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甲次日辰(這是指步罡拜鬥,迷于符箓道術等的旁門修法)。陰道厭九一,濁亂弄元胞(這是指迷信房中九淺一深等素女經的修法,與左道采陰補陽等的旁門修法)。食氣鳴腸胃,吐正吸外邪(這是指吐故納新,專煉呼吸服氣等的旁門修法)。晝夜不臥寐,晦朔未嘗休(這是指搬精運氣,緊撮谷道,以及長坐不臥的旁門修法)。身體日疲倦,恍惚狀若癡。百脈鼎沸馳,不得證清居(這是指以上五類,專在身體以內,搬弄精氣的旁門道術)。累土立壇宇,朝暮敬祭祀。鬼初見形象,夢寐感慨之(這是指專以祭祀禱告,乃至修煉驅神役鬼等的旁門修法)。心歡意喜悅,自謂必延期。遽以夭命死,腐露其形骸(這是指以上所說修煉神秘法術等旁門的結語)。舉措辄有違,悖逆失樞機。諸術甚衆多,千條有萬余。前卻違黃老,曲折戾九都。明者省厥旨,曠然知所由。
魏伯陽在《參同契》中,綜合曆舉這些旁門左道的情形,我們拿他與晉代丹道家葛洪所著的《抱樸子》共同研究,便知迷信道術的人,隨便妖言惑衆,欺诳成習者,真是古今一轍,既可笑?又可歎!有什麼辦法,可以警醒愚頑呢?因此,他又說到上古流傳下來的道術,本來實是“內聖外王”的真學問,只因後世的人沒有智慧,把它弄得支離破碎,反而以僞亂真,影響社會,造成頹風,如說:
維昔聖賢,懷率抱真。伏煉九鼎,化這隱淪。含精養神,通德叁光。精溢腠理,筋節致堅。衆邪辟除,正氣常存。積累長久,變形而仙。憂們後生,好道五倫。隨旁風采,指畫古文。著爲圖籍,開示後昆。露見枝條,隱藏本根。托號諸名,覆謬衆文。學者得之,韫櫃終身。子繼父業,孫踵祖先。傳世迷惑,竟無見聞。遂使宦者不仕,農夫失耘,賈人棄貨,志士家貧,吾甚傷之,定錄茲文。
但是他自己又說,在他的著述中,並不照次序的說明此事,都靠讀者自己的審思明辨,才能領悟到其中的程序和究竟,如說:
字約易思,事省不煩。披列其條,核實可觀。分量有數,因而相循。故爲亂辭,孔竅其門。智者審思,用意參焉。
于是,他又指出煉修的初基方法,如說:
內以養己,安靜無虛。原本隱明,內照形軀。閉塞其兌,築固靈株。叁光陸沈,溫養子珠。視之不見,近而易求。黃中漸通理,潤澤達肌膚。初正則終修,幹立未可持。一者以掩蔽,世人莫知之。
勤而行之,夙夜不休。夥食叁載,輕舉遠遊。跨火不焦,入水不濡。能存能忘,長樂無憂。道成德就,潛伏俟時。太乙乃召,移居中洲。功滿上升,膺錄受符。
總之,魏伯陽所著的《參同契》,從身心修養的實驗科學精義,而說出心性的形而上道,與形而下質變的精神魂魄等問題,是綜合道家科學的學術,與儒家哲學的思想,融化會聚在丹道的爐鼎之中,譽爲千古丹經道書的鼻祖,實非爲過,朱雲陽說他是以“天地爲爐鼎,身心爲藥物”,那是一點不錯的,不過,他是注重于人元丹的修煉,是發揮人生性命功能的最高至理。
(二)方士醫學與易象數合流的煉氣養生術的丹道
兩漢在文化史上,除了有名的儒家經學家的訓诂注疏以外,在科學方面,西漢最大的成就,便是天文與曆象的發展,例如才情洋溢、多藝多能的司馬遷,也曾參加過修改曆象的工作,自己引以爲完成先人的遺志爲榮。後來的揚雄,想以《易經》象數的理論,範圍天文曆象的法則,自己別創新說,作了一部非常抽象的天文理論的《太玄經》,想用它來概納形上形下等問題,不管他的學問有無根據,有無科學發現上的價值,一個以文辭名家的儒家學者,對于科學而哲學的理論有興趣,如果生在現代重視科學與哲學的國家,應該備加獎勵了。到了東漢,由于兩漢易學象數派理論科學的演變,便使易學的象數,更加走入抽象化的理論,例如:盂喜的卦氣,京房的變通,荀爽的升降,鄭率的交辰,虞翻的納甲,費直以象象系辭文言,解說上下經,因此影響而成荀氏的易學。至于乾坤消息卦的由來,開始于文王及周公的周代文化學術思想的傳統,以《禮記·月令篇》爲證明資料的主幹,經過鄭玄采用道家思想注釋《月令篇》,而加以充實其內容,便構成東漢象數學術思想的大系,因此而影響形成圖谶等谶緯之學,不過,谶緯之學的興盛,又有另外學術思想的原因,不必在本題內多加討論。現在我們不厭其繁,而又簡略地說明了兩漢易學象數理論的內容,實際上,都是爲了說明乾坤消息卦象的學說,它所包含丹道家的卦氣升降論,交辰變通論,與納甲的原理,如何地影響東漢以後醫學上氣脈的學理,與養生家們服氣煉精的修煉術,當然,這一套學問所包括牽涉的內容太多太廣,我們無法一一加以專論。現在只是有限度的,介紹一些有關丹道服氣修煉等少數幾個理論的原則,使大家可以知其大要而已。
