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而經文五藝皆成矣!叁場亦然。場後往其寓訪之,無知者。生以事涉怪異,不敢以語人。
【譯文】到了第二場他走進號房,那老者又已先坐在那裏了,迎著書生說:“我該當與你有宿緣,又是與你同號。”書生向他致謝頭場的事,並責怪他不告別一聲就走了,說:“老先生爲什麼不再考一次試試運氣?”老者笑著說:“我前世欠了你幾篇文字債,這只有鬼神才清楚,何須勞你致謝。今天夜裏,就請先生安心休息,不要多問!”書生就如他所說。第二天書生起身,又不知老者去了哪裏,經文五藝都已作好。第叁場依舊如此。叁場考畢,書生前往老先生所說寓所去看望他,都說不知有此人。因爲這件事很怪異奇特,書生也不敢告訴別人。
【正文】及歸,登舟將解維〖維,系也。〗。忽岸上一人奔之,求附舟。視之,前同號之老者也。見生拍掌曰:“真與君有宿緣,又相值矣〖值,遇也。〗。”生喜,亟招之入,詢其行李,曰:“某孑然一身〖孑,音傑。孑然,無偶貌。〗,別無長物〖長,音杖,馀也。(世說新語)平生無長。(注)無長物,猶言無馀物也。〗。”詢其家居,曰:“前途君自知之。”及至前泊舟處,老者指岸上一村落曰:“此即某家居,某請先行。不嫌蓬筚〖筚,音必,(杜甫詩)诏許歸蓬筚。(按)蓬,蓬廬;筚,筚門。凡人謙言其居室之陋,即謂之蓬筚。〗,盍賜過從?”遂匆匆登岸。生亟從之,逡巡入村;其行甚迅,追之已渺〖渺,音藐。已渺,猶言不見也。〗。
【譯文】到回家時,書生上了船,馬上解纜開航了,忽然岸上跑來一個人,要求搭船。書生一看,正是同號的老者。老者一見船上站的是書生,就拍手高興地說:“真和先生有宿世之緣,又相遇了!”書生也很高興,急忙招呼他進了船艙,問他的行李在什麼地方,他說:“我孑然一身,沒有多余的東西。”問他家在哪裏,他說:“到了前面,你自會知道。”當船來到以前停泊的地方,老者指著岸上一座村落,說:“我家就住在這裏。我就先走一步,如果先生不嫌茅屋柴門簡陋,就請過來坐一坐。”說罷,匆匆上岸,書生急步,跟上岸去,見他速度很快,不一會就進了村。等書生趕到,已不見人影。
【正文】彷徨間〖彷徨,音旁皇,觀望不前貌。〗,遇前募棺者,拱揖道傍曰:“先生返乎?”生亟以老者姓字詢之,其人驚曰:“此某之族叔,殁已月余,即先生向者解囊爲之殡殓者也。”生大訝曰:“是何言欤?此君叁場,皆與某同號;場後又偕余同舟而返,送之登岸,目睹入村。今若此,豈遇鬼乎?”其人益駭曰:“然則真某叔之靈也!某叔固宿儒〖(後漢書班固傳)故司空掾桓梁,宿儒盛名。(按)宿儒,猶言積學之士。〗,博學擅文譽〖擅,音善,專也;譽,名也。〗,久困場屋,志以沒〖,箋西切,音祭,平聲。(江淹恨賦)志沒地。(按)志,猶言抱志也。〗。八月初,族嬸曾夢叔來別曰:“將赴金陵報棺殓之德,即藉其文福〖其,指某生言。〗,以明數十年屢踬名場〖踬,音致,給也。屢踬名場,猶言其屢次不中也。〗,非戰之罪也〖句出(史記項羽紀)。(按)此句借用,猶言非文章之故也。〗。”今先生所遇,適與夢符,何其神也!渠家姑媳,感君次骨〖次骨,注詳一洋篇。〗,屢囑某于江岸祗候〖祗,音支,敬也。〗,冀得邀先生一顧爲幸。今既有是異,請同往渠家一決之,何如?”生遂與偕行,至則茅屋筚門,蕭然環堵〖堵,音睹。