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名:大方等大集经
著译者:北凉曇无讖等译
资料出处:佛书解题(香光版)
解题:
《大集经》,全名為《大方等大集经》,亦名《合部大方等大集经》,梵Maha^-sam!nipa^ta-su^tra,藏H!dus- pa chan-po,全六十卷,北凉.曇无讖等译,收於《大正藏》第十三册。大方等為大乘经之通名,即集诸经之匯编之意,本经原本只有曇无讖所译的十二品、三十卷,隋.僧就取《无尽意菩萨经》等五部合入,即今日所见的六十卷。内容主要為般若性空的思想,并叙述了一些本生因缘故事,在中国天台宗著述中,採用此经不少名相和教义。本经另有浓厚的密教思想,集录诸多陀罗尼咒。可见本经是以中观理论基础,并羼入有初期密部的行法。
本经的地位及特色:
一、本经的末法思想,影响中国的净土宗、三阶教,乃至日本的毘沙门信仰。
二、本经记述了魔王、阿修罗等诸天护法的内容,导致出现魔佛一如的思想。
三、本经记载印度、西域和中国古代医学方面,有关胎儿成长次第的知识(如〈虚空目分‧圣目品〉,以十二因缘看待胎儿成长过程)以及天文、地理、历法等方面的学说(如〈宝幢分‧三昧神足品〉、〈日藏分‧星宿品〉、〈月藏分‧星宿摄受品〉等)。
四、本经可看到地理、天文、习俗等多彩多姿的叙述,為研究印度、中亚、中国思想、文化史的第一手资料。
本经共有六十卷十七品组成。各品要义如下:
瓔珞品第一
佛成正觉十六年,在王舍城耆闍崛山,往古佛本住大塔之中,与六万八千比丘,无量菩萨俱。佛知眾大集,堪任受持菩萨法藏,即入佛诸昧,為劝放逸诸菩萨故放光说偈。十方诸菩萨、诸人及非人,四禪天眾,一切毕集。佛復放眉间光,入诸菩萨顶。於是诸菩萨,各入三昧,令眾得益;乃至召魔王来,令其请转*轮,佛讚其譬如百年闇室,一灯能破。与会中有三十亿那由他百千万亿天人,发无上心。
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品第二
佛知诸菩萨大集欲得诸法实义行无碍法,故放白毫光明遶诸大眾七匝已,入陀罗尼自在王菩萨顶;菩萨化大宝盖,以覆如来,说偈讚佛、提出,云何名為菩萨之行?
以何瓔珞庄严菩萨,能令菩萨所行清净?
云何能坏愚痴诸闇?云何能断疑网之心?
云何菩萨為诸眾生修慈悲心?
云何菩萨拥护眾生?云何菩萨真实能修菩萨之业善业不诲业?
佛陀一一回答之:
戒、三昧、智慧、陀罗尼等四种项度一一说明菩萨的修持。
念光、意光、行光、法光、智光、实光、神通光无碍智光等八光明能坏诸闇净菩萨行。
坏妄见、坏四倒、破憍慢、坏五盖、拔沉没、断七慢、断恶道、断繫缚、断恶友、施智慧、施因缘智、断所见、断三有、坏魔网、示乐因、开涅槃门等十六悲心為诸眾生修慈悲心。
4.智慧、上解欲、法自在、正命、正见、不放逸、坏粗獷、一切施、净戒、忍、进、定、智、正义、坏世行、断烦恼、除我见、调诸根、坏邪说、知恩、坏增上慢、善口语、知足、恭敬父母师长、修七财、身念处、燃慧灯、出离道、捨左道、捨爱著、信三宝、修六念等修三十二善业坏眾生三十二恶业。
并说明如来十六大悲,非声闻菩萨所及,接著说明明如来三十二业,即: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诸法神通自在王菩萨发愿待弥勒成佛十六年后,供养彼佛,及贤劫中五百如来守护如是供具及此宝坊令不毁损。并有一神通魔王,发大菩提心,誓不退转。
接著陀罗尼自在王菩萨答师子幢菩萨,广说八陀罗尼,佛讚之并说夙因。并明慧根与慧业、慧聚菩萨的前生。
宝女品第三
佛在欲色二界中间大宝坊中。有一宝女,手持白真珠贯,随诚言力,珠贯遍著佛及诸菩萨顶,佛讚叹之。女问实语、法语、义语、毘尼语义,佛具答之,有十千菩萨得无生忍。宝女為舍利弗说三十二菩萨宝心及四无碍智。佛说宝女夙因。并说明十力、无畏、十八不共,皆从菩萨修行所得,接著说明三十二相业因、修行法行、三十二障碍事、三十二速得大乘事。
不眴菩萨品第四
东方普贤佛所,不眴菩萨来供养佛,讚叹、问法,佛為说一切法自在三昧。接著不眴菩萨為须菩提说无住义,无生忍义,佛说明不眴菩萨夙因,接著不眴菩萨為须菩提说梵行法。
海慧菩萨品第五
佛在欲色二界中间大宝坊中。时,大千世界出现瑞相,弥勒问何因缘,佛言:有海慧菩萨,欲来听法故。海慧即问佛净印三昧,佛说远离滓浊,破坏四魔及坚固庄严菩萨四法;佛為舍利弗说师子初產、小火烧薪等喻。接著有修悲梵天请问海慧菩萨:何名佛法?次有功德宝光菩萨问护法义。海慧菩萨復问世尊:何法摄取大乘?菩萨发何等愿?佛具答之。
