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在第一。老先生大吃一驚,雙膝跪地,向他哀求,這人說:“這是奉東嶽大帝之命,即使城隍司也救不了。我怎麼有膽量玩法。”老先生哀求不已,他說:“沒辦法。這樣吧,念讓船救我凍餒之恩,就把你放在最後,可以暫緩幾天。先生馬上回去料理好後事。新正初叁,我在大廟門口左側等候先生。”老先生致了謝。
【正文】旋至一村,其人作別登岸,維舟觇之〖維,系也。觇,音瞻,窺也。〗,見其迳入一人家〖迳,音徑。迳入,猶言直入。〗,有頃複出,其家哭聲作矣。翁念其言信,倉皇鼓棹歸〖棹,音趙。倉皇,急貌。鼓,搖也。棹,橹也。〗。甫登岸,見有男婦二人,相持而泣。詢其故,以歲暮欲鬻妻以償逋負〖鬻,音育,賣也。逋,音哺,平聲。欠債曰逋負。償,還也。〗,無應者,將夫婦偕死。翁念我數日人耳,需多金何爲?舉收帳所得銀盡與之。至家已除夕,越明日元旦,召親族鄰裏鹹會,凡負財而力不能償者,悉焚其券。鬻田而價未足者,能贖聽其贖,不贖則增其值〖值,價也。〗。曰:“無爲後人累也。”複呼集家人囑以後事。既畢,語衆曰:“今將與公等長別,宜各盡歡。”遂置酒歡飲,從容竟日〖從容,舒徐貌。竟日,盡日也。〗,及暮始散。
【譯文】不一會船過一個村莊,這人告別上了岸。老先生讓船主把船停在那裏,靜靜地觀察,只見那人迳直進了一家,隔了一會兒又出來了,就聽到這家傳來了哭聲。老先生心想他說的話是真的,就讓船家快點行船。到家剛上岸,遇見一對夫婦,相持而哭,一問,說是歲末要把妻子賣了償還欠債,沒有人要買,兩人准備一同自盡。老先生心想自己已是活不了幾天的人,要這麼多錢有什麼用,就把收帳所得的錢,統統給了他們。到家已是除夕之夜。第二天大年初一,他把親戚鄰裏請來開了個會,凡是借他家錢而無力償還的,債券當衆焚燒;賣田産給他家而價未給足的,願贖就贖回;不贖的,加價償值。他說這樣做,是“不要拖累後人”。然後又召集家人,安排了後事。最後對大家說:“今天要和各位永別了。大家應該盡情一歡!”就設置酒席,請大家就座,慢啜暢談了一整天,天黑方才散去。
【正文】至初叁日,竟親詣城隍廟投到,果遇前使于門左,容色淒慘,謂翁曰:“君累我矣!我以一念不忍,移易後先。昨城隍以君活人夫婦及焚券二事,申奏東嶽;東嶽謂此人已死,何得有此義舉?敕城隍行勘〖勘,音堪,去聲。行勘,猶言行查也。〗,以余泄機玩法,流貶雲南。君則增壽一紀,子孫加注祿籍。君宜益勉爲善,後十二年,再當遇君于此。”言訖不見。翁歸,竟無恙。
【譯文】到了初叁那一天,他親自前往城隍廟報到。果然在大門左側遇到了以前的勾魂使,見他臉色淒慘,對老先生說:“先生拖累我了。我因爲一念不忍。變更了先後次序。昨天城隍以先生救活夫婦性命和焚毀債券二事上表,申奏東嶽大帝。東嶽說此人已死,怎麼會有這種大義之舉動,下令城隍追查。由于我泄漏機密無視法紀,把我流貶到雲南。給先生增壽一紀,子孫加封祿籍。希望你以後更加盡力爲善。十二年以後,再與先生在這裏相見。”說完就不見了。老先生回到家裏,竟然沒有任何病痛。