(陶潛文)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禮記儒行篇注)環,圍也;堵,垣也。方丈爲堵,東西南北各一堵。〗。堂前素帏白燭,畫像高懸。募棺者指謂生曰:“此即族叔某之靈也。”近而視之,俨然同號之老者也。生遂備述號中相遇,及代草試藝事。募棺者入告,其姑媳及孤子,並出羅拜致謝,生亦恻然遜讓曰:“某荷丈人高誼,薄施而厚報,感實不朽。果能一第,富貴共之,不敢負大德。”因向靈幾展謝而別。
【譯文】正在東找西尋不知往哪裏走時,遇上了以前向他募化棺木的人,站在路邊向他拱揖問好,說:“先生回來啦!”書生急忙說出老先生的姓名,問他認不認識。他十分驚訝,說:“他是我的族叔,死了都一個多月了,就是你出錢捐棺殡殓的那個人。”書生爲之大驚說:“你這是說的什麼話!這位老先生叁場考試,都和我住同一個號房。考畢後,又和我同搭一條船返回來,我送他上岸,親眼看著他走進村子。照你這麼說,我難道遇上了鬼不成!”這人一聽更加驚駭,說:“這麼說,真是我叔的靈魂了!我叔本就是一位飽學之士,博學廣識,很有文名,長期考取功名, 不成,懷志未酬而死。八月初,我嬸母曾經夢見我叔前來向她告別說,他要去金陵報答棺殓之德,同時要藉助那人的文福,來證明一下他這多年考場失敗,並不是自己文章不好。今天先生遇到的事情,正好和嬸母的夢相符。他家婆媳感受先生之恩,銘心刻骨。多次囑咐我常去江邊守候,希望能見到先生,請來家中坐一坐。今天既然有這等靈異之事,就請先生隨我去他家一趟,落實一下,你看怎麼樣?”書生就隨他一起往前走。來到一門前,只見牆門破舊,茅屋數間,四面土牆圍繞,堂屋裏挂著素帏,供桌上一雙白燭,中間懸著畫像。那人指著畫像對書生說:“這就是我叔叔的靈位!”書生上前仔細端詳,俨然是那位同號的老者。書生就把他倆在號房中相遇,以及代他起草答卷的事說了一遍。那人就走進裏面去通知嬸母。不一會,一位老婆婆就和兒媳帶著孤子一起出來,向書生羅拜叩頭致謝。書生內心感到一陣酸楚,遜讓說:“我深受老先生高誼,薄施而得老先生厚報,永生不忘。如果真能考中第一,富貴我們兩家共享,我不敢有負大德!”說完,轉身向靈位叩拜致謝。然後就告辭回了老家。
【正文】榜發,果捷高魁。次年成進士,作令吳中。時存恤老者之家,招其子至署,延名師課讀。後竟藉以成立,入詞館。
【譯文】等到發榜,果然捷登高魁,第二年又成進士,到江蘇作了縣令。他隨時給老者家以照顧,並把老先生的孫兒接到縣署之內,請老師教讀。後來孫兒也長大成人,功名成就,入了翰林。
【正文】坐花主人曰:“爲善發于至誠,是爲真善。某生之分金買棺,豈有絲毫幹譽望報之心哉〖幹,求也;譽,名也。〗?直以哭泣之哀,既足增其感;節孝之行,又足生其敬。爰以真恻隱,發爲大慈悲,可謂至誠君子矣!九泉戴德,不避幽冥之嫌;八藝代成,遂捷春秋之榜。薄施厚報,人亦何憚而不爲哉?”
【譯文】坐花主人說:“作善事,發自真誠的心,才是真善。這位書生拿出錢來買棺木時,絲毫沒有想求名譽和希圖報答的心念,完全是受哀憐之哭泣的感動,對節孝之行油然而生的尊敬,萌生真實的恻隱,而激發出大慈悲,可謂是至誠君子!死者不避幽明兩隔之嫌,代筆成文,助成書生登捷秋榜,薄施厚報!人們又是擔心什麼而不願去做善事呢!”
