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賢愚經 解題

  經名:賢愚經

  著譯者: 

  資料出處:佛書解題(香光版)

  解題:

  《賢愚經》,梵名Damamu^ka -ni= da^na-su^tra,十叁卷,全名為《賢愚因緣經》,收於《大正藏》第四冊,本經的各品內容,各包含一段長短不同的因緣故事,不出六度修行的範圍。有輕靈的寓言,有神奇的傳說,有生動的敘事,也有雋永的說理。而類似的因緣典故,亦見於漢譯各經律中。在《出叁藏記集》卷九〈賢愚經記〉中說明本經為慧覺(一作曇覺)、威德等八人,西行求經在于闐的般遮于瑟Pan~ca-va^rs!ika大會中,聽說經律而記錄下來的,譯成漢文,於公元445年回到高昌,綜集而成,又經過流沙至涼州,名僧慧朗將它題名《賢愚經》。本經和《撰集百緣經》、《雜寶藏經》,稱為漢譯譬喻文學中的叁大部。

  本經現存的漢文譯本有二種,宋元明版為十叁卷六十九則,稱為《賢愚因緣經》;高麗本為十叁卷六十二則,稱為《賢愚經》。今《大正藏》依高麗本為底本,再依宋元明叁本補上計為十叁卷六十九則,名《賢愚經》。此外,藏文譯本有十二卷五十一則,稱《賢愚經》或《賢愚種種喻教經》,譯出年代至少在西元六叁二年以後;蒙古文譯本有十二卷五十二則,譯出年代至少在一二六九年後。一八四叁年,德裔的東方學者舒密特將本經由西藏文譯成德文出版。

  本經的地位及特色:

  一、在中國的譬喻經典中,以本經流傳較廣,《法苑珠林》、《經律異相》、《萬善同歸集》、《諸經要集》、《釋氏要覽》、《翻譯名義集》、《釋迦氏譜》亦每引本經以說理,在日本有很大的影響,蒙古譯則廣為蒙古民眾所熟知。

  二、敦煌經洞發現的寫卷及莫高窟的佛教故事畫題材中,發現不少與本經有關的寫經題記、變文、抄本和壁畫,這批珍貴的資料,皆可證實本經在敦煌地區廣為流行。

  叁、本經匯集許多本生、因緣、譬喻故事而成的佛典,其中有些情節曲折,形象鮮明的故事題材,具有廣大的吸引力,遂成為法師對群眾講經說法時,以說故事來代替講佛理的傳教憑藉,影響中國後來的俗講文學。

  四、本經的文筆酣暢,馳騁於神秘的幻想的文學領域,使故事高潮疊起引人入勝。故蒙古譯本稱其為「譬喻大海」。

  五、本經中的因緣故事,情節曲折動人,且寓有懲惡揚善的教化意義。

  六、本經的中心思想雖宣揚小乘四果,然其中亦含有大乘思想。

  七、大量採用經、律部中故事,尤是律部故事甚多。

  八、雖然各經律及諸譬喻經中亦有女居士之事,然無有如本經中特別彰顯女子的可以成為大居士,可以成佛,可以證道。

  本經集錄六十九則譬喻故事,有時一則含有一個或數個其他經律中之故事,並又穿插敷衍出其他經律中所無之事。各品故事大意如下(依大正藏順序)

  第一卷:

  1.梵天請法六事品

  佛初成道,念眾生迷網邪倒,難可教化,欲入無餘涅槃。梵天請佛轉*輪,說佛行菩薩道時的種種因緣故事包括1.修樓婆王為法捨妻子2.虔闍尼婆梨王身然千燈3.毘稜竭梨王身受千釘4.曇摩鉗太子為法投火坑5.鬱多羅仙剝皮當紙,析骨為筆,以血和墨寫法6.屍毘王以身肉代鴿等六事以勸請世尊轉*輪。