漢代的易學象數學們,從中國上古天文學的觀念中,承接傳統的思想,認爲這個天地宇宙間日月的運行,以及天地日月與地球萬物和人類本身的關系,實在只是一個大生命的活動,而且是有一常規可循的活動。尤其采用太陰月亮的盈虧消息,以及地球物理氣象的變化,作爲天地生命大氣機的標准,以建立它基本理論的說明;天地宇宙是萬物大生命的根源,日月與地球,便是這個大生命中分化的小生命,人與萬物,更是天地間分化的小小生命而已。但是無論大小生命,它的根源是同體,生命活動的法則,也是同一規律的,所以大小生命的原動力,都是氣機變化的作用。但是這個無形無狀的氣,雖然是看不見,摸不到,它在天地日月運行的法則上,和人身生命的延續上,是有迹象可得而知,而且可以求出它的規則的;他們以地球物理的氣象,一年分四季,十二個月,叁百六十天的規律,配合太陽的行度一年365.25做准則,中間取用月亮的盈虧做標准,認爲天地日月的運行,與地理、物理、人生生命的活動,都是受到一個共同原力而有法則的支配;這個原力,便叫它爲氣擋然不能把它當空氣的氣來講),于是便創立一種學說,認爲大陰的月亮,自身本來沒有光明,因爲受到太陽的氣機所感而發光,所以就發生一月當中,陰陽氣機的交感,而在時間與空間的方位上,月有陰暗圓缺現象等的盈虧消息。所以又在天文法則以外,創立計算陰陽二氣的交感,而形成地球氣象,與物理人事變化的作用的規律化,構成天幹、地支配合成甲子的學說。五天爲一候,叁候爲一氣,六候爲一節,所以一年十二個月,便分成二十四個氣節。再用歸納的方法,把這種氣機節候的作用,統攝在十二個月當中,便構成乾坤消息的十二辟卦的現象。于是十天幹、十二地支、二十八宿、十二律呂、五行、八卦等等,重重歸納,層層圈人,而形成道家一套易學的象數,與天文、地理、物理、人事關系的學問。後來發展成理論醫理學上提出九九八十一個問題,有關于人身氣脈的《難經》學說,配合黃帝《內經》榮(血)衛(氣)的理論,認爲人身十二經脈,與十五絡、叁焦、八脈的氣血流行,與天地日月氣機的運行,是屬于同一的規則與原理的。
時代再向後來,修煉丹道神仙家們,根據以上所說的學理,與乾坤消息卦氣升降的理論,認爲人生生命的氣機,自父母受胎的時間開始算起;男的以八位數爲准,女的以七位數爲准,還是先天的秉賦,屬于乾卦爲代表的範圍。比較明顯可征的,例如女子,在十四歲以前,月經(內經稱爲夭癸)尚未發現,便是六爻完備乾叁叁卦的生命,算是一個完璞未破的童身。到了十四歲前後,有了月經開始,變成天風(女後)叁叁卦了,一直到叁七二十一歲,便是乾卦的初爻已破。由此到七七四十九歲前後,也就是月經斷絕的時期(現在醫學所謂女人的更年期),便是先天生命的卦氣將盡,也等于說,由先天秉賦帶來的生命能,到此快要用完了,所剩下來的余年,自七八五十六歲前後的階段,都是後天生命的余氣而已。再下去,便由陽的乾卦,變爲純陰的坤卦,轉入另一生命的陰境界了。如果在男人來說,以八位數計算,便是十六歲前後,算是童身,保有原來先天乾卦的卦氣,逐漸演變到八七五十六歲前後(等于現代醫學所謂男人的更年期),就是先天卦氣的生命將盡的階段,到了八八六十四歲以後,剩余的生命,便是後天余氣的作用,也就是說,由純陽的乾卦變爲純陰的坤卦,轉入另一生命的陰境界了。因此産生丹道修煉“長生不死”,修命的理論,認爲第一等的根基,無論男女,凡是童身人道,是爲上品。其次,應在卦氣未盡的階段,回頭修道,還有希望。如果等到卦氣已盡,再來修命,不是絕對沒有希望,便有事倍而功半的困難了。這種理論,是否具有百分之百的可靠,姑且不加評語,但是推而比于現代醫學的理論與經驗,除了不夠精詳而有新穎的證明以外,並沒有什麼完全不對的地方。可是大家要知道,這是公元以前,我們中國文化中的道家對于生理醫學所發表的理論,現在縱使有超過他們的觀念與證明,而在科學的醫學史上來說,他是早在兩千年以前的發明啊!後世一般修道的人,都在年齡老大,萬事灰心之余,才想追求長生不死之術,如果這樣真能成仙,那麼,天下最便宜的事,都被聰明人占完了,恐怕沒有可能!
再由這種天地的氣機,與人生氣脈關系的理論,縮小其範圍,說明它的規則,他們便認爲人的氣機,在一呼一吸之間,脈自運行六寸(一呼,脈行叁寸;一吸,脈行叁寸)。一個人,在一天一夜之間,共計有一萬叁千五百次呼吸,叫做一息,氣脈運行經過五十度而周遍一身,用漢代的時計標准來說,也正是銅壺滴漏,經過了一百刻的時間。但是這種所謂的脈,是包括榮、衛來講,所謂“榮衛行陽二十五度,行陰二十五度”,如果勉強借用現代醫學觀念來講,可以說,這個生命的氣機,流行陽性的中樞神經系統25度,又流行陰性自律神經系統也25度(當然,我並不是學醫的人,只是隨便借用一下名辭來做說明而已,千萬不可以此爲准)。再加詳細的分析…
《禅宗與道家(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