【正文】未幾,二子相繼入泮,家亦日富。後十二年元旦,複夢前卒來告曰:“上帝以君增壽後,戒殺放生,力行善事,已授君某縣城隍。今陽數告終,即當履任,後叁日當引驺從來迎〖驺從,注詳雲間守篇。〗。”及醒,呼子孫至榻前,從容囑以後事。屆期,沐浴衣冠,端坐以待,忽隱隱聞鼓樂聲,翁曰:“驺從至矣!”遂含笑悠然而逝。
【譯文】不久,兩個兒子前後入了官學,家業也日益富起來。十二年後的元旦,又夢見以前的使卒,他告訴老先生說:“天帝因爲先生增壽以後,戒殺放生,努力行善,已經授你去某縣當城隍。今天陽壽告終,即當去上任。再過叁天我就帶坐騎和仆從前來接你。”醒後,先生把子孫召集到臥榻前,很從容地囑咐了後事。到時,沐浴過後穿戴正齊,端然而坐等待著,忽然隱隱約約聽到鼓樂之聲,老先生說:“接我的人來了!”面含微笑,悠然而逝。
【正文】坐花主人曰:“是則余鄉人及親族中多能言之。以數日之人,而以爲善增壽,天之報施,何其厚耶?至于脫鬼趣而叨冥秩〖鬼趣二字,出(楞嚴經)。秩,祿也。叨冥秩,指其作城隍而言。〗,衣冠坐待,鼓樂來迎。以視十二年之前,風雪扁舟,幾于道斃者,其舒慘奚啻霄壤〖奚啻霄壤,猶言天地懸遠也。〗,然則人亦何所憚而不爲善哉?”
【譯文】坐花主人說:“這件事,我故鄉和親族中,很多人都知道。一個只能活幾天的人,因爲行善而增壽,上天的報施,真是深厚!若說脫離鬼道而得冥官,衣冠嚴整,鼓樂來迎;再看十二年前冒風雪,乘扁舟,幾乎死在路上,兩者較比,一舒一慘,真是天壤之別!然而,人又有何所懼而不肯作善事呢?!”
四、妒奸誤殺
哪堪少女夜迷途 片念差時首已殊
爲了一人傷四命 刀巴解字理非誣
【正文】有陳周二吏,生同裏,居同莊,同爲豫臬書吏。每遇換班往來,皆相約同行。是年下班歸,陳以有事暫留,囑周先之,周遂獨歸。騎一牝騾〖牝,音膑。(說文)畜母曰牝,即本此。〗,按辔徐行〖辔,音沛,馬缰繩也。句出(史記周亞夫傳。)。〗
【譯文】有二位書吏,一姓周,一姓陳,出生在同一條巷子,住在同一個莊子,同在江西一位臬臺大人府中任書吏官。上下班,都是相約同行。這一天,下班了,陳因爲有事暫時留了下來,他囑附周先走。周就一人騎上母騾,手握缰繩,徐緩悠悠地走著。
【正文】歧路中遇一少婦〖歧路,叁叉路也。〗,騎牡騾得得而來〖牡,音畝。(說文)畜父曰牡。(僧貫休入蜀詩)萬水千山得得來。(按)得得,騾行貌;言騾行之象,本得得也。〗。騾見牝騾而隨之,婦亦不辨。薄暮〖天將晚之謂。〗,婦詢周曰:“欲往某村,尚有幾裏?”周訝曰:“誤矣!某村宜向西行,此地相距且五十裏。日暮無伴,恐難達矣!”婦聞周言,驚而泣曰:“將奈何?”周曰:“予有小莊,離此二裏許,姑偕余往,借宿佃家〖佃,音殿。(字彙)佃,代耕農也。〗,明日循途以往,可乎?”婦不得已,從之。周又曰:“爾少婦,我孤客,恐佃致疑,曷僞爲余之戚者〖余,猶我也。戚,親戚。〗?”婦勉許之。遂相驅至莊,周謂佃曰:“余下班歸途,遇表妹欲往某村,迷路不得達。幸遇我同來,暫假一宿,明日五更即行。”佃曰:“鄉居逼仄,無多屋,恐亵慢耳!”隨引婦入宿于房內。房外尚有屋一楹,取房門爲榻,置周行李于上。
