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學問答(十二)淨土▪P6

  ..續本文上一頁若當生”,幾句義意雖明,按文義講,甚覺礙口,如何講法,能使好懂

  (金雲)

  答:中國之字,一字而有多講,“于”在此處,是發語辭,作“對于”講,將“于彼國土”合講,即謂對于彌陀之國土也。不過此是上句,尚有下叁句,必一氣穿成,方能充暢。但若向下講,必加入前文作介詞,方覺順口,應加“已發願者”,“若已生”矣。“若”在此作如講,換成白話,是“像那樣”之意,合解此句,謂像那樣已竟發願之人,已經往生矣。下二句亦必加前文介辭,方好講解,加入現今發願者一句,也像他們那樣已發願已經往生者一樣,今可往生。後句類推,再後二句之“若”字,作乃(就能)字講,卻也直截,謂今發願者,就能現今往生,當發願者,就能當來往生。

  問:西方彌陀佛在叁身(法、報、化)中屬在何身

  (林火壽)

  答:西方既具四土,其土自具叁身,衆生生者,證入何土,即見何身也。

  問:有人與我提到西方圖,佛菩薩等像是根據何處翻印出來

  是否已有人曾見到西方,佛菩薩等

  (李寬觀)

  答:有人見到西方佛菩薩,事亦有之,往生傳及淨土聖賢錄,俱有記載。惟所畫圖像,乃根據于十六觀經,只不過略而已,文爲事之說明,圖爲文之標本,不必依各人見到爲憑也。

  問:生而聾者,其臨命終,當旁人爲他念佛,是否能得利益

  (李寬觀)

  答:盲聾喑啞,八難之一,障礙受佛法也,但佛法不可思議,能得滅罪之利。如平素供其眼根,教以念佛,于善巧方便中,能使知往生之益,臨終時懸佛像,焚檀,由其眼鼻二根,引起正念,或亦能獲特別益處。

  問:除了在居處或在佛像前,他如走路時,作事時,一心念佛,是否也有功德,或可直接得著佛祖之感應

  (唐桂蘭)

  答:行住坐臥,皆可念佛,但求真誠,及其恭敬,佛之法身,遍滿虛空,佛之光明,照十方國,衆生何地而不對佛。所謂“夾岸桃花新雨後,馬蹄無處避殘紅”。

  問:念佛時出聲念與不出聲心中默念,二者是否俱同等功德抑或有所差別

  (唐桂蘭)

  答:念佛功德,在求乎定,經曰一心不亂。至其念法,不限何種,以契個人之概爲斷,契合者,功德便大,不契合者,功德便少耳。

  問:“佛說阿彌陀經”是何佛所說

  (唐桂蘭)

  答:此界此劫之經,皆本師釋迦牟尼佛所說,非只此一經也。

  問:晚學自皈依叁寶訖,已有七載之時光。自開念佛經年余後,即感每念一句佛,心即隨之一滾動,因此曾經請教大德開示,教以繼續念至不動爲佳。嗣後每日持念至今,心果已不動,但如偶起貪癡念時,心仍動亂不止。唯須立作正念糾正之,心動方止。行人平時如能善自攝心,不使起貪癡念,至臨命終時,是否即能心不顛倒,一心念佛,蒙佛接引往生極樂

  (陳非林)

  答:貪癡爲叁毒,戒使不起,自是正路,果能伏斷,臨終當不顛倒,惟攝心不可著相,如心存伏斷叁毒,反又多一妄念。莫如攝心在佛,不使有斷,不問有何境界,或好或劣,一切不管,只是提起一句佛號,便是正念,心與佛號不相應時,便是顛倒。

