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等大集經 解題

  經名:大方等大集經

  著譯者:北涼曇無讖等譯

  資料出處:佛書解題(香光版)

  解題:

  《大集經》,全名為《大方等大集經》,亦名《合部大方等大集經》,梵Maha^-sam!nipa^ta-su^tra,藏H!dus- pa chan-po,全六十卷,北涼.曇無讖等譯,收於《大正藏》第十叁冊。大方等為大乘經之通名,即集諸經之匯編之意,本經原本只有曇無讖所譯的十二品、叁十卷,隋.僧就取《無盡意菩薩經》等五部合入,即今日所見的六十卷。內容主要為般若性空的思想,並敘述了一些本生因緣故事,在中國天臺宗著述中,採用此經不少名相和教義。本經另有濃厚的密教思想,集錄諸多陀羅尼咒。可見本經是以中觀理論基礎,並羼入有初期密部的行法。

  本經的地位及特色:

  一、本經的末法思想,影響中國的淨土宗、叁階教,乃至日本的毘沙門信仰。

  二、本經記述了魔王、阿修羅等諸天護法的內容,導致出現魔佛一如的思想。

  叁、本經記載印度、西域和中國古代醫學方面,有關胎兒成長次第的知識(如〈虛空目分‧聖目品〉,以十二因緣看待胎兒成長過程)以及天文、地理、曆法等方面的學說(如〈寶幢分‧叁昧神足品〉、〈日藏分‧星宿品〉、〈月藏分‧星宿攝受品〉等)。

  四、本經可看到地理、天文、習俗等多彩多姿的敘述,為研究印度、中亞、中國思想、文化史的第一手資料。

  本經共有六十卷十七品組成。各品要義如下:

  瓔珞品第一

  佛成正覺十六年,在王舍城耆闍崛山,往古佛本住大塔之中,與六萬八千比丘,無量菩薩俱。佛知眾大集,堪任受持菩薩法藏,即入佛諸昧,為勸放逸諸菩薩故放光說偈。十方諸菩薩、諸人及非人,四禪天眾,一切畢集。佛復放眉間光,入諸菩薩頂。於是諸菩薩,各入叁昧,令眾得益;乃至召魔王來,令其請轉*輪,佛讚其譬如百年闇室,一燈能破。與會中有叁十億那由他百千萬億天人,發無上心。

  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品第二

  佛知諸菩薩大集欲得諸法實義行無礙法,故放白毫光明遶諸大眾七匝已,入陀羅尼自在王菩薩頂;菩薩化大寶蓋,以覆如來,說偈讚佛、提出,雲何名為菩薩之行?

  以何瓔珞莊嚴菩薩,能令菩薩所行清淨?

  雲何能壞愚癡諸闇?雲何能斷疑網之心?

  雲何菩薩為諸眾生修慈悲心?

  雲何菩薩擁護眾生?雲何菩薩真實能修菩薩之業善業不誨業?

  佛陀一一回答之:

  戒、叁昧、智慧、陀羅尼等四種項度一一說明菩薩的修持。

  念光、意光、行光、法光、智光、實光、神通光無礙智光等八光明能壞諸闇淨菩薩行。

  壞妄見、壞四倒、破憍慢、壞五蓋、拔沈沒、斷七慢、斷惡道、斷繫縛、斷惡友、施智慧、施因緣智、斷所見、斷叁有、壞魔網、示樂因、開涅槃門等十六悲心為諸眾生修慈悲心。

  4.智慧、上解欲、法自在、正命、正見、不放逸、壞粗獷、一切施、淨戒、忍、進、定、智、正義、壞世行、斷煩惱、除我見、調諸根、壞邪說、知恩、壞增上慢、善口語、知足、恭敬父母師長、修七財、身念處、燃慧燈、出離道、捨左道、捨愛著、信叁寶、修六念等修叁十二善業壞眾生叁十二惡業。

