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是心念的變相,是境界般若;能觀能照的,不是境界般若,而是實相般若。修行人必須找到能觀能照的那個,才算開始發現自己本來的面目。
苦由我來 有我就有苦
我爲了怕你們聽了似懂非懂,因此婆婆媽媽,一而再,再而叁,將心經般若觀法,從頭至尾,從尾至頭,反反覆覆,不厭其煩地加以說明,希望大家好好體會,好好在八識田中記牢。一入耳根,永爲道種。你們當中已有少數人有一點入門的樣子了.但大部分還莫名其妙,不知所雲,甚至有些更妄作聰明,自以爲是,在那裏理上推理,頭上安頭,越來越離譜,要不得。在座之中,每人至少已有七天的禅修經驗,放下一切法,放下一切心。現在好好求忏悔,每一上座,不要忘記先前所講,先誠敬地忏悔,然後真心地發願。再來,依心經觀心,如此修去。觀自在菩薩開始從四谛法"苦集滅道"的苦谛開示我們,痛下一錐。苦海茫茫,一切衆生有求皆苦。不但世間法求不得苦,求出世間法而不能相應更苦。想學佛,想出家,想成道,多苦啊!世出世間,一切皆苦。如何了脫這苦呢?苦由那裏來呢?--由"我"來。有我就有苦。我從那裏來?由身由心.由念頭思想和四大和合而來,是名"色受想行識"五蘊。先要了此五蘊,才能跳出苦海。跳出苦海即是“度一切昔厄"。如同乘船由此岸到彼岸,需要借助工具。般若觀行,正是最好最妙的工具。依之起修,自性自了,自性自度,還怕跳不出痛苦深淵,照見五蘊皆空嗎?我們如果做白骨觀,身上肌肉、氣脈、神經、細胞等等都化掉了,還有什麼氣脈不氣脈的,不就好了嗎?有氣脈就是還有肉體,肉體是受陰。受蘊那裏來?從色蘊的四大來。四大空不了,其余受想行識四蘊更免談了。因此無法度一切苦厄,長日都在苦中。所以觀自在菩薩告訴舍利子,從觀心去了世間諸苦。觀心不要蓄意,不要用力,自自然然去觀。實際上,你一觀這個念頭,這個念頭已經跑掉了。跑了的不去追尋,未來尚未生起的,不去迎取。當下即是空。管它空也好,不空也好,一念清淨自在。有雜念妄想來,---舍,布施掉,即傳統禅宗講"放下"。念念舍,善念也好,惡念也好,世間念頭,佛法念頭,一切皆是虛妄。譬如圓覺經所講,“知幻即離"。知道這念頭是虛假幻化的,它來了,不必費力趕它,輕輕一觀,本來空嘛!"不假方便"。用不著求佛菩薩幫忙。"離幻即覺"。離開了妄想,不就清清靜靜,明明白白,自性般若,沒有程序,"亦無漸次",當下現前,這不是很好嗎?可是有些人也許錯解了圓覺經,以爲覺了就成佛。他不知道,縱使如此,還是初覺始覺,不是本覺。
四大並沒有障礙你
般若觀行的功夫真到了家,突然之間,頓悟,照見五蘊皆空。身心內外統統空,見自性真空。若是還有氣脈,還有感覺,還有痛苦,坐著不舒服,那都陷在受陰、想陰裏頭,還談個什麼其他的呢?縱然你得了定,呼吸停止,脈還不止,依舊沒能脫離行陰。即使脈也停了,你暖、壽、識仍在,依舊無法超出識陰的控製。那麼,借著"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的修法,人人直修下去,由觀到照。等到照的時候,那便一點也不吃力,也用不著修,但又不離修。自然而修,修而不修,也無著力之處,好像無修無證,但又清明在躬,才能度一切苦厄。如果這種觀心法門,一時功夫不能得力,我們還可利用接下來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的方便觀慧,與之配合而修。有大智慧的人,一聽"色即是空",兩腿盤著也好,不盤著也好,一念頓住,把色身一抛,就丟掉了。凡夫怎樣都丟不開,無始以來就舍不得這個集根本業氣于一身的肉體,禅宗稱之爲色谷子,一投胎鑽到這裏面去,以後便爬不出來。好像那個蠟丸一樣,藥一裝入蠟丸之中,一封,困住了,打不開。你看,這色谷子有多麻煩,多厲害。但是,你若真把色身空掉了,卻也不要就此執著一個空,只知性空,不曉得緣起,不能起妙用,那便落在"見取見"上,還不算數,這時更要回心向大,轉成菩薩道。"緣起性空,性空緣起",緣起的諸種宇宙現象,本性是空的;而正因爲本性是空的,所以才能緣起所有世間的事事物物。因此上面兩句話"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指的是"緣起性空";下面兩句話馬上一轉,直入大乘菩薩道"性空緣起"的妙有境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四大丟不丟開都一樣,它本身自然就是空的。你覺得你被四大障礙住,其實是你自己的念頭在作怪,自我拘束,四大並沒有障礙你,你和念頭一樣,本空。你若參透了這個道理,又何妨四大之存在?!有了四大才能創造諸般事業,成就種種度生功行,多麼棒!如此,"受"的情況也是一樣,"受不異空,空不異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你們坐在這裏,就算感受空掉了,也不必一直貪著這個空境。換句話說,陷在受陰境中受苦也不錯嘛!雙腿一盤,坐久了,哎呀我的媽!人生能有此番經驗,豈不有趣?!(一笑)
多受一分罪 多消一分業