  問:晚學自客夏以來,不管何時,眼前遠近皆見有閃爍之白金光,舉頭觀空凡眼力可及之處,即見有倏現倏滅之白金光,如桌球大。讀書時書上亦見有多數之細點白金光,察此光之來處,似出自晚學之眉額間,因面向白壁時,自覺眉上有閃爍之光影,入暗室時亦同此感,且額中皮膚亦常有緊縮之怪態,又若至心念佛時,光必增強,懈怠則轉弱,如此之光,究系晚學身中之光,抑屬外境之光

  (陳非林)

  答:境由心造,此乃是心作用,光明雖非惡相,惟額中發緊,且閃爍不定,亦非瑞相,更應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仍宜不去管他,攝心念佛爲正,若心常在此光,反將淨念失去,大是錯誤。

  問:上述之白金光,如果確系晚學身中之光,加上前一問之心態,綜合觀之是否即見性之一種

  (陳非林)

  答:智性與妄識,煩惱與菩提,只在一轉之間,著之則妄生,舍之則真現也。居士仍以注意,“淨念相繼”,其他水月鏡花,概不理會爲是。

  問:佛說華嚴五時判教中,屬于第一時,當時佛說彌陀經屬于什麼時

  (朱幼)

  答:此經因其性質故列于方等,似爲第叁時教。蓋此五時之教,前二時乃以經名而定,後二時亦如之,惟中間一名系類名,不是經名,只有列于此時而已。實則開首華嚴,要終法華,無不說此法門。夫如是,則此經可以斷代,此法則無法劃時也。

  問:學人先吃素一月,皈依後長久吃素,因爲負家庭生計,不能時常參加社團念佛,又因佛教經典甚多,每部都是寶藏,但吾人生命之短,每部都想受持,實在難能,學人只好選持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及佛說阿彌陀經,信願終生早晚課誦,但每晨在五、六時之間念普門品,將晚夜在十一時念彌陀經,念完並念佛號千聲,以此時間及如此受持對否

  不打法器可否

  (林錦生)

  答:念佛在于求定,功夫好時,便是一心不亂,如此境界,尚是在個人家中,朝暮二課時能得至于前往社團念佛,不過結緣隨喜,因公不能常去參加,亦無妨礙,但居家之朝暮二課,萬不間斷。朝誦普門品,晚誦彌陀經及佛號,尚無不可,功夫在精不在多,貪多不精,反無效力,不見禅家一句話頭參之終身乎

  法器一項,居家環境許可則用,否則不用。

  問:念佛可增智慧,拜佛可消業障,前者念佛念到妄念(意)少時,確有此感覺,後者拜佛如何能得消業障的體驗

  (是否指人身體平肝髒之火及心靜氣和的意思)。(紀禹)

  答:衆生有身,擡手舉足,無不是罪,最顯者殺盜淫耳,有惡業必定惡報。一點鍾拜佛,一點鍾不造殺盜淫,一日拜佛,一日不造殺盜淫。不造新惡業,豈但不受新惡報,且惡緣不起,舊業無增上緣,亦不易起現行。明乎此理,便是體驗,省其心,察諸行,無可慚愧時,便是消業之消息。

  問:“念佛一句消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那麼我們不妨造罪,以後才來念佛,如說消舊業,不造新殃,造罪以後不是成舊業了嗎

  (白癡)

  答:此問又屬二事,茲分奉答。昔有某甲,持砒霜而大啖,某乙見而驚曰,君何故自殺,甲曰非自殺也,今聞某店有解砒毒之靈藥,吾欲服之,故先啖此砒霜。先生所問,無乃類是。複次,叁際流轉,刹那不停,作已而後,便稱過去,所論是矣。然此二句,本有界限,不論欲作好人

  或欲學佛

  以發心之日起

  前者假名曰舊,後者假名曰新耳”

  問:“琉璃王滅釋種,釋尊頭痛叁日”成佛之後,還不能逃因果,念佛何能滅罪

  (白癡)