【譯文】來到一叉路口,遇見一少婦騎一頭公騾得得迎面而來。公騾見了母騾就尾隨在後面,少婦也沒有注意。天將晚了,少婦問周:“請問,我想去某村,還有幾裏?”周驚訝地說:“去那個村子應該向西走,離這裏有五十裏。天又黑了,一個人走恐怕走不到了!”少婦一聽這話,嚇了一跳就哭了起來,說:“這可怎麼辦才好?”周說:“我有一個小莊子,離這裏有二裏左右。你姑且跟我去,在我家佃戶家中過一宿,明天再找路回去,行嗎?”少婦也只好答應了,周又說:“你是少婦,我又是單身行路,爲免佃戶生疑,就說你是我親戚吧。”少婦也勉強答應了。于是兩人相隨來到莊上,周對佃戶說:“我下班回來,在路上遇到表妹想去某村,迷了路,幸好遇到我同來。在這裏暫借宿一夜,明早五更就走。”佃戶說:“鄉下的房子小,沒有多余的屋子,恐有怠慢!”就領著少婦進內房。房外還有一間,把房門板取下作鋪,把周的行李放在上面。
【正文】五鼓佃起,呼周不應。遍視堂屋,阒其無人〖阒,音去,靜也。〗,持燈入臥房燭之〖燭,猶照也。〗,則二人並頭臥坑上,不知何時死矣。血流枕席,割而不殊〖殊,斷也。〗。大駭,私念:“此二人暮夜來,無知者,不如埋之以滅其迹,可免拖累。”遂倉皇負屍出〖倉皇,急貌。〗,掘土埋之。
【譯文】到了五更,佃戶起來叫周,不應。到堂屋看了,沒有人影。就端著燈進臥房,一照,只見兩人頭靠頭臥在坑上,不知什麼時候已經死了,枕頭席子上都是血,頭還連著身體,沒有斷。佃戶嚇得幾乎失去神智,他想這兩人黑夜來,沒有別人知道,不如把屍體埋了,以免受牽連。他倉惶之中把屍體背出去,挖坑掩埋了。
【正文】次日,牽騾騾赴集上賣〖集,市集也。〗。適陳歸,過集見騾,意周已歸。往探其家,曰:“未回。”陳曰:“騾已在集,何言未回?”相與至集視之,騾果在。問其所自〖自,由也。〗,訪至佃家。往返盤诘,佃不能隱,具以實對。報縣起視,果得二屍,一爲周,其一則褊衫大袖〖褊,音扁。(說文)褊,衣小也。〗,禿然僧也〖禿然,無發也。〗。衆鹹驚噪,官令陳僧屍于場,募能識者。或辨爲某庵僧之徒,飛簽往捕其師至。則色變而語遁,威之以刑,即吐實曰:“昨與徒在某家禮忏,夜歸過此,聞地中呻吟聲〖呻,音申〗。啓視,見男女二屍,女已複活。某意圖奸匿,徒執不可,故殺而埋之。”訊女何在,曰:“現匿庵中。”往搜得之。
【譯文】第二天,他牽著兩騾到集上去賣。恰好陳回來,經過集市,見了周的騾子,心想周已經回來了,就去周家看他。家裏人說他沒有回來,陳說:“騾子都在集上,怎麼說沒回來呢?”就相隨來到集上,騾子果然在那裏。就問這騾從哪兒來的,追問到了佃戶,反複盤問,佃家隱瞞不住了,就吐了實情。于是把案件報到縣衙,下令驗屍,果然挖得兩具屍體,一具是周,別一具則是褊衫大袖的光頭和尚。圍觀之人都驚訝喧噪。縣官下令把和尚的屍體陳放在場子裏,讓大家辨認。有人說這是某庵僧的徒弟。縣官急發簽去拘捕其師父。抓來以後,他臉色嚇成灰白,說話吱唔。縣官威脅他,如果不招就要動刑,他才吐了實情,說:“昨天和徒弟去某家禮忏做佛事,夜裏回來路過此地,聽到地…
《坐花志果·果報錄 下(清·汪道鼎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