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現代學佛者修證對話(下集)▪P14

  ..續本文上一頁線,修菩薩道,一方面有家庭,有事業,一方面還要修持,那需要大智慧,大功德,大氣派。修菩薩道要一邊入世做事情,一邊隨時有慈悲心,在大願,利世利他。這個比出世專修還要難,也許成就比小乘還要快還要大。

  要達到初禅境界就要修持,或者叫行持,在大乘叫行願。行願所培養的功德必然會引發身心的變化。在密宗他們是用修氣修脈修拙火的方法。如果自己的拙火發動不起來,也可以用修火觀的方法。至于說哪種方法更適合你,沒有一個呆定的說法。但有一點,不管你是用什麼方法,要想有成就都需要修持自身的功德,這個功德包括自己心理行爲的轉化。功德到了的人,不修氣脈,拙火也會發動起來,四加行裏面的“煖、頂、忍、世第一法”的境界,也都會來。

  有些人初步有一點功夫,他的傲慢心就來了,而且脾氣瞋恨心就越來越大,越來越討厭別人,看不起別人,這樣就走向外道魔道了。所以說修定是共法,就是這個道理。孟子說:“人之患、好爲人師”,不是說不可以爲人師,傳道是應該的,但是要做到不受人家恭維,不被這些事影響了自己的靜修,所以這句話裏戒定慧都包含了。

  如果你有功夫以後,更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得到的一切,不過是衆生本有的自性功能,因而發起更多的慈悲心、布施心,那就是佛法了。

  同樣的道理,修密宗的人尋找上師,要對上師很嚴格的考察,如果一個人吝啬沒有慈悲心,就不是一個好的上師。換句話說,上師對弟子也要作嚴格的考察,看這個人有沒有資格作學生。

  四禅八定加上佛法小乘境界,以及大阿羅漢的滅盡定,都不是究竟,這不過都是法塵影事而已。

  欲界的喜與樂

  現在我們討論的是真正修證做功夫的事,不是普通的學理,所以需要把顯教密宗融會貫通起來研究。如果拉開來講,這個課題涉及到人體生命科學的很多方面。但簡單的歸納起來講,“喜”是心理方面的境界和現象,“樂”是身體生理方面的反應。

  喜樂的境界有大有小,我們普通講的喜樂都是欲界的事。譬如飲食,看到好的菜,心裏很高興,就是喜,吃得很舒服就是樂。但吃飽了以後又生病,不舒服。

  如果拿男女作比喻就更清楚了,兩個人情啊愛啊抱在一起,有了性欲就性交做愛,就會高興、有快感,喜樂都包含在裏面了。男女性高潮的快感只有一刹那的時間,喜樂都過去以後,兩人身心都空空洞洞的,嚴重的甚至有虛脫的情況,因爲這是普通的喜樂。

  一切衆生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離苦得樂,包括修道成佛也是這個目標。譬如欲界天人也和我們一樣,仍有男女飲食的欲望,他們交合還是五欲(色聲香味觸)之樂。但是與我們人相比,天人的修養層次高一點,他們的福報大一點,喜樂也比我們高一點強一點。欲界天分六層,人道以上的有四天王天、叁十叁天(忉利天),以及再上面的焰摩天、兜率天、化樂天,和他化自在天。

  以性這個問題來講,四大天王和叁十叁天的喜樂比我們高了,但是和我們人一樣,還是從“笑視交抱觸”中得喜樂。眼睛要看漂亮的,耳朵要聽好聽的,像“我愛你”啊、“達令”啊之類的,還要聞氣味對不對,還要接吻呀等等,總之身心都要接觸在一起。天人境界比我們高,福報比我們大,因爲他們的生理和心理結構與我們不同,至于說有沒有悟道,那完全是另一回事。

  在叁十叁天以上的欲界天,就不一定是笑視交抱觸了。焰摩天的天人是“執手爲樂”,手一握住就達到喜樂的最高境界了。再高一點的天人,連手、身體都不用接觸了,笑一笑就達到那個最高境界了。再高一點到化樂天和他化自在天,眼睛一看,甚至連看都不需要看了,意識一溝通就可以了。

  所以說天人境界比我們高,不像我們,要身心合一才能達到很短暫的一點點喜樂。我們人類的性交需要精氣神合一,比我們高一點的天人境界是精交,再高一點的是氣交和神交。所以說密宗的欲樂定的修法是欲界天天人的修法,不是佛法中最高最了不起的,但也可以變成最高最了不起的,那就要看你自己的智慧了。

  這是爲了要讓你們了解禅定之樂而對一般的喜樂作的一個補充,要詳細討論的話,涉及到生理學醫學的知識,我們就省略了。

  戴教授:到達初禅境界還有身見嗎?

  懷師:到初禅還是有身見。你們要注意,我們現在研究的禅定境界都在講功夫這一塊,而有否身見是思想境界的問題。譬如我們很生氣,要跟人家打架,那時你可能忘了自己,暫時忘了身見。五見都屬于慧的見解範圍,不是功夫的境界,這個邏輯上的差別你們要搞清楚。再譬如你初步得喜樂的時候,都還在身心兩個方面,偶然也可以忘記身見。如果你能通過慧的見解真正忘了身見,你的初禅的禅定就會更大一點了。

  李居士:色蘊、受蘊解脫了是不是就可以去掉身見了?

