放生。幾年過後,家資日富,財雄一鄉。
叁二、蔡方伯
一紙批回手自填 代他彌補項叁千
而今始信輪回說 朝服來聯隔世緣
【正文】蔡小霞先生,屏藩陝右時〖(詩經)價人維藩,大邦維屏。(按)屏藩陝右,猶言作陝西藩司。〗,屬〖屬,屬下。〗令某,以老疾乞休,有挪虧庫項叁千金〖挪,猶移也。〗,爲後任所揭。時功令甚嚴,挪數百金以上,即籍沒監追〖抄家曰籍沒,下獄追繳曰監追。〗。限滿無償,罪至死。令居官廉,乞休後幾不多一銀。又耿介寡交遊〖耿,音梗。(後漢書王符傳)耿介不同于俗。〗,同寅中無可通緩急者。惟靜聽嚴參,束手待斃而已。
【譯文】蔡小霞先生,在陝西任藩臺時,其下屬某縣令,因年老多病呈請退休,他在任中曾挪用虧空了國庫叁千金。這件事被他後任縣令揭發出來。當時吏律十分嚴厲,凡挪用數百金以上者,就沒收家産,收監追繳,到了期限還不能補償足數的,就是死罪。這位縣令作官廉潔,呈請退休後,幾乎沒有剩下一兩銀子,性情又很梗直清高,很少結交朋友。因此,在此急難之時同事中找不出哪一個願意借錢或出力相助,只好靜等嚴參,束手待斃了!
【正文】蔡公聞而憐之。翌日,召令入,屏人而謂之曰〖屏,音丙,退也。〗:“君所虧叁千金,吾知君無力繳完。可具一解批來,當爲君掣批完案。”令愕然曰:“不敢。”公笑曰:“非戲君也。我憐君廉介,且因公被累,…
《坐花志果·果報錄 下(清·汪道鼎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