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瑪斯德。上師請問了有關自己證悟境界方面的問題。觀音上師全部予以肯定,而且傳授了許多殊勝密法竅訣。那時候,觀音上師正給大衆講觀音心咒功德,並共誦心咒,同時也在傳《入行論》,他們四人在其前聽了一堂《入行論》當時講到"縱戲弄吾身,或侵侮譏諷,吾身既布施,雲何複珍惜?"一頌處。觀音上師在稠人廣衆之中贊揚上師的功德說:"這次因托嘎如意寶的大弟子光臨我們誦咒功德成百倍增上了,他離開後也就一如即往了。"上師等人圓滿獲得了法要後告別了觀音上師。
行至黃河岸頭時,黃河水暴漲,橋梁受損無法通過,于是准備繞道而行,走了十幾天也不能過去,最後不得不掉頭回到觀音上師那裏。上師說:"我們來時也曆經千辛萬苦,現在返回也是困難重重違緣很大。"觀音上師安慰他們說:"爲求正法遭受痛苦,依此可淨除累世業障,遣除將來弘法利生事業的違緣,應當高興才是。"于是他們重新振作精神,踏上了歸途。
這時,積雪已融化了,有的時候冰雪崩塌,他們就被埋在下面,很久才能爬出來。一天,行途中,一戶人家飼養的二十多條狗同時向他們猛撲過來,另外叁人不知所措嚇得撒腿就想跑,上師鎮定自若地說:"跑不是權宜之計,你們肯定沒有狗跑得快,我來想一個辦法吧。我們倆倆背對,用棍棒來自衛。"這種的確十分有效。狗群無法靠近他們。不久,那些狗全部被主人叫回去了,他們沒有受到絲毫傷害。
盡管土巴再叁精打細算,糌粑還是吃得一幹二淨。他們兩叁天沒進飲食,到了最後一天餓得東倒西歪,實在挺不下去了,就去化緣。
上師與土巴一起去了一戶,主人家給了他們許多食品並請他們進屋用餐,這時候,達吉、龍薩也向這家走來。土巴見後煞有介事地說:"你們看,那邊來了兩位清淨戒律、相貌莊嚴的高僧大德。你們應該好好款代,多多供養他們,這樣將會積累無邊資糧。"上師忍俊不已,生怕主人家知道他們是一起的,就暗中向土巴意示不要這樣說。但不知是施主看出了眉頭還是無能力供齋,只是給了達吉、龍薩一點食物而沒有請他們進來。
月落時分,他們一行回到了江瑪學院。托嘎如意寶站在門口招手讓上師和土巴過去,他倆興高彩烈地來到上師身邊,托嘎如意寶高興地說:我等了很久不見你們回來,我還擔心你是不是被土巴這個壞小子帶回色達去了?現在回來了就好"說完爲他們摸頂加持接著又說:"你們能爲正法這樣苦行,實在難能可貴,班瑪斯德尊者真正是觀菩薩的化身,能在他面前求上法要十分難得呀!"
高尚的人格
在佛教中,如果連一個好的人格都不具備,哪裏還談得上成就?與生俱來仁慈善良的本性,促成他從小就酷愛有關人品道德方面的教言,每每閱覽或聽聞都喜不自禁,認真思維。源于這種良好的熏陶,形成了與一般平凡人截然有別的素質和修養。在石渠求學的六年期間,盡管他也具有青少年朝氣蓬勃、天真爛漫、意氣風發、充滿活力的特點,並且也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概。然而,他從未說過一句剌傷別人的話,更不用說真正與他人爭吵、打架了。他一向與人爲善,敬上愛下,尊老慈幼,以正直的秉性、博大的胸懷、真摯的愛心對待所有的人,凡是有他在的地方就會洋溢著一片祥和的氛圍。雖然內在的學識廣如虛空、令人望塵莫及,智慧高不可攀、深不可測,但是外在的行爲卻與普通的僧侶一模一樣,從不以逸群之才自居,誰與之接觸都會不無感慨地說:"沒想到他這麼出名的大活佛,竟如此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無有絲毫高高在上、盛氣淩人的我慢。"他年紀青青,爲人處事卻沈著冷靜、穩如泰山。雖風華正茂卻瞻泊明志,不求世間八法,唯一刻苦專研經論,將全部精力都投注在聞思修、講辯著的事業上,如今健在的那些同參道友們對他更是贊不絕口,他們發自內心地說:"不必說他出世間法方面的才智和證悟,單以世間法的品行來說也是無可比擬的。"這話一點兒也不誇張,古今中外曆代大德的高風亮節在上師的身上體現得淋淋盡致。足可以使"高山低頭,河水讓路。"
絕妙的講辯著
上師一生的所有事業中最爲注重的就是講經說法,除非是外出萬不得以,從未間斷過爲人傳法。當年在江瑪佛學院求學時,每天講法不下七八堂,因博通各宗各派顯密經論,傳講時如教如理、引經據典、深入淺出、豐富多彩,語言通俗易懂,語音渾厚有力,吐字清晰無謬。當然,能夠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講經說法的大法師在如今時代不乏其人,但真正通過真修實證而傳講的人卻屈指可數。上師則是完全以自已的體悟與經驗而宣講的。特別是象他那樣深入細致地講解無上大圓滿續部竅訣的人在整個藏地雪域也是如鳳毛麟角一般難逢難遇,更何況說其它地方呢?今日,他老人家雖已年近七旬,每天仍然不斷傳法,有智慧的人哪怕僅僅聽一次,也會有非同尋常的感受。而且,他那锵铿有力的法音也吸引著非人,他們有時也化爲人的形象前來師前聞法。一日,德巴堪布與秋也堪布看到有幾位騎馬的人士來到上師面前,在座下洗耳恭聽,他們二位望見上師在給他們傳法也前去聽受,到了近前,只見上師一人安坐,那些人卻無影無蹤,不知去向了。