无言菩萨品第六
王舍城师子将军生一子,八岁不言,因名无言,以佛力,同其父母亲属,共到宝坊,现大神通,说偈讚佛。先与舍利弗互相问答正见义。次乃问信、进、念、慧四力,佛具答之。无言次答莲华菩萨倒见如见义及菩萨义。接著於世尊脐中,出一金刚脐菩萨,金刚脐復与无言问答,显发无性、无声、法界无二深义。无言復入金刚三昧,為同来眷属说四十事庄严菩提之心,十法常得亲近诸佛菩萨;父及眷属得益,佛乃付嘱受持。
不可说菩萨品第七
佛在欲色二界中间大宝坊中,不可说菩萨讚佛,入定,问说大事,佛演说不誑如来之义。次為舍利弗广说譬喻,明声闻与如来,於无差别法界中,而有差别。接著说明三十二业名菩提行。八千菩萨得无生忍,昇空说偈,魔王化作比丘而来,令其懺悔,為说十六种法,发菩提心,又说三十二法向菩提心,又请世尊说不可说六波罗密,魔王欢喜,大眾发心。
虚空藏菩萨品第八
佛在妙宝庄严堂,与比丘六百万,菩萨不可说人俱。时大千世界出瑞相,舍利弗请问因缘,佛言:虚空藏菩萨,欲来至此。菩萨与十二亿眾俱来,对如何行六度与虚空等三十二问,佛说明於六度中各有四法成就,又有八法能净。於六念中,详明念佛三身,及念天差别。於陀罗尼中具明三十二修。於二十四辩明二十四种修因,大眾获益。佛说明虚空藏菩萨夙因。生疑菩萨请问虚空藏三昧行业;虚空藏菩復请佛说诸菩萨大誓庄严及道庄严。宝德菩萨问虚空藏修出世圣道之义,及入於涅槃、行菩萨行之义,眾获益,虚空藏乃推功於佛力。次有光明庄严梵天菩萨集善根资粮及出要智方便,佛广答之;宝手菩萨请问:何谓一切佛法根本?虚空藏答以住菩提心,次以二法摄菩提心,次以四法摄二,八法摄四,十六摄八,三十二摄十六,六十四摄三十二,百二十八摄六十四。波旬化作长者,佛度化之。
宝幢分第九:共十三品
魔苦品第一
敍述初成道时优波提舍及拘律陀遇见马宿比丘闻法见諦,魔不能扰之事。
往古品第二
敍述魔眾发心问法,佛以四法说明,并明波旬夙因并与受记。
魔调伏品第三
魔尽其力,欲害於佛;佛现莲华,说偈远闻,魔被五缚,诈心皈依,七走不脱,至心听法。
三昧神足品第四
佛欲入城,诸天竞阻,佛以大声慰之,心游首楞严定,令诸眾生各见所事之像。
相品第五
佛入种种三昧,劝发波旬生欢喜心,波旬吐恶歔佛,佛变其气成须曼华,徧供十方诸佛,集十方佛及诸菩萨。
陀罗尼品第六
东方阿閦、西方无量寿等十方诸佛,同声说大集金刚法心因缘自在陀罗尼,月光童子菩萨亦说神咒,菩提自在梵王,正语梵天,皆现女身说咒。
护品第七
善繫意菩萨变现八万四千色身,调伏眾生,佛与授记。
授记品第八
庄严华魔王,誓以女身广度眾生,说咒护法。吉意菩萨述其夙因,佛皆与授记。
悲品第九
十方诸佛為庄严华及吉意二大菩萨说咒,二人受持。佛復劝波旬发心,波旬不发。
护法品第十
佛以正法付嘱国王诸天,各发弘愿。
四天王护法品第十一
梵王、帝释,四王、各说一咒。诸魔於佛生信,唯除波旬眷属千人,当来破坏三宝;至法灭时,乃得信心,亦当成佛。次有太白魔天说咒动地,护持佛法。
旷野鬼品第十二
五百菩萨,以大愿力,现鬼畜身,调伏鬼畜,说二神咒。
还本品第十三
十方诸佛欲还本界,地动、雨花。月香如来答梵天问,成就十法能护正法。
虚空目分第十:共十二品
声闻品第一
诸声闻等犹生大慢,不得四果,佛為宣说杂四真諦。正语天女说咒护法。佛為憍陈如广说法行,明阿那般那,乃至八忍八智、灭后六部差别、奢摩他、毘婆舍那、四念处、三解脱、四禪、四定、及出世定,说是法已,舍利弗目犍连等,皆得四果。
世间目品第二
佛放白毫相光,照十方土,人天毕集,频婆娑罗请问十二月相,佛说明之。
弥勒品第三
弥勒心念说偈问佛,佛為广说十二因缘,是名净目陀罗尼也。
四无量心品第四
频婆娑罗王问供养修四无量心菩萨所得福德,佛具答之;净光菩萨与无胜菩萨互相问答,眾会获益。
净目品第五
无胜意童子请问四无量心,相、体、因缘、果报。佛為说三种慈,并说修相。明星天子问慈心果,佛具答之。天子於诸禪定入出自在,说咒利生。佛因為说十二菩萨现為畜生调伏眾生,居阎浮外四方海中,每方各三(即今十二生肖)并说求见咒法。
圣目品第六
明星菩萨问修悲法,佛言当观八苦。次说修喜、修捨。
辟支佛乘品第七
无胜意菩萨问缘觉乘人所修慈悲喜捨,佛答以修法缘慈等。
圣无碍智品第八
虚空声童子请问无缘梵行,佛入虚空幢三昧,面门放光,照十方界,大声集眾,乃演说之,大眾获益。
护法品第九
文殊等九万…
《大方等大集经 解题》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