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兩界不同而已,故以爲鬼也需要生活,也需要用錢,所以就用錢幣殉葬。後來有人覺得用真的錢幣太可惜了,便用紙來剪成錢的形狀,以火燒了給鬼用。到近代,由于紙幣的流通,“冥國銀行”的冥幣,也大量發行了!(注五)
這種低級的迷信,幾乎是各原始民族宗教的共同信仰,以物器、錢財、珠寶、布帛,乃至還有用人及畜生來殉葬的。
至于用火焚燒,可能與拜火教有關,相信火神能將所燒的東西傳達給鬼神。印度教梨俱吠陀中的阿耆尼(火神),就有如此的功能。
中國民間,用紙錢、用錫箔,當做錢幣、當做金銀,又有用紙糊篾紮的家俱雜物房屋乃至現代的汽車飛機輪船等等,以爲焚燒之後,就被鬼去受用了。
事實上,佛教不以爲人死之後即是鬼,做鬼僅有六分之一的可能。佛教更不相信經過焚燒之後的紙庫錫箔能夠供鬼受用。佛教只相信死人的親屬可以用布施、供佛、齋僧的功德,回向亡靈、超度亡靈。其他的一切,都是毫無用途的迷信。佛教不唯不主張以物品殉葬,佛教更主張人死之後,不可用貴重的棺木、不可穿高價的衣服、不可動用過多的人力與物力;應該換上日常所穿的幹淨舊衣服,將好的新的衣物全部布施給貧苦人家,如果有錢,應該多做布施貧窮及供奉叁寶的功德。唯有如此,亡靈才能得到真正的益處。否則把好好的東西埋了燒了,那是最愚癡的行爲,更不是一個正信佛教徒的作爲。
可惜的是,今日的許多僧尼,並不懂得這一層道理,甚至從大陸到了臺灣的佛教徒,還發明了另一種叫做往生錢的紙錢,在一小張的黃紙上,用紅浮水印上梵文字母的往生咒,就當做鬼用的錢了。其實誦咒的功效,與燒紙的作用,根本是兩回事。如果根據佛經來說,印好的經是燒不得的,燒了是有罪的。
再有,現時的僧尼們爲人家誦經、拜忏、放口乃至打水陸,都要寫文疏,宣讀之後,即予焚化,這是學了符錄派的道教向其所崇奉的神只們奏疏及化符驅鬼等的迷信,于佛教教理毫無根據。佛教一切都主張虔誠心的感應,如果心力到了,不用焚疏,必然有用,否則的話,縱然焚化了千百張的字紙,又有什麼用處?
注五:參閱佛祖統紀卷叁十叁法門光顯志“寓錢”條(大正藏四十九冊叁二叁頁)。
§佛教深信因果定律的正確性嗎?
是的,佛教相信因果定律的正確性,正像大家相信吃飯可使胃囊滿足那樣的正確。
一般人懷疑因果律的可靠性,是因爲僅僅站在當下一生的立足點上,來看善惡報應的不公平:有人吃苦行善一輩子,不但沒有好報,甚至還不得好死!有人貪贓枉法、爲非作歹,卻在法律的漏洞裏逍遙自在,福壽雙全。
其實,佛教的因果律是通看叁世的,人,除了現在一生,已有過去的無量數生,尚有未來的無量數生,現在這一生,若將過去及未來的生命之流連貫起來看,實在還不及石火光影那樣的短促渺小。善惡因果是貫通了叁世漸次受報的,業力的大小輕重,便決定了受報的先後等次。今生的修善作惡,未必即生受報;今生的禍福苦樂,未必是由于即生的因素;今生多半的遭遇,是由于往世業力的果報;今生的所作所爲,多半尚待到後世感報。若把叁世看通了,心裏也就平服了。
再說,佛教所講的因果律,也不是像一般人所誤解的宿命論或定命論。佛教相信,唯有重大的業力不能轉變而被稱爲定業之外,人是可以憑後天的努力而來改善先天的業因的。比如前世只造了窮人的業因,今世果然也感生爲窮人的業果,但是,生爲窮人不要緊,只要自己肯努力,窮困的生活環境是可以改造的。這是將過去的因加上現生的因,綜合起來,就是當下的果。所以,佛教的因果律,不是宿命論也不是定命論,而是不折不扣的努力論。佛教如果落于宿命論或定命論的泥沼,衆生成佛的理論,也就不能成立,既然一切命運都是前世決定了的,人生的修善,豈不等于白費?
