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業》:禅客無心憶薛蘿,良然行徑向山多。知君欲問人間事,始與浮雲共一過。
又:詩僧靈澈:
《東林寺酬韋丹刺史》:年老心閉無外事,麻衣草履亦容身。相逢盡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見一人。
《聞李處士亡》:時時聞說故人死,日日自悲隨老身。白發不生應不得,青山長在屬何人。
此外如唐代的詩僧貫休、皎然等人的作品,都有很多不朽的名作,恕繁不舉。
受禅宗意境影響的詩文學,到了宋代,更爲明顯,宋初著名的詩僧九人,世稱九僧的風格(如劍南希晝、金華保暹、南越文兆、天臺行肇、汝州簡長、青城惟鳳、江東宇昭、峨嵋懷古、淮南惠崇。)影響所及,便使醉心禅學的詩人,如楊大年(億)等人,形成有名的西崑體。名士如蘇東坡、王荊公、黃山谷等人,無一不受禅宗思想的熏陶,乃有清華絕俗的作品。南渡以後,陸(放翁)範(成大)楊(萬裏)尤(袤)四大家,都與佛禅思想結有不解之緣,可是這都偏于文學方面的性質較多,不能太過超出本題來特別議論它,所以暫不多講,現在只擇其在宋、明之間,禅宗高僧的詩,比較爲通俗所接觸到的,略作介紹,如道濟(俗稱濟顛和尚)的詩:
幾度西湖獨上船,篙師識我不論錢。一聲啼烏破幽寂,正是山橫落照邊。
湖上春光已破悭;湖邊楊柳拂雕欄。算來不用一文買,輸與山僧閑往還。
山岸桃花紅錦英,夾堤楊柳綠絲輕。遙看白鹭窺魚處,沖破平湖一點青。
五月西湖涼似秋,新荷吐蕊暗香浮。明年花落人何在,把酒問花花點頭。
以及他的絕筆之作,如:“六十年來狼藉,東壁打倒西壁。如今收擡歸來,依舊水連天碧。”若以詩境而論詩格,他與宋代四大家的範成大、陸放翁相較,並無遜色。如以禅學的境界論詩,幾乎無一句、無一字而非禅境,假使對于禅宗的見地與工夫,沒有幾十年的深刻造詣,實在不容易分別出它的所指。
如王安石的詩:
《無動》:無動行善行,無明流有流。種種生住滅,念念聞思修。終不與法縛,亦不著僧裘。
《夢》:知世如夢無所求,無所求心普空寂。還似夢中隨夢境,成就河沙夢功德。
《贈長甯僧首》:秀骨龐眉倦往還,自然清譽落人間。閑中用意歸詩筆,靜外安身比大也。欲情野雲朝送客,更邀江月夜臨關。嗟予蹤迹飄塵土,一對孤峰幾厚顔。
《次韻舍弟賞心亭即事》:霸氣消磨不複存,舊朝臺殿只空村。孤城倚薄青天近,細雨侵淩白日昏。稍覺野雲乘晚霧,卻疑山月是朝暾。此時江海無窮興,醒客忘言醉客喧。
《懷锺山》:投老歸來供奉班,塵埃無複見锺山。何須更待黃粱熟,始覺人間是夢間。
《江甯夾口》:月墮浮雲水卷空,滄洲夜沂五更風。北山草木何由見,夢盡青燈展轉中。
又:落帆江口月黃昏,小店無燈欲閉門。半出岸沙楓欲死,系船猶有去年痕。
《寄碧岩道光法師》:萬事悠悠心自知,強顔于世轉參差。移床獨向秋風裏,臥看蜘蛛結網絲。
又:大梁春雪滿城泥,一馬常瞻落日歸。身世身知還自笑,悠悠叁十九年非。
如範成大的詩:
《請息齋書事》:覆雨翻雲轉手成,紛紛輕薄可憐生!天無寒暑無時令,人不炎涼不世情。栩栩算來俱蝶夢,(口皆)(口皆)能有幾雞鳴?冰山側畔紅塵漲,不隔瑤臺月露清。