  2.摩訶薩埵以身施虎品

  佛往昔為王太子,名摩訶薩埵,以身飼餓虎的本生故事。

  3.二梵志受齋品

  有二天人,往昔為梵志時受持八關齋戒,一願生天,一願為王。願生天者,以破齋故乃生龍中;願為王者,持齋清淨得生王家。後龍於王所得受齋戒,方得生天。

  4.波羅〔木*奈〕人身貧供養品

  有一波羅〔木*奈〕貧人以一年的作務所得,設齋請佛及僧而轉生於長者家,小即能言,知其本生因緣,欲設供請佛僧及先身之母,父母應允,佛應供後說法,父及二母合家大小聞法證得初果。長大辭親出家,證阿羅漢果。

  5.海神難問船人品

  敍述五百商人欲入海採寶,請一持五戒精嚴的賢者作導師,至海中,海神化作夜叉、瘦人、端正人問難,賢者智答海神,海神歡喜,使眾人得以如願採寶,並以珍寶贈與賢者,兼寄妙寶施佛及僧,商人及賢者歷險歸來,持寶物並海神所寄奉佛及僧,並求受出家,佛應可並為說法,即時開悟證果。

  6.恒伽達品

  恒伽達欲出家,父母不許,遂欲自殺,跳巖、投河、飲毒,皆不死。復作是念,當犯官法,為王所殺,故惱阿闍世王取弓箭自手射之,然箭射無傷,阿闍世王問其緣由而聽令出家,聞法證果。佛為王說其過去因緣,於往昔為一大臣救人一命,被救之人因而出家修道成辟支佛,由此功德而感報如是。

  7.須闍提品

  佛往昔為須闍提太子,慈心孝順供養父母,乃至身肉濟救父母危急之厄,以是功德,上為天帝,下為聖主,乃至成佛,叁界特尊,皆由斯福,勸化大眾孝養父母。

  第二卷:

  8.波斯匿王女金剛品

  波斯匿王有一女,名金剛,顏貌極醜,自慚身相,以至誠禮佛懺悔故,還得端正,王將其女往見世尊,佛說其往昔生為大長者女舉家供養一辟支佛,其女見辟支佛面貌醜陋,惡心輕慢可罵毀,後即悔過自責。因供養功德世世富貴緣得解脫,然以毀呰辟支佛故而常受醜形。

  9.金財因緣品

  金財比丘,自生已來,手把金錢,佛說其往因為貧人以兩錢施佛,感得九十一劫手中恒把金錢,財寶自恣無有窮盡。

  10.華天因緣品

  華天比丘過去生採華散僧,感得生時天雨眾華,乃至出家證果。

  11.寶天因緣品

  寶天比丘過去生以一把白石供養眾僧,感得九十一劫受無量福,衣食自然,緣於爾時有信敬心而於此世得道果證。

  12.羼提波梨品

  佛初成道,五比丘及叁迦葉千人得先聞甘露法味的因緣,即佛往昔為忍辱仙人時,迦梨王割截身體、千梵志坌土,修忍辱行,並發願成佛後先度彼成道。

  13.慈力王血施品

  佛過去生為慈力王以血施五夜叉,此五夜叉即今憍陳如等五比丘。

  14.降六師品

  佛於王舍城現諸神變降伏六師外道,度化九億人眾事。後述說過去生自行及勸他人行十善而得足下千輻相輪和六師外道因緣。

  第叁卷

  15.鋸陀身施品

  佛說與提婆達多佛陀過去生的因緣,本生為金毛獸鋸陀時,以身皮施獵師的捨身救人的事蹟。

  16.微妙比丘尼品

  微妙比丘尼為五百比丘尼自述往昔因貪欲的過患招感苦報因緣。

  17.阿輸迦施土品

  阿輸迦以土施佛,感得世尊涅槃百歲後為王,興顯叁寶,廣設供養,分布舍利,起八萬四千塔。並說明世尊為何有此多塔之報的因緣。

  18.七瓶金施品

  為佛陀與舍利弗本生因緣。舍利弗本生因貪著財物,而墮蛇道守著七金瓶,為欲離惡道而發布施心,後遇路人(佛陀),擔蛇及金欲供養作福,而擔蛇不睬路人,為蛇見責,慚愧立誓,生謙下心,等視一切。