可見,佛教的因果定律,也是不離緣生法則的。從過去世的業因到現在世的業果,中間尚須加入許多的外緣,方能成爲業果的事實,這些外緣,就是現世的努力與懈怠、作善與作惡。正像一杯糖水的本質是甜的,假若加入了檸檬或咖啡,便會改變那杯糖水的味道一樣。
總之,佛教的因果律是貫通過去、現在、未來的叁世,而又連結過去、現在、未來叁世的。現世承受先世的業因,成爲現世的業果,現世的行爲造作,既然即是後世的業因,也可加入先世的業因,成爲現世的業果。
因果的道理聽來簡單,說來並不簡單。佛教,就是這麼一個看似簡單而實際並不簡單的宗教。
§佛教徒都願往生極樂世界嗎?
凡是正信的佛教徒,不會希望以生天爲最終的目的,這是很明確的,因爲除了五淨居天及彌勒的兜率內院,生天尚在輪回生死的凡界。
凡是正信的佛教徒,都願解脫生死,這也是很明確的,因爲唯有脫離了生死的輪回,才會得到永恒的安樂。
極樂世界,是由阿彌陀佛願力所成的佛國淨土,但在十方法界之內,有著十方的諸佛淨土,西方的極樂世界,只是無量佛國淨土中的一個。所以,佛教徒之中也有不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而願往生其他世界的,比如東晉時代的道安大師,唐代的玄奘大師及窺基大師,以及近代的太虛大師,都願往生本界(大千世界)兜率內院的彌勒淨土。
如果是悲願宏深而信心堅強的佛教徒們,也有不願往生他方的佛土,而願生生世世在人間度化的。
至于南傳上座部佛教區域的佛教徒,根本不知道有極樂世界的存在,那裏的出家人,最高的期望是即生修證阿羅漢果而解脫生死,如果一生不成,期待轉生繼續修證,他們不知極樂世界,也不相信極樂世界,如果大乘佛教告訴他們有個極樂世界,他們或可相信,但相信是在天上。(見海潮音四五卷四月號二一頁)
不過,極樂世界的存在,對于真常唯心一系的大乘佛教而言,乃是深信不疑的。由于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極樂淨土的蓮池之中,蓮華分爲九品,即使造了五逆十惡的人,若能于臨命終時,至心稱念阿彌陀佛,令聲不絕而具足十念者,便可帶業往生極樂世界下品下生的蓮華之中,過了十二大劫之後,蓮華開放,得見觀音勢至二大菩薩爲之說法,開示諸法實相即緣生性空的道理(觀無量壽經)。一旦悟透了諸法實相,實證了諸法實相──諸法緣生,體性本空,便可破除一切的善惡觀念,一切的善業惡業也就一時抖落。那就叫做業障消除,那就不再受到業力的牽製,不再糊塗地沈淪生死,唯有乘著各自的悲願,再來人間,自主生死,行菩薩道,稱爲“不違安養入娑婆”。所以,彌陀淨土的安立,確是最最安全最最方便也最最可靠的一種信仰,這也正是許多沒有自主把握者的最佳安慰與最大恩德。
可是,彌陀經說,不可能以微少的善根之因及微少的福德之緣,往生極樂世界,所以彌陀的願力雖大,仍要依靠各自在平日的修善積福。否則,到了臨命終時,恐怕連念佛的能力都沒有了,那時候,阿彌陀佛雖願伸手救濟,也是愛莫能助了。
§佛教重視神迹嗎?
神迹,在佛教稱爲神通。
佛教承認神通的事實,也承認神通的功用,並且,佛教的神通境界,遠在其他的一切宗教之上。
佛教將神通分爲六大類,那就是: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盡通。
佛教相信一切神鬼多有由果報而得的神通,一切凡夫仙人,也可以有由修禅定而得到神通(耶教的祈禱,至其心力完全統一集中時,也是定)。但是,凡夫及神鬼,只有或多或少或深或淺的前五通,唯有佛教已經解脫了生死的大小乘聖者,才能另加一通,稱爲漏盡通,那就是六通具足了。
可是,佛教並不以爲神通是萬能的,在因果律的原則下,衆生的生死禍福,都是出于善惡業力的自作自受,神通的功用雖大,卻不可能破壞因果的律則,凡是決定性的重大業報,縱然以佛陀的神通,也不能把局勢全部扭轉,否則,因果業報的理論,便將無從成立。因此佛陀在世,雖曾現過不少的神通,但不輕易現神通;佛陀座下的許多羅漢大弟子,也多有相當神通的,佛陀卻不許他們當著俗人現神通(根本雜事卷二及律攝卷九)。因爲佛陀知道,神通雖可使人轟動一時,如果現得不能恰到好處,便會招致相反的惡果!
對于神通的問題,如有興趣,可以參閱另一篇拙作“神通的境界與功用”。(按:此文今收于“學佛知津”一書中──本社出版)
§佛教是崇拜偶像的嗎?
是的,佛教徒對于佛菩薩的聖像,有著崇高的敬意。
不過,佛教徒對于佛菩薩聖像的崇敬與頂禮…
《正信的佛教》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