  並說明如來十六大悲,非聲聞菩薩所及,接著說明明如來叁十二業,即: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諸法神通自在王菩薩發願待彌勒成佛十六年後,供養彼佛,及賢劫中五百如來守護如是供具及此寶坊令不毀損。並有一神通魔王,發大菩提心,誓不退轉。

  接著陀羅尼自在王菩薩答師子幢菩薩,廣說八陀羅尼,佛讚之並說夙因。並明慧根與慧業、慧聚菩薩的前生。

  寶女品第叁

  佛在欲色二界中間大寶坊中。有一寶女,手持白真珠貫,隨誠言力,珠貫遍著佛及諸菩薩頂,佛讚歎之。女問實語、法語、義語、毘尼語義,佛具答之,有十千菩薩得無生忍。寶女為舍利弗說叁十二菩薩寶心及四無礙智。佛說寶女夙因。並說明十力、無畏、十八不共,皆從菩薩修行所得,接著說明叁十二相業因、修行法行、叁十二障礙事、叁十二速得大乘事。

  不眴菩薩品第四

  東方普賢佛所,不眴菩薩來供養佛,讚歎、問法,佛為說一切法自在叁昧。接著不眴菩薩為須菩提說無住義,無生忍義,佛說明不眴菩薩夙因,接著不眴菩薩為須菩提說梵行法。

  海慧菩薩品第五

  佛在欲色二界中間大寶坊中。時,大千世界出現瑞相,彌勒問何因緣,佛言:有海慧菩薩,欲來聽法故。海慧即問佛淨印叁昧,佛說遠離滓濁,破壞四魔及堅固莊嚴菩薩四法;佛為舍利弗說師子初產、小火燒薪等喻。接著有修悲梵天請問海慧菩薩:何名佛法?次有功德寶光菩薩問護法義。海慧菩薩復問世尊:何法攝取大乘?菩薩發何等願?佛具答之。

  無言菩薩品第六

  王舍城師子將軍生一子,八歲不言,因名無言,以佛力,同其父母親屬,共到寶坊,現大神通,說偈讚佛。先與舍利弗互相問答正見義。次乃問信、進、念、慧四力,佛具答之。無言次答蓮華菩薩倒見如見義及菩薩義。接著於世尊臍中,出一金剛臍菩薩,金剛臍復與無言問答,顯發無性、無聲、法界無二深義。無言復入金剛叁昧,為同來眷屬說四十事莊嚴菩提之心,十法常得親近諸佛菩薩;父及眷屬得益,佛乃付囑受持。

  不可說菩薩品第七

  佛在欲色二界中間大寶坊中,不可說菩薩讚佛,入定,問說大事,佛演說不誑如來之義。次為舍利弗廣說譬喻,明聲聞與如來,於無差別法界中,而有差別。接著說明叁十二業名菩提行。八千菩薩得無生忍,昇空說偈,魔王化作比丘而來,令其懺悔,為說十六種法,發菩提心,又說叁十二法向菩提心,又請世尊說不可說六波羅密,魔王歡喜,大眾發心。

  虛空藏菩薩品第八

  佛在妙寶莊嚴堂,與比丘六百萬,菩薩不可說人俱。時大千世界出瑞相,舍利弗請問因緣,佛言:虛空藏菩薩,欲來至此。菩薩與十二億眾俱來,對如何行六度與虛空等叁十二問,佛說明於六度中各有四法成就,又有八法能淨。於六念中,詳明念佛叁身,及念天差別。於陀羅尼中具明叁十二修。於二十四辯明二十四種修因,大眾獲益。佛說明虛空藏菩薩夙因。生疑菩薩請問虛空藏叁昧行業;虛空藏菩復請佛說諸菩薩大誓莊嚴及道莊嚴。寶德菩薩問虛空藏修出世聖道之義,及入於涅槃、行菩薩行之義,眾獲益,虛空藏乃推功於佛力。次有光明莊嚴梵天菩薩集善根資糧及出要智方便,佛廣答之;寶手菩薩請問:何謂一切佛法根本?虛空藏答以住菩提心,次以二法攝菩提心,次以四法攝二,八法攝四,十六攝八,叁十二攝十六,六十四攝叁十二,百二十八攝六十四。波旬化作長者,佛度化之。