  19.差摩現報品

  差摩女供僧受八關齋戒,信心誠篤,遂感現世福報,並聞法成須陀洹。

  20.貧女難陀品

  貧女難陀燃燈供佛,自立誓願以此供燈功德,來世得智慧照滅一切眾生垢闇,蒙佛授記來世二阿僧祇百之中,當作佛名曰燈光。

  21.大光明王始發道心緣品

  佛本生為大光明王因見調象師調象因緣,始發大道心,求於佛道。

  第四卷

  22.摩訶斯那優婆夷品

  毘紐乾國摩訶優波斯那因聞佛說法,受持五戒,讀誦經法,布施身肉,得證道果,本品後述說彌勒世尊於五十六億十千萬歲,於此世界成佛。

  23.出家功德屍利苾提品

  屍利苾提,其年百歲聞說出家功德殊勝,發願出家,因其年邁故不得遂,後因逢佛,得滿出家之願;又因目連教化,得證羅漢果。

  第五卷

  24.沙彌守戒自殺品

  佛陀讚歎持戒之人,並以沙彌奉戒捨命為例,令見聞者發心出家,受持淨戒等。

  25.長者無耳目舌品

  長者子雖前生好布施,常生豪富得為財主,但因前世妄語感得今世無耳目舌口足的果報。故知善惡之報,雖久不敗,當勤精進,攝身口意,莫妄造惡。

  26.貧人夫婦疊施得現報品

  舍衛國有一長者女,初生時,細軟白疊裹身而生,其本生因緣為貧窮夫婦以唯有的一疊(布)施與毘婆屍佛,後感常與疊生,無所乏少。

  27.迦旃延教老母賣貧品

  迦旃延尊者於河邊遇一悲泣老母,教與施水賣貧,令其脫苦生天。

  28.金天品

  舍衛國有一長者財寶無數,生一男子身體金色。閻波國有一長者生一女,身體金色晃照人,佛說明二人過去生以一瓶水、一付明鏡及一金錢,至心施僧,而感今生殊勝果報。二人俱白父母出家求道,父母聽許,俱往佛所,求索入道而悉成羅漢。

  29.重姓品

  重姓比丘過去生持不殺生戒,感得雖遭墮水魚吞諸難而不死;施佛一錢九十一劫恒富錢財,受叁歸歸故今得佛沐浴清化得阿羅漢道。

  30.散檀寧品

  佛世有五百乞兒,常依如來,隨逐眾僧,行乞自活,經數年厭心內發,出家證果。佛說其過去生為五百使人,因惡口嫌諸道人,厭心作食,而感今生貧窮果報。

  第六卷:

  31.月光王頭施品

  佛告阿難,其得四神足者,能住壽一劫,四神足極能善修,如來今者當壽幾許,如是至叁於時阿難為魔所迷,聞世尊教,默然不對,世尊欲般涅槃,而舍利弗得知後先入滅,佛說明舍利弗過去生不忍見佛取般涅槃而先入滅因緣。

  32.快目王眼施緣品

  舍衛國有一盲婆羅門,聞佛說法,肉眼既開,慧眼清淨。佛說本生為快目王時,以眼施盲婆羅門,並誓願未來成佛時令此婆羅門得慧眼因緣。

  33.五百盲兒往返逐佛品

  毗舍羅有五百盲兒為求佛法,不惜辛勞,七次往返欲求見佛不遂,終得見佛聞法,肉眼復明,證羅漢果。

  …

《賢愚經 解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