  答:因果乘除,千頭萬緒,如殺人償命,欠債還錢,是其原則。然有抵有折,有討有解,必以事論事,未可執一。惟先生所問,俱不在此範圍中,要知業盡情空,方圓佛果,安有成佛以後尚有帶業之理,如十五之月,不缺方稱曰圓,既名曰圓,便無缺矣,此段經文,爲明因果不虛,現身說法,非世尊真實受報,如八相成道,亦不過古佛示迹演法而已。

  問:人若往生西方,其子孫代其誦經作功德,是往生人得去,或子孫得去。(寬觀)

  答:往生者蓮品增高,子孫盡孝,而又奉信佛,亦有莫大之功德。如爲人子者,父母旅行,或爲其禦車,或爲其撥舟,其父母減勞,是利益之果,子孫行孝,是利益之因。有因終得其果也。

  問:淨土宗信者有須要研究外宗經典否

  (莊慶賢)

  答:法門無量誓願學,爲四宏誓之一,爲大乘學者之原則,淨土宗豈能例外,不過爲學應須知其本末,明其先後耳。本者本宗之經宜先通,末者他宗之經繼後學,本不通而務他端,恐邯鄲學步,他未成反而失其素行,本既明而不博學,則孤陋寡聞,執一事或致礙其圓理。

  問:阿彌陀佛是否世自在王佛給他授記

  而觀世音菩薩是何佛授記

  (周羅漢)

  答:從迹相說,彌陀授記于世自在王佛,載在無量壽經。觀音授記于古觀音如來,載在首楞嚴經。然凡一聖人成就,皆曾不于一佛二佛叁四五佛而興供養,無不侍多千億佛,是授記者,亦不止一佛也。

  問:觀音勢至,此兩尊菩薩,若理解即顯阿彌陀佛之悲智二德,可如是解乎

  (周羅漢)

  答:西方叁聖,觀音勢至爲彌陀二脅士,輔弼度衆,觀音表悲,勢至表智,所謂智悲雙運也。

  問:小孩不懂佛理,教他念佛,有何利益,父母主張給他受了皈依,他長大退轉了,是誰擔負過錯

  (張寬心)

  答:低頭一拜,滅罪恒沙,念佛一句,滅八十億劫重罪,雖不解理,已種善根,何得雲無利益。至于長大退轉,乃是另遇惡緣,然以前之種子,堅如金剛,伏于識田。終不消滅,仍屬有益。且爲其皈依時,更不能預慮退轉,若居此念,則無由引人爲善矣。儒家雲: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

  問:衆生若蒙難時,學人代爲念往生咒被之,能確定生西方否

  (龔文泰)

  答:見其蒙難,能救則救之,如或不能,與以法施,自是慈悲菩提。得生西方必具種種因緣,非可少分善根福德能致,但佛法如日,照處自有光明,縱不生西,亦能消罪。

  問:自家念佛,不會度衆生,臨命終時能不能生西

  (朝新班蓮友)

  答:不會度衆,是無弘法之才;不肯度衆,是無菩提之心。才雖不可勉強,菩提心不可不發耳。如果都作不到,真肯死心蹋地念佛,亦能往生,不過品位不高而已。

  問:佛經雲“信願行”得生彼國,可是世俗的不良嗜好不能痛改,是否可以往生西方

  (衡钰)

  答:信願行之行字,指正助二行,正行是洪名善根正因,助行是衆善福德助緣,如鳥雙翼,缺一難飛。經有明訓,“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有過不改,自是少福德而乏助緣,爲行缺其一,而叁資糧顯然不備,何得圓滿結果

  且嗜好存心,臨終亦起障礙!

  問:講經說法做種種的功德,都不能往生西方

  那麼不要到外面弘揚佛法,豈不是閉門造車嗎

  (衡钰)

  答:話不如是偏頗,一個法門,一種修法,種瓜不能生豆也。淨土法門之正因,專在念佛,其講經種種功德,不過皆助緣耳。緣固不可少,然無正因,如…

《佛學問答(十二)淨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