《贈壽老》:農圃規模昔共論,雲奎蔔築又逢君。眉庵壽老長隨喜,好個抛梁祈願文。
《偶箴》:情知萬法本來空,獲複將心奉八風。逆順境來欣戚變,咄哉誰是主人翁。
《徑裏山傾蓋亭》:萬杉離立翠雲幢,(女弱)(女弱)移聞晚吹香。山下行人塵撲面,誰知世界有清涼。
余且再舉幾首唐、宋之間禅師們的佳作,藉此以見唐、宋詩詞文學風格轉變的關鍵。
唐代禅師:
寒山大士: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無物堪比倫,教我如何說。
慧文禅師:五十五年夢幻身,東西南北軌爲親。白雲散盡千山外,萬裏秋空片月新。
慧忠禅師:多年塵土自騰騰,雖著伽黎未是僧。今日歸來酬本志,不妨留發候然燈。
雪窦重顯禅師(與時寡合):居士門高谒未期,且限岩石最相宜。太湖叁萬六千頃,月在波心說向誰。
又《五老師子》:踞地盤空勢未休,爪牙何必競時流。天教生在千峰上,不得雲擎也出頭。
又《透法身句》:一葉飄空便見秋,法身須透鬧啾啾。明年更有新條在,煩惱春風率未體。
又《大功不宰》:牛頭峰頂鎮重雲,獨坐寥寥寄此身。百鳥不來春又過,不知誰是到庵人。
又《晦迹自怡》:圖畫當年愛湖庭,波心七十二峰青。如今高臥思前事,添得盧公倚石屏。
又《送寶用禅者之天臺》:春風吹斷海山雲,徹夜寥寥絕四鄰。月在石橋更無月,不知誰是月邊人。
又《寄陳悅秀才》:水中得火旨何深,握草由來不是金。莫道莊生解齊物,幾人窮極到無心。
又《漁父》:春光冉冉岸煙輕,水面無風釣艇橫。千尺絲輪在方寸,不知何處得鲲鯨。
此外,明代禅宗詩僧的作品,詩律最精,而禅境與詩境最佳的,無如郁堂禅師的《山居詩》,如:
千丈岩前倚杖藜,有爲須極到無爲.言如悖出青天滓,行不中修白壁疵。馬喻豈能窮萬物,羊亡徒自泣多歧.霞西道者眉如雪,月下敲門送紫芝。
亂流盡處蔔幽棲,獨樹爲橋過小溪。春雨桃開憶劉阮,晚山薇長夢夷齊。尋僧因到石梁北,待月忽思天往西。借問昔賢成底事,十年走馬聽朝雞。
人間紅日易西斜。萬巧施爲總莫誇。剖出無瑕方是玉,畫成有足已非蛇。拳伸夜雨青林蕨,心吐春風碧樹花。世念一毫融不盡,功名捷徑在煙霞。
寥寥此道語何人,獨掩柴扉日又曛。六鑿未分誰擾擾,一交才動自壇壇.空林麗歇鸠呼婦,陰壑風寒虎嘯群。毀桀譽堯情未盡,有身贏得臥深雲。
即今休去便休去,何事卻求身後名。世亂孫吳謀略展,才高屈賈是非生。溝中斷木千年恨,海上乘搓萬裏情。誰識枯禅涼夜月,松根一片石床平。
至于明代詩僧如蒼雪,不但在當時的僧俗詞壇上執其牛耳,而且還是道地的民族詩人,也可稱爲出家愛國的詩人。他又是明末遺老,逃禅避世,暗中活動複國工作的庇護者。他的名詩很多,舉不勝舉,現在簡擇他詩境禅境最高的幾首作品爲代表,如:
松下無人一局殘,空山松子落棋盤。神仙更有神仙著,千古輸贏下不完。
幾回立雪與技雲,費盡勤勞學懶人。曳斷鼻繩猶不起,水煙深處一閑身。
舉頭天外看無雲,誰似人間吾輩人。荊棘叢中行放腳,月明簾下暗藏身。
又《寄詢錢虞山(謙益)绛雲樓火後專意內典》:好將世事較樗蒲,林下高眠任老夫。天意未容成小草,河清終欲見遺珠。面非北向安知漢,望到東山只有虞。不盡奇書探海藏,人間文字可燒無。