四六、冷甲
借宿原來別有緣 縱私圖利置田園
讵料狼心遇虎肺 新橋河畔已逢冤
【正文】曲阿之東鄉〖曲阿,即丹陽縣。〗,有冷甲者,家貧無行。嘗于薄暮,有客投宿其家,贈遺頗厚。居數日與冷妻私,利其資。知而故縱之。旋別去,去半月,複來。出金珠玉帛甚夥〖夥,音火,多也。〗,以若幹予冷置田宅,余以授其妻,令窖而藏之〖窖,音教,掘地藏物曰窖藏。〗。自是往來頻數,冷以此致殷阜〖殷阜,富也。〗。
【譯文】丹陽縣東鄉,有一人叫冷甲,家境貧窮,行爲卑劣。有一次,天近黃昏,來了一位客人,請求在他家投宿,給了很多錢,一連住了幾天,就和冷甲的妻子勾搭上了。冷甲因爲貪圖他的好處,心裏明白但裝著不知道。後來客人走了,半個月以後,他又來了,拿出一大堆金銀珠寶,分出一些給冷甲置田産房屋,余下的交給了冷甲的妻子,讓她窖藏起來。從此經常來來去去。冷甲因此而富了起來。
【正文】居久之,蹤迹頗露,知其爲盜,冷亦不以爲嫌。後忽數月不來。一日有急足至,以客書授冷,則以行劫吳中巨紳家,遭捕入吳縣獄,招成矣。幸非首盜,能善爲謀,猶可免一死。囑冷速攜銀至蘇,代爲經營,情詞哀懇。冷得之,密與其妻謀。恐活之爲終身累,因星夜攜銀至蘇。見盜,绐以設法代謀〖绐,音殆,欺也,騙也。〗,必可得當以報;而陰行賄以實其罪。轉自從犯移作首盜,立決之。
【譯文】久而久之,這人的行蹤也就顯露了,知道他是盜賊,冷甲卻並不嫌棄。以後,幾個月不見他來。一天忽然來了一個送急信的人,拿出一封信交給冷甲。一看信,才知道,由于他去偷盜吳縣一家巨紳,被捕入了吳縣監獄,已經招供,幸好不是首犯,如果想點辦法,還可免除死罪。信中囑咐冷甲,盡快帶上銀兩去蘇州,替他走走門道,通通關節。言辭之間,十分懇切哀傷。冷甲就與妻子商量,怕讓他活著出來,成了他們終身之累。冷甲收拾銀兩,星夜動身來到蘇州,見到了他,就假言騙他說,一定設法救他一定沒有問題。而暗中賄賂上下,加重他的罪,自從犯轉成首犯,不久即被處死。
【正文】盜死後年余,冷入城與數人偕行新橋河畔,大叫曰:“彼來矣!”又曰:“彼持叉叉我矣!”號呼倒地而斃。
【譯文】這個盜賊死後一年多,冷甲進城,與幾個人一起走在新橋河邊,忽然大喊:“他來啦!”又說:“他拿叉子叉我!”號叫著,倒在地上就沒有氣了。
【正文】跋
謹覽是書所載,救眉急于俄頃,即獲報于無窮。人每有慕之,而惜罕逢其會者。按爲善之道,不可枚舉,患無心不患無門。積善之報,如影隨形,欲利己必先利人。竊觀至急至難,未有甚于水火者也。每見祝融肆虐,貧民小戶,猝遭此厄,傷慘情形,目不忍觌。又如洪水滔天,廬舍漂沒,哀鳴嗷嗷,坐以待斃。如欲種德,此時極好機緣。查明被災戶口,暗施銀洋撫恤。或施數洋而可救一命,或數十洋而可活全家。其在殷富者,固宜慷慨樂輸,即無力者,亦當轉輾勸助,共厥事,則其功讵有限量哉!下救人命,即上格天心。福善禍淫,報施不爽;五福叁多,可坐而致,何必以罕逢其會爲憾乎?夫行非常之善,必有非常之功。天道好還,古今屢驗。用附數行于篇末,敬爲世之仁人君子勸焉!
【譯文】看了本書所載的故事,就可知道,救人燃眉之急于一俄頃之間,獲得的後報卻綿長無窮。人們往往十分羨慕,但總是惋惜難以逢到這種行善的機會。細想起來,爲善之道很多很多,不可勝數。怕只怕沒有爲善之心,而並不是行善無門。積善得報,如影隨形。想利己,必須先利人。就我所見,急迫至極的大難,莫過于水災火險。每每見到大火肆虐,貧家小戶突然遭到這種困厄,傷慘之狀,目不忍觌。又如洪水滔滔,茅屋瓦舍隨水漂沒,饑民嗷嗷,無家可歸,無食果腹,只得坐以待斃。如想培植陰德,這是極好機緣。了解清楚受災戶口,暗施錢財給以撫恤,或施數元以救活一命,或送數十元可救活一家。那些殷實富戶,當然應該慷慨樂捐,沒有財力的人,也應盡力勸說捐助,共同完成這樣的善事,功德就難以限量了!救人命,就合天心!善者獲福,淫者招禍,施與報,不差分毫。五福叁多,可以如願而得!何必以爲沒有機會而歎息!行非常之善,必有非常之功,古今無數事實就是驗證。
以上這幾句話,寫在書尾,以誠敬之心勸勉世上的仁人君子們多行善事!
《坐花志果·果報錄 下(清·汪道鼎著)》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