上師自幼就對因明量理邏輯等有濃厚的興趣,頗喜歡辯論。在江瑪學院期間,時爾到色西寺爲主的黃教大寺院與那些一輩子潛心專研辯論的大格西們進行激烈的辯論。他不假思索,應答如流。他那敏捷的反應,淵博的知識,令大格西們吃驚非小,不禁贊賞道:"料想不到從未涉足于辯經場的小僧人竟有如此高超的辯才,真是希有罕見。"對于內教中各持已見的大格西,他以確鑿可靠的教證理證予以駁斥使他們詞窮理屈、啞口無言;面對世間上的無神論者以及外道,他則以善妙智慧的熊熊烈火將那些種種異端邪說的莽莽森林焚盡無余。一次上師去劄什布倫寺法體欠佳,略有不適。該寺的丹增格西與他進行辯論,這樣一來上師的病一下子就痊愈了。
一般人著書立說起碼要翻閱幾本經典書籍參考,上師卻與衆不同,從不借助任何典籍,他的著作全是安住在自然覺性之中或通過祈禱本尊,以從智慧中潺潺流出的詞句而撰寫成的。我們經常可以見到他老人家一邊口中與別人說說笑笑、侃侃而談,一邊潇潇灑灑自如造論。哪裏象普通人寫作時眉頭緊鎖、搜腸刮肚、七拼八湊、東抄西襲呀!上師曾經親口說過:"我的所有論著沒有一部不是經傳承上師本尊加持而寫的,但末法時期,所缺少的不是法,而是修法學法的人,所以我不願造論。"上師所造的著作共有叁函,攮括方方面面的內容,既有意義深奧的頂乘大圓滿竅訣,也有舒情逸志的道歌,不僅只限于佛教的顯密注疏、證悟道歌等,而且也涉獵于共同文化領域,在寫曆算方面的《華鬘論》時瑞兆紛呈,文中提出了許多天文學家未曾發現、前所未有、標新立異的觀點。還造了篇幅頗爲可觀(27萬字)的《聲明大論》,遺憾的是此論已在文革期間失落。近期所著的《對二十一世紀人們的教言》一書中以現代新科學、新技術來解釋了輪回因果的道理,受到了知識界人士的刮目相看。
慈悲的攝受
二十二歲時,上師深刻地認識到真正受持釋迦牟尼佛教法的就是比丘,便在托嘎如意寶前受了近圓戒。直到今日,盡管期間經曆了十年浩劫的動蕩時代,他卻始終如一地護戒如眼。雖然內在的瑜伽已完全可以接空行母,但爲了同行廣攝更多的出家弟子,一直以比丘形象弘揚佛法,廣利有情,致使如今身著紅黃僧衣的人遍布寰宇,僅僅這一分功德也是不可思議的。
各宗各派公認的大成就者托嘎如意寶在宛如群星般的弟衆之中把他看作唯一的心子,慈悲攝受。常常滿懷深情地說:"我們倆是前世的宿緣,他離開我一天也呆不下去,就象小孩離開母親一樣;我待他也情同骨肉。"
他有時比較調皮。一次,大管家不滿地批評他說:"作爲活佛應起到表率作用,如果你們也破壞紀律,普通人怎麼學呢?"托嘎如意寶聽到後,面露不悅地說:"你們沒有資格指責我的小活佛,你們那樣的十八個人也比不上我小活佛的一個小指頭。"時常在僧衆中面帶笑容地說:"你們學我的小活佛就足夠了,哪怕他頭朝下倒著走你們也可以跟著學。"並且獨傳他《傑珍大圓滿》等許多甚深密法。通過意傳加持,他徹底領悟了上師的究竟密意,自己的心與上師的智慧成爲無二無別了。
過了不久,洛諾寺專門派人來迎請他回去主持寺廟轉妙*輪。托嘎如意略有傷感地對來人說:"當然作爲你們寺院的活佛,你們自己有權決定他的去留,但是,我們師徒感情深厚,如果他這樣突然地離去,我心裏會十分難過。請讓我們師徒二人再共住一年,我現在也只有一只老綿羊的壽命了,我離世以後你們再將他接回去。"當時沒有開許回寺。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年轉眼間就過去了。托嘎如意寶即將示現圓寂的前一天,把他喚到身邊,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去年,你的寺院來人接你回去,當時我實在舍不得放你,現在你我不得不分離了。以後你要悉心竭力弘法利生,時常祈禱我,我也會好好加持你。"字字句句無不滲透著對他的深切慈愛之情。托嘎如意寶在人間度衆的事業暫時已圓滿,伴著紛纭的吉兆瑞相,色身融入了法界中。
最後,他在"初來見師生歡喜,最終離師心憂傷"的心情中離開了正法興盛的古刹石渠,返回色達。
拒接空行母
歲月悠悠,在石渠度了難以忘懷的六年苦行求學生活,因恩師托嘎如意寶色身已入寂滅,上師返回到了洛諾寺,當時剛滿二十四歲。他的歸來給整個寺廟帶來了空前的朝氣,人們個個笑逐顔開,歡喜之情露于言表。爲他舉行了隆重盛大的坐床典禮,自此,上師開始住持該寺,轉妙*輪。
一日,上師面前來了一位名叫法界海的芳齡少女,她妩媚婀娜、典雅秀麗、冰肌玉骨,宛如出水芙蓉般婷婷玉立,真可稱得…
《法王晉美彭措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