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贤愚经 解题

  经名:贤愚经

  著译者: 

  资料出处:佛书解题(香光版)

  解题:

  《贤愚经》,梵名Damamu^ka -ni= da^na-su^tra,十三卷,全名為《贤愚因缘经》,收於《大正藏》第四册,本经的各品内容,各包含一段长短不同的因缘故事,不出六度修行的范围。有轻灵的寓言,有神奇的传说,有生动的叙事,也有雋永的说理。而类似的因缘典故,亦见於汉译各经律中。在《出三藏记集》卷九〈贤愚经记〉中说明本经為慧觉(一作曇觉)、威德等八人,西行求经在于闐的般遮于瑟Pan~ca-va^rs!ika大会中,听说经律而记录下来的,译成汉文,於公元445年回到高昌,综集而成,又经过流沙至凉州,名僧慧朗将它题名《贤愚经》。本经和《撰集百缘经》、《杂宝藏经》,称為汉译譬喻文学中的三大部。

  本经现存的汉文译本有二种,宋元明版為十三卷六十九则,称為《贤愚因缘经》;高丽本為十三卷六十二则,称為《贤愚经》。今《大正藏》依高丽本為底本,再依宋元明三本补上计為十三卷六十九则,名《贤愚经》。此外,藏文译本有十二卷五十一则,称《贤愚经》或《贤愚种种喻教经》,译出年代至少在西元六三二年以后;蒙古文译本有十二卷五十二则,译出年代至少在一二六九年后。一八四三年,德裔的东方学者舒密特将本经由西藏文译成德文出版。

  本经的地位及特色:

  一、在中国的譬喻经典中,以本经流传较广,《法苑珠林》、《经律异相》、《万善同归集》、《诸经要集》、《释氏要览》、《翻译名义集》、《释迦氏谱》亦每引本经以说理,在日本有很大的影响,蒙古译则广為蒙古民眾所熟知。

  二、敦煌经洞发现的写卷及莫高窟的佛教故事画题材中,发现不少与本经有关的写经题记、变文、抄本和壁画,这批珍贵的资料,皆可证实本经在敦煌地区广為流行。

  三、本经匯集许多本生、因缘、譬喻故事而成的佛典,其中有些情节曲折,形象鲜明的故事题材,具有广大的吸引力,遂成為法师对群眾讲经说法时,以说故事来代替讲佛理的传教凭藉,影响中国后来的俗讲文学。

  四、本经的文笔酣畅,驰骋於神秘的幻想的文学领域,使故事高潮迭起引人入胜。故蒙古译本称其為「譬喻大海」。

  五、本经中的因缘故事,情节曲折动人,且寓有惩恶扬善的教化意义。

  六、本经的中心思想虽宣扬小乘四果,然其中亦含有大乘思想。

  七、大量採用经、律部中故事,尤是律部故事甚多。

  八、虽然各经律及诸譬喻经中亦有女居士之事,然无有如本经中特别彰显女子的可以成為大居士,可以成佛,可以证道。

  本经集录六十九则譬喻故事,有时一则含有一个或数个其他经律中之故事,并又穿插敷衍出其他经律中所无之事。各品故事大意如下(依大正藏顺序)

  第一卷:

  1.梵天请法六事品

  佛初成道,念眾生迷网邪倒,难可教化,欲入无餘涅槃。梵天请佛转*轮,说佛行菩萨道时的种种因缘故事包括1.修楼婆王為法捨妻子2.虔闍尼婆梨王身然千灯3.毘稜竭梨王身受千钉4.曇摩钳太子為法投火坑5.鬱多罗仙剥皮当纸,析骨為笔,以血和墨写法6.尸毘王以身肉代鸽等六事以劝请世尊转*轮。

  2.摩訶萨埵以身施虎品

  佛往昔為王太子,名摩訶萨埵,以身饲饿虎的本生故事。

  3.二梵志受斋品

  有二天人,往昔為梵志时受持八关斋戒,一愿生天,一愿為王。愿生天者,以破斋故乃生龙中;愿為王者,持斋清净得生王家。后龙於王所得受斋戒,方得生天。

  4.波罗〔木*奈〕人身贫供养品

  有一波罗〔木*奈〕贫人以一年的作务所得,设斋请佛及僧而转生於长者家,小即能言,知其本生因缘,欲设供请佛僧及先身之母,父母应允,佛应供后说法,父及二母合家大小闻法证得初果。长大辞亲出家,证阿罗汉果。

  5.海神难问船人品

  敍述五百商人欲入海採宝,请一持五戒精严的贤者作导师,至海中,海神化作夜叉、瘦人、端正人问难,贤者智答海神,海神欢喜,使眾人得以如愿採宝,并以珍宝赠与贤者,兼寄妙宝施佛及僧,商人及贤者歷险归来,持宝物并海神所寄奉佛及僧,并求受出家,佛应可并為说法,即时开悟证果。

  6.恒伽达品

  恒伽达欲出家,父母不许,遂欲自杀,跳巖、投河、饮毒,皆不死。復作是念,当犯官法,為王所杀,故恼阿闍世王取弓箭自手射之,然箭射无伤,阿闍世王问其缘由而听令出家,闻法证果。佛為王说其过去因缘,於往昔為一大臣救人一命,被救之人因而出家修道成辟支佛,由此功德而感报如是。

  7.须闍提品

  佛往昔為须闍提太子,慈心孝顺供养父母,乃至身肉济救父母危急之厄,以是功德,上為天帝,下為圣主,乃至成佛,三界特尊,皆由斯福,劝化大眾孝养父母。

  第二卷:

  8.波斯匿王女金刚品

  波斯匿王有一女,名金刚,顏貌极丑,自惭身相,以至诚礼佛懺悔故,还得端正,王将其女往见世尊,佛说其往昔生為大长者女举家供养一辟支佛,其女见辟支佛面貌丑陋,恶心轻慢可骂毁,后即悔过自责。因供养功德世世富贵缘得解脱,然以毁呰辟支佛故而常受丑形。

  9.金财因缘品

  金财比丘,自生已来,手把金钱,佛说其往因為贫人以两钱施佛,感得九十一劫手中恒把金钱,财宝自恣无有穷尽。

  10.华天因缘品

  华天比丘过去生採华散僧,感得生时天雨眾华,乃至出家证果。

  11.宝天因缘品

  宝天比丘过去生以一把白石供养眾僧,感得九十一劫受无量福,衣食自然,缘於尔时有信敬心而於此世得道果证。

  12.羼提波梨品

  佛初成道,五比丘及三迦叶千人得先闻甘露法味的因缘,即佛往昔為忍辱仙人时,迦梨王割截身体、千梵志坌土,修忍辱行,并发愿成佛后先度彼成道。

  13.慈力王血施品

  佛过去生為慈力王以血施五夜叉,此五夜叉即今憍陈如等五比丘。

  14.降六师品

  佛於王舍城现诸神变降伏六师外道,度化九亿人眾事。后述说过去生自行及劝他人行十善而得足下千辐相轮和六师外道因缘。

  第三卷

  15.锯陀身施品

  佛说与提婆达多佛陀过去生的因缘,本生為金毛兽锯陀时,以身皮施猎师的捨身救人的事蹟。

  16.微妙比丘尼品

  微妙比丘尼為五百比丘尼自述往昔因贪欲的过患招感苦报因缘。

  17.阿输迦施土品

  阿输迦以土施佛,感得世尊涅槃百岁后為王,兴显三宝,广设供养,分布舍利,起八万四千塔。并说明世尊為何有此多塔之报的因缘。

  18.七瓶金施品

  為佛陀与舍利弗本生因缘。舍利弗本生因贪著财物,而堕蛇道守著七金瓶,為欲离恶道而发布施心,后遇路人(佛陀),担蛇及金欲供养作福,而担蛇不睬路人,為蛇见责,惭愧立誓,生谦下心,等视一切。

  19.差摩现报品

  差摩女供僧受八关斋戒,信心诚篤,遂感现世福报,并闻法成须陀洹。

  20.贫女难陀品

  贫女难陀燃灯供佛,自立誓愿以此供灯功德,来世得智慧照灭一切眾生垢闇,蒙佛授记来世二阿僧祇百之中,当作佛名曰灯光。

  21.大光明王始发道心缘品

  佛本生為大光明王因见调象师调象因缘,始发大道心,求於佛道。

  第四卷

  22.摩訶斯那优婆夷品

  毘纽乾国摩訶优波斯那因闻佛说法,受持五戒,读诵经法,布施身肉,得证道果,本品后述说弥勒世尊於五十六亿十千万岁,於此世界成佛。

  23.出家功德尸利苾提品

  尸利苾提,其年百岁闻说出家功德殊胜,发愿出家,因其年迈故不得遂,后因逢佛,得满出家之愿;又因目连教化,得证罗汉果。

  第五卷

  24.沙弥守戒自杀品

  佛陀讚叹持戒之人,并以沙弥奉戒捨命為例,令见闻者发心出家,受持净戒等。

  25.长者无耳目舌品

  长者子虽前生好布施,常生豪富得為财主,但因前世妄语感得今世无耳目舌口足的果报。故知善恶之报,虽久不败,当勤精进,摄身口意,莫妄造恶。

  26.贫人夫妇叠施得现报品

  舍卫国有一长者女,初生时,细软白叠裹身而生,其本生因缘為贫穷夫妇以唯有的一叠(布)施与毘婆尸佛,后感常与叠生,无所乏少。

  27.迦旃延教老母卖贫品

  迦旃延尊者於河边遇一悲泣老母,教与施水卖贫,令其脱苦生天。

  28.金天品

  舍卫国有一长者财宝无数,生一男子身体金色。阎波国有一长者生一女,身体金色晃照人,佛说明二人过去生以一瓶水、一付明镜及一金钱,至心施僧,而感今生殊胜果报。二人俱白父母出家求道,父母听许,俱往佛所,求索入道而悉成罗汉。

  29.重姓品

  重姓比丘过去生持不杀生戒,感得虽遭堕水鱼吞诸难而不死;施佛一钱九十一劫恒富钱财,受三归归故今得佛沐浴清化得阿罗汉道。

  30.散檀寧品

  佛世有五百乞儿,常依如来,随逐眾僧,行乞自活,经数年厌心内发,出家证果。佛说其过去生為五百使人,因恶口嫌诸道人,厌心作食,而感今生贫穷果报。

  第六卷:

  31.月光王头施品

  佛告阿难,其得四神足者,能住寿一劫,四神足极能善修,如来今者当寿几许,如是至三於时阿难為魔所迷,闻世尊教,默然不对,世尊欲般涅槃,而舍利弗得知后先入灭,佛说明舍利弗过去生不忍见佛取般涅槃而先入灭因缘。

  32.快目王眼施缘品

  舍卫国有一盲婆罗门,闻佛说法,肉眼既开,慧眼清净。佛说本生為快目王时,以眼施盲婆罗门,并誓愿未来成佛时令此婆罗门得慧眼因缘。

  33.五百盲儿往返逐佛品

  毗舍罗有五百盲儿為求佛法,不惜辛劳,七次往返欲求见佛不遂,终得见佛闻法,肉眼復明,证罗汉果。

  …

《贤愚经 解题》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