  寶幢分第九:共十叁品

  魔苦品第一

  敍述初成道時優波提舍及拘律陀遇見馬宿比丘聞法見諦,魔不能擾之事。

  往古品第二

  敍述魔眾發心問法,佛以四法說明,並明波旬夙因並與受記。

  魔調伏品第叁

  魔盡其力,欲害於佛;佛現蓮華,說偈遠聞,魔被五縛,詐心皈依,七走不脫,至心聽法。

  叁昧神足品第四

  佛欲入城,諸天競阻,佛以大聲慰之,心遊首楞嚴定,令諸眾生各見所事之像。

  相品第五

  佛入種種叁昧,勸發波旬生歡喜心,波旬吐惡歔佛,佛變其氣成須曼華,徧供十方諸佛,集十方佛及諸菩薩。

  陀羅尼品第六

  東方阿閦、西方無量壽等十方諸佛,同聲說大集金剛法心因緣自在陀羅尼,月光童子菩薩亦說神咒,菩提自在梵王,正語梵天,皆現女身說咒。

  護品第七

  善繫意菩薩變現八萬四千色身,調伏眾生,佛與授記。

  授記品第八

  莊嚴華魔王,誓以女身廣度眾生,說咒護法。吉意菩薩述其夙因,佛皆與授記。

  悲品第九

  十方諸佛為莊嚴華及吉意二大菩薩說咒,二人受持。佛復勸波旬發心,波旬不發。

  護法品第十

  佛以正法付囑國王諸天,各發弘願。

  四天王護法品第十一

  梵王、帝釋,四王、各說一咒。諸魔於佛生信,唯除波旬眷屬千人,當來破壞叁寶;至法滅時,乃得信心,亦當成佛。次有太白魔天說咒動地,護持佛法。

  曠野鬼品第十二

  五百菩薩,以大願力,現鬼畜身,調伏鬼畜,說二神咒。

  還本品第十叁

  十方諸佛欲還本界,地動、雨花。月香如來答梵天問,成就十法能護正法。

  虛空目分第十:共十二品

  聲聞品第一

  諸聲聞等猶生大慢,不得四果,佛為宣說雜四真諦。正語天女說咒護法。佛為憍陳如廣說法行,明阿那般那,乃至八忍八智、滅後六部差別、奢摩他、毘婆舍那、四念處、叁解脫、四禪、四定、及出世定,說是法已,舍利弗目犍連等,皆得四果。

  世間目品第二

  佛放白毫相光,照十方土,人天畢集,頻婆娑羅請問十二月相,佛說明之。

  彌勒品第叁

  彌勒心念說偈問佛,佛為廣說十二因緣,是名淨目陀羅尼也。

  四無量心品第四

  頻婆娑羅王問供養修四無量心菩薩所得福德,佛具答之;淨光菩薩與無勝菩薩互相問答,眾會獲益。

  淨目品第五

  無勝意童子請問四無量心,相、體、因緣、果報。佛為說叁種慈,並說修相。明星天子問慈心果,佛具答之。天子於諸禪定入出自在,說咒利生。佛因為說十二菩薩現為畜生調伏眾生,居閻浮外四方海中,每方各叁(即今十二生肖)並說求見咒法。

  聖目品第六

  明星菩薩問修悲法,佛言當觀八苦。次說修喜、修捨。

  辟支佛乘品第七

  無勝意菩薩問緣覺乘人所修慈悲喜捨,佛答以修法緣慈等。

  聖無礙智品第八

  虛空聲童子請問無緣梵行,佛入虛空幢叁昧,面門放光,照十方界,大聲集眾,乃演說之,大眾獲益。

  護法品第九

  文殊等九萬…

《大方等大集經 解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所行讚 解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