  懷師:不一定,身見的根根在心意識的第七識上面。等于說你可能沒有性行爲了,但那並不代表你淫根已經斷了,因爲你心理可能還有性欲。

  輕安的境界的喜樂

  不同天人境界的喜樂,其程度也不同。在佛學中我們只是用喜樂二字來說明那種不同的感受,其實這兩個字並不能准確的表達那個境界,所以你們不要執著于這兩個字。

  “輕安”也可以說是一種喜樂,得到輕安境界的人,已經過了拙火發動的境界,但用輕安來描述那種境界,也不是很准確。

  初禅的喜樂比天人喜樂還要高,其實清淨的定境本身就是一種喜樂,而欲界的喜樂有點執著于其中的意思。打坐的喜樂與性交所發出的喜樂不同,打坐時,氣脈打通的地方就會有喜樂的感覺。

  包卓立:輕安的境界有清涼的感覺,可是拙火發動不是暖的現象嗎?

  懷師:暖是輕安的前奏,清涼也是輕安的前奏。宗喀巴大師在《菩提道次第論》裏說,你用功打坐時,頭頂有清涼之感,這個算輕安了。不過由頭頂發起的輕安有時會退掉的,如果清涼從腳底或者海底發起,一直通到上面就不會退掉了。這種都還只能算是小輕安,大輕安就不得了了,身體的氣脈拙火都過了,整個身體是輕靈的。所以說輕安有大小程度的不同,真到了廣大的輕安的境界是可以得神通的,身體可以飛了。

  一個月前,一個南普陀的和尚來看我,他在東南亞學了安那般那呼吸法門,和四禅的修行秘訣。據他老師說,身體某部位有覺受是初禅,某部位是二禅,某部位是叁禅,某部位是四禅。他說這是南傳佛法。

  我聽了笑一笑,不好講他對不對,其實也不能講對不對,真修安那般那呼吸法門,開始是鼻子呼吸,慢慢功夫深了以後就不用鼻子呼吸了,變成零呼吸了,到達那個程度,你身心的感受也不同了。等呼吸到達住的時候,就更不同了,再達到歇,就又不同了。所以說不能說他不對,但如果說這裏是初禅,那裏是二禅,那裏是叁禅,那裏就是四禅,那就不對了。

  這裏爲大家總結一下初禅境界。要達到初禅喜樂的境界,需要經過很多修持和苦行,但是最重要的還是靠智慧,靠自己行爲功德的修持,靠轉變貪瞋癡慢疑的心理結使。借用中國古代大禅師的一句話,“一片白雲橫谷口,幾多歸鳥夜迷巢”,理路不通,道理不通,就會像迷巢的飛鳥一樣,找不到自己的窩了。有時境界會突然出現,可是要保住那個境界卻非常難。

  二禅 叁禅 四禅

  二禅是“定生喜樂”。注意哦,雖然不談心一境性了,實際上還是心一境性哦。心一境性的境界很多,你可以定在空無邊處定,或者識無邊處定等等。心一境性了,自然就可以達到離生喜樂的境界,二禅當然還在心一境性的境界上,心本來就是清明的,所以進入二禅後就不提心一境性了,不過這個新的層次和境界又不同了。 四禅八定的這個翻譯法曆代都沒有動過,大家都沒有異議,只有玄奘法師把“禅”翻譯成“靜慮”,把四禅譯成初靜慮,第二靜慮,第叁靜慮和第四靜慮。不過不管是靜慮也好,定也好,都是從儒家《大學》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來的。這是學理方面,我們不再多講。

  定生喜樂,注意這幾個字,二禅這個“定”,有定的境界,比初禅大了,所生出來的喜樂也比初禅更進一步了。這個二禅的喜樂連佛菩薩,連那些祖師們也只能講到這裏,沒有更好的形容詞來解釋翻譯了。我們只能勉強地說,二禅的喜樂境界比初禅更清淨、更偉大。

  有同學曾經對我說:“我得了這個境界以後,好像過幾天就沒有了。”我說:“其實你都在那個境界裏啊!只是你自己不了解而已。”

  這好像一個窮人忽然挖到寶,高興得叁天叁夜都睡不著覺。慢慢錢越來越多了,他就不會睡不著覺了,這時的煩惱是怕錢少了才睡不著覺。

  喜樂、輕安境界得到了,大家自己不知道。所以我經常用古人的一個比喻,一個人挖井,第一天、第二天……第一個禮拜,嚇,成績好得很,挖出好多泥巴。等你挖出一丈、兩丈深的時候,你就慘了,挖了好幾天才一筐泥,其實這個成績同你剛開始是一樣的,而且更深、更細、更難,只是你自己沒有感覺而已。

  喜樂的境界跟這個是一樣的道理。所以二禅定生喜樂比初禅更定,喜樂的境界更擴大、更嚴重了。二禅已是色界天天人的境界,包括叁個層次:少光天、無量光天、極淨光天,都在光中。講到這裏,要提醒大家研究叁界天人表。

  前面討論的修行人做功夫的報告,尤其是修密宗的人的報告,都是與離生喜樂和定生喜樂的境界有關,禅定的喜樂境界和禅定本身的境界,包括四禅八定以及第九次第定,都是意識狀態所造成的。意識與五蘊配合,或者說與色陰、受陰、行陰配合,就會發生這種境相,這個原則首先要把握住。

  二禅的境界是天人境界,是意識狀態和受陰配合所産生的。叁禅是離喜妙樂,包括少淨天、無量淨天、和遍淨天的境界。到叁禅,已經超過了喜的境界,只有樂的境界。這種樂與欲界天的飲食男女…

《現代學佛者修證對話(下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習禅錄影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