我們讀了蒼雪大師送錢謙益的這首詩,如果對曆史有修養,了解錢謙益如何做二臣?如何搜羅明末遺老陰私事迹的資料,要著《明史》來要挾遺老們的後裔,以及他的藏書樓(绛雲樓)起火的情形,才專心轉而研究佛學的經過,那麼,對于蒼雪大師這首用禅語警策的詩,便覺得他匠心獨運,句句字字,語含玄機了。
以上的舉例,我們是爲了時間的限製,所以一說到唐代文學的詩境,是受到禅宗影響而演變的動機,就趕快急轉直下,便一路講到宋、明以下,而且信口而說,只就其大要的提到一些,這都是爲了說明中國文學從隋、唐以後,接受融會禅宗的禅境,才有唐、宋以後的成就,是爲引起研究禅宗與中國文學關系者的注意。至于唐,宋以來佛教文學與中國文章辭境的關系,更多更大,也來不及多說了,青年同學們,須要注意的,例如大家都讀過蘇東坡的“赤壁”前後賦等,他與禅宗與老、莊的思想,有極其密切而明顯的關系,所以才有這種千古絕調的文章意境。
(2)詞曲:中國文學時代的特性,從唐詩的風格的形成與蛻變,到了晚唐、五代之間,便有詞的文學産生。在晚唐開始,曆五代而宋、元、明、清之間,禅宗宗師們,以詞來說禅,而且詞境與禅境都很好,也到處可見,只是被人忽略而已.我們現在簡單的舉出曆史被人所推崇公認的詞人作品,以供參考,如辛稼軒的詞:
《鶴鴿天(石門道中)》:山上飛泉萬斛珠,懸崖千丈落(鼠生)鼯,已通樵經行還礙,似有人聲聽卻無。閑略構,遠浮屠,溪南修竹有茅蘆,莫嫌杖屢頻來往,此地偏宜著老夫,
又《睡起即事》:水荇參差動綠波,一池蛇影照群蛙,因風野鶴饑猶舞,積雨山桅病不花。名利處,戰爭多,門前蠻觸日幹戈,不知更有槐安國,夢覺南柯日未斜。
又《有感》:出處從來自不齊,後車方載太公歸,誰知寂寞空山裏,卻有高人賦采薇。黃菊嫩,晚香枝,一般同是采花時,蜂兒辛苦多官府,蝴蝶花間自在飛。
又《戊午拜退職奉祠之命》:老退何曾說著官,今朝放罪上恩寬,便支香火真祠奉,更綴文書舊殿班。扶病腳,洗頹顔,快從老病僭衣冠,此身忘世深容易,使世相忘卻自難。
又《登一丘一壑偶成》:莫滯春光花下遊,便須准備落花愁,百年雨打風吹卻,萬事叁平二滿休。將擾擾,付悠悠,此生于世自無優、新愁次第相抛舍。要伴春歸天盡頭。
《瑞鹧鴿(京日病中起登連滄觀偶成)》:聲名少日畏人知,老去行藏與願違,山草舊曾呼遠志,故人今有寄當歸。何人可覓安心法,有客來觀杜德機,卻笑使君那得似,清江萬頃白鷗飛。
又:膠膠擾擾幾時休,一出山來不自由,秋水觀中秋月夜,停雲堂下菊花秋,隨緣道理應須會,過分功名莫強求,先自一身愁不了,那堪愁上更添愁。
元曲如劉秉忠的:
《幹荷葉》:幹荷葉,色蒼蒼,老柄風搖蕩。減清香,越添黃,都因昨夜一場霜,寂寞在秋江上。
又:幹荷葉,色無多,不耐風霜坐刂。貼秋波,倒枝柯,宮娃齊唱采蓮歌,夢裏繁華過。
又如動西村的:
《小桃紅(雜詠)》:市朝名利少相關,成敗經未慣,莫道無人識真赝,這其間,急流湧進誰能辨,一雙俊眼,一條好漢,不見富春山。
…
《禅宗與道家(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