我昨天告訴大家,多受一分罪,多消一分業。無始以來,我們破壞人家的好事,傷害其他衆生,使其身心受大痛苦,這類勾當我們做得多了,現在自己也嘗嘗看,消受消受,何必這麼心不甘情不願的樣子,扭扭捏捏,多沒出息。"受即是空,空即是受",你腿麻,你難過,那麼就自己回轉來往內觀照一下,正在那個酸痛脹麻的時候,自己仔細看看,滿好玩的。我們還可跟它講話,格老子,你痛個什麼鬼?乖一點好不好?!嘿,這不痛得痛快嗎!你那清清楚楚知道痛的那個並不痛,對不對?懂不懂?你要真懂了,般若修法就人門了。(一笑)再接下來輪到"想"。"想不異空",它本來就是虛妄的、假的、認不得真的,所以叫妄想,爲什麼還要那麼死心眼,上當受騙呢!想,你盡量想,給你想個夠,想累了,看你還想不想?一個念頭過來,它在你那裏留都不留,一刹那便溜走了。來無影,去無蹤,無所從來,也無所去,根本就是它來空你,難道你還真有本事空它嗎?可是,當你感受進入清淨的狀態時,也別猛抓住清淨,執著空,自以爲高明。"空不異想",空的境界本是妄想的雙相,有何稀奇?一般凡夫妄想落在有邊,生生世世不離六道輪回;而小乘聲聞緣覺落在空邊,不能起諸妙用,普濟群生,尚未究竟。"想即是空,空即是想",想與空不二,根本沒有什麼想不想,空不空的問題。你死守一個空,自以爲是,其實正是個要不得的大妄想,該打香板!受陰想陰解決了以後,緊接著行陰和識陰的問題。"行不異空,空不異行";"識不異空,空不異識";行和識一般人無法認得,很難懂。你們有人自以爲懂心經,隨隨便便,信口開河,不要謗法造孽呀!你色陰受陰了了,想陰也了了,慢慢才體會到沒有妄想,雖然好像沒有妄想,可是有個東西。是什麼,講也講不出來,不在外,不在內,不在中間,卻有一個什麼似的在那裏,這就是行陰。無明緣行,正是這一念無明在作怪,而你卻以爲是清淨;以爲是道,活見你的大頭鬼。再說,受想行識的"想"和"識",彼此有別。想只能說是識陰所起的表層作用。唯識的"識"很深奧,很不簡單。你們聽"成唯識論”的課聽不懂,應該的,一點都不稀奇。但是如果能做到"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那麼便能一路下去,了解並解脫後面緊跟著的幾個陰境---受、想、行、識。
善念惡念都不沾
觀自在菩薩在談完了五蘊的真相之後,繼續更進一步給舍利弗做結論。"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但要身空,不但要我空,連法也要空。般若也好,佛法也好,有爲也好,無爲也好,無一不是幻化假名。"法不異空,空不異法,法即是空,空即是法",什麼法都丟,都空掉。一切法空,小乘法、大乘法、顯教、密教等等,凡所有法,一股邋遢統統沒有,但不貪戀一個空,那樣子就對了。然後,在這諸法空相當中,你正好修持。這個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實相般若,自性真空。于此境界,自自然然無修而修,無證而證,此即行深。然而什麼是不生?--無生法忍。一天到晚,盡管吃飯、穿衣;盡管開玩笑,打哈哈,乃至忙碌奔波,喜、怒、哀、樂樣樣都來,卻是動而不動,生而不生。每個念頭用過了,當下即舍即空,即用即有。既然不生,當然不滅,不生不滅,圓滿無礙。並且,在這諸法空相當中,還有什麼髒不髒、淨不淨的,"不垢不淨"。善念惡念皆不沾,譬如宇宙虛空,香的、臭的,好的、壞的,它一概包容,也一概不失自己本來面目。在這諸法空相當中,你修它也多不起來,你不修它也少不了一丁點兒,空就是空,無所謂大小多寡,增加減少,你們大家功夫不到,沒有悟道,空不了五蘊,難道這樣便少了道嗎?--沒有少啦!"不增不減"。觀自在菩薩得寸進尺,一步一步再開導舍利子,"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你如此身心空靈去修,什麼障礙都沒有。你說你腿痛,那麼且看看那個腿痛的念頭痛不痛?別看腿。知道痛的那個,其實不痛,根本沒有怎樣嘛!"無眼耳鼻舌身意",沒有眼睛,你們打坐還有個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身體、意念等等這些名堂呢?"無色聲香味觸法",既無六根,何來六塵?六根六塵空得一幹二淨,徹底沒有。有也無妨,因爲"諸法空相",有也空啊!我們出家學佛,天天念經,到底念什麼經?!打起坐來,不是眼睛,便是耳朵,時時抓得牢牢的;哎呀,我的眼睛不舒服啊,耳朵難過啊。去你的!怎麼不好好了解心經?"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一下就都空掉了,毫不拖泥帶水。什麼白骨、明點、氣脈這些熱熱鬧鬧的玩意兒,理都不理,直截了當便空了六根六塵。
生死本空 有何可怕
六根六塵空了還不算數。經文又說:"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眼界,無耳界,一界一界算到無意識界,這十…